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鼬鼪,都可以得到持戒的、受六度的一些加持,一切法空的道理,也有加持。這是這個書上說的。
那麼《大阿羅漢儀軌》裏說的,這個情況是這樣子,它說:
愍念濁世苦惱諸衆生 能仁付囑北俱盧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衆有情 上座牛呞尊者我頂禮
若有憶念身心作禱請 非時橫死饑渴貧窮困
內外災害一切悉消滅 上座牛呞聖者我頂禮
見聞憶念禮供聖相力 我與量等虛空諸有情
成辦正法順緣悉全備 諸凡教證功德願廣增
緣念聖尊長老牛呞力 十方安住持戒大德僧
順緣資具隨時無匮乏 聞思修慧增上皆得成
他本身有持戒的力量,消除一切災難。持戒嘛,就會消災了。因爲戒的力量,不造惡,同時也有護法神的護持,所以一切災害都可以消除,也可以成就一切功德,這是持戒的功德。那麼憶念,看到阿羅漢的樣子呢,或者禮拜他,向他發願的話,一切非時的橫死,還有這些饑餓、渴(就是旱災了),這個饑荒災、貧窮、困苦,一切內的外的災害都可以消除。這個從持戒來的,他自己持戒,能夠消除這些災害,也可以使,加持——因爲他成了阿羅漢了嘛,加持力大嘛,可以加持一切給他恭敬、禮拜、供養乃至憶念、看到他的人,都可以使他消除一切內外的災難,一切非時橫死了,饑了渴了,貧窮困苦了,這些都可以消除。假使能夠見聞憶念禮拜、供養這位尊者的,我們都可以得到正法的順緣,能夠具足,一切教證的功德可以增長廣大。我們憶念這個尊者的話,十方所有的持戒的那些僧團,他的加持可以順緣,不會缺乏,聞思修、戒定慧,都會增長,這是持戒的加持。他本身也持戒,得了很大的加持,對他恭敬、禮拜、憶念,也可以得到極大的戒律的加持,就是像根支具尊者一樣的,“戒德威光”嘛,有人問:“戒德威光”從什麼地方示現?這就是戒德威光的示現,不一定眼睛看到。
巴沽拉尊者聖迹
那麼他的一生,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的這一位尊者(我們說是不是牛呞尊者,而是巴沽拉尊者)他在釋迦牟尼佛出生之前七十年的時候,已經生下來了,這個人壽命很長。他生在一個室羅伐悉底(就是釋迦牟尼佛住的那個城市),一個婆羅門的家庭裏邊。他的名字,當時小孩子的時候,叫蓋保,長大以後,那麼當然了,長在婆羅門家庭裏邊,教一些學問了,等等,他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但是,他是一個學問家了,不會掌握財富的。他的父親過世以後,他們家就窮下去了,他後來到處流浪了。
有一天,他到了一個離開室羅伐悉底城的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肖巴爾嘎”的地方,這是印度話,我們不去管它。那裏有座山,他就跑到山上去,苦修去了。他這個苦行是很厲害的,吃的是山裏的樹葉子,野果,不吃糧食了(他是修行嘛,沒有功夫去種稻了,煮飯了等等了)。穿的呢,樹皮,也沒衣服(在山上嘛,跟人是隔絕的)。他住在山上,住了一共多少呢?住了一百七十五年。他每天在山上修,因爲他過去的因緣,雖然這樣艱苦的環境裏邊修行,身體非常好,從不害病的。因爲他用樹葉樹皮做他的衣服,人家就叫他巴沽拉尊者。巴沽拉就是一個樹的名字,把他比作一棵樹,他穿的是樹皮嘛,把樹的名字來給他安一個外號。
後來,佛出世,修行成佛了。有一個地方,叫洛瑪巾的地方,的兩個兄弟,富樓那兄弟用最好的旃檀木,造了一個房子,請釋迦牟尼佛來應供,辦了很多的供品,燒了很多的香,等等,迎接釋迦牟尼佛來應供。釋迦牟尼佛知道之後,他去了那個地方,他不是走去的。這一次,用神通去的,他從空中飛過去。當他飛過這個頓日山(就是那個苦行的人的山)的時候,這個苦行的行者,當時還沒有信佛了,他(巴沽拉)釋迦牟尼佛就帶他的弟子一直在空中飛了,很多人在空中飛,他知道,這是釋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他心裏充滿了信心。他想,他如果下山去趕釋迦牟尼佛,肯定是趕不上的。一步步下山,這個山很高,他很著急,急于想去見一見,禮拜釋迦牟尼佛,他就想到下山,那麼長的山路,肯定趕不上的。他幹脆從山頂上跳下來。那麼這一跳,當然喽,他是心急,按照一般的規律,那麼高的山上到山底下,肯定是粉身碎骨了。
那麼釋迦牟尼佛,也是過去因緣了,他知道他跳下來,就用神通把他救了,同時也給他說法。一說法之後,這個巴沽拉尊者那時候還沒出家,得了最高的不還果,因爲在家的最高的果是不還果。他過去善根好,釋迦牟尼佛一給他說法,馬上得了不還果。這樣子嘛,他就再進一步,求佛剃度,出家了,釋迦牟尼佛就“善來比丘”。這也是很早剃度的,總是善根深厚的。“善來比丘”一說,袈裟著身,須發自落,行動威儀嘛,都一如二十年的老比丘。這個是經常我們書上看到的,那麼他就成了一個比丘了。這個時候呢,他們也不要授戒,因爲他們的善根呢,只要“善來比丘”,比丘戒就具足了。而且不久,成了大阿羅漢了。那麼釋迦牟尼佛贊歎這個巴沽拉尊者,他是說,他的信心是最好的,弟子裏邊出離輪回信心最好的是他—巴沽拉尊者。那麼他過去的因緣,人家問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呢?巴沽拉尊者他自己成了阿羅漢了,他有神通了,他就在那些瑪伐木一帶生活的旁邊的比丘,他就親自告訴他們。
