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頌疏作業題▪P2

  ..續本文上一頁所得法有幾種?各舉例說明之。

  26. 何謂叁類智邊世俗智?

  27. 何謂得修、習修?

  28. 非得有幾種?所不得法有幾種?

  29. 唐叁藏法師於婆沙爲什麼要加一十六字?

  30. 試述過去法之叁世得及其中有法俱等幾種得?

  31. 試述現在法之叁世得。

  32. 試述未來法之叁世得。

  33. 試述得之叁性差別。

  34. 試述得之系不系門。

  35. 試述得之叁學門差別

  36. 試述得之叁斷門差別。

  37. 試述“叁世法各叁”之差別相。

  38. 試述非得叁性門。

  39. 試述非得叁世門。

  40. 試述非得界系門。

  41. 試述非得通不通無漏,爲什麼?

  42. 試述非得如何舍?

  43. 雲何名異生性,此如何舍?

  44. 同分者何?

  45. 同分有幾種?

  46. 雲何有情同分、法同分?述其關系。

  47. “無想”是何?

  48. 無想處沒,必生欲界,生何趣?爲什麼?

  49. 何謂無想定?

  50. 無想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1. 述無想定叁性門及報時。

  52. 雲何修無想定必非聖者?

  53. 述修無想定之得種種差別。

  54. 雲何滅盡定?

  55. 滅盡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6. 述滅盡定叁性門及受報時。

  57. 明滅盡定修人,及如何得?

  58. 雲何加行得、離染得?

  59. 成佛時如何得滅盡定?

  60. 西方師如何說?有部如何遮?

  61. 試述二定複有同異。

  62. 以何教理證明二定色界能起?

  63. 雲何滅盡定初起必在人中?

   爲什麼二定安名爲無想定、滅受想定?

  64. 命根是何?

  65. 何謂四相?

  66. 經說叁有爲之有爲相,論說有爲四相,是否有矛盾?

  67. 第叁師說住異二相合說,爲什麼?

  68. 生等四相,亦有爲法,應更別有生等四相,是否有無窮失?

  69. 何謂有爲?

  70. 雲何稱生住異滅?

  71. 經雲叁有爲之有爲相,重說有爲表何義?

  72. 生能生法,未來一切法,何不頓生?

  73. 何謂名、句、文及身?各舉例說明之。

  74. 試述名等之諸門分別。

  75. 試述同分之諸門分別。

  76. 試述得、非得諸門分別。

  77. 試述相之諸門分別。

  根品(第六、七卷)

  1. 因有幾種?各述其名。

  2. 何謂能作因?其體是何?

  3. 何謂俱有因?其體是何?頌說有幾類?

  4. 何等名爲心隨轉法?

  5. 雲何名爲心隨轉?

  6. 是俱有法皆俱有因耶?舉例說明之。

  7. 何謂同類因?

  8. 解釋“自部地前生”一句之詳細內涵。

  9. 詳釋“道輾轉九地,唯等勝爲果”。

  10. 雲何無漏道九地相望,皆互爲同類因?

  11. 試就⑴法,⑵道,⑶根,具體說明等勝爲果。

  12. 何謂“加行生”?說明其等勝因果關系。

  13. 試述生得善、染汙法、同類因與彼果之關系。

  14. 何謂無覆無記?其體有幾?各與幾法爲因?

  15. 何謂相應因?頌中“同依”表示何義?

  16. 述相應因與俱有因之同異。

  17. 六因之次第雲何安立?

  18. 何謂遍行因?

  19. 何謂異熟因?

  20. 六因叁世攝雲何?

  21. 果體有幾?並述其名。

  22. “無爲無因果”“無爲非因果”內涵各如何?

  23. 詳述無爲法是因無果,是果無因之全部內涵。

  24. 六因各得何果?

  25. 何謂增上果、士用果?

  26. 述五果各具何相?

  27. 何謂取果、與果?

  28. 述六因中,何位何因取果、與果。

  29. 試述取果與果四句。

  30. 試述何法,幾因所生?

  31. 緣有幾種?各述其名義及體。

  32. 何以等無間緣唯心心所法?

  33. 述四緣於何位法而起作用?

  34. 述法從緣生。

  35. 詳細說明“非天次等故”之內涵。

  36. 述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爲因緣。

  37. 前:“無有一法,唯一因生”,後:“爲大唯一因”,有無矛盾?

  38. 何謂十二心?

  39. 試述十二心相生。

  40. 雲何“十二爲二十”?

  41. 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且述其所以。

  42. 論主引雜心師頌,明得心多少,與本論相互對比述之。

  43. 論主對雜心師說,如何評論?

  世間品(卷八至十二)

  1. 叁界是何?其中處別有幾?

  2. 五趣雲何?試比較界趣體之寬窄。

  3. 試述七識住。

  4. 試述九有情居。

  5. 雲何名“識住”?

  6. 試比較七識住、九有情居之異同。

  7. 雲何四識住?爲什麼“唯自地”?

  8. 比較七識住、四識住體之寬狹,及其四句分別。

  9. 說有四生,何等爲四?何處有何?各舉例說明之。

  10. 後身菩薩爲何不示現化生而受胎生?

  11. 何謂中有?何故中有不名生?

  12. 有部、經部、大衆部對中有的看法有何不同?

  13. 論主如何以因明論證中有?大衆部如何救?

