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騙騙人的,沒有的。
這些,“斷善根爲業”,那麼它的最後的作用——斷善根!邪見的作用就斷善根,最上品的邪見要斷善根的,所以說邪見是一個很危險的東西。善根一斷就完了,這個人就是對善沾不到邊際了,不但是佛法沾不到邊際,世間善也沒有了,就是這個絕對的壞蛋,一點善的味道都沒有了。“不善根堅固所依爲業”,不但是善根斷掉了,不善根,就是貪瞋癡這叁個東西,“堅固所依”,牢牢地就靠在它身上。“又生不善、不生善爲業”,這一個,既然是壞了善根之後,這個邪見,它只能生不善,不能生善的,邪見不會生善法的,只是産生不善的,不善的越生越多,善的就生不出來。
所以邪見是五個見裏邊最討厭的東西,一定不要有。一般就是說,邪見——撥無因果。那這裏講的很寬,不但是撥無因果,謗因、謗果,還有謗作用,還有壞善事——世間上沒有修行的,證阿羅漢果、初果、二果、成佛,都是沒有的,這一類。那麼這些東西都屬于邪見。
那麼我們說還有五個見,一共講了叁個,還有兩個明天講,因爲這個見,這裏講得很仔細,其他的論卻沒有這麼仔細。《俱舍論》裏也比較仔細的,《百法明門論》裏簡直不講,五個見的名稱一說就完了,它就合在一個見裏頭,所以這個裏邊,互相有參考的價值。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
第七講
昨天他們小組裏討論的一個問題,“苦苦具”,這個我們是沒有講。這個講貪瞋的時候,貪是“于有有具染著爲性”,瞋是“于苦苦具瞋恚爲性17”,那麼這個有有具的時候,講了,那麼苦苦具因爲講到其他地方去了,就沒有把它帶出來了。那麼他們昨天,因爲作業題上有這個問題,那麼就有人提問,今天我們就把它寫出來。(這個,是不是擺在這一邊幹脆,那個牆上,寬也寬一些,光線暗一點,這裏好象是不是很明顯。)
我們說貪是有有具,叁有的果,就是異熟果,叫有,叁界的異熟果。那麼有具呢?就是産生異熟果的那些因素,包括中陰、煩惱、業跟那個器世界,那麼有的時候,無漏法也能産生這個果,就是說我們的無漏法本來好的,但是外道邪見的人他們對佛或者誹謗,也有些是貪著佛。貪、愛佛,這個,就是說不是真正的敬愛、信愛,他好象說佛是專門保護我的,好象有的居士,說法師是我包的,其他的人不准他接近的,這樣的心就不好了,雖然對象是佛,你還摻了煩惱。
那麼對這個,我們說苦集滅道,涅槃,不能貪著,善法欲是可以,起一個貪心,那就是又是煩惱了。所以無漏法裏邊也能夠引起一些,但是無漏法不滋長煩惱,生了之後就滅的。這一點跟有漏法不同,有漏法能夠不斷地滋長,煩惱能夠增上的,那麼無漏法是不增上的,它就是生了一下,生不起來就滅掉了。那麼這些都是“有”的因素,那是貪。
那麼瞋呢?“苦苦具,瞋恚爲性”,那麼這個苦,就是叁界的苦了——苦苦、壞苦、行苦,叁苦。欲界的苦是八苦,那麼整個叁界的苦呢?就是苦苦、壞苦、行苦這叁種,這是整個的叁界,不管你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有這個叁苦,尤其是舍受的是行苦。那麼苦具,凡是能産生苦果的那些因素,都是苦具,包括一切有漏法,還有無漏一些,就是誹謗涅槃,謗道等等,那麼這些也産生一些,無漏的能夠産生一些煩惱的因素,但是無漏法我們就是說,跟煩惱不隨增。雖然是生,不能增長,只有一下子滅掉的;而有漏法卻是隨增,不斷地滋長,惡性循環,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所以說有漏無漏雖然都能夠引起煩惱的,生是能生,但是有漏越生越大,煩惱隨增,這個名字叫隨增,隨喜的隨,增長的增。那麼無漏法,不隨增,它偶爾生一下,馬上就息了。那這個就是貪瞋的一個定義。那麼好了,我們講過了。
現在我們回到昨天講的,五個惡見,五個不正的見,一個是“薩迦耶見”,講過了。薩迦耶是印度話,它因爲這個外道,執著一個五蘊之外還有個我,五蘊是它的房子,屋子。這個屋子如果用舊了,再換一個新的,而裏邊這個我,是不變的、永恒的。那麼這個思想就是外道見,那麼我們要破外道見,你這個我見,我們叫它薩迦耶見。薩就是無常敗壞的意思,迦耶是和合的意思。你這個我是本身是無常的,就是破你一個常的我;它是很多東西積起來的,破你一個一的我。所以你說有個常的有個一的我,是沒有的,它就是一個薩迦耶,是無常的、變化的、總的、和合來的一個東西,並不是一個你說的一個有主宰的、常的、一的那個我。那麼這是一切見的根本,從這個薩迦耶見産生很多的見。
第二個是“邊見”,執斷執常。這個我是常的,永生的。這個我現在雖然有作用,但是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二種,斷見常見。
