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母親要是一跳動的話呢,胎兒就像從空中掉下一樣,很不舒服的。那麼受了六年的苦,這是羅睺羅的過去因緣。
那麼耶輸陀羅爲什麼會懷胎六年呢?女人懷胎還是很苦的,肚子裏邊一個東西,怎麼行動都不方便,做事情嘛,懷了胎,有很多反應嘛。又是什麼因緣呢?釋迦牟尼佛就說了:過去有母女兩人,她們放牛。一天,她們母女兩人到山上擠牛奶,擠了滿滿的兩罐,母親想,大罐重一點,女兒年輕,你背大罐,自己背一個小罐。在路上走的時候,母親說:“你趕快走,走得快地點吧。”她女兒,很懶,那個時候背個大罐慢慢吞吞地走。她說:“你走得快一點嘛,這個路很危險的,裏邊可能有什麼野獸什麼的,走快些嘛。”女兒說:“我背這個罐筒又大又重,怎麼跑得快呢?”她的母親再再催她。她想,你叫我快,我快也快不了。她心裏起瞋心了,對母親說:“我現在要小解,這個罐筒,你拿一下吧。”她給母親背這個大罐筒,小罐還在母親身上。女兒嘛,安心地慢慢走,母親背著兩個罐筒,一共走了多少路?走了六個俱祗路那(就是六裏),大概這麼多。因爲這樣,她對母親不孝,不但自己不背大罐牛奶,甚至叫母親背兩個,自己在後頭很舒服地慢慢走。這個因緣,後來受了很多的苦,乃至到現在世還要受懷胎六年的苦。這是業果的問題,所以說,對父母不孝,只是懷胎六年,已是惡趣出來之後余報,不是正報,正報在惡趣受苦的,惡報受完了,做了人,這個報還沒有幹淨,還得要懷六年余報。那麼這些,我們想一想,壞事,盡量不要做,做不得,惡趣去了之後,做了人還得受余報,這個很可怕。
羅睺羅出家之後,開始羅睺羅出家,只有七歲,不能做比丘。開始第一個沙彌就是羅睺羅,佛叫舍利弗給他剃度,受沙彌戒。這個十戒大家都知道。大家也聽到了《律海十門》,“佛命舍利弗,度羅睺出家”。就是度他的,受沙彌戒。羅睺羅又是王宮長大的,他的母親、祖父非常寵愛他的,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子,這個環境長大的,所以有點調皮。出家之後,經常開玩笑,人家來朝拜釋迦牟尼佛,他經常打妄語,經常說:“佛不在,什麼什麼東西。”騙人,不太符合沙彌的要求,那麼佛就再叁教育他,诃責他,“人身難得,你現在得了人身了,也碰到佛教了,爲什麼不好好修行呢?”好幾次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教導之後,羅睺羅就改了,以後就非常用功修行。
佛教的重點,就是守護身口意叁業,好好學戒定慧,那麼可以達到解脫。我們學過《律海十門》的時候,就知道這一段的可貴。《律海十門》裏有一段:“汝今羅睺羅,于身語意業,應數正觀察,念諸佛正教。羅睺羅汝應,學是沙門業(沙門、出家人該做的),若能于此學,唯性善無惡。”這是叫他觀察身口意,怎麼觀察呢?對他人、對自己有利的,要去做;對他不利的,對自己也不利的,那就不能做。這樣子呢,不要方便,不要姑息,要嚴格地去做。就是說身口意,不管你動念頭也好,說話也好,做事情也好,只要是對人家有利,對己有利的,那就可以做;對己,對人無利的,決定不能做,一點方便也不要有。這樣子嚴格地要求。羅睺羅也就遵守這個教授教誡,所以他後來就依教而行,就叫“密行第一”。“密行第一”的意思,有幾個說法,這裏就透示出來了,我們就看一看這個密行的意思,我們介紹一個。羅睺羅密行第一,有的說,不壞禁戒,能夠不放逸懈怠的,就是密行第一。所謂“密行”就是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嚴格地持戒,細致地行,這個密,細密的意思,不是秘密的意思,那麼禁戒第一,密行持戒嘛,這是他的密行第一,這是一個說法。這是持戒,能夠如法的持戒,觀察叁業,這是正規的。
另一種說法卻是難忍能忍,就是密行,能夠忍辱,不懷恨,也不到處去說,有人說這個也是密行,那麼“忍辱第一”,他是密行的忍辱,叫第一。也有這個說法。怎麼忍辱呢?我們也可以介紹一下他的忍辱的情況,就是經過佛的教授教誡之後,羅睺羅尊者就改變了。雖然年紀還小,不太大,以前那些調皮的事情全部掃掉了,少年老成,非常之端肅,講威儀。每天一早起來打掃衛生,然後跟著舍利弗去乞食。有一天僧團裏邊,他是沙彌,當然了,他跟其它的比丘不是一個房間的,有一天羅睺羅聽了佛說法之後,到一個淨處去修行去了,等出定的時候,已經深夜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間,看見自己衣缽、臥具都扔在門口,一個老比丘坐在裏邊,什麼原因?因爲管僧房的比丘,過去羅睺羅調皮嘛,調弄過他,心裏懷恨在心。這一次看到羅睺羅天黑了,還沒有回來,那麼有個挂單比丘來了。這個時候沒有空的房間,那麼管僧房的比丘看到羅睺羅還沒有回來嘛,就把他的臥具什麼的,扔在門外邊,讓挂單比丘住。