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土觀宗派源流▪P8

  ..續本文上一頁

  (乙)甯瑪派的立論

  舊派的立論,若欲詳細講述其支節和細理,恐文太繁,現在只說他們對于見修兩方面的立論。

  在《赫魯迦格布》(319)等續部中,也講說與新派的六加行(320)、五次第(321)、道果(322)等相合的修道次第。又《幻網》(323)中的六次第、《叁次第》的解脫道、《密點》的方便道(324)等要門、《集經》中的任運修習,《修部八教中》的五次第等等的講說,與新派所說,大多符合。但是晚年舊派多不注重這些法門的講聽和修習,他們最重視的就是《大圓滿法》的見地和實修。

  此法說現前無有染著之覺性,明空赤露,爲大圓滿。若釋其字義,說現有世界,生死涅槃,所包含的一切諸法,悉在此覺性空寂之內,圓滿無缺,故名圓滿,再無較此更勝的解脫生死方便,故名爲大。如此雲雲。

  大圓滿內部又分爲心部、界部、要門部叁部,此中心部(325),說隨現何境,唯是自心、自心的心性是自然智慧,除此自然智慧外,再無余法。其導入此道的方便,多與大手印派(326)相同,唯大手印派是以心去印境,心部則是求直觀能緣心性的覺空本淨之實相,因此事義不同,有大差別。

  界部(327)說一切法性,不出普賢境界,遮破了除法性境界而外,別有余現。此部特重光明,與新派五次第雖局部相同,然事義亦有大別,原因是五次第,是用束縛五氣的樞要(328),從中起現空色幻身影像。再以“整持”和“隨滅”(329)等次第,使其在光明中清淨,這是有功用的法門。界部是運用永離所緣的甚深關要,安住無功用中,由甚深和光明的妙智雙運,成就虹體金剛身,這是修法中的最深法門。持明先德,都依于此道證得智身。以上是《金剛橋》中所說。

  要門部(330)者說運用離去取舍、雙融無分別智,把生死涅槃一切諸法,都彙歸于不空不執的法性境中,由此要點則可現證生死涅槃無二分別的靈明智性之法性境界。並在自性環鏈身中成熟解脫,這就叫作要點中解脫,如艾炙之火,中其病竈要處相似。這是側重以“妥噶”(331)道的光明爲主,頗與新派的六加行相似,然事義有大差別。因爲六加行法是用收五氣歸攝入中脈的關要,從此起現空色,漸次導入有功用之大樂道中。要門部則全離一切分別,現證實相自顯的境界,較六加行尤爲超勝。且此道使智身在虹身中解脫,較諸界部所修的成就亦要超勝!因爲這不僅是先把粗重叁業,在最細精微身中淨化,而是達到法性究盡之邊際,把一切粗細叁業,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幹淨雲雲。

  此派又有所謂體本清淨、自性頓成、大悲周遍叁句(332)的說法。首句說實相的本體,無生空寂是爲體性本淨。次句說此空性妙光,明現不滅,是爲自性頓成。末句說空性妙用,能現染淨諸相,是爲大悲周遍。初爲覺空無別,次爲明空無別,末爲現空無別。關于妄心與覺性的差別,說心是隨無明之力,起種種雜念,這個客塵的分別,則名爲心。不隨無明之力所染,遠離二取戲論,照知此明空而又無有可得的空寂者,名爲覺性。又說心的行相,現有的部分就是輪回。心的體性,空寂的部分就是涅槃。般輪回涅槃。在自心的本性空寂之中,是無可分別的,因此故名爲輪回涅槃無可分別雲雲。

  先要定知境爲心,知心爲空,知空爲無二雙融。由此理斷便通達一切諸法,唯是覺空赤露,此乃漸悟者所悟覺性的程度。若不由漸次觀修,而僅依上師指點此覺性,則能通達外境所現皆爲覺空赤露,此乃是頓悟者所悟覺性的程度。若今生未現證覺空赤露,由串修之力,于中有位,現起那種真實的悟慧,此乃妥噶者所悟覺性的程度。歸總起來這個當下無有汙垢,明空無執的自己覺性,讓它寬坦任運,任它妄念境相起伏變化,都不去辨別好惡,不作破立,只保任此覺空赤露,這就是大圓滿修習的心要,是蓮花生大師的無上心印,雲雲。

  關于因、道、果方面立論。說最初實相,不爲生死涅槃所染汙,亦不爲迷亂所垢障,實相赤露,未曾迷亂,亦無證悟,不是一切,能現一切,此即說之爲因地。這個當下覺性,坦然放下之時,泯除善惡無記種種分別,空寂湛然,猶如晴空的中央,此則說之爲道行。圓滿現證此道的一切功德,自然銷盡一切無明錯亂,而現證法界,則說之爲果德。關于大圓滿派見修方面的理論,乃系從本派最正確的典籍中取其精要,使人容易了解而講述如上。

