..續本文上一頁他爲元世祖傳授《歡喜金剛》大灌頂,世祖敕封其爲帝師,以藏地十叁萬戶作爲灌頂供養。十叁萬戶者:洛绛二(851)、曲甲二(852)、拉香二(853)爲藏之六萬戶;亞帕二(854)、嘉蔡二(855)、止達二(856)爲衛之六萬戶;加羊卓(857)一萬戶,共爲十叁。從此以後整個藏地,悉歸其統治。薩迦諸大德總攬政教二權,備極尊榮。八思巴二十一歲由元返藏,至漢蒙交界處,請聶塘巴•紮羅僧格(稱獅子)(858)爲親教師,覺丹•索南堅贊(福幢)(859)爲羯摩師,亞隆•摩曲堅贊(菩提幢)爲屏教師,受比丘戒。回歸吉祥薩迦寺,以所富有的佛法和財物普施藏地,使上下尊卑人等皆得滿足。
未久,皇上又遣使持金诏來迎,他應召晉京,爲帝灌頂,又以藏地叁區爲供,即衛藏(860)法區、朵堆(861)人區、朵麥(862)馬區。還供以大鬥量珍珠一鬥。後仍回薩迦,于藏地曲彌仁摩寺(863)集僧伽七萬余人,供黃金、茶葉、绫羅衣服無數,大轉*輪,壽四十六示寂。
師有弟子領承要門口旨者二人,領承本續口旨者二人,領承明王口旨者四人,得法力者二人,功德主宰者六人,諸如是等弟子甚衆。
其弟卡那有大神力,是有能令死者複活等的變化主宰者,傳說他是金剛手的化身。
當覺阿救主吉祥阿底峽來藏時,曾看到在薩迦山旁有二野牛,遂預記說:“于未來時,有二大黑天,將顯靈應。”此即帳明王和摩诃歌羅兩大護法神。遂在白士側恭敬作禮。又說“此有七“谛”字及一“礧”字,預示未來當出七文殊和一金剛手化身共八尊,廣作利濟有情的事業。”正如所記,薩欽子昆寂•衮噶拔、吉准二昆仲(864),其弟白欽畏、薩班、桑查•索南堅贊、八思巴等七人,則爲文殊的化身,再加上卡那爲秘密主(865)化身和薩欽爲觀音化身,則他們又是叁部怙主之所變化。七文殊世系次第相承,他們中的薩欽、索南孜摩、紮巴堅贊號爲叁白,薩班、八思巴號爲二紅。此五師則稱爲薩迦五祖。
上說由于薩班叔侄與元帝締結施供因緣,薩迦派遂統治衛藏康全境。遵照皇帝上谕,法師宏揚佛法,兼頒發與宗教相順的世間法令,置本欽(866)管理政治。百余年中,以政教二法治理藏土,堪稱治平。
初元帝擬下诏令藏地各派皆改宗薩迦,八思巴認爲如此將成爲愛憎煩惱之因,遂奏以各派仍舊不變爲善,元帝下诏,允知所請。
八思巴年二十許,受藏土之供,統領藏政至四十六歲。此後達磨波羅(867)住持法座七年,夏巴•降仰細脫(868)十八年,喇嘛達尼欽布(869)十九年,中間虛位叁年,克准欽布(870)十九年、喇嘛當巴(871)叁年。此後大元司徒羅朱堅贊(慧幢)(872)在位叁年時,藏衛大半爲绛曲堅贊所統治,薩迦的權勢削弱。其血統則世代相承,迄今惟保持原有一部份領地而已。
昆族的血統世系桑查子耶協炯乃(智生)(873)、耶協子達尼欽布桑布白。達欽有十五子,長子帝師衮羅(慶喜慶慧)(874),此以上猶據有薩迦全寺法王寶位。到了衮噶羅朱時,乃分封其弟兄爲四大喇讓即息陀喇讓、拉康喇讓、仁青岡喇讓、杜厥喇讓。前叁喇讓斷絕嗣承。杜厥喇讓至晚近有绛仰南喀紮西(文殊空樣)(875)建叁界尊勝孜東寺,法座遂分爲上下二院。以後孜東的後裔有名曉仲者(876),正當第巴桑結加措(覺海)(877)與拉藏汗(878)不睦,曉仲施咒暗害拉藏汗,到了拉藏汗統治藏政時,他便遠逃到安多去了,于是其後嗣斷絕。上院子孫相繼未替,現居法位者爲安羌•旺都甯布(879)。
其子孫世代中守持清淨戒行的則名爲貢瑪仁布齊(880),或名爲達欽,這些都是過去統治全藏時代的尊稱。“安羌”這個名號,則是用來稱呼薩迦座主的。
如經中所說:“若有講述世間種族中最勝釋迦種族,得大福報。”故諸先德亦言:“宣說藏地文殊昆族世代,有大福報”。或傳謂:薩欽于夢中常見座旁等處充滿有無數不可思議的文殊之身,尤其是在夢中見到諸身之中,有文殊大身七尊,相好莊嚴,因此故說在世系中有七位最稀有的文殊化身,其余的也是文殊慈悲所幻變的。以上僅恭敬書寫其簡略的世系。關于住持正教大德,盡其所有,亦是不勝枚述。現僅說其中最重要者數人。
吉祥薩迦派的住持正教大德中,住持顯教的爲雅絨二人,住持密咒的爲鄂宗二人。
雅楚•桑結白(佛祥)(881),原本是孜塘執事绛曲仁欽(菩提寶)(882)之子,後給他的侍者雅茹作爲子嗣,故呼爲雅楚。他是補笃(883)二最大門徒名叫業和尊兩位中的尊追白(精進祥)(884)的弟子。