那麼最後,第叁個是“邪見”。昨天我們就講到邪見。邪見裏邊它又是謗因謗果謗作用壞善事四種,它的體是染汙的慧。這個慧本身是通叁性的,當它染汙的時候,就是那些邪的見、不正的見;當它在無記的時候,就是一般性的慧;當它在善的時候,善的慧;無漏的時候,無漏慧,出世間的慧。
那麼謗因,昨天有人提這個問題,“因者,因謂業煩惱性”。因,什麼東西?它就是以業爲性,以煩惱爲性,這個性很簡單。他們昨天把性搞了搞不清楚,性就是它的體性,這個因,它的體性是什麼?就是業跟煩惱。那麼在十二因緣裏邊,五支是因,叁支煩惱,無明愛取,二支是業,行有。“有者,謂依阿賴耶識諸業種子,此亦名業”,它就是特別解釋有,行是造作,它是造業,這個大家沒有問題。那麼有,到底是爲什麼叫業,它就經裏說了,“如世尊說,阿難,若業能與未來果,彼亦名爲有”,能夠感未來果的這個業,也叫有。
那麼十二支裏邊,有的人還沒有學過十二支因緣,那我們略略說一下。十二支,過去世兩支,無明緣行。那麼現在八支,行,過去的行、過去的業,就感現在的識,投生的識,識在胎裏邊是名色,名色長六處,六根長全了,出胎就是觸,碰到外界,觸之後就是受,受之後就生愛,愛了就取,取之後就造業,是有,這個有是感未來的果的業,又叫有。那麼八支現在的過了之後,那麼就是未來兩支:生、老死。那麼感未來的生,就是現在的業感未來的生,就是叫有。所以在這十二支裏邊,一支業叫行,一支業名有,現在造的業感未來果的叫有,過去造的業感現在果的叫行,這個兩支都是業,但是時間不同,所以名字也不一樣。
那麼下邊,“謗果”。果,十二支因緣裏有七支,就是現在的識、名色、六處、觸,受,那麼再未來世的兩支:生、老死,這些都是果了。
“謗因謗果”,什麼叫“謗因”?“謗無善行無惡行”,這叫謗因。你做好事,白白的,花了很多錢,化了很多氣力,徒勞。做壞事也無所謂,你殺人放火,只要你現在享受,能夠滿自己的欲望,那就是對的。這樣子的思想,世間上很多,尤其那些青年,這個是造罪的因素,一切壞事都從這裏來了,謗因。
“謗果”,“謗無善行惡行果報”,就是說做了善事,你現在受的報,假使你現在大富,他也不說你過去是培了福來的——“你的運氣好,生在有錢人家裏,富;你的運氣不好,生在窮人家裏,要飯的”,那個果是因來的,這個他不知道。那麼這些都是不明因果。
那麼“作用”,就是說我們的人,可以從這一輩子投生到另一輩子去,這個作用他否定,人死了就完了。那麼父母作用,父親的種子,母親的任持,父精母血,父親是種子,母親在胎裏邊懷孕十個月,這都是長自己身體的作用,他否定。他說我的身體自己來的,父母對我沒有多大關系。還有中陰化生有情,你投生的時候,有幹闼婆(中有)參與,才能夠投生。如果沒有中有的話,父精母血還成不了一個人。那麼他又否定有幹闼婆,否定有中有。那麼這是否定這個作用,這些都是謗作用。
“謗無世間阿羅漢等,爲壞善事”,你好事盡量做,你也不會感修成阿羅漢果,這些世間上沒有的,是神話,等等,這些壞善事。
那麼這個邪見的業用呢?“斷善根”,如果邪見的厲害的、最上品的邪見,一切善根給你斷掉了,就是無貪無瞋無癡,這個一切善法的根子給你斷掉了,那整個人就是——絕對是惡的,善的氣味半點都沒有了。“不善根堅固所依”,善根斷了之後,那反過來,不善根,就是堅固所依,不善根對它,非常堅固地,把它住下去,這樣子是它的業用。“又生不善不生善爲業”,這個還是翻來覆去一樣的意思,這個從將來來說。將來來說,它生的東西就是不善,善的它生不起來,因爲斷了善根之後,生不出善來了,根子沒有了,怎麼生善呢?那麼它不善的東西卻非常的滋盛,因爲不善根堅固了,它就産生很多的不善法,這個就是邪見。那麼昨天就講到這裏了,今天我們接下去。
【廣】 雲何見取?謂于叁見及所依蘊,隨計爲最爲上爲勝爲極,染慧爲性。叁見者,謂薩迦耶、邊執、邪見。所依蘊者,即彼諸見所依之蘊。業如邪見說。
“雲何見取?謂于叁見及所依蘊,隨計爲最爲上爲勝爲極,染慧爲性”,就是前面叁個見,薩迦耶見、邊見跟邪見,這叁個不正的見,他認爲是最好。它所依的蘊,持這個見的人,他認爲最了不得。那麼這一些,把這叁個見,這叁個見所依的五取蘊,五取蘊就是說這個見的人,他認爲是最了不得最極最上最勝,最極就是再沒有超過他的,這個都是說它最好,沒有再能夠超過的,以這樣子的見地就叫見取。“染慧爲性”,它的體性就是染汙的慧。那麼下邊是解釋了。
這個《五蘊論》我們還是要念一道,我們兩本都是合起來學的。“雲何見取?謂即于叁見及彼所依諸蘊,隨觀爲最爲上爲勝爲極,染汙慧爲性”,一模一樣。
那麼下邊是解釋,這個廣的有,略的就沒有了。“叁見者”,就是前面說的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所依蘊者,即彼諸見所依之蘊”,這叁個見所依靠的五蘊,那就是說這叁個見的人。
“…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