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8226;卻吉嘉措(1440)爲皇宮中黃衣僧衆的善教世出世法大導師的印信,又賜淨修禅師名號(意爲具清淨學處領導修禅的大師),並賜金冊玉印。章嘉的轉世爲湯吉勤巴•若比多吉,八歲即迎至京,亦備受崇敬,不久,賜大國師印。封班禅湯吉勤巴•羅桑耶協統領後藏屬民,賜給印信。封第七世DL湯吉勤巴•格桑嘉措承襲第五世職位,賜給封號玉印。又賜嘉木樣•協巴多吉等和一切應受供養的大德多人爲諾門汗(1441),賜名號給印信。由此例知,凡掌教大德,無論住于中土或邊陲,均不加分別,普遍給予優遇。雍正子乾隆封章嘉佛襲國師位,帝從其學習顯密教法甚多,且克實修持。其所建立的寺廟、佛塔、佛像,不可數計。在京城內新建甘丹金巧林寺(1442),內設顯密明處學院。在熱河修建的寺宇和僧院亦複不少。又從藏地本部及安多區迎致衆多大德,賜予法師名號,對我也視糞土如黃金,承蒙厚遇,賜給禅師敕印。迎請班禅佛白丹耶協賜予封號,無比供奉,並從之聞法。廓爾喀(1443)破壞藏土政教,承蒙派兵逐出藏境。傳旨在日照之下主要是應信奉格魯派。如上所述,自從彌陀佛化身的班禅佛(1444)用一切種智的慧眼看見未來的特殊利益,遂使女真之博格達汗(1445)與格魯派結爲施供,開啓緣起之門,始能在漢土發展黃教,即發展佛祖第二的顯密二宗之見、修、行叁者全無垢染之正教。使此利樂一切衆生之泉源,如同如意寶樹,繁榮滋長;如同赤日光輪,燦爛而輝煌。
頌曰:
發大誓願肩起宏法大事業,
諸位先德從天竺的寶庫中,
各隨智力能勝而選擇,
取回經論珍寶到漢地。
用學識和實修豐富了的——
善巧成就大師法商主
各持顯密要門珍貴財,
邁著熱忱的步法來此土。
就這樣在東方化機的世界裏,
無上正法特別繁榮昌盛,
在衆生心願的手中,
嚴飾了最終願望的珠寶。
從明明的法界無分別裏,
甚深如來事業美妙的月光,
在許多有緣化機的池塘裏,
毫無遮掩而映照其中。
把各種文獻所談史實的顔料,
吸收在智慧的彩筆裏,
作成此稀有侍話的圖畫,
爲諸智者觀賞而繪製。
第四章 霍爾(1446)、李域(1447)、苫婆羅等地的宗派源流
佛的事業是隨著衆生的緣分,
演奏不同的妙音樂,
在大霍爾、李域和苫婆羅,
利樂的根本佛教情況今當說。
關于其他地方宗派源流的情況。如在迦什彌羅、尼婆羅、波斯(1448)、瞻波迦(1449)、诃黎國(1450)、金眼國、如摩(1451)、讓摩(1452)、銅洲(1453)、獅子國(1454)、波利雅孤洲(1455)、閻牟那洲(1456)、金洲(1457)、月洲(1458)、麥加(1459)、迦舍(1460)、基江(1461)、象雄、勃律(1462)、阿夏(1463)、瓶國(1464)、薩賀(1465)、木雅(1466)、南诏(1467)、畏兀爾(1468)、吐火羅(1469)、邬苌、土羅美羅島(1470)、壟巴(1471)、卓拉(1472)、羯陵伽(1473)等大小諸地宏揚的情況,諸地之中,有的是叁乘具足,有的則不具足,情況各有不同,又由彼土的衆生共不共化機所行境界的情況亦各有不同,因此引起佛法宏揚或衰落的情況,亦各有不同。諸地之中亦各有種惡見種性,這一切情況不勝縷舉。現僅略說蒙古、李域、苫婆羅等地的佛法宏傳之情。