  14. 論主如何破大衆部救?試詳述之。

  15. 論主如何引教證有中有?

  16. 大衆部如何釋中般?論主如何破之?

  17. 試述中有形狀及身量。

  18. 菩薩入胎與摩耶夫人夢白象來入右脅,其間如何通釋?

  19. 詳述訖栗枳王十夢及其兆征。

  20. 欲界中有爲什麼無衣?

  21. 試述中有眼等九門。

  22. 世俗所傳中有現象與經論所說,比較其同異。

  23. 試述欲界中有,胎卵生結生概況。

  24. 試述濕化二生受生概況。

  25. 試述中有受生形狀。

  26. 一切中有是否皆是倒心入胎?

  27. 入胎可分幾種?一一述之。

  28. 試述輪王二佛入胎之不同,何故?

  29. 數論勝論外道雲何難佛教中有受生之說?

  30. 佛家如何答外道難?

  31. 何謂法假?

  32. 既無實我,蘊又是刹那滅,雲何從此轉趣余世?

  33. 試述“由引次第增”之內涵。

  34. 生死有無初始,爲什麼?

  35. 試述叁際十二支緣起。

  36. 雲何二分緣起?試比較二者同異。

  37. 十二支試一一述其要。

  38. 雲何刹那緣起?試舉例以說明。

  39. 緣起支差別有幾?試比較其同異。

  40. 有部認爲世尊說緣起依何者而說?

  41. 契經何故於緣起支唯說有情?

  42. 十二支緣起雲何略攝以叁二爲性?

  43. 雲何“有支理唯此”,生死既無始無終,又無無窮失?

  44. 試細釋經文“如是純大苦蘊集”。

  45. 緣起緣已生有何差別?

  46. 何謂無明?是否“體非明”或“明無”?

  47. 雲何廣證無明有體?

  48. 爲什麼受等四蘊稱之爲名?

  49. 雲何六觸?

  50. 雲何二觸?

  51. 雲何八觸?

  52. 雲何六受?試以身心配之,又“身”字何義?

  53. 觸受二心所之生起,有、經二部有何不同觀點?

  54. 何謂意近行?意近行有幾?此複從何而開出?

  55. 意近行屬身受,抑屬心受,爲什麼?

  56. 欲界系意近行有幾?彼緣欲、色、無色界複各有幾?

  57. 色界系意近行有幾?彼緣欲、色、無色界複各有幾?

  58. 無色界系意近行有幾?彼緣欲、色、無色界複各有幾?

  59. 此十八意近行屬有漏、無漏?

  60. 何謂叁十六師句?

  61. 試以外喻顯惑、業、果各別功能。

  62. 四有是何?試以叁性門細釋之。

  63. 四有在叁界中,何界有幾?

  64. 論說有情生,具體所講內涵有哪些?

  65. 有情由何而住?

  66. 食有幾種?

  67. 段食有幾種?具體指哪些?

  68. 何以色塵非食?

  69. 試述四食得名及其各自以何爲相?

  70. 四食有漏無漏?

  71. 四食幾界所攝?

  72. 中有共有幾名?各述其義。

  73. 試釋“有壞自體起,有壞世間生”

  74. 試述起結、生結,已斷、未斷四句。

  75. 諸有漏法,皆資長有,雲何世尊,說食唯四?

  76. 試述“是段非食”四句。

  77. 試仿段食四句,述觸食、思食、識食各四句。

  78. 地獄衆生,食鐵丸等,能壞自身,雲何稱食?

  79. 論說六位唯與意識相應,何等六位?雲何唯與意識相應?

  80. 死生雲何唯舍受相應?

  81. 雲何“定”無死生?

  82. 雲何“無心”無死生?

  83. 入涅槃心雲何?

  84. 試述五趣衆生及阿羅漢,最後意識滅處。

  85. 何謂“末摩”?雲何“斷末摩水等”?

  86. 雲何斷末摩非地大?

  87. 試述天人小五衰相。

  88. 試述天人大五衰相。

  89. 有情有叁聚,何謂叁聚?

  90. 不定聚有情,於修行時,最應注意何事?

  91. 試述叁輪安立。

  92. 何謂九山?

  93. 試明八海。

  94. 何謂八功德水?

  95. 試述四大洲形量及其對人之關系。

  96. 何謂金剛座?爲什麼成佛必須在金剛座?

  97. 大雪山及香醉山在何處?

  98. 何謂無熱惱池?在何處?

  99. 南瞻部洲以何立名?

  100. 試述八大地獄之處所及所受苦。

  101. 述十六遊增所受諸苦,何故名增?

  102. 試述八寒地獄之處所及受苦狀。

  103. 述餓鬼、畜生之本處及其概況。

  104. 述日、月之量及余義。

  105. 述晝夜增減之說二種。

  106. 述四天王天器概況。

  107. 述叁十叁天之名來由及其器概況。

  108. 何謂地居天、空居天?何界有幾?

  109. 六天行婬於修行有何關聯?

  110. 天男天女雲何而生?

  111. 諸天初生,身量雲何?

  112. 雲何欲生、樂生?各有幾種、幾處?

  113. 諸天上下相去其量雲何?

  114. 於下天處生,昇見上否?

  115. 何謂小、中、大千世界?

  116. 試述人天身量差別。

  117…

《俱舍頌疏作業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五蘊論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