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太恭敬,給他端飯的時候,不太恭敬地給他端。那個尊者又使神通了,他把自己手,又是跟象鼻子一樣伸得長長的,把釋迦牟尼佛面前那個缽拿過來,吃得光光的。這個耆婆童子一看,大吃一驚,這個佛的飯他吃掉了,知道他是有神通的了,那麼趕快給尊者忏悔了。那麼這個事情,也是表示佛故意使那些人改變觀念了,小路尊者不可輕視。
這個小路尊者一生的事迹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呢?就是說,一個人,雖然開始的時候很笨,只要他心裏邊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忠誠(就是說,對佛是確實地信),而且對于佛的話,確實毫無懷疑地去做的話,你不斷地努力地做去做,最後終會成就的。就像小路尊者一樣,他雖然開始很笨,但是佛的話他都相信,佛喊他做,他都做。不斷地努力去做,最後還是成就了。這些是佛跟小路尊者示現給我們看的,就是就不要看輕那些愚笨的人。我們從小路尊者的事迹裏邊也可以認識到,造惡業是一點也造不來的,造了一點惡業,感的果就是很嚴重的了。所以說,我們一定再小的惡業也不要做,善業要多多做,善業做了可以抵銷惡業的。
佛在世的時候,小路尊者就是掃地、洗髒東西,不斷地洗,不斷地背那兩句話,就把惡業給消掉了、忏悔掉了,那麼他才能夠開發過去的善根。就是說,我們做事情,以後就是要接受教訓了。惡業,再小的,也不要去做。善業,就不斷地要去做。這樣子,我們就可以不受那些惡的報,也可以達到開悟的,廣積福德資糧嘛,是一個開悟的因緣之一嘛。而且這是要靠努力的,自己努力。有的人,就是偷懶,最好是你給我修,我自己不要動,這樣子的人,永遠不會成就的。一切事情,只要你肯努力,哪怕再笨,也能成就。你再聰明,不努力的話,也不能成就的。這個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你自己不努力,旁的人,代你不了的。如果能代的話,世間上就沒有凡夫了,一個佛就可以把所有的衆生代完了,都成佛了,那地獄裏還有人嘛?沒有了。正因爲代不了的,所以要靠自己的,那你自己不努力,自己要自暴自棄,要退—這個你怪哪個呢?這受苦還是你自己受了,人家又不受苦嘛。你自己受的苦。
所以我們透過學習那些阿羅漢的事迹,好好反省自己,不要做那麼愚蠢的事情。好的事情要爭取,不要退;壞的事情趕快遠離,不要接近。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這個嘛。同時,我們說對佛的教授教誡,只是有認識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上師指導你如何修行,才能夠達到解脫的目的。有的人,把佛學當一種知識來看,當一種學問來看,那不解決問題的。很多的教授,佛學講得很高,家裏的生活根本不是佛教徒的生活,那你這學了有啥用處呢?恐怕還是造罪了。這個好的法,我們在《廣論》學過嘛,佛說的法都是教授教誡,都是引導我們修行的。單是嘴裏說,不修,那有什麼用呢?所以說從這個裏邊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只要堅定不移地依了佛的教授教誡做,總會有成功的一天。你再聰明,如果佛的話,不能十分地堅定相信,也不肯照佛的法去做,那麼你要成功,自己不努力,也做不到的。從這個裏邊,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訓,希望大家仔細慢慢地反省,自己有沒有這些毛病?趕快去掉。
下邊我們說第十二位的尊者:賓度羅跋羅哆,這個尊者是很了不起的。
十六大阿羅漢之十二 跋羅哆尊者
頂禮東聖身洲住 聖尊受施跋羅哆
捧持經函托缽器 一千大阿羅漢俱
加持師身壽康法流永 聖教旌旗廣布民物殷
愍念濁世苦惱諸衆生 如能仁囑東勝身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衆有情 尊者跋羅哆前我頂禮
手持經函若有觸見者 無知愚暗豁然得開明
叁學通達相續能生起 聖者跋羅哆前我贊禮
見聞憶念禮供聖相力 我與量等虛空諸有情
佛說甚深廣大諸法藏 無系自在無邊智慧生
緣念上座尊者跋羅哆 圓滿具足內外諸順緣
能仁聖教堪能普修學 廣大聞思修慧悉皆成
我們根據《羅漢儀軌》的,先說一下,這個尊者的功德,同時對他的加持力,是怎麼的?這一位尊者他的標志,他手裏拿的是經函(就是經書),還有一個缽器。這裏重點是經函,缽器沒有說。那麼缽器什麼功能呢?我們一會兒再說。現在說這一位尊者是開示我們悟解,能夠成就叁學(戒定慧叁學)、叁慧,我們親近他,就可以得到叁學、叁慧的成就。這個尊者手裏拿的是經書,假使有人,碰到的或者是看到的,一切無知的愚昧可以除掉,智慧就開發,叁學通達,戒定慧叁學能夠通達,生起來。假使我們能夠見聞、憶念、禮拜、恭敬這位尊者的話,那麼佛說的甚深的那些廣大的法藏,我們可以很自在的這個智慧,無邊的智慧都會生出來。我們憶念這個跋羅哆尊者,可以圓滿具足學法的順緣,內的外的順緣都會具足,就是十圓滿了。對于佛的教,能夠經常地、普遍地修學,廣大的聞思修智慧都可以成就。這個重點,就是他手裏拿的經書,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加持。
