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世親釋-新作業題

  攝大乘論世親釋  

  辛已農叁月開講至六月初九日圓滿于叁門多寶講寺大師殿

  思考作業題:一、總標綱要分

  1、試釋“攝大乘論”論題。

  2、試述本論的組織。

  3、試述本論與阿毘達磨大乘經的關系。

  4、試述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與抉擇分的同異。

  5、試述攝大乘論的重要性。

  6、雲何無著菩薩開法相唯識二大宗

  7、法相宗與唯識宗有何差別?

  8、試就歐陽敘,述集論與攝論之不同

  9、爲什麼說“當持攝論”?

  10、攝論詮次雲何?

  11、攝論之大,大在何處?

  12、空宗何以要破賴耶?

  13、法相宗亦大乘,何不突出賴耶?

  14、攝論不用阿賴耶名,而取所知衣名,何耶?

  15、攝論談因中缺發心一項,何耶?

  16、博地凡夫如何依攝論入門?

  17、菩薩行根本爲六度,攝論又詳敘叁學,何耶?

  18、攝論中何以少有余涅槃,無余涅槃?

  19、何謂煩惱障所知障?

  20、何謂盡所有性,如所有性?

  21、何謂清淨智?

  22、何謂叁種解脫?

  23、怎樣做到生死涅槃俱不住?

  24、何謂甘露。

  25、何謂學無學僧?

  26、世親在世時,正法正理爲什麼渾濁?世親怎麼對待?

  27、何謂法光叁摩地?

  28、何謂無谄無?

  29、何謂抉擇?

  30、何謂薄伽梵?

  31、世親菩薩皈敬頌,贊佛法僧叁寶之重點何在?

  32、異見由何而起?

  33、謗大乘法之報如何?

  34、世親時期真法如何?

  35、無著菩薩功德如何?

  36、世親作釋之緣起如何?

  37、世親如何成立大乘十相是佛說?

  38、試釋薄伽梵,薄伽梵前一句何義?

  39、無著攝大乘論何藏所攝?

  40、何謂藏?何謂二藏叁藏?

  41、由何緣故建立叁藏?爲何建立叁藏?

  42、雲何能得解脫?

  43、試述叁藏各有四義?

  44、何謂“善入大乘菩薩”?

  45、爲何義故說?

  46、雲何“十相殊勝殊勝語”?

  47、何謂“十相殊勝殊勝語”?

  48、何謂“所知依”?其體是何?

  49、何謂“所知相”?

  50、何謂“入所知相”?

  51、何謂“彼入因果”?

  52、何謂“彼因果修差別”?

  53、何謂“即于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

  54、何謂“即于如是修差別中增上心”?

  55、何謂“即于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慧”?

  56、何謂彼果斷?

  57、何謂彼果智?

  58、雲何顯此十處,大乘殊勝?

  59、雲何由此十相,顯于大乘真是佛語?

  60、解釋“是善成立,隨順無違”

  61、何謂“一切行相智”?

  62、雲何如是次第說此十處?

  63、雲何說“一切大乘齊此究竟”?

  所知依分第二

  64、雲何證明所知依之體,定是阿賴耶識?

  謂生雜染等,那落迦等,若離阿賴耶識皆不得有等,生等雜染,畢竟止息名爲涅槃,若離阿賴耶識不應證得。

  65、雲何證明前說之體,名阿賴耶識?

  66、釋“阿賴耶識”之名義。

  67、何謂“有生”?何謂“攝藏”?何謂“雜染”?

  68、雲何佛不向凡愚開演“阿陀那識”?

  69、何緣此識名阿陀那識

  70、何謂“相續識”?何謂“結生”?

  71、“如世尊說心意識叁”論主引此密意何在?

  72、意有幾種?各詳述之

  73、意識有差別否?

  74、染汙意存在之依據有幾?一一詳述之。

  75、雲何不共無明不與五識相應?

  76、雲何不共無明不與意識(第六識)相應?

  77、“若說染汙意倶轉有善心”爲什麼即無過失?

  78、何謂不共無明?

  79、何爲心?

  80、試釋“真義心當生”一頌。

  81、何故聲聞乘中不說此心名阿賴耶識?

  82、聲聞乘有無異門密意說阿賴耶識?

  83、試釋“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

  84、試釋“根本識”,“窮生死蘊”。

  85、雲何聲聞乘安立五取蘊,貪俱樂受,或薩迦耶見名阿賴耶,不應道理?

  86、試釋“不愚者”“阿賴耶識內我性攝”。

  87、雲何“于藏識我愛隨縛”?

  88、試詳述阿賴耶識自相、因相、果相。

  89、試釋“攝持種子相應”?

  90、自相、因相、果相、從建立上有何差別?

  91、何爲熏習,試舉喻以說明之。

  92、阿賴耶識中諸雜染品法種子,爲別異住爲無別異?

  93、雲何阿賴耶識名一切種子識?

  94、雲何阿賴耶識與雜染諸法同時更互爲因?

  95、攝論如何安立因緣?

  96、雲何熏習無異無雜,而能與彼有異有雜諸法爲因?

  97、試釋果生染器。

  98、雲何如是緣起于大乘中極細甚深?

  99、略說緣起有幾?各解釋之?

  100、于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有何過患?

  101、于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二緣起有何過患?

  102、“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爲自性”何義?

  103、何謂一切趣一切自體?