  (丙)略加觀察

  舊派的法要,是完全純正呢,或不是完全純正,或正不正略有混雜,究竟如何?據仁欽桑布譯師的《辨法與法論》,拉喇嘛意協畏、希瓦畏(靜光)、咱米譯師(333)、洽譯師(334)等人的書簡,俄譯師(335)的《蒺藜論》、薩班(336)的《叁律儀差別論》諸書中,雖未明說舊派之過失,但對藏地所流傳的宗派,不純正的均加以駁斥,隱約中亦有一二語暗刺舊派之處。桂•庫巴拉澤(天救)(337)、止貢白增(祥持)(338)也提出了許多論點,證明舊派之法爲不純正。釋迦喬丹(339)、迦瑪巴•米覺多吉(不動金剛)(340)等亦附合其說。有一書說是布敦仁布齊(341)所作,然在大師全集目錄中,未見此書名,研究其辭句,似非博學者的著述,懷疑是愚人僞托大師之名而作的。然絨宋卻桑譯師、衮邦•圖吉尊追(悲精進)(342)、迦瑪巴•讓炯多吉(343)、朱妥•邬堅巴、(344)炯丹熱直(世尊劍)(345)、塔洛譯師•尼瑪堅贊(日幢)(346),以及晚近的主巴•白瑪噶布(白蓮)(347)、保沃•祖拉逞瓦(勇經餯(348)等其他別派有名的大德,和昆敦•班覺倫珠(349)、第五世DL等本派的有名大德皆說舊派之法是純正之法。唯布敦大師及法王宗喀巴師徒等堪爲准則之大德,對此不加評論,平等置之。有一名爲格勒白桑布的人造了名爲“偈”的文章,內文中提出舊派是完全純正之論證很多。懷疑這是另一格勒桑布作的,而非克珠吉大師(350)的著作。讀了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分辨得出來。那麼對上面所說的究竟應該同意誰的呢?覺丹•索南倫珠(福頓成)(351)所造《宗喀巴大師廣傳》中說:“曾有人提出大圓滿見是否純正,請問于宗師”。師答說:“雖屬純正,但後來有一些學識淺薄的人,純以己意摻雜其中”。

  “那麼,請師將其雜入的部分刪出,如何?”答說:“我亦有意及此,但因現正造《密集本續疏》、《明炬旁注》、《攝義辨邊論》及《勝樂本續疏》,尚無暇及此。”魯拉噶居巴(352)所造大師傳亦有這些話。以上是聽吾師湯吉勤巴所說的。因此我同意說:現在大圓滿見所有說法,大多含有混雜。但不敢說此見即爲邪見。不過這樣高深之見,是蓮花生大師等諸大師來藏時,正值時機很好,衆生根基極高,觀察機宜,隨順而設。現在衆生根基很差,若仍宣說此見,不但無利,反而有害。溫敦•仁青岡巴(353)說:“說法若不隨機宜,悉令趨入學上乘,如令孩童乘野馬,學法故應合根器。”

  關于舊派本續經中的見、修、行叁者(354)和因、道、果叁者等的立論,各方面均含有許多混雜,但不能因此遂誹謗此派的法門就是邪法,這也是不應該的。如同黃金被鏽,哪能便叫成爲銅?而且關于法有混雜的問題,非僅舊派,藏中各派似皆有之,諸有智者,可以詳細觀察。如果了解這種情況,則對于只有宗喀巴教法,是求解脫者的無過津梁這一點,通過正理便能生起決定的信念。對這方面下面還要簡略講說的。所以布敦大師曾說:“前譯舊派密咒,如仁欽桑布譯師、拉喇嘛意協畏、頗章希瓦畏、桂•庫巴勒澤等,均說不純正,然我的博通竺藏二語,名爲尼瑪的和日熱等先師曾在桑耶寺尋得天竺書籍,且見尼婆羅亦有《金剛橛》(355)本續的貝葉一節,故說舊派的本續經,是純正的。因此我曾這樣說過:意業罪性如毒藥,非理形相亦非理,何況其法有可疑,故欲無過平等置。正如常言所說:凡指正法而謂爲非法,指非法而謂爲法,其業果都是相等的。常言又說:“其教性相具不具,不知不見由四因,魔啓其口妄分別,謗法能仁經中戒。”故依隨此等教言,對舊派教法應當不加評議,平等置之。大師所言如是。

  (丁)簡述晚近的情況

  上面已經講過,住持宏揚舊派經典和伏藏兩大教授的高僧大德,過去是出現了不少。現在應當講說晚近出現的所有大德。傳說由蓮花生大師之身、語、意、功行、事業五密中出現了五種化身。身密的化身爲娘•尼瑪畏賽,語密的化身爲卻旺,意密的化身爲阿裏班欽•白瑪旺傑(自在勝)(356),功德密的化身爲绛地土司紮西鬥吉(吉祥力勝),事業的化身,尚待未來應機轉世。此中阿裏班欽學行兼優,著述亦富,他的轉世即绛地土司紮西多吉•旺波德(357)。

  阿裏班欽之弟名仁增•郭吉定楚堅(358)或名額珠堅贊(悉地幢)。額珠的轉世即杜炯多吉(降魔金剛),杜炯又轉生爲绛地土司紮西多吉之子持明•阿格旺布(語自在王),再轉生即爲多吉紮寺活佛(359)持明•白瑪赤列(蓮花事業)(360)。绛地土司紮西多吉與興夏巴•澤登多吉(壽安金剛)(361)不睦,興夏巴與绛巴•南喀堅贊(虛空幢)(362)聯合將紮西多吉驅逐出境,並嘲笑說:“名力無力流浪者,逐汝哲達布山邊”(363),二人說後非常得意。紮西多鬥吉也回報說:“汝名興矣具十興,送汝羅目侯(364)口中吞。”遂修《閻曼德迦》與《惡曜羅目侯法》,殺害澤登多吉全家。由此緣故,紮西多鬥吉亦不得不暫時野帳…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