第一節 霍爾(蒙古)〖BFQ〗地區佛教興起的情況
在蒙古未聞有天竺善巧成就大德建立佛製之事,教法首先的傳播系來自藏地。最早宏傳者爲薩迦派。當轉輪大王成吉思汗兵威及于藏地時,遂統治阿裏叁圍,衛藏四部,朵康叁岡(1474)。遣使入藏,厚饋薩欽•衮噶甯布,締結施供之緣。以後又來召請他到蒙古,並將佛像經塔也請去了,仗此之故,蒙人乃敬信佛法,供養叁寶,亦出現了受持勤策等戒的人,是爲佛法傳入的開始。若依佛圓寂爲庚辰年之說,即到此年,爲二千零八十七年。若依丁卯年之說,即爲二千零四十一年,時輪第四饒迥的丁卯年。從此年到現在爲第十叁饒迥庚辰年,即已經過五百零叁年了。
成吉思汗之孫貴由與闊端在涼州爲王之時,闊端聽到薩班的盛名,遣使入藏,迎師至蒙古。在早索南孜摩阿聞黎就曾爲薩班預言:“日後有戴鷹頭冠,著豬鼻靴的邊遠地方人來迎時,汝應即去彼處,能宏揚佛法,饒益衆生。”果然應了他的預記,遂允其請,其侄八思巴和卡那隨侍同往,于第四饒迥丙辰年,與闊端大王會晤。當時王有病,薩班爲修獅子吼法,因而痊愈。師爲王臣上下人等,傳喜金剛大灌頂,又示現種種靈異,使生淨信。在此以前蒙古尚無文字,薩班允諾創造新字。有一天見一婦人手持揉皮的樹枝,如鋸齒狀,乃模仿它的形相而造蒙文,其字母爲阿、埃、伊;那、內、尼;灑、腮、斯;巴、貝、比;哈、格、克;嘎、給、克;馬、美、米;拉、雷、裏;然、惹、日;阿、哎、厄;達、呆、笛;它、臺、梯;雜、則、孜;揸、才、此;亞、也、弋;瓦、歪、未等,以陰、陽、中叁性或剛、柔、和叁聲而統之,規定讀法。辛亥年王和薩班都逝世了,聽說薩班的靈骨則安葬在涼州朱必第寺(1475)寶塔之內。
此後蒙哥王時,噶瑪拔希曾赴蒙地。蒙哥之弟忽必烈薛禅汗時,版圖最廣,統治漢藏霍爾和天竺的一半,達于克什米爾邊際以內。由藏地迎請薩班之侄八思巴•羅珠堅贊,于癸醜年與王相見,上問法義,生大敬信。有些書中說:帝因早信噶瑪拔希,暗中對美賢王妃(1476)說:“教理功德八思巴較優;但修證功德,似以髯師較高。”王妃最敬八思巴,告以其情,八思巴爲獲得王的信仰,便請與拔希鬥法,上允之。遂在王前,拔希顯出騰空結跏趺坐和穿過山岩等法力,八思巴顯出截割自身肢體成爲五段,各段轉變成爲五部如來(1477),以後又重新還原成爲己身,現出如是等等靈異,雲雲。但《青史》中:“忽必烈見拔希後,曾問他道:“在藏土修法,何地最善,請師爲我發一善願吧”,遂賜與最上封诰。”書中僅有這樣的記載。涼州城內有塔名噶瑪黎喜塔,此乃噶瑪拔希之塔,語音訛轉,遂稱爲噶瑪黎喜塔。此乃一類先德所說似此,則噶瑪拔希應是在涼州圓寂的,而《青史》等卻記載說他回了藏地。
