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巴。
(466)赤列巴:即卓降巴羅朱炯乃的別名,見前注(438)。
(467)笃巴•協饒嘉措:即格西笃巴,見前注(421)。笃是在山南桑耶之東和溫浦之西的一個地區。
(468)拉止崗巴:爲噶當派博多瓦弟子。
(469)兆巴:兆巴地名,在門域境內。他本名迅努畏,別名頗章定巴,噶當派博多瓦弟子。
(470)紮噶瓦:(1250—1286)噶當派格西,屬教典派法統。
(471)節貢宗巴:噶當派博多瓦弟子,本名協饒多吉,屬教典派法統。
(472)甯波谷:在拉薩東北耶巴山上,原爲吐蕃時代舊廟,後宏時俄•绛曲炯乃重建。
(473)庫敦:(1011—1075)庫是古代一部落氏族名,世居亞隆一帶,舊譯麥曲氏。他本名尊追雍中,是阿底峽有名的庫、俄、仲叁大弟子中的庫。庫的弟子很多,各建寺廟,又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傳承。
(474)南仁教授師:噶當派僧。
(475)迅努•堅贊:即普穹瓦,見前注(408)。
(476)楚逞拔:即京俄瓦,見前注(407)。
(477)仁欽塞瓦:即博多瓦。見前注(406)。
(478)阿裏巴•協饒堅贊:是俄勒比協饒弟子,屬要門派法統。
(479)仲•鸠摩羅摩底:是普窮瓦弟子,屬要門派法統。
(480)洛欽•吐吉白瓦:屬要門派法統。第一世DL曾依止他學噶當密法。
(481)根頓珠巴:DL第一世的名字。
(482)秦:古代氏族,居住在達布地區,舊譯璨氏。
(483)《笃哈藏》:笃哈是印度的高僧。此書是收集他所作的證道歌。
(484)林熱巴:“林”家族名,:熱巴”,布衣者,噶舉派中能穿布衣坐雪山修苦行人的稱號,見前注(419)。本名白瑪多吉(1128—1188),他在曲水下遊朗木地方建主寺,形成主巴噶舉派。
(485)語旨:親口傳授的教敕。
(486)谛洛巴:噶舉派的印度祖師,他是瑪巴譯師的上師那若巴之師。 (487)那若巴:噶舉派的印度祖師,他是瑪巴譯師的上師。
(488)拙火或譯猛利火:一種修丹田生熱的臍輪火法。
(489)穹布•瑜伽士:(990—1140)“穹布”吐蕃時一部族名,當時領有後藏北部地區。瓊布•瑜伽士是香巴噶舉的創始人。
(490)盆域:即接薩北面的彭波地區,現爲林周縣屬。
(491)葉茹:地區名,古時衛藏各劃二茹,葉茹屬藏的二茹之一,見前注(217)。
(492)香:後藏香曲河流域一帶地區的總名。現爲甲措、南木林、拉布叁宗。
(493)雄雄寺:1121年穹布瑜伽士建寺,在後藏香地區內,曲河中遊地區,現屬南木林縣境。
(494)麥烏:後藏一地名。
(495)雅波嘉摩齊:是藏北绛地的一個地名。
(496)杜敦•仁旺:是穹布瑜伽士弟子,屬香巴噶舉法統。
(497)拉堆:指後藏拉孜以西一帶,拉堆•衮喬喀屬噶穹布瑜伽士的法統。
(498)摩覺:寺名。在雄雄寺附近。
(499)吉岡巴•卻吉僧格:吉岡接近不丹,卻吉僧格是穹布瑜伽士弟子。
(500)甯敦•卻吉協饒:甯是西藏古代一氏族名,舊譯凝氏。甯•卻吉協饒是吉崗巴弟子,屬香巴噶舉法統。
(501)桑結敦巴:是噶當要門傳承第九代,達堅寺座主,別名洛莫瓦。
(502)阿伊:阿地名,在朵康。阿伊,香巴噶舉法統。
(503)香敦:(1234—1309)本名楚逞貢布,香巴噶舉法系。甲寺位于南木林縣北面,爲香敦所建,從此形成香巴的甲派。
(504)克准•迅努朱:克准是敬稱,指有學識而又嚴守戒律的人。迅努朱曾修桑定寺,以後形成香巴的桑派。
(505)桑定寺:在後藏藏北仰梅地方。
(506)堅贊邦:(1261—1334)香敦弟子,繼香敦後住持甲寺。
(507)甲欽•降白巴:(1310—1391)甲欽是敬稱,他曾住持甲寺發展了甲派,又因他曾爲宗喀巴大師之師,故有此尊號。
(508)沫欽•南喀朗覺巴:“沫”是古代氏族名。他曾爲克珠大師之師。故稱沫欽。沫也是地名,在後藏謝通門縣西邊的美曲河谷,現屬昂仁縣境。
(509)帕桂•衮噶桑布:帕桂地名,衮噶桑布曾建道那多吉寺宏傳香巴教法。
(510)道那多吉丹寺:道那在後藏日喀則北面和南木林西面的道那河谷,現屬謝通門縣。
(511)鄭喬•頓悅堅贊:爲DL二世之父。
