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輪回邊上放臺的惡見理論,
和能仁宮殿的八萬四千法門,
作梯的宗派有各式各樣,
若是將這些道理全部講述,
縱是達到善巧絕頂的人,
亦能使其才智疲勞枯竭,
何況像我所談那簡直是成爲可笑之處。
雖然如是,童稚不能泅到海的彼岸,
但是大自在天能飲海的精華如雨噴吐,
自他宗派道理雖非我心所行境界,
但將見聞所及的一點,寫成文字,又有誰能加以怨怪。
因此爲使諸有慧眼者,
心中能生起稀有之想,
爲使自己能增長福德,
所以不辭辛勞來講說這些道理。
若寫詳細,文字太多,卷帙浩繁,
大卷頭使人一見,即使想看也會感到厭倦,
若是疲倦,就將會到黑暗深屋庸俗的塵氛中去休息,
與其製造庸俗休息的著作,我這庸俗老漢不如睡覺去。
因此文句的枝丫雖不多,
然而精要意義的花朵頗繁榮,
講述的文詞爲一束旃檀樹枝,
適合于劣慧者的心智園苑。
願以此努力的福德,
在諸佛刹土裏供上普賢雲供,
滿足一切世間衆生的願望,
願普皆成爲如意自在王。
叁學珠寶爲頂飾,
叁藏彩缯作帷缦,
十方高豎佛教幢,
一切時中不降落。
尤願我佛最殊勝的心要,
即佛祖第二宗喀巴的——
顯密的無垢宗規,
盡輪回邊際都能宏揚。
願掌教大德穩坐蓮臺,他的純白事業遍及十方。
僧團會衆和睦守戒,經常致力于講法和修道。
諸地方道領依教護持領地不起械鬥。
衆生入于十善業道而趨往解脫城。
願我在生生世世中能獲得暇滿人身,
得到正確的善知識來攝授,
對善慧名稱的正教能作聞、思、修,
由講說、辯論、著作叁門來住持和發展這個正教。
願把佛菩薩的宏大事業重擔一起承擔,
如文殊菩薩一樣用無比堅強毅力,
直到輪回未空之前,
誓作等虛空般有情的依靠親眷。
講說諸宗源流的史實,
由于幼稚的過患會有矛盾和錯誤,
所有一切均在叁寶面前作忏悔,
請以慈悲把我的罪過來洗淨,
願凡有人將此書抄寫成刻版,
或施捐助,或誦讀,
所有發善心人,願他們在生生世世中,
對如來所稱頌過的——
清淨正道永遠不背離。
叁寶慈悲對衆生一視同仁,如同陽光普照,
護法的感應非常及時,如同大海的波濤,
由緣起的力量所欲均能如願滿足,如同如意寶樹,
這真實不虛的法力,誰發什麼願,一切皆能如願成就。
結尾略說著書緣起
本書是由一切善巧成就頂嚴廣慧大師降仰協巴的上首弟子,賽赤•貢塘巴•根頓平措(1530)的再次轉世活佛,博通經論的博學善修大師衮喬丹比卓麥《寶教炬》囑咐寫著的,並供以白銀曼劄供養及其余珍品殷重勸請。同時,妥墨柏寺娴熟百論的拉讓巴•耶協頓珠(1531)等也一再來書催促。教理家鳥漢十難論師雲丹白桑與辰散十難論師丹增嘉措,以及降巴林大道場的諸有智高僧亦懇切請求。因而從事寫著但僅及其半,便爲博通顯密無比大智絨波毗巴活佛阿旺木龐達瓦(1532)所見,又寄一書附上上品白絹,敦囑無論如何圓滿寫成此書。幸仗真實金剛持•湯吉勤巴•章嘉若比多吉和管領佛教主宰者有必要直述尊名,即余之戒師吉准阿旺降巴二位上師的開示,又仰仗大轉正*輪的降比仰•衮喬晉美旺布(1533)遍主達蒲巴欽布•哈薩班雜足,及主持叁學諸明海的班智達那室利婆提等無上上師叁十余位的恩德,乃能勉開辯才,造成此智者歡悅之論著。略具沙門相而又多喜懈怠的羅桑卻吉尼瑪時年六十五歲。名爲劣慧年即辛酉年勝月上弦初八調露吉日,成書于佛教講修法源的大道場郭隆降巴林寺。書稿繕寫者爲鄂爾多斯杭錦旗比丘羅桑達瑪、鄂托克比丘阿旺彭措、准噶爾旗比丘耶協白丹等。
依仗此等功德,願如來文殊藏的無垢正教,于一切時處,普遍宏揚,永住世間。
此史將近結束時,值余罹病,纏綿多日,乃勉力繼續書寫,並草率加以校訂,恨未能詳細審察,若有錯誤,留待以後再爲更正,吉祥圓滿。
洞察一切事物了如指掌的一切智者羅桑卻吉尼瑪白桑布曾多次說過:“我是首先寫此宗派論的,在此以前藏中尚無宗派論著的作者,因之困難甚多,但是也應當把各派的立論詳細寫出來,應不混雜對各派立論,不作應不應理的是非判別,只作正面敘述。在談到格魯派時,應當闡述將各教派一切應理之處均歸納在格魯派的見、修、行叁者和顯密樞要之中的道理,以及在此上再加述格魯巴有哪些不共特法的道理;原因是若善于了解宗派的立論,方能分別勝劣差別,這是最重要的;若了解這些對其它方面也是直接有利之事,則不應妄起愛憎及諷刺誹毀。故上面這些道理等等,在本書中均是要詳爲闡述的。”惜夫衆生福薄,在寫著之中他示現了病相,于時輪饒迥第十叁壬戌霍爾曆六月初十日即逝往空行刹土去了。這是無可挽回之事。因此在六月初八日,乃將其早已完成部分作了校對,其末尾應補充的部分,亦匆忙補上,書中關于各宗派敘述部分還加以縮減,想盡快完成這部著作,校訂方面亦是草率從事,凡此一切,尚祈閱者見諒。善哉!
