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颂疏作业题▪P2

  ..续本文上一页所得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之。

  26. 何谓三类智边世俗智?

  27. 何谓得修、习修?

  28. 非得有几种?所不得法有几种?

  29. 唐三藏法师於婆沙为什么要加一十六字?

  30. 试述过去法之三世得及其中有法俱等几种得?

  31. 试述现在法之三世得。

  32. 试述未来法之三世得。

  33. 试述得之三性差别。

  34. 试述得之系不系门。

  35. 试述得之三学门差别

  36. 试述得之三断门差别。

  37. 试述“三世法各三”之差别相。

  38. 试述非得三性门。

  39. 试述非得三世门。

  40. 试述非得界系门。

  41. 试述非得通不通无漏,为什么?

  42. 试述非得如何舍?

  43. 云何名异生性,此如何舍?

  44. 同分者何?

  45. 同分有几种?

  46. 云何有情同分、法同分?述其关系。

  47. “无想”是何?

  48. 无想处没,必生欲界,生何趣?为什么?

  49. 何谓无想定?

  50. 无想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1. 述无想定三性门及报时。

  52. 云何修无想定必非圣者?

  53. 述修无想定之得种种差别。

  54. 云何灭尽定?

  55. 灭尽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6. 述灭尽定三性门及受报时。

  57. 明灭尽定修人,及如何得?

  58. 云何加行得、离染得?

  59. 成佛时如何得灭尽定?

  60. 西方师如何说?有部如何遮?

  61. 试述二定复有同异。

  62. 以何教理证明二定色界能起?

  63. 云何灭尽定初起必在人中?

   为什么二定安名为无想定、灭受想定?

  64. 命根是何?

  65. 何谓四相?

  66. 经说三有为之有为相,论说有为四相,是否有矛盾?

  67. 第三师说住异二相合说,为什么?

  68. 生等四相,亦有为法,应更别有生等四相,是否有无穷失?

  69. 何谓有为?

  70. 云何称生住异灭?

  71. 经云三有为之有为相,重说有为表何义?

  72. 生能生法,未来一切法,何不顿生?

  73. 何谓名、句、文及身?各举例说明之。

  74. 试述名等之诸门分别。

  75. 试述同分之诸门分别。

  76. 试述得、非得诸门分别。

  77. 试述相之诸门分别。

  根品(第六、七卷)

  1. 因有几种?各述其名。

  2. 何谓能作因?其体是何?

  3. 何谓俱有因?其体是何?颂说有几类?

  4. 何等名为心随转法?

  5. 云何名为心随转?

  6. 是俱有法皆俱有因耶?举例说明之。

  7. 何谓同类因?

  8. 解释“自部地前生”一句之详细内涵。

  9. 详释“道辗转九地,唯等胜为果”。

  10. 云何无漏道九地相望,皆互为同类因?

  11. 试就⑴法,⑵道,⑶根,具体说明等胜为果。

  12. 何谓“加行生”?说明其等胜因果关系。

  13. 试述生得善、染污法、同类因与彼果之关系。

  14. 何谓无覆无记?其体有几?各与几法为因?

  15. 何谓相应因?颂中“同依”表示何义?

  16. 述相应因与俱有因之同异。

  17. 六因之次第云何安立?

  18. 何谓遍行因?

  19. 何谓异熟因?

  20. 六因三世摄云何?

  21. 果体有几?并述其名。

  22. “无为无因果”“无为非因果”内涵各如何?

  23. 详述无为法是因无果,是果无因之全部内涵。

  24. 六因各得何果?

  25. 何谓增上果、士用果?

  26. 述五果各具何相?

  27. 何谓取果、与果?

  28. 述六因中,何位何因取果、与果。

  29. 试述取果与果四句。

  30. 试述何法,几因所生?

  31. 缘有几种?各述其名义及体。

  32. 何以等无间缘唯心心所法?

  33. 述四缘於何位法而起作用?

  34. 述法从缘生。

  35. 详细说明“非天次等故”之内涵。

  36. 述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

  37. 前:“无有一法,唯一因生”,后:“为大唯一因”,有无矛盾?

  38. 何谓十二心?

  39. 试述十二心相生。

  40. 云何“十二为二十”?

  41. 十二心中何心现前,几心可得?且述其所以。

  42. 论主引杂心师颂,明得心多少,与本论相互对比述之。

  43. 论主对杂心师说,如何评论?

  世间品(卷八至十二)

  1. 三界是何?其中处别有几?

  2. 五趣云何?试比较界趣体之宽窄。

  3. 试述七识住。

  4. 试述九有情居。

  5. 云何名“识住”?

  6. 试比较七识住、九有情居之异同。

  7. 云何四识住?为什么“唯自地”?

  8. 比较七识住、四识住体之宽狭,及其四句分别。

  9. 说有四生,何等为四?何处有何?各举例说明之。

  10. 后身菩萨为何不示现化生而受胎生?

  11. 何谓中有?何故中有不名生?

