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土觀宗派源流▪P65

  ..續本文上一頁住持,也是協铙僧格弟子。

  (1295)塘薩巴:塘薩地名,見前注(908),額珠嘉措亦曾爲協饒僧格弟子。

  (1296)溫薩傳承:溫薩系地名,在後藏。溫薩巴即班禅第叁世羅桑鄧朱,由他附耳親口傳授的格魯派密法傳統,稱爲溫薩耳傅。

  (1297)降仰•德衛多吉:塘薩巴弟子。

  (1298)吉•浦補足巴欽布:“吉”是法主的意思,浦補足是距色拉寺不遠東邊的一個小廟,此人是該廟中的活佛,曾一度擔任過DL經師,地位頗高。

  (1299)赤欽•阿旺喬丹:“赤飲”意爲大法臺,即甘丹赤巴(1679—1751)。此人1739年曾升爲五十四任甘丹赤巴,故有此稱號,他屬塘薩法嗣。

  (1300)傑瓦•格桑嘉措:(1708—1757)即DL第七世,屬塘薩法嗣。

  (1301)達布•南喀紮:色舉傳承法統,他是敬巴白弟子。

  (1302)勒甯巴•衮噶頓珠:(1419—1486)色舉傳承法統,他是敬巴白弟子,1474年在拉薩建立一密宗院,名爲舉堆巴。

  (1303)朱倭•紮西堅贊:色舉傳承法統,紮桑瓦後,由他繼承舉巴法座。

  (1304)貢德•南喀堅贊:是衮噶頓珠弟子,由他傳承舉巴法座。

  (1305)法主•衮喬卻培:舉堆巴系法統,繼承衮噶頓珠法座第叁任。

  (1306)上座•頓珠白:爲桑布紮西弟子,他在山南洛紮地區又另開傳授密宗的道場遂自成一派。

  (1307)尼丁和真起:地在原沃卡宗北邊半日程,1466年達瓦堅贊建。

  (1308)叁金剛昆仲:格魯派密法《變化經函》的傳承是從他們叁人開始的,依次傳授到班禅羅桑卻吉堅贊時始筆之于書,此一密法傳承後來稱爲溫薩派。

  (1309)娘堆綽摩拉日山:在江孜南面的綽摩地區,與不丹聯界,西邊即卓木的帕裏。

  (1310)治的嘉禮:治在拉薩的河南岸。

  (1311)覺波浦:在彭域河谷,見前注(204)。

  (1312)根培阿練若:寺名,在香上部地區的日阿根培山上。

  (1313)傑瓦•羅桑頓珠:(1505—1566)班禅第叁世,溫薩傳承從他開始,所以稱他爲溫薩巴。

  (1314)克珠•桑結耶協:班禅叁世弟子,屬溫薩傳承。

  (1315)佛王父子二人:佛王是對DL班禅的敬稱,父子二人即師徒二人此指班禅四世和DL五世。

  (1316)苫婆羅:梵語,按藏文譯言應爲“香拔拉”,此有二說,一說宗教上理想的王國在印度北方,一說即是印度悉達河北面的巴克地熱亞。

  (1317)日丹:意爲貴種或有種苫婆羅國王的稱號。傳說將來班禅去世後則將往生該處爲法王。

  (1318)雍敦多吉白:公元14世紀時人,宏傳伏臧法門的甯瑪派大師。

  (1319)索南巧吉朗布:(1439—1504)即班禅第二世。

  (1320)羅桑耶協:(1663—1737)班禅第五世。

  (1321)白丹耶協旺布:(1738—1780)班禅第六世。

  (1322)吉祥怙主:(1781—1853)此指班禅第七世丹比尼瑪。

  (1323)倉仰嘉措:(1683—1705)DL第六世。

  (1324)羅桑格桑嘉措:(1708—1757)DL第七世。

  (1325)羅桑降白嘉措:(1758—1803)DL第八世。

  (1326)百部聖衆:指密宗各部中很多的本尊神。

  (1327)戲論:指的是妄想分別,或現境上一切非有實之相。

  (1328)非因生果一句:意謂種瓜不得瓜,反而得豆等其他果實。

  (1329)此二正聚:即既要承認諸法性空,又要承認業果分明,把這兩方面正確地結合起來。

  (1330)燃滴:指修風脈時,內燃臍火溶化菩提液下滴而引生大樂的方便,此屬無上密乘教授。

  (1331)九種住心:一、內住心,二、續住心、叁、安住心,四、近住心,五、調伏心,六、寂靜心,七、最寂靜心,八、專注一趣,九、等持心。就是修定時意念高度集中,精神逐漸處于極端甯靜狀態的九種情況。