  104、何謂同分異分?

  105、試釋“外內不明了,于二唯世俗勝義”?

  106、何謂種子六義?一一說明之。

  107、何謂熏習 四相?

  108、依上四相,何者可名所熏?

  109、六識爲何不名所熏?

  110、何謂能生因能引因?舉例說明之。

  111、引《辨中邊論》一頌何義?

  112、雲何二種緣起具有四緣?

  113、何謂雜染清淨?

  114、雜染有幾?一一說明之。

  115、清淨有幾?一一說明之。

  116、攝論以什麼論據證明離阿賴耶識,煩惱雜染不成?

  117、雲何煩惱熏習在六識身,不應道理?

  118、雲何離欲後退煩惱雜染不成?

  119、雲何對治識生煩惱雜染不成?

  120、雲何業雜染不成?

  121、攝論以幾種方面證明離阿賴耶識,生雜染不成?

  122、雲何證實欲界沒仍生欲界,于母胎中與羯羅藍更相和合之識定非意識?

  123、雲何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色根不可得?

  124、雲何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不成?

  125、雲何若離異熟識,已生有情識食不成?

  126、“如世尊說,食有四種,”何等四種?

  127、雲何等引地結生相續,離阿賴耶識亦不得成?

  128、雲何生無色界,若離阿賴耶識染汙、善心,應無種子、應無依持?

  129、雲何無色界,若出世心正現在前,若無阿賴耶識,應滅離彼趣?

  130、雲何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若無阿賴耶識,應二趣悉皆滅離?

  131、雲何世間清淨不成?

  132、雲何出世清淨不成?

  133、正見得生之因雲何?若離此因,能開悟否?

  134、出世心既無熏習,從何種生?

  135、雲何阿賴耶識爲雜染因,複爲出世能對治彼淨心種子?

  136、雲何下中上品熏習?

  137、此聞熏習,有何勝利?

  138、此聞熏習,何者所攝?

  139、雲何轉所依?以何等喻說明?

  140、“入滅定,識不離身,”雲何此識應是異熟識?

  141、有部執出定更生,名識不離身,雲何不應理?

  142、經部執滅定有細意識,雲何不成?

  143、善有幾種?滅受想定是善,屬那種善?

  144、雲何“如非遍行,此不有故”?

  145、雲何滅定由意識故有心,此心是善不善無記皆不得成?

  146、有執色心無間生,是諸法種子,雲何不成?

  147、雲何轉依非賴耶不成?

  148、對治道爲轉依,有何過?

  149、雲何“無彼二無故,轉依不應理”?

  150、阿賴耶識差別,略說有幾?

  151、何謂叁種熏習差別?

  152、何謂四種差別?

  153、引發差別,與異熟差別有何聯系?

  154、廣釋相貌差別中共相不共相?

  155、試釋粗重相,輕安相?

  156、試釋有受盡相,無受盡相?

  157、試釋譬喻相?

  158、試釋具足相,不具足相?

  159、何故善不善法能感無覆無記異熟果?

  160、何謂異熟果?

  所知相分第叁

  1、所知相略說有幾?

  2、何者依他起相?

  3、何者遍計所執相?

  4、何者圓成實相?

  5、十一識之關系如何?

  6、以何喻顯示唯識無義?

  7、一切時處皆唯有識,如從夢覺,雲何覺時不如是轉?

  8、未得真智覺者,于唯識中雲何比知?

  9、雲何由教?

  10、雲何由理?

  11、雲何于青瘀等中,非憶持識?

  12、雲何不如聞思慧,由串習故,境雖謝往,才作意時,如昔而生?

  13、眼等諸識是有色,雲何唯識?

  14、若有色識,亦體是識,何故乃似色性顯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

  15、何故身等五識于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轉?

  16、何故說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趣惡趣死生識?

  17、雲何安立諸識成唯識性?

  18、如何理解世親釋“謂一識上,如其所應,一分變似種種相生,第二變似種種能取”?試舉例說明之。

  19、爲何說“唯于此(意識)安立第叁種種相見?

  20、一意識師,主張如何?

  21、攝論一意識師如何解釋問難,“眼等諸根無有分別,是故意識依彼轉時,應無分別”?

  22、論中“又一切處乃至依止于身一段,申述何義?

  23、一意識師如何安立相見二識?與多識論者有何原則性不同?

  24、雲何解釋成就四法能隨順悟入一切唯識,都無有義?

  25、釋依他起名義如何?

  26、釋遍計所執名義如何?

  27、釋圓成實名義如何?

  28、雲何遍計所執自性乃成?

  29、雲何意識是能遍計?

  30、雲何依他起名所遍計,而複成所遍計?

  31、雲何遍計能遍計度?

  32、此叁自性爲異不異?雲何?

  33、此叁自性各有幾種?

  34、遍計有幾種?

  35、何謂四種遍計?各詳釋之。

  36、何謂五種遍計?各詳釋之。

  37、一切分別,總攝有幾?各詳釋之。

  38、何謂散動分別?其數有幾?其相雲何?

  39、雲何對治此十散動?

  40、若由異門依他起自性有叁自性,雲何叁自性不成無差別?

  41、雲何名不稱體難?

  42、何謂依他都無難?

  43、雲何以叁性通方廣教?

  44、何謂四清淨法?何故十二分教非遍計執、非依他起自性…

《攝大乘論世親釋-新作業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五蘊論習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