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紮什倫布寺寺主。
(1215)都迦瓦:DL一世弟子,後由他發展成爲“色舉”系。
(1216)都拿巴:DL一世弟子,本名白丹桑布,他繼承協饒僧格法統,亦屬“色舉”系。
(1217)甲當•摩诃薩诃:DL一世弟子。
(1218)班欽•桑布紮西:DL一世弟子,並繼承其紮什倫布法位。
(1219)香敦•智美協甯:根頓珠巴初期弟子,他是紮什倫布寺霞孜教理院的創始人。
(1220)舉巴•敬巴白:爲DL一世初期弟子,亦爲協饒僧格弟子,繼承下密院法座。
(1221)班欽•隆日嘉措:爲DL一世中期弟子,並繼承其紮什倫布法位。
(1222)吉•紮巴桑朱:爲DL一世中期弟子。
(1223)道丹威賽:爲DL一世中期弟子。
(1224)勒甯巴•衮噶德勒:勒甯在江孜地區,衮噶勒爲DL一世後期弟子。
(1225)吉本•羅桑尼瑪:吉本宗教領袖又兼地方行政首領的稱號,是DL一世的侄子又是弟子。
(1226)班欽•耶協孜莫:爲DL一世後期弟子。
(1227)傾科傑寺:譯言*輪勝寺,在山南桑日縣境內的傑梅朵塘地方。1509年DL二世建。
(1228)阿裏拉准•丹比尼瑪:阿裏地區名,“拉准”是對王族出家人的敬稱。他是阿裏王族家成員,任紮什倫布寺座主。
(1229)班欽•辛迪巴•羅桑堅贊:辛迪巴印哲人名,此指他是辛迪巴的轉世化身,羅桑堅贊是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0)班欽•頓悅嘉措: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1)香敦•羅朱乃桑:香地區名,見前注(492)(853)。羅朱乃桑是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2)香敦•卻白嘉措: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3)曲雄•索南堅贊:曲雄位于藏北。
(1234)香敦•桑珠白桑: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5)年敦•當卻揚培:“年”即年楚河,此指年楚河一帶地區。當卻揚培是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6)娘敦•拉旺羅朱:“娘”氏族名,也是地名。
(1237)穹楚•降巴紮西:紮什倫布寺座主。
(1238)衮喬堅贊:紮什倫布寺宏密大師,公元十六世紀時人。
(1239)斯達河:從岡底斯山流經阿裏孟域而入克什米爾的河流。
(1240)孟域:古阿裏叁圍之一,即今古隆和晉蘭縣一帶地區。
(1241)達摩寺:宗喀巴弟子堆協饒桑布所建。
(1242)桑噶:爲阿裏叁圍中的一地名,今普蘭縣境。桑噶寺是協饒巴所建。
(1243)谷格•阿旺紮巴:谷格今阿裏劄達縣境,他爲谷格土王之師,在谷格地區首宏宗大師教法之人。
(1244)咱讓:即乍布朗,在劄達縣境內。
(1245)日阿山:即類烏齊山。
(1246)昌都寺:最早爲迦舉噶瑪派類烏齊寺的下院,協香桑布在1417年,或說在1437年改爲格魯派寺院,後由其轉世帕巴拉繼承該寺的寺主法位。昌都清文書作“察木多”。
(1247)帕巴拉:(1439—1487)昌都寺大活佛,此爲帕巴拉一世是明末清初統治中部康區(即今昌都地區)的四大呼圖克圖之一,清文書作“帕克巴拉”。
(1248)希瓦桑布:爲帕巴拉弟子,也是昌都寺的第二位大活佛。1625年生,1642年迎至昌都寺坐床。清文作“錫瓦拉”。
(1249)甲熱朱古:帕巴拉弟子轉世,昌都寺活佛。
(1250)嘉熱朱古:帕巴拉弟子轉世,也是昌都寺活佛。1535年在昌都寺坐床,1539年去世。
(1251)達刹吉仲;昌都寺活佛。傳說他是克珠大師之侄,曾任甘丹赤巴第六任的跋蘇•卻吉堅贊的轉世。
(1252)達浦朱古:昌都寺活佛,說他是達浦國師的轉世。達浦國師,見前注(1172)。
(1253)察雅大小二活佛:察雅清文書作“乍丫”,該寺建于1681年,在今昌都地區的察雅縣內。寺內有兩大活佛,是清代統治中部康區的四大呼圖克圖之一。大活佛(正)住察雅寺,二活佛(副)住卡撤丁寺。
(1254)甲穹紮:在青海西甯市境內,1345年頓珠仁欽應蒙古俺答汗之請在此建寺,就原噶當派古廟擴建。
(1255)畏賽嘉措:安多僧人,1576年DL第叁世應蒙古俺答汗之請途經安多,命他整頓塔爾寺,建立顯教院。