世祖初未向八思巴請求灌頂,僅令其妃先請《喜金剛》灌頂。王問妃子道:“需要守什麼樣的叁昧耶戒?”王妃將所有叁昧耶戒的情況告訴與他,王說道:“其余的叁昧耶戒固然能守,至于不違師教,我乃一國之主,這不可能辦到。”妃說:“世間之事,以王爲重,佛法之事,應以師爲重。”王以她說的有理,遂與能守叁昧耶戒的臣下二十四人共同受了《喜金剛》大灌頂。其灌頂供養有二大黃金曼紮(1478),其中一個滿堆了如羊糞大的無孔珍珠作爲會供莊嚴,另一個用黃金作的須彌四洲莊嚴。他如馬、駱駝、黃金、白銀、綢緞等多至不可計量。封爲叁界大國師,即叁界法王之意。供養禮辛(1479)城的土地與人民,後來又次第供養,藏地叁區,全部歸其統治。傳說元帝曾下诏令藏地僧徒皆改信薩迦教派,八思巴以各從其本初所崇尚之宗派爲善等理由,奏明于元帝,帝遂不加幹涉。
八思巴于乙醜年回藏,又于第五饒迥戊巳年複赴元地,庚午年造蒙文四方形篆字(1480),創立講聽及觀修的學製,廣宏佛法,教化衆生。元帝又從天竺迎回如來舍利等經像法器,修建大寺,招聚僧衆宏揚佛事。但尚不能以蒙古篆字翻譯佛經,蒙人誦經,用畏兀兒語。到了成宗鄂爾濟圖時,召令薩迦派喇嘛卻吉畏賽(法光)(1481)將薩班所造之字,增益很多的有尾字,這樣便能用來譯經了。此後到武宗海山庫魯克時,遂翻譯五部《陀羅尼》等經成爲蒙文。仁宗博顔圖(拉版作)時,納塘日比熱直之弟子降仰赴元地。此人在那塘時曾戴面具以駭其師,師不悅,後從蒙古寄回作爲刊刻《甘珠爾》的大量物資,尤以運回漢地上品松煙墨一箱,獻之于師,師乃喜,以其所寄回的物品作爲助緣,刊刻了《大藏經》,迎供在那塘文殊殿中,以後各地均以此爲藍本,發展了很多的《甘珠爾》刻版。
之後,噶瑪讓炯多吉也去,聽說曾與一元主灌頂,此可能是文宗紮牙圖。到妥歡帖木爾汗時(1482)曾迎請噶瑪若比多吉到京,他時年十九歲,戊戌年到的元廷。從成吉思汗至額爾德尼卻圖汗(1483)之間,經曆十四朝代,薩迦噶舉大德去元朝的人很多,亦有數人曾經被拜爲帝師。
世DL索南嘉措曾到蒙古,製止了蒙古人宰殺很多牲畜以祭祀昂古特神的惡習,建立黃教的宗規。叁世DL圓寂蒙古,即在此處投生轉世爲第四輩DL雲丹嘉措,這樣就特別助成了他欲實現在蒙疆大宏佛教的宏願,使整個蒙古都變成爲格魯派之施主。此後錫埒圖國師(1485)譯叁品《般若》爲蒙文。察哈爾林丹呼吐圖汗(1486)時,有衮噶畏賽(1487)爲首之譯師甚多,將全部《甘珠爾》譯成蒙文。蒙古最後的王公林丹汗由于自己毀滅了自己的政權,從此霍爾的王系遂告終止。但康熙時又校訂《大藏經》並刊版流通。文殊皇帝(1488)乾隆下诏全譯《大藏經》爲蒙文,並刊版行世,此時章嘉•湯吉勤巴•若比多吉又造《正字智原論》,是一部用蒙語翻譯佛經時不可缺少的文典書,成爲後世翻譯佛經文義的眼目。
當索南嘉措至蒙地時,喀爾喀阿巴岱汗(1489)曾來相見,遂建額爾德尼釋尊廟。之後,多羅那他的轉世哲布尊丹巴•羅桑丹比堅贊,又投生爲阿巴岱侄土謝圖汗(1490)之子,成爲喀爾喀七部的頭頂莊嚴。文殊皇帝亦優禮有…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