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鼬鼪,都可以得到持戒的、受六度的一些加持,一切法空的道理,也有加持。这是这个书上说的。
那么《大阿罗汉仪轨》里说的,这个情况是这样子,它说: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北俱卢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牛呞尊者我顶礼
若有忆念身心作祷请 非时横死饥渴贫穷困
内外灾害一切悉消灭 上座牛呞圣者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成办正法顺缘悉全备 诸凡教证功德愿广增
缘念圣尊长老牛呞力 十方安住持戒大德僧
顺缘资具随时无匮乏 闻思修慧增上皆得成
他本身有持戒的力量,消除一切灾难。持戒嘛,就会消灾了。因为戒的力量,不造恶,同时也有护法神的护持,所以一切灾害都可以消除,也可以成就一切功德,这是持戒的功德。那么忆念,看到阿罗汉的样子呢,或者礼拜他,向他发愿的话,一切非时的横死,还有这些饥饿、渴(就是旱灾了),这个饥荒灾、贫穷、困苦,一切内的外的灾害都可以消除。这个从持戒来的,他自己持戒,能够消除这些灾害,也可以使,加持——因为他成了阿罗汉了嘛,加持力大嘛,可以加持一切给他恭敬、礼拜、供养乃至忆念、看到他的人,都可以使他消除一切内外的灾难,一切非时横死了,饥了渴了,贫穷困苦了,这些都可以消除。假使能够见闻忆念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我们都可以得到正法的顺缘,能够具足,一切教证的功德可以增长广大。我们忆念这个尊者的话,十方所有的持戒的那些僧团,他的加持可以顺缘,不会缺乏,闻思修、戒定慧,都会增长,这是持戒的加持。他本身也持戒,得了很大的加持,对他恭敬、礼拜、忆念,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戒律的加持,就是像根支具尊者一样的,“戒德威光”嘛,有人问:“戒德威光”从什么地方示现?这就是戒德威光的示现,不一定眼睛看到。
巴沽拉尊者圣迹
那么他的一生,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这一位尊者(我们说是不是牛呞尊者,而是巴沽拉尊者)他在释迦牟尼佛出生之前七十年的时候,已经生下来了,这个人寿命很长。他生在一个室罗伐悉底(就是释迦牟尼佛住的那个城市),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里边。他的名字,当时小孩子的时候,叫盖保,长大以后,那么当然了,长在婆罗门家庭里边,教一些学问了,等等,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学问家了,不会掌握财富的。他的父亲过世以后,他们家就穷下去了,他后来到处流浪了。
有一天,他到了一个离开室罗伐悉底城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肖巴尔嘎”的地方,这是印度话,我们不去管它。那里有座山,他就跑到山上去,苦修去了。他这个苦行是很厉害的,吃的是山里的树叶子,野果,不吃粮食了(他是修行嘛,没有功夫去种稻了,煮饭了等等了)。穿的呢,树皮,也没衣服(在山上嘛,跟人是隔绝的)。他住在山上,住了一共多少呢?住了一百七十五年。他每天在山上修,因为他过去的因缘,虽然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边修行,身体非常好,从不害病的。因为他用树叶树皮做他的衣服,人家就叫他巴沽拉尊者。巴沽拉就是一个树的名字,把他比作一棵树,他穿的是树皮嘛,把树的名字来给他安一个外号。
后来,佛出世,修行成佛了。有一个地方,叫洛玛巾的地方,的两个兄弟,富楼那兄弟用最好的旃檀木,造了一个房子,请释迦牟尼佛来应供,办了很多的供品,烧了很多的香,等等,迎接释迦牟尼佛来应供。释迦牟尼佛知道之后,他去了那个地方,他不是走去的。这一次,用神通去的,他从空中飞过去。当他飞过这个顿日山(就是那个苦行的人的山)的时候,这个苦行的行者,当时还没有信佛了,他(巴沽拉)释迦牟尼佛就带他的弟子一直在空中飞了,很多人在空中飞,他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他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如果下山去赶释迦牟尼佛,肯定是赶不上的。一步步下山,这个山很高,他很着急,急于想去见一见,礼拜释迦牟尼佛,他就想到下山,那么长的山路,肯定赶不上的。他干脆从山顶上跳下来。那么这一跳,当然喽,他是心急,按照一般的规律,那么高的山上到山底下,肯定是粉身碎骨了。
那么释迦牟尼佛,也是过去因缘了,他知道他跳下来,就用神通把他救了,同时也给他说法。一说法之后,这个巴沽拉尊者那时候还没出家,得了最高的不还果,因为在家的最高的果是不还果。他过去善根好,释迦牟尼佛一给他说法,马上得了不还果。这样子嘛,他就再进一步,求佛剃度,出家了,释迦牟尼佛就“善来比丘”。这也是很早剃度的,总是善根深厚的。“善来比丘”一说,袈裟着身,须发自落,行动威仪嘛,都一如二十年的老比丘。这个是经常我们书上看到的,那么他就成了一个比丘了。这个时候呢,他们也不要授戒,因为他们的善根呢,只要“善来比丘”,比丘戒就具足了。而且不久,成了大阿罗汉了。那么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个巴沽拉尊者,他是说,他的信心是最好的,弟子里边出离轮回信心最好的是他—巴沽拉尊者。那么他过去的因缘,人家问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巴沽拉尊者他自己成了阿罗汉了,他有神通了,他就在那些玛伐木一带生活的旁边的比丘,他就亲自告诉他们。