雅楚弟子爲絨敦•馬威僧格(法獅子)(885),據說他是彌勒化身,因他笃信希解派教授和其修道次第論,又說是帕當巴與蓮花戒論師的轉世。他修建那蘭陀羅寺,以十大經論立宗辯論,講說六十四部教典,造四十部經論疏釋,平生唯講述宏揚佛教,賢達的弟子衆多。其中如森巴•迅努傑喬、瑪康•紮巴桑布(稱賢)(886)、貢汝•堅贊桑布(幢賢)(887)、納塘巴•協饒僧格(888)、紮穹•雲丹嘉措(功德海)(889)等。後來又多轉成宗喀巴大師的及門。其余弟子中如達布•紮西朗傑(吉祥勝)(890)繼承那蘭陀羅寺法位。降欽饒降巴•桑結培(佛增)(891)建哲域紀澤寺。從此發展的僧學院有吐登朗傑寺(892)、毗舍離寺(893)、甯悅甲雄寺(894)、卻柯倫布寺(895)、紀澤下院等。此等性相學院又分成爲本支六院。其建立饒降巴學位名號的規製,亦由桑結培時所創興的。
桑結培弟子甚多,最著者如班欽•邦查松巴本名降巴卻朱(慈氏法成)(896)和降仰•衮噶卻桑(文殊慶喜法賢)(897)。二人之中,降巴卻朱能一月中讀熟般若十萬頌,所以有邦查松巴之稱,建甯悅甲雄寺。降仰衮噶卻桑和他的弟子雄甲巴•額珠白拔成就祥然,(898)建卻柯倫布寺。其余還有加塘巴•降巴索南(慈福)(899),加塘的下面爲孟推•魯珠嘉措(多聞龍樹海)(900)、堪欽•阿旺卻紮(語自在法稱)(901)等等,法嗣中的賢達者甚衆。
又絨敦之弟子釋喧喬丹建吐丹色多堅寺(902),桑結培的弟子果讓巴•索南僧格巴建吐丹朗傑寺,德頓巴•丹巴饒賽(教明)(903)建熱瓦麥寺(904),其法嗣子孫多人專宏顯教經論的講授。
在孟推魯珠的《佛教大事記》中說:“薩迦住持顯教者爲雅迅二人。”按雅即雅楚桑結白,迅即仁達瓦•迅努羅朱(童慧)(905)。仁達瓦親近聶溫•衮噶白(906)學習顯教,即達成究竟。又從堪欽绛森聽講中論,用自己的慧力觀察,通達應成派“中觀”的最細最扼要之處,曾用以教誨後學。師曾自述說:“吾初求學時,只聽說有《中觀》一書,但無人重視。現在都知道《中觀》的重要了,這可算作我對佛法所作的一點貢獻。”迦瑪衮迅(寶童)(907)亦說:“現在無論賢愚,大家都口《中觀》的,鼻《中觀》的,這都是仗仁達瓦之恩。在他以前唯塘薩寺(908)有《中觀》之遺赅,余則無有。”他又從譯師南喀桑布(空賢)(909)、譯師紮巴堅贊(稱幢)(910)、譯師郊喬巴(勝救祥)(911)等人聽受《密集》等一切本續要門,廣事宏揚。他如實地宏顯《密集》和應成中觀見,在本派住持教法的大德中,唯此師功勞最大,這是世所共知的。其著述有:瞻部洲最勝莊嚴的四大論和《中觀根本頌》、《入中論》、《四百論》、《大乘寶生論》、《俱舍論》、《吉祥密集經》等共十部經論的注疏。
仁達瓦弟子有博解經論的七善知識,善釋四論的十弟子,通曉《現觀莊嚴論》、《因明論》的弟子則超過百余人。宗喀巴師徒叁人亦屬于此數之中。
傑曹吉(912)以前,有四難論師(913)之稱,四大論典上雖又增至六大論典、加入辯場辯論,但亦只稱爲四難論師,傑曹吉始創以十部經論立宗辯論之風,以後遂有立十難論師名稱的規製。
薩迦派住持密教的大德則鄂宗二人,或稱二衮噶。即鄂巴•衮噶桑布(慶喜賢)(914)與宗巴•衮噶南傑(慶喜勝)(915)。
鄂巴系紹承自喇嘛當巴索南堅贊的法統。索南弟子白丹楚逞(詳戒)(916),白丹弟子佛陀室利(917),室利弟子即鄂巴•衮噶桑布。衮桑建艾旺卻丹寺(918),曾講《道果》八十叁遍,傳《金剛》灌頂六十余遍,由此可知其傳授的灌頂、引導、要門等之多不可計量。傳授具足戒者過萬人。終生守持淨戒,日爲素齋一食,或傳他是《白蓮花》等經中蒙佛授記之人。
其弟子有绛欽饒降巴•桑結培、果讓巴釋迦喬丹、邦查松巴、衮噶卻桑等多人。其中爲首的是沫欽摩诃薩陲•衮喬堅贊(寶幢)(919)。師對余人來說的《道果》心要皆秘傳與衮喬堅贊。從此以後講授《道果》法門的風規遂有“對會衆說”及“對弟子說”之分。由衮喬倫珠(寶頓成)(920)、塔孜巴•南喀白桑(虛空祥賢)、朱康巴•白丹頓珠(吉祥義成)等法嗣,次第相承,後遂號爲鄂派。
宗喀巴前後有二人,前者是喇嘛當巴傳弟子宗穹巴•安羌•陀羅尼室利,宗穹巴傳吉•桑布堅贊(賢幢)、堅贊衮喬(幢…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