  12. 有部、经部、大众部对中有的看法有何不同?

  13. 论主如何以因明论证中有?大众部如何救?

  14. 论主如何破大众部救?试详述之。

  15. 论主如何引教证有中有?

  16. 大众部如何释中般?论主如何破之?

  17. 试述中有形状及身量。

  18. 菩萨入胎与摩耶夫人梦白象来入右胁,其间如何通释?

  19. 详述讫栗枳王十梦及其兆征。

  20. 欲界中有为什么无衣?

  21. 试述中有眼等九门。

  22. 世俗所传中有现象与经论所说,比较其同异。

  23. 试述欲界中有,胎卵生结生概况。

  24. 试述湿化二生受生概况。

  25. 试述中有受生形状。

  26. 一切中有是否皆是倒心入胎?

  27. 入胎可分几种?一一述之。

  28. 试述轮王二佛入胎之不同,何故?

  29. 数论胜论外道云何难佛教中有受生之说?

  30. 佛家如何答外道难?

  31. 何谓法假?

  32. 既无实我,蕴又是刹那灭,云何从此转趣余世?

  33. 试述“由引次第增”之内涵。

  34. 生死有无初始,为什么?

  35. 试述三际十二支缘起。

  36. 云何二分缘起?试比较二者同异。

  37. 十二支试一一述其要。

  38. 云何刹那缘起?试举例以说明。

  39. 缘起支差别有几?试比较其同异。

  40. 有部认为世尊说缘起依何者而说?

  41. 契经何故於缘起支唯说有情?

  42. 十二支缘起云何略摄以三二为性?

  43. 云何“有支理唯此”,生死既无始无终,又无无穷失?

  44. 试细释经文“如是纯大苦蕴集”。

  45. 缘起缘已生有何差别?

  46. 何谓无明?是否“体非明”或“明无”?

  47. 云何广证无明有体?

  48. 为什么受等四蕴称之为名?

  49. 云何六触?

  50. 云何二触?

  51. 云何八触?

  52. 云何六受?试以身心配之,又“身”字何义?

  53. 触受二心所之生起,有、经二部有何不同观点?

  54. 何谓意近行?意近行有几?此复从何而开出?

  55. 意近行属身受,抑属心受,为什么?

  56. 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7. 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8. 无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9. 此十八意近行属有漏、无漏?

  60. 何谓三十六师句?

  61. 试以外喻显惑、业、果各别功能。

  62. 四有是何?试以三性门细释之。

  63. 四有在三界中,何界有几?

  64. 论说有情生,具体所讲内涵有哪些?

  65. 有情由何而住?

  66. 食有几种?

  67. 段食有几种?具体指哪些?

  68. 何以色尘非食?

  69. 试述四食得名及其各自以何为相?

  70. 四食有漏无漏?

  71. 四食几界所摄?

  72. 中有共有几名?各述其义。

  73. 试释“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

  74. 试述起结、生结,已断、未断四句。

  75. 诸有漏法,皆资长有,云何世尊,说食唯四?

  76. 试述“是段非食”四句。

  77. 试仿段食四句,述触食、思食、识食各四句。

  78. 地狱众生,食铁丸等,能坏自身,云何称食?

  79. 论说六位唯与意识相应,何等六位?云何唯与意识相应?

  80. 死生云何唯舍受相应?

  81. 云何“定”无死生?

  82. 云何“无心”无死生?

  83. 入涅槃心云何?

  84. 试述五趣众生及阿罗汉,最后意识灭处。

  85. 何谓“末摩”?云何“断末摩水等”?

  86. 云何断末摩非地大?

  87. 试述天人小五衰相。

  88. 试述天人大五衰相。

  89. 有情有三聚,何谓三聚?

  90. 不定聚有情,於修行时,最应注意何事?

  91. 试述三轮安立。

  92. 何谓九山?

  93. 试明八海。

  94. 何谓八功德水?

  95. 试述四大洲形量及其对人之关系。

  96. 何谓金刚座?为什么成佛必须在金刚座?

  97. 大雪山及香醉山在何处?

  98. 何谓无热恼池?在何处?

  99. 南瞻部洲以何立名?

  100. 试述八大地狱之处所及所受苦。

  101. 述十六游增所受诸苦,何故名增?

  102. 试述八寒地狱之处所及受苦状。

  103. 述饿鬼、畜生之本处及其概况。

  104. 述日、月之量及余义。

  105. 述昼夜增减之说二种。

  106. 述四天王天器概况。

  107. 述三十三天之名来由及其器概况。

  108. 何谓地居天、空居天?何界有几?

  109. 六天行婬於修行有何关联?

  110. 天男天女云何而生?

  111. 诸天初生,身量云何?

  112. 云何欲生、乐生?各有几种、几处?

  113. 诸天上下相去其量云何?

  114. 於下天处生,昇见上否?

  115. 何谓小、中、大千世界?

  116. 试述人天身量差别。

  117…

《俱舍颂疏作业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五蕴论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