他说过去他是一个卖香的小贩,做生意的,卖香的。有一次他供养了,碰到的,就是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他对毗婆尸佛跟他的弟子,供了一些药。有一次,他做施主,要请一些僧人来安居,每一位供养他们一个庵摩罗果,就是能够治病的果,这个大家知道的了。那么他这样子供养了,因为他有这个因,所以说他感得他以后呢,总是身体非常健康,不害病。那么供僧的药,自己的报,不害病。所以也就是说业果不虚,我们在学习《广论》时这些都讲过了。小小的因,可以得到广大的果,这好是一个实例。他供的因,仅仅是供养了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的比丘一个庵摩罗果,当时不是很贵的,但是感的果报却是身体非常好,不害病。他这一辈子在山上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修苦行一百七十多年,不害病。他说,他自从供养这个庵摩罗果之后,他在流转生死中,他一直在善趣,人天投生,没有到恶趣去过。这辈子碰到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因为过去的善根,他这辈子,佛给他说法。一说,就得不还果。那么他要求出家,“善来比丘”马上成就具足戒的比丘。同时,三天的修行,成了阿罗汉果。这个一百几十年里边,他自己一点病也没有,这是他过去的因缘。
那么他一生的事迹,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做一个人,不管你有钱没钱,要做一个能够放下世俗的那些生活,是不容易的。凡是能够放下世俗五欲的享受而出来自己修行,做苦行了,这种人是极希有的。这些人是过去善根的人才做到。那么他因为过去发了愿的,又碰上释迦牟尼佛。这个愿很要紧的,我们经常发愿—这个善的愿都会满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到了时间,都会满愿。那么他发这个愿,想碰到佛,能够得到解脱,这辈子就碰到释迦牟尼佛,很快地成就阿罗汉果。那么释迦牟尼佛对这个尊者,也嘱付他,在佛法还在的时候,不要灭度,要住持正法。这个任务就是嘱付他(不要灭度,要住持正法)。这是第九位。
这里写的是牛呞尊者。我们再查了一下,藏本文里写的是巴沽拉尊者,一样的。
那么,第十是罗睺罗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罗睺罗尊者
顶礼止漾果耶洲 圣尊密行罗睺罗
捧持灌顶宝王冠 一千一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个罗睺罗尊者,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佛的亲生的孩子。当然,这个里边很多的说法不同,我们还是根据正规的来说:这个罗睺罗尊者,受到佛的特别的加持,精修三门,成就密行。
这个“密行”,有两种说法,我们等一下也介绍一下。大家都知道“密行罗睺罗”,到底他的密行,他是修密法的呢,还是修什么呢?我们根据文献里边有两种说法。现在我们先说根据《大阿罗汉仪轨》里的他的功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止漾果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尊者罗睺罗前我顶礼
虽于无量劫前已成佛 为愍众生仍摄菩萨行
世出世间怖畏垂护念 圣者罗睺罗前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亲承诸佛佛子施教示 饫闻甘露法语解脱成
缘念上座尊者罗睺罗 如法修行补特伽罗圣
梵王护法精勤作道侣 常蒙诸佛如来善加持
这位尊者在无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了,为了可怜我们浊世的众生,现声闻相,修菩萨行。凡是我们能够见到、听到,乃至忆念到、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话,我们都可以亲自承受诸佛、佛子的教示。就是亲近这位尊者,将来我们可以碰到佛,或者菩萨来教化我们,听到这个法语,欲闻甘露(就是说听到很多的甘露的法),使我们可以饱足,而且可以解脱。那么我们假如说忆念这位尊者,如法地修行,那么一切梵天、护法都会帮助我们修行,这是罗睺罗尊者的,如果忆念他,礼拜供养他,就会得到这些加持。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这里他的说法是什么呢?他的手里拿的是一个宝王冠,他的标志是一个宝王冠,他这个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尊者,他曾经到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去教化的时候,给他们说法。那些天人,很多人皈信了他,也有很多见道的,他们要感谢尊者,他们这些神从他们自己头上的王冠都拿出来供养尊者,结果尊者把他们供养的东西合在一起,变…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