那麼他的缽又怎麼說呢?我們這裏要看一下。跋羅哆尊者(賓度羅跋羅哆),他的標志:經書,還有缽。這個缽,據說是惡趣的衆生供養他的禮物。這個尊者,因爲這些惡趣的有情沒有因緣了,聽不到佛法了,他經常給他們去說法的。說法之後,那些有情呢,就送他缽了,送他一些供品了。
賓度羅跋羅哆尊者的功德,在這裏說呢,更大。他說,凡是墮了惡趣的人,由于邪念,沒有正知正念了,墮惡趣的人,只要看到或者碰到尊者的兩個標志(就是經書跟那個缽),可以緩減他所受的痛苦(就是惡趣的痛苦,地獄的苦),只要看到或者是碰到尊者的缽,或者經書,他們的痛苦,都會減少。還有更巧妙的,聾的、啞的、精神失常(精神病)的,這些人,或者是起了錯誤之見的,只要看到經書、法器,或者憶念,都能夠幫助他們回複正常。這個是不簡單了!同時可以拋棄他們錯誤的見,可以起正見,信奉佛法,他們可以得到智慧。還有兩種的榮辱感了:就是說一種呢,害怕大家責難自己,這個心,這是在大衆中,怕人家說他不好嘛;一種呢,自己良心感到自己不對,這種心,可以生起來。那就是說可以起慚愧心了。那麼這個賓度羅跋羅哆尊者對衆生的加持很大了,這些都是他的加持。這個缽,是如意寶一樣的,看了他這個缽,都可以滿足各人的願望,可以得到“七聖財”(就是我們修行“七聖財”)。不但是人間的財富,就是我們修行的七聖財,也可以得到。所以說能夠尊重賓度羅跋羅哆尊者,好好地禮拜、供養他的話,有病的,有痛苦的,都可以除掉;乃至本來要受王法的懲罰的,也可以解除;盜賊侵擾的,也可以解除—假使說這個地方治安不好,盜賊很多,你好好地供養,祈禱、禮拜賓度羅跋羅哆尊者,就可以防止那些盜賊來侵擾;對于每一個人說呢,增加自己的體力跟腦力—假使說我們修行身體不好,腦力不夠,你好好供養、禮拜賓度羅跋羅哆尊者,也可以增加自力,可以身體強壯,腦力嘛充沛;也可以減除貧窮的苦惱。那麼這個賓度羅跋羅哆尊者的加持力是極大了,希望大家對這個尊者能起真正的恭敬心,禮拜。
賓度羅跋羅哆尊者聖迹
下邊介紹這位尊者的一生。他是生長在王舍城的一個國師的家裏。他的父親是做國師的,是一個很有地位的。雖然不是國王,是一個國師,但實際權力很大,統治了一塊很大的地方。賓度羅跋羅哆尊者是一個善根深厚的人,他生下來之後,雖然在國師的富貴家裏邊,但是他有善根深厚,不久就碰到了釋迦牟尼佛,對釋迦牟尼佛生了無比的信仰。同時就發現,自己這種富貴的、權力高的、地位高的生活,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這是世間的一些享受嘛,五欲八風之類的,對于這個真正的人生是沒什麼好處的。這種無聊的生活,他要解脫出來。他就投釋迦牟尼佛出家,後來就成了阿羅漢了。
釋迦牟尼佛對這個賓度羅跋羅哆尊者,也是很重視。因爲他出身是一個很權勢的、很不平凡的,這樣子出家的,所以說他是“大獅子吼”,他是很有權威、很有力量的人。賓度羅跋羅哆尊者,雖然出身是這麼富貴、有地位的家庭,但是他修行卻是嚴格地修頭陀行的,十二頭陀行。他的生活,就是一輩子托缽化緣的,所以叫“賓度羅跋羅哆”。“小路乞化布施跋羅哆”,這個名就是這麼來的:他是一輩子乞食,不受供的,一輩子乞食,嚴格地行頭陀行。因爲他出家了沒有很久,就證阿羅漢,他對佛是非常之感恩,就做佛的事業,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佛的救度衆生的事業上去,幫助衆生做一些該做的事情。
他就開始觀察,他成了阿羅漢之後,哪一個該是他第一個剃度的?他後來發現,在一個憍閃毗地方的人,很多人都需要佛法。所以當釋迦牟尼佛在室羅伐悉底地方第二十八次安居的時候,賓度羅跋羅哆尊者就離開王舍城,就到了憍閃毗這個地方,住在一個很有錢的人家的一個叢林裏邊。這個有錢人家有一片地,地很大,裏邊都是樹林,他就在這個樹林裏邊住。
這個地方的人就聽說了有一個把國師的地位、家産什麼都放棄了的、做苦行僧的一個尊者(賓度羅跋羅哆)到這裏來了,那麼很多人都來看他了。他們認爲這樣的人很了不得了,把自己的崇高的地位、富有的財産都放棄了不算,還行苦行。那麼都來看,看望他,這麼一位很了不起的尊者。當他們走到賓度羅跋羅哆尊者面前,都向尊者頂禮,希望尊者給他們說法。尊者就根據他們的機給他們說了很多的法。很多的人皈依佛法,甚至于有些人得了成就了。
有一個公案(看看哦,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先說這個),有一天,這個地方的國王,邬陀夷國王同他的那些大臣,到外邊去打獵去…
《十六大阿羅漢的故事——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