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土觀宗派源流▪P6

  ..續本文上一頁

  關于前宏時期的正見,初藏王赤松德贊時,曾首次向全藏宣布法律:凡諸見行,皆應依從靜命堪布傳規。和尚事後,王又重爲宣布,謂今後正見,須依龍樹菩薩之教,若有人從和尚之見者,定當懲罰。由此原故,在前宏佛教時期,雖有少數唯識派宗見的班智達來藏,然主要的仍然是靜命堪布及蓮花戒論師之風規屬于中觀自續派見,此派較爲發達。

  第二 佛教後宏期的情形

  朗達瑪大滅佛法之時,吉祥曲吾日出(196)的修道處有叁位大德逃至朵麥(197)。喇欽布•貢巴饒塞(198)便從他們出家,受具足戒。以後,魯梅•楚逞喜饒(199)等十人,從藏地來此,依喇欽學戒。魯梅等回藏後,建立道場,普傳戒律,使佛教的余燼,從下路(200)又重新複興起來,開佛教再宏之端。由此漸次弘傳,使衛藏諸地,僧伽遍滿,講解實修,蒸蒸日上。故喇欽與魯梅等,對于我們雪域藏民恩德很大。

  從上路(201)複興的情形呢,在拉喇嘛耶協畏(智光)(202)之時,曾派仁欽桑布(203)譯師赴天竺學法,他勤奮學習成爲精通經教之人,翻譯了不少顯密經藏、續部,建立講聽的製度。當時有人名熱孜噶吉,曾降伏噶吉龍神,得到龍附其體,便傳布邪法及修持密咒之邪行。被仁欽桑布譯師把它全部肅清,樹立了純正的佛教,使我雪域藏地普受饒益。桂•迅努白譯師(204)說:“在藏地後宏密法的昌盛,遠勝前宏,皆此譯師之力也”。這話非常正確。仁欽桑布晚年專心修證,逝世後歸往空行刹土(205)。他所持的宗見,傳說是極無所住的中觀見。又拉喇嘛迎請東天竺大班智達法護和他的上首弟子妙護、德護、智護,時人號稱爲叁大護來藏。象雄(206)的傑威喜饒從他們受戒。受戒後又往尼婆羅(207),從枳達迦律師聽受律部之行持及講解。後由其弟子班覺喜饒(滿慧)及向摩齊瓦(208)•绛曲僧格等傳承下來的,稱爲上路律學。又拉德王(209)時,迎請迦什彌羅(210)大班智達釋迦室利(211)翻譯經論甚多,弘揚佛教,由此大師所傳律學,稱爲班欽律傳。關于立名爲佛教前宏及後宏的道理,顯然是由于佛教的基礎是戒律,因此便根據戒律傳統和戒律行持的宏揚情況而爲安名的。總之佛教宏揚情形,大體如是。欲求詳細了解,可參閱其他佛教史籍。

  藏土化機福德地,

  許多賢德發心作梯航,

  經論天河清淨水,

  伴隨深廣法音聲中而奔放。

  叁學寶綱周密結,

  教理波濤萬千湧,

  無數聖哲龍遊處,

  遍布聖教的大海洋。

  盛哉!相繼出世的法王、譯師和論師,

  盡取天竺奇珍滿邊地,

  念此宏恩緊合蓮手置心上。

  第二章 雪域藏地宗教源流

  第二節 別說各種不同宗派的源流

  如上所述仰仗佛、佛菩薩的功德,法王譯師、論師的恩勞,藏地衆生的福德等等之力,使雪域藏地的佛教蒸蒸日上,興旺發達,因此也逐漸産生了各種不同宗派。藏地宗派,所立名稱,不同甚多,其中也有如同天竺毗婆娑十八部命名的方法一樣,或隨地方名稱、或以其祖師名稱而立的派名,有的是從一二班智達請得一些教授,依此爲主,進行修習,即以此教授立爲派名的,然絕少有如天竺宗派純依見地而立派名的。比如薩迦巴、覺巴、香巴、止貢巴等,皆是依地名而立派名。如Gmb、布魯巴乃依其祖師之名而立派名。噶當巴、佐欽巴、伽欽巴、系解巴等乃依教授之名而立的派名。

  今將各宗情形,依次略爲講述。分爲兩大部分:第一、別宗的源流,第二、格魯派的源流。

  第一 別宗的源流

  一、甯瑪派源流

  甲、總說認識劃分新舊派別的界限

  在顯教方面,無新舊之分:新舊二派之說,乃是純粹以密教宏傳情形來劃分的。對于這個新舊劃分,其說法頗不一致,最著名的說法,是指以班達彌底(212)來藏以前所譯續部,則稱爲舊派密咒;仁欽桑布譯師以後所譯續部(213),則名爲新派密咒。那麼《文殊根本續》亦在赤松德贊時所譯,應當承許其爲舊續,可是那些善爲判分續部的大師,又認爲它是新續,其理何在?可見這種說法還值得研究。新譯密咒初期,雖應以仁欽桑布譯師爲首,然而卓彌(214)、桂、安達瑪巴(215)等亦應屬之。