土 觀 宗 派 源 流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 著
劉立千 譯
土觀宗派源流注釋(一)
(1)以下頌文是贊頌辭。
(2)深廣妙法:“深”指文殊菩薩宏傳的甚深見——中觀見,“廣”指彌勒菩薩宏傳的廣大行——菩薩行。大乘佛教就是這二者的結合。
(3)此指中觀論派和唯識論派。
(4)日月二光:日是比喻樹立中觀派的龍樹菩薩;月是比喻樹立唯識派的無著菩薩。
(5)預記:授記,就是佛的預言。
(6)了義和不了義:或作權義和實義,“權”是從權達便說教,“實”是直指究竟實相。
(7)世間二眼:是太陽的藻語,這裏比喻說二大師所開創兩宗如太陽出來照亮了一切。
(8)聖天等十叁位:都是中觀唯識兩派的印度大師。
(9)南瞻:即南瞻部洲,佛家指的是我們這個世界。莊嚴是指這些大師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光輝和尊榮。
(10)指密宗。說它是超出佛教的一切大小乘門之上。
(11)空樂:密法的術語是指的大樂方便和空性智慧。
(12)大樂:是密法修習中證得的一種空樂雙融的境界。
(13)悉地:梵語,修法得到成就的意思。
(14)指修習密法已能自由主宰。
(15)綠馬:是神馬。神話說它就是曳引著太陽神宮殿迅速飛馳繞行太空的。
(16)金洲:指金洲大師,是印度大德,公元10世紀時人,是阿底峽的上師、阿底峽的菩提心教授就是由他傳出來的。希解派的始祖當巴桑結也曾止業過他。
(17)自在王:是贊美菩提心教授,它是大乘佛教修心的精髓。
(18)吉祥燃燈智:爲阿底峽尊者的本名(982—1054),克什米爾人,印度摩揭陀國超岩寺上座。1042年入藏傳法,開創了噶當教派。
(19)格丹派:即格魯派的別名,通稱黃教。爲統一名稱以下均稱格魯派。
(20)佛祖第二:這裏指宗喀巴大師(1357—1419)。他是黃教的開創人。宗喀,指青海西甯湟水邊,是大師出生地,加“巴”字主人詞,即湟水邊人,是以地名代人名。對被尊敬的對象,避免直呼本名,故常用這種稱呼格式。
(21)無量光:即阿彌陀佛,世間自在即觀世音菩薩。這裏實際指的是DL和班禅,相傳DL是觀世音的化身,班禅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22)佛王:指的是DL班禅世代的轉世,由他們可以長久住持佛法。
(23)指傳授顯密大法。
(24)若比多吉第叁位:是本書作者的上師。
(25)這以下的頌句是立宗,就是申明著書的本旨。
(26)意思是持平居中而不偏向。
(27)婆羅門:梵語,意爲修淨行者,指信婆羅門教的人,也是一種種族的名稱。
(28)仙人:即神仙。
(29)因明:即邏輯學。這是古時印度哲學家應用的一種推理方法。
(30)數論派:這是古印度哲學流派之一。此派把宇宙萬有概括爲二十五谛,以其數決定,故名爲數論派。
(31)劫比羅或作迦比羅:梵語,意爲黃頭或金發,這是古譯名。關于各種宗派的人名、派名或學派術語,翻譯時均沿用古名。
(32)尼犍陀仙人:或譯爲耆那仙人。耆那是勝者之意。他是離系外道或裸形外道的始祖。
(33)離系外道:古印度哲學流派之一。主張九句義,以修苦行而求解脫。
(34)世間眼仙人:這是按藏文譯的名,他是順世外道的始祖。
(35)順世外道:是古印度哲學流派,其始祖是路伽耶,說萬有之差別均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滅,皆無有因。不承認有前後世,也不承認有因果報應,在佛教徒看來它是最大的斷見。
(36)喬達摩:梵語,意爲美貌仙人。他是尼耶也派的始祖。
(37)大自在天:梵語爲摩醯首羅。佛說此天居色界之頂首。爲婆羅門教所崇奉神祗之一。大自在天派,或稱爲塗灰外道。
(38)烏摩:是大自在天的天妃。
(39)尼耶也派:譯爲正理派。古印度哲學流派之一。此派采取因明的論式來進行辯論,探討真理,或稱足目派。
(40)鸺〖HT5,7〗留〖KG-*3〗〖HT5,7”〗鳥〖HT5K〗大仙和食米齋仙人:鸺〖HT5,7〗留〖KG-*3〗〖HT5,7”〗鳥〖HT5K〗大仙,梵語,古譯爲優樓迦,食米齋仙人古譯爲羯
〖HTXL〗〖FJF〗籋〖FJJ〗〖HT5K〗仆,二人均是勝論派的祖師。
(41)勝論派:或譯爲異論派或分別論派,是古印度哲學流派…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