  (1332)八種斷行:一住心、二欲求、叁勤奮、四輕安、五正念、六正知、七作行思、八正住舍。在修定時應用這八種方法來斷除妨礙修定時五種過失的出現。

  (1333)天瑜伽:密宗觀想本尊的修法。

  (1334)和合七支:則成就金剛大持位應具備的七個條件,一圓滿受用身、二和合、叁大樂、四無自性、五無緣大悲、六利生無間、七永住。

  (1335)味展二脈:中脈兩邊的支幹脈名。

  (1336)瑪吉喇嘛:是布商洛窮弟子,屬希望派法統。

  (1337)辛饒:或稱丹巴喜铙,苯教教主名。

  (1338)韋莫降仁:在阿裏地區紮達縣境,據《西藏王統記》說韋莫隆仁在大食國內。

  (1339)雍中:永恒、堅固的意思,苯教用萬字來作象征雍中道是苯教中的修道法門。

  (1340)溫達•色康孜:溫地區名,在桑耶東的乃東縣的境內,色康孜在溫河谷內。

  (1341)日沃仁欽蚌巴:譯言寶聚山。

  (1342)工域:即工部地區。

  (1343)布楚拉康:在林芝縣境內,古屬工布地區。

  (1344)木措定朱:辛饒以後由他代作教主,並結集苯教的經典。

  (1345)大食:古波斯國,即今伊朗,有時是泛指西藏西部的回族地方。

  (1346)沖:藏史稱瓜州沖,可能唐時屬仍瓜州範圍,約今敦煌到哈密中間一帶地方。

  (1347)木雅:是唐時的弭藥,宗時即指的是西夏。

  (1348)繃巴:是不丹地方。

  (1349)笃苯:意爲湧現苯,指本土自然興起的苯教,即原始苯教。

  (1350)伽苯:意爲遊走苯,指由外地流傳進來的苯教。

  (1351)局部:意爲翻譯苯,指苯教徒們抄襲竄改佛書,製造苯教經典,使苯教正規化。

  (1352)赤德贊普:別書作思赤贊普,爲天座七王之最後一王。

  (1353)赤吉妥贊:吐蕃贊普名,或作赤妥吉贊,或作妥吉妥贊。當時佛教尚未傳入西藏,是苯教的極盛時期。

  (1354)支貢贊普:吐蕃王朝第八王。

  (1355)因苯巧納派:因苯指其只崇拜鬼神,追求世間俗務。巧納意爲黑力派是指其倡行殺生血祭的不善行爲。

  (1356)娘堆:江孜一帶地區的古名。

  (1357)達域:彭域北部一個地區名,見前注(252)。

  (1358)巧噶:巧噶意爲白力派,指其倡行培福積德的善良行爲。

  (1359)說因位實相等語:這可能是取自大圓滿“徹卻”見地的說法。

  (1360)說心髒等語:這可能是取自大圓滿“妥噶”修光明的說法。

  (1361)叁門:指身、語、意。即表現在身體上,語言上,意識上叁方面。

  (1362)六聚: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

  (1363)六境:即色、聲、香、味、解、法。

  (1364)九乘:九乘的劃分,可能也是仿照佛教甯瑪派來的。

  (1365)卡辛:占蔔辛派專主以采線占蔔吉凶禍福。

  (1366)朗辛:現象辛派,專主祭祀祈禱。

  (1367)楚辛:靈異辛派,專講作法弄鬼,呼風喚雨,咒害仇敵等的法術。

  (1368)斯辛:世間辛派或名杜辛,喪葬辛派,主持喪葬超薦亡人等活動。以上爲四因乘,因是指在因位即凡夫位時的苯教法門,如占蔔祭祀巫術,喪葬等盡都是一些世間事務。

  (1369)格尼等五乘:是出世間的法門。一格尼意爲在家修行;二阿迦,意爲純善地;叁仗松,意爲大仙;四耶辛,意爲至聖;五最上一乘,指超出生死輪回,證得苯古身,實現最高成就。這等于佛教中說的成佛。以上五乘稱爲果乘,果就是證聖果。

  (1370)歌贊:指祭祀中唱贊歌頌神靈。

  (1371)見淨靈異書:專講巫術的書,如施放咒術,呼風喚雨,殺害仇敵等。

  (1372)辛達頂寺:在日喀則東的土布加地方現已改爲格魯派寺廟。

  (1373)嘉絨:指古大小金川地。爲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地區。

  (1374)雍中拉頂寺:在甲絨地區內,漢名廣法寺。

  (1375)皇帝:此指1776年清朝派兵鎮壓大小金川叛變事,拉丁寺被毀,後改建爲格魯派的寺廟,名叫廣法寺。

  (1376)縣洲:即赤縣神洲。

  (1377)阿努阿黎:阿黎是敬稱,見前注(186)。此指的是道創西藏文字的吐彌桑布紮。

  (1378)內經:譯音醫典中有內經,但不知此指的是何書,留查。

  (1379)孔子:生于周靈王二十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551—479)。

  (1380)十叁省:這是作者根據明代以前我國行省劃分情況說的。

  (1381)博唐:唐時從內地傳入西藏的一種曆數星算法。是以陰陽五行配十二生肖按天星遠數而進行推算祿命氣運之術。

  (1382)仙源:系按藏文譯音,不知所指何地,待查。

  (1383)智慧方便:這是佛教密宗術語。智慧代表女性,屬陰,方便代表男性,屬陽,如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陰陽相配,則可以爲陰金、陽金、陰木、陽木等合共成爲十天幹。

  (1384)饒迥:義爲勝生。這是依《時輪經》的紀年方法,每六十年作爲一個循環甲子,稱爲一個饒迥。如此第一第二饒迥順序推算,比過去單以十二生屬計年的方法准確得多。按《時輪經》是丙寅年(1026…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