  原因是在後宏初期羅敦•多吉旺秋(216)在藏宏法時,正當藏王白柯贊之子紮西孜巴統治茹拉(217)。紮西孜巴有叁子,即白德、畏德、吉德。弟兄叁人曾請羅敦派遣親教師和軌範師各一人來宏揚佛法。羅敦遂令教師釋迦迅努和軌範師耶協尊追二人前去建立僧團。二師相議,派卓彌與達洛赴天竺留學,並囑咐他們說:“戒律乃聖教根本,般若乃聖教心要,密法乃聖教精髓,應好好學習!”達洛到天竺,專朝名山,未重學業。卓彌秉承師教,專心學法,卒成爲精通佛學之人。以後他專以母續爲主之講解、實修、教敕來宏揚佛教。仁欽桑布大譯師宏傳《波羅蜜多》和父續母續二者的講解教敕,尤其是專重弘傳瑜伽續部。桂譯師專宏聖者傳規的《密集》講解教敕。法主瑪爾巴則宏傳父續的《密集》母續的《摩诃摩耶》、心要的《歡喜金剛》、最精要的《勝樂輪》和護法的《四座》等有關灌頂教敕,講解教敕和要門(218)教敕。因此,産生了不少的學優德高的成就大師,遍滿了藏地,他們都成爲密教法主。所以從以上諸譯師起才算是開始了新派密咒之端。

  未曾染上藏地愚蠢咒師口,

  噓出熏人酒氣的胡言語,

  而是天竺證聖大德的親教敕,

  猶如白蓮發出馥郁香,

  號稱前譯密乘,今將說:

  乙、別說甯瑪派的源流

  (甲)甯瑪派是如何興起的

  最初松贊幹布時普遍宏傳大悲觀音的生起圓滿二種教授(219),依之修學的人也很多。康藏各地祈禱觀音和誦六字大明咒,即從此時開始的。柱藏《遺訓首卷錄》說:當時曾從天竺請來古薩若阿黎、婆羅門香迦羅、尼婆羅阿黎屍羅曼殊,譯出密經的支分多種。此後五代,至赤松德贊時,又迎請靜命大師。大師說十善法與十八界法(220),傳入八關齋戒,因此引起地方的惡神厲鬼等不悅,念青唐拉山神(221)雷擊紅山宮(222),亞拉香波山神(223)水淹旁塘(224),十二丹瑪女神對人畜施放瘟疫。大師說:“且先迎請蓮花生大士,降伏藏地諸惡毒天龍。”王依教派人往迎,大師以神通預知,早由天竺來藏,與使者在途中相遇。來藏後收伏惡毒天魔。虛空之中,作金剛步,加持地基,修建桑耶永固天成大寺(225)。爲王臣二十五等衆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說叁瑜伽法(226),令其成熟解脫,因以得成就者甚衆。如雲:“南喀甯布能把日光騎;桑結耶協以橛插山崖;傑瓦卻仰叁次作馬鳴;喀欽措傑(227)能起已斬屍;白吉耶協非人爲奴仆;白季僧格天魔供差遣;毗盧遮那具有智慧眼;法王赤松已得不動定;玉紮甯布證德最爲高;那鸠摩神通顯變化;多吉杜炯風行無阻礙;耶協仰師(智音)能往空行處;梭布•拉白(天祥)(228)手捉猛獸頸;那囊•耶協(229)翔空如飛鳥;白季旺秋掌握橛誅法;鄧瑪•孜茫(230)得記憶總持;迦瓦•白孜能有他心通;許布•白僧(231)能使河倒流;傑衛羅朱起屍變成金;齊五穹洛能擒飛空鳥;鄭巴南喀從绛(232)拽野牛;沃震•汪秋(233)入水似遊魚;瑪塘•仁欽(234)以磐石爲餐;白吉多吉穿山無阻礙;朗卓•衮喬(235)抛雷如射箭;傑衛绛曲空中跏趺坐。”如是雲雲。王又迎請阿黎大咒師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諸天竺班智達多人來藏。法稱依瑜伽金剛曼陀羅(236)傳授灌頂等。無垢友及其余諸大阿黎,亦爲少數已成法器的人隨其所應傳以教授。然未聞諸師講說顯教性相的大經典。即傳密法,亦甚謹嚴,未曾普傳。但是毗盧遮那與瑪•仁欽喬(237)、聶•迅努協饒(童智)(238)、魯•桑結協(239)……等也曾秘密譯出《普成王經》、《密集意經》、《幻變修部八教》等教典和要門。蓮花生大士爲了利益未來有情,故將各種甚深教授,埋藏在出岩湖海之中,此後便往西南妙拂洲(240)去了。由此看來舊派密咒的法門,除松贊幹布之世,有其小部分外,大部分是從赤松德贊時開始的。法系的來源主要固然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出,但由上說諸大師所傳出的亦是很多。

  此間雖應廣說蓮花生大師應化史實,但對大師的傳記有各種不同的傳說,難以取決,恐怕文繁,故不贅述了。

  有些人說:“蓮花生大師入藏,僅住數月。即在藏時,亦只作了收伏天魔和爲桑耶寺開光而已,未廣傳法要。蓮花生大師回去後,有一外道,僞裝爲大師,頭插鹫羽,身作近世人稱作叫邬堅(241)•薩霍瑪(242)的裝束,來到藏地,宏揚各種舊派法要。”此語顯然是誹謗之辭。或說舊派教法,都是古汝卻旺(法自在)(243)所造,現在說的“邬堅薩霍瑪”,就是卻旺的裝束。按卻旺乃晚近所出之掘藏大師(公元1213—1270,——譯者),連時間上相差很遠也不知道,真是無稽之談。

  關于舊派的教義,創立了九乘之說。聲聞、緣覺、菩薩名共叁乘,爲化身佛釋迦牟尼所說;事部、行部、瑜伽部爲密教外叁乘,爲報身佛金剛薩所說;生起摩诃瑜伽、教敕阿魯瑜伽、大圓滿阿底瑜伽爲無上內叁乘,爲法身佛普賢所說。共爲九乘。又說外續部與內續部二者,外續事部是釋迦佛親自說的,行部及瑜伽部是毗盧遮那佛說的,無上部是大金剛持在法生宮的廣大刹土內說的。諸部之中最極無上乘,是元始怙主法身普賢(244)起現頓成圓滿報身,爲住清靜地(245…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