(1256)藏衮紮倉:意爲戒律清淨僧院,即塔爾寺。寺在青海湟中縣境,後該寺逐漸擴大,1577年始命名爲古邦降巴林寺。
(1257)澤尼紮倉、舉巴紮倉和門巴紮倉:澤尼紮倉是講習顯教性相的學院,舉巴紮倉是修習密教的學院,門巴紮倉是傳授醫術的學院。
(1258)傑衛賽布•頓悅卻吉嘉措:傑衛賽布,簡稱傑賽或傑賽仁布齊,是尊號。他是DL四世的弟子,1604年他在青海建郭隆降巴林寺。
(1259)郭隆降巴林:即土觀住持的青海佑甯寺,在青海互助縣境內,1604年修建的,1723年羅蔔藏丹津反清,寺毀,十年後修複,雍正賜名爲佑甯寺。
(1260)章嘉•阿旺羅桑卻丹:(1642—1714)章嘉是安多地區一地名,他是拉蔔楞寺創建人格丹嘉措的弟子,尊號爲章嘉多吉羌,康熙封爲國師,後在內蒙多倫諾爾建寺,以後則由其轉世活佛繼作該寺寺主。
(1261)贊普巴•頓珠嘉措:青海郭隆寺第十任住持。1649年他在色闊建色闊寺,以後則由其轉世活佛繼作該寺寺主。
(1262)色闊寺:又名甘丹當卻林寺,此寺在青海大通縣1649年果莽紮倉副講頓珠嘉措建。1723年羅蔔藏丹津反清,寺毀,1732年修複,雍正賜名廣惠寺。
(1263)霍爾•阿旺赤列倫珠:曾任哲蚌寺果莽紮倉副講,後繼任甘丹當卻林寺法座。
(1264)安巴紮倉:或名舉巴紮倉,即密宗院。見前注(1257)。
(1265)敏珠諾門汗:青海色闊寺活佛,說他是贊普巴的轉世,曾受清封諾門汗,所以又稱爲贊普諾門汗。
(1266)格丹降措:或稱十難論師,隆務寺寺主第一世,1581年生,1648年又建紮西〖HTXL〗〖FJF〗?〖FJJ〗〖HT5K〗寺。
(1267)絨波法主大師:絨波舊譯音爲隆務,他是隆務寺寺主,故稱法主大師。寺在青海南部同仁縣隆務鎮。他是宗喀巴弟子。
(1268)紮西〖HTXL〗〖FJF〗?〖FJJ〗〖HT5K〗寺:即拉蔔楞寺前身,在甘肅夏河地方。建于1648年。
(1269)杜柯和舉巴兩紮倉:即時輪紮倉和密宗紮倉。
(1270)舉欽•衮喬揚培:舉指的是舉巴的主寺上密宗院。舉欽即舉巴大師,1602年生,1612年升舉巴法座,他是都拿巴法嗣弟子,屬格魯派密宗色舉傳承第九代。
(1271)章嘉•多吉羌:即章嘉一世阿旺羅桑卻丹,他曾以蒙文翻譯藏文《甘珠爾》。多吉羌意爲金剛大持,是他的尊號,見前注(1260)。
(1272)葉雄•安讓•降仰羅朱:(1651—1733)葉雄地名,在青海境內。安讓巴,密宗學位名。他是拉蔔楞寺僧。
(1273)阿旺紮西:爲降仰協巴多吉大弟子,並繼承其紮西〖HTXL〗〖FJF〗?〖FJJ〗〖HT5K〗寺的法位。
(1274)衮喬晉美汪布:(1728—1792)嘉仰協巴第二世,拉蔔楞寺寺主中最突出的人物。(1275)仁欽倫布:甘肅卓尼土司家族人。曾建卓尼寺,後由其轉世活佛繼承法位。
(1276)卓尼:即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境地。卓尼寺漢名禅定寺。
(1277)紮巴協珠:(1675—1748)卓尼寺活佛。
(1278)倫布孜寺:此有兩處,一在後藏白朗縣境內,一在曲水縣境。
(1279)帕巴畏雲丹嘉措:公元十五世紀時人,倫布孜寺座主。
(1280)僧格孜:在後藏薩迦縣境內。
(1281)色舉派:由宗喀巴弟子協饒僧格在後藏薩迦色地區建立的密宗道場,從此傳出的密法稱爲色舉派密法。
(1282)雅喜:在後藏薩迦色隆浦。
(1283)色隆浦:色是地區名,在日喀則的西南,現屬薩迦色區。
(1284)色兜率宮寺:在色的雅喜。
(1285)隆仰根頓培:繼都拿巴後宏傳色舉派密法人。
(1286)多吉羌•紮西帕巴:爲根頓培弟子色舉派第叁代。
(1287)班欽•桑珠嘉措:色舉傳承第八代。
(1288)舉欽•尊追帕巴:色舉傳承第五代。
(1289)克珠•多吉桑布:色舉傳承第六代。
(1290)舉欽•桑結嘉措:色舉傳承第七代。
(1291)舉欽•衮喬嘉措:1612年升上密院法座,1628年去世,色舉傳承第八代。
(1292)麥舉巴:或稱舉麥巴,即下密院。1433年協饒僧格在拉薩建立的密宗道場。由此傳出格魯派密宗傳統,稱爲舉麥巴。
(1293)墨根喇嘛:“墨根”蒙語,是對修行有成就的人的稱號,他曾作協饒僧格弟子,公元十五世紀時人。
(1294)霞魯大堪布:霞魯地名,也是寺名,見前注(852)。降仰丹增是霞魯寺…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