(512)傑瓦•根頓嘉措:傑瓦意爲佛,是對DL的尊稱。根頓嘉措即第二世DL。
(513)湯東傑布:(1385—1464)屬于香巴噶舉法統。以建鐵索橋著名。
(514)嘉桑:譯言鐵索橋,在曲水南的吉祥曲臥日山邊,後成地名。
(515)卻吉羅朱:是瑪巴譯師本名,見前注(215)。
(516)俄敦•卻古多吉:(1036—1102)俄是古代一氏族名,見前注(335)。卻古多吉,他繼承了瑪巴的密經講解傳承。
(517)粗敦•旺安:粗地名,旺安繼承了瑪巴的遷識法傳承。
(518)麥敦•村波:麥姓氏,見前注(265)。村波他繼承瑪巴的光明教授傳承。
(519)貢塘:在今阿裏地區。吉隆巴縣西南。
(520)達布拉結:本名索南仁欽,是米拉日巴二大弟子之一,見前注(416)。
(521)熱穹巴:“熱”是布衣,“穹”是小,對其師米拉日巴來說,所以稱他爲“小布衣者”。本名多吉紮(1083—1161)。米拉日巴二大弟子之一。
(522)谛譜巴:是噶舉法脈來源的印度傳承祖師。
(523)恩宗敦巴:名绛曲傑布,噶舉熱穹巴弟子,求拉日巴在世時也曾參拜過米拉。
(524)格西•夏巴林巴:夏巴爲噶當派僧人,約爲公元12世紀時人。
(525)女絨巴:噶當派僧人,京俄瓦叁大弟子之一。約與達布拉結同時代。
(526)甲日•貢喀瓦:噶當派僧人。達布拉結曾從之學法,約爲公元12世紀時人。
(527)俱生和合:“俱生”指一切相對事物如有與無,染與淨,空與樂等都是同時一齊生起的;“和合”就是使對立的雙方結合爲一,即達到矛盾的統一。這是證悟中的一種最高境界。
(528)都松勤巴:譯言知叁世,這是用佛的名號來作稱號,本名卻吉紮巴,他是噶瑪噶舉的開創人。見前注(426)。
(529)康巴:康舊譯作喀木,今甘孜自治州一帶,康巴即康地的人。伍色,忌爲白頭人,此爲都松欽巴的外號。
(530)朱倭喬:朱倭在今甘孜自治州爐霍縣境內。朱倭喬爲俄大譯師弟子噶當派僧人。
(531)越卻旺:越地名,在曲水縣境,卻旺是阿底峽的親弟子,他是專宏偉學。由他傳出的律戒系統,稱爲上八會衆派。
(532)堆隆•嘉瑪瓦:堆隆在拉薩西北不遠的地方。嘉瑪原爲寺名,宋時朗日塘巴所建,屬噶當寺廟。嘉瑪瓦爲該寺座主。
(533)卡巴•卻吉僧格:(1109—1169)爲俄•羅敦弟子,桑浦寺座主。
(534)巴曹•尼瑪紮:古代巴曹氏家族。尼瑪紮是翻譯家也是噶當教典派的傳持人。
(535)墨杜增:墨即墨竹工卡,杜增意爲持律者,即戒師。此人是噶當派僧人。
(536)洛若:古地名,與涅地區近,約當今隆子縣東南和崔那縣西北一帶地方,現屬錯那縣境。熱穹巴曾在此建寺。
(537)噶瑪拉頂寺:在昌都地區的類烏齊。建于1147,是Gmb的坐床邊。
(538)楚浦寺:在拉薩西邊的堆隆境內。1187年噶瑪都松欽巴建,爲噶瑪噶舉的祖廟。
(539)桑結熱欽:是噶瑪派都松勤巴的弟子。
(540)邦紮巴:是噶瑪派桑結熱欽的弟子。
(541)噶瑪拔希:(1204—1283)噶瑪墨帽系活佛第二世。本名卻吉喇嘛,意爲法師,此可能是漢語的音轉。
(542)降欽卻吉:(1352—1435),本名釋迦耶協,格魯派宗喀巴弟子,1419年建色拉寺。降欽卻吉譯言爲大慈法王,此稱號是明王朝封贈的。
(543)俱胝:梵語,數量名,有說一俱胝爲十萬,也有說百萬千萬的。
(544)朵丹•紮巴僧格:(1283—1349)。丹朵,意爲證道者,或悟道者,加在人名前,對實際修行者的一種敬稱。紮巴僧格曾受元朝賜以紅帽,紅帽活佛世系即從他開始的,他爲第一世。別名旺古熱巴,1333年建乃浪寺,爲噶瑪噶舉紅帽系的主要道場。
(545)朱妥•邬堅巴:名仁欽白,或作僧格白,曾代攝噶瑪黑帽活佛法位,見前注(344)。
(546)讓炯多吉:(1284—1339)噶瑪黑帽活佛第叁世。見前注(343)。(547)若比多吉:(1340—1383)黑帽活佛第四世。他曾爲宗喀巴的傳戒師,也曾應召晉京,受到元順帝的禮遇。
(548)德興協巴:(1384—1415)第五世。1406年明朝封他爲D寶法王。
(549)通瓦頓丹:(1416—1453)第六世。他也曾與明王朝幾次進貢承襲封號。
(550)卻紮嘉措:(1456—1506)第七…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