這個挂單比丘,他倒不好意思了,他說:“這個房間有人的,把他的東西扔出來,我裏邊住,怎麼可以呢?”管房子的這個比丘,他說:“這個房間你住好了,好幾天啦,沒人住的,你住吧。”甚至于說:“僧團裏很苦,他可能回家去了都說不定的,你住好了。”他安心是捉弄羅睺羅。那麼羅睺羅回來之後,看見房間裏有人住,他就也很好,忍辱嘛,就讓給他住。自己住在一個大樹下邊,打坐去了,就這樣坐了一夜。哪知道半夜以後,起大風,雷雨交加,下大雨了,他只好跑到一個廁所去避雨了。雨越下越大,甚至于羅睺羅住在廁所裏邊水已經積起來超過膝蓋那麼高了,渾身打濕了。羅睺羅以前的那些改變了嘛,他不但沒有叫苦,也不恨那個捉弄他的比丘,一點也不恨,堅定地在那裏經受考驗。
這個時候,廁所裏邊下面有一個蛇洞,裏邊有一條毒蛇,這個毒蛇在洞裏邊。因爲水積起來了,洞裏不能住了,它跑出洞口一看,羅睺羅在那裏。它以爲這個水是羅睺羅澆進去的,把它的洞灌起來的,妨礙它的生活了,它就要報仇了。蛇的瞋心很大嘛,它就吐著紅紅的舌頭,要向羅睺羅遊過來,要咬他,羅睺羅也不知道。
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定中觀察,羅睺羅有危險,他就冒著雨,跑到廁所外邊,說:“廁所裏有沒有人啊?”羅睺羅聽到佛來了,趕快跑出來了,從茅蓬(廁所)裏跑出來說:“有啊,佛啊,我在這裏避雨。”佛說:“這麼大的雨,你來幹什麼?”佛就說了:“你趕快出來吧,你再不出來,就被毒蛇咬死了。”羅睺羅這才知道危險性,趕快謝佛。那麼問起他爲什麼不回房間住?羅睺羅也沒有到處去抱怨,只是佛問了,他只好如實說了。那麼佛以後就說了:“實在不行的時候呢,沙彌可以跟比丘暫住一天兩天是不要緊的。”這也是因爲羅睺羅這個問題而來的。
還有一個,有一次,他跟舍利弗去乞食,他跟舍利弗乞食的時候,碰到一個喝醉了的人。這個人看到他們兩個乞食就罵起來了:“你們出家人什麼事情不幹,就是要飯吃。”拿了一把沙子丟到他們缽裏邊,舍利弗跟羅睺羅都是修忍辱的,也沒說什麼,趕快跑就是了。哪知道這個醉人看見他們趕快跑呢,瞋心更大,拿起棍子,就在羅睺羅頭上,“啪”一下打下去,把羅睺羅打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舍利弗就對羅睺羅說:“要修忍辱!”羅睺羅就一聲不吭,就跑到河裏把頭洗了,什麼都不說,就這樣過去了。這個是忍辱,所以有人說他是修忍辱,也是密行。
事實上呢,也有功德。最後是,有一次佛對很多比丘授記,將來成佛。羅睺羅聽了很高興,他也跑來聽講,最後羅睺羅向佛請示,他說:“我將來能不能成佛?”佛也給他授記,將來也會成佛,叫七寶華如來。那麼這就是羅睺羅的“密行”。他持戒精嚴、細致的身業,不但是身、口、起心動念,都是要自利利他的,才能起來。對他有害的,不起來,這個非常細致,叫密行第一;也有說他是忍辱,受了幾次很大的苦,從來不叫冤,也不恨哪一個,也不到處去叫苦,叫“密行第一”。這些功德他都有。這樣子的尊者,我們應當對他起恭敬心,向他祈禱,前面說過了,有很多的功德。
那麼我們現在就簡單地把羅睺羅的曆史給大家介紹一下,當然還有很多,我們就不說太多了。我們不是講故事,只是把重點的他的一些功德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以後念《羅漢儀軌》的時候,或者是念《大阿羅漢儀軌》的時候,可以感到更親切,那麼得的加持力也更大。
好,今天也就時間到了。
《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第十一講
上一次,我們講到第十尊,羅睺羅尊者。今天,接下去是第十一尊:
十六大阿羅漢之十一 小路尊者
頂禮靈鹫山峰住 聖尊長老小路者
定印安然住等持 一千六百羅漢俱
加持師身壽康法流永 聖教旌旗廣布民物殷
愍念濁世苦惱諸衆生 能仁付囑靈鹫山中住
不舍生死利益衆有情 上座小路尊前我頂禮
無邊衆生妙道教誡師 一切上座中間最超越
諸說法中勝者佛稱揚 上座小路聖尊我贊禮
見聞憶念禮供聖相力 我與量等虛空諸有情
解脫一切世出世間苦 如來十方果位願速登
緣念尊者小路聖教力 于諸如理修行正法者
內外任何災害悉不生 教證功德鹹得增上成
這是小路尊者。這一位尊者,他的特征,就是如理地修行,教授衆生,除一切災患,能夠得到證德,一切都會增上。他是我們的無邊衆生的殊勝的聖道的教授師,一切上座中間最殊勝的,說法裏邊是佛所稱贊的最殊勝的一位,這個是小路尊者。他可以解脫一切世間的苦難,跟了他學,將來十方的佛的果位都可以很快地證到。
我們憶念這個尊者可以得到什麼加持呢?可以如理地修行,內外的災害都能夠不生起來;教證功德可以快快地成就增長。這是小路尊者…
《十六大阿羅漢的故事——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