他說過去他是一個賣香的小販,做生意的,賣香的。有一次他供養了,碰到的,就是毗婆屍佛在世的時候,他對毗婆屍佛跟他的弟子,供了一些藥。有一次,他做施主,要請一些僧人來安居,每一位供養他們一個庵摩羅果,就是能夠治病的果,這個大家知道的了。那麼他這樣子供養了,因爲他有這個因,所以說他感得他以後呢,總是身體非常健康,不害病。那麼供僧的藥,自己的報,不害病。所以也就是說業果不虛,我們在學習《廣論》時這些都講過了。小小的因,可以得到廣大的果,這好是一個實例。他供的因,僅僅是供養了毗婆屍佛在世的時候的比丘一個庵摩羅果,當時不是很貴的,但是感的果報卻是身體非常好,不害病。他這一輩子在山上那麼艱苦的環境之下,修苦行一百七十多年,不害病。他說,他自從供養這個庵摩羅果之後,他在流轉生死中,他一直在善趣,人天投生,沒有到惡趣去過。這輩子碰到釋迦牟尼佛,這樣子,因爲過去的善根,他這輩子,佛給他說法。一說,就得不還果。那麼他要求出家,“善來比丘”馬上成就具足戒的比丘。同時,叁天的修行,成了阿羅漢果。這個一百幾十年裏邊,他自己一點病也沒有,這是他過去的因緣。
那麼他一生的事迹,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做一個人,不管你有錢沒錢,要做一個能夠放下世俗的那些生活,是不容易的。凡是能夠放下世俗五欲的享受而出來自己修行,做苦行了,這種人是極希有的。這些人是過去善根的人才做到。那麼他因爲過去發了願的,又碰上釋迦牟尼佛。這個願很要緊的,我們經常發願—這個善的願都會滿的。只是時間的問題,到了時間,都會滿願。那麼他發這個願,想碰到佛,能夠得到解脫,這輩子就碰到釋迦牟尼佛,很快地成就阿羅漢果。那麼釋迦牟尼佛對這個尊者,也囑付他,在佛法還在的時候,不要滅度,要住持正法。這個任務就是囑付他(不要滅度,要住持正法)。這是第九位。
這裏寫的是牛呞尊者。我們再查了一下,藏本文裏寫的是巴沽拉尊者,一樣的。
那麼,第十是羅睺羅尊者:
十六大阿羅漢之十羅睺羅尊者
頂禮止漾果耶洲 聖尊密行羅睺羅
捧持灌頂寶王冠 一千一百羅漢俱
加持師身壽康法流永 聖教旌旗廣布民物殷
這個羅睺羅尊者,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佛的親生的孩子。當然,這個裏邊很多的說法不同,我們還是根據正規的來說:這個羅睺羅尊者,受到佛的特別的加持,精修叁門,成就密行。
這個“密行”,有兩種說法,我們等一下也介紹一下。大家都知道“密行羅睺羅”,到底他的密行,他是修密法的呢,還是修什麼呢?我們根據文獻裏邊有兩種說法。現在我們先說根據《大阿羅漢儀軌》裏的他的功德:
愍念濁世苦惱諸衆生 能仁付囑止漾果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衆有情 尊者羅睺羅前我頂禮
雖于無量劫前已成佛 爲愍衆生仍攝菩薩行
世出世間怖畏垂護念 聖者羅睺羅前我頂禮
見聞憶念禮供聖相力 我與量等虛空諸有情
親承諸佛佛子施教示 饫聞甘露法語解脫成
緣念上座尊者羅睺羅 如法修行補特伽羅聖
梵王護法精勤作道侶 常蒙諸佛如來善加持
這位尊者在無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了,爲了可憐我們濁世的衆生,現聲聞相,修菩薩行。凡是我們能夠見到、聽到,乃至憶念到、禮拜供養這位尊者的話,我們都可以親自承受諸佛、佛子的教示。就是親近這位尊者,將來我們可以碰到佛,或者菩薩來教化我們,聽到這個法語,欲聞甘露(就是說聽到很多的甘露的法),使我們可以飽足,而且可以解脫。那麼我們假如說憶念這位尊者,如法地修行,那麼一切梵天、護法都會幫助我們修行,這是羅睺羅尊者的,如果憶念他,禮拜供養他,就會得到這些加持。
那麼我們再看一看,這裏他的說法是什麼呢?他的手裏拿的是一個寶王冠,他的標志是一個寶王冠,他這個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個尊者,他曾經到叁十叁天(就是忉利天)去教化的時候,給他們說法。那些天人,很多人皈信了他,也有很多見道的,他們要感謝尊者,他們這些神從他們自己頭上的王冠都拿出來供養尊者,結果尊者把他們供養的東西合在一起,變…
《十六大阿羅漢的故事——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