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云何善趣寿量?
118. 云何大半为劫,大全为劫?
119. 试述恶趣寿量,对行人有何启发作用?
120. 诸处寿量,有无中夭?
121. 试述三极少量。
122. 试依时空之极少量,安立年月及踰繕那等。
123. 劫有几种?各述其详。
124. 试述成住坏空。
125. 何谓三劫无数?试述其具体数字。
126. 何缘菩萨发愿长时精进,方成佛果?
127. 上士自苦他安乐,是否可信?
128. 诸佛、独觉何时出现世间?何故?
129. 试述三乘修行极疾、极迟须经几时?
130. 轮王出现在何时?为什么?
131. 轮王有几种?各具威德如何?
132. 何谓轮王七宝?
133. 轮王有何相?与佛有何不同?
134. 试述劫初以来人类的演变。
135. 述小三灾何时、如何出现?
136. 何谓“聚集、白骨、运筹”?各有几种?
137. 佛教中有无对治小三灾之方法?
138. 述小三灾之期限。
139. 东西北洲有无小三灾?
140. 何谓大三灾?以何为顶?
141. 述大三灾之内因。
142. 第四静虑,有无外灾?何故?
143. 第四静虑器界常否?
144. 三灾之次第云何?何以故?
145. 总计灾有多少?为什么?
业品(卷十三至十八)
1. 何谓业?此有几种?
2. 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差别之因何在?
3. 什么叫“先觉因”?
4. 业之体是何?
5. 释身业、语业、意业三名词。
6. 有部计身表业以何为体?
7. 正量部计身表业以何为体?有部如何破?
8. 何谓刹那灭?
9. 云何以“尽故”为因,证一切有为法皆刹那灭?
10. 云何“灭不待因”?
11. 经部破形色非实有,试述其事证、理证。
12. 经部宗如何安立三业?
13. 经部宗如何解释二业?
14. 有部语业以何为体?
15. 经部宗说无表是什么?有无实体?为什么?
16. 有部证有无表,依据有几?
17. 云何说三色证?
18. 云何说无漏色证?
19. 云何福增长证?
20. 云何非作成业证?
21. 云何法处色证?
22. 云何八道支证?
23. 云何别解脱戒证?
24. 云何戒为堤塘证?
25. 经部如何会通有部之八证?
26. 述经部思种之义。
27. 何谓有依七福业事?
28. 何谓无依福?
29. 述经部种子涵义:熏习、微细、相续、转变、差别。
30. 试述经部色心持种之理由。
31. 无表色之能造大种与表色所依是否同一?
32. 无表与大为同时否?
33. 解释所依、依,何谓转因、随转因?
34. 何地身语业,何地大种所造?
35. 试述表无表五类分别。
36. 试述表无表所依大种诸类分别。
37. 试述表无表业三性分别。
38. 何故无表不通无记?
39. 试将表无表及意思之性、界、地分别列表以说明之。
40. 为什么“表唯有伺二,欲无有覆表”?
41. 试说明四种善。
42. 试说明四种不善。
43. 试说明无记有几种?
44. 为什么无记中无有相应、等起?
45. 等起有几种?
46. 论主如何解说契经中由邪见故而起邪语等?
47. 试述转与随转之四料简。
48. 述转与随转三性之不同
49. 解释“牟尼善必同,无记随或善”。
50. 无表有几?何谓律仪等三?
51. 律仪差别有几?
52. 初律仪相差别云何?实体有几?
53. 比丘戒的基础,应先受什么戒,方能受具戒?
54. 比丘身具有几种律仪?有何不同?
55. 云何安立苾芻等四种律仪?
56. 别解脱律仪有何异名?各解释之。
57. 分别“别解脱”与“别解脱律仪”、“业”与“业道”之差别。
58. 谁成就何律仪?
59. 外道也有不杀等戒,与别解脱戒有无不同?
60. 何谓随心转?
61. 何谓断律仪?
62. 何谓自性断、缘缚断?
63. 解释“得静虑”“得圣”之内涵。
64. 试述静虑律仪与断律仪四句。
65. 试述道生律仪与断律仪四句。
66. 何谓意律仪、根律仪?其自性为何?
67. 谁成就何无表,齐何时分?
68. 住中律仪云何?述其成就之时分。
69. 住律不律仪,亦有成恶善无表否?设有,为经几时?
70. 成就表业,三世成就云何?
71. 试述恶戒异名。
72. 试述成表及无表四句。
73. 解释名句:“舍未生表圣”,“经生圣”,“未经生圣人”
74.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75. 毗婆沙师说有十种得具戒法,一一说明之。
76. 别解脱戒,戒时边际云何?
77. 依何边际,得不律仪?
78. 近住律仪,云何而受?
79. “近往”何义?又有何异名?
80. 何缘受近住戒必具八支?
81. 关於“八关斋戒”这名词,试详细解释之,并述有部与经部的不同观点。
82. 受近住戒是否必须先受近事五戒?
83. 关於近事一名词,有部与经部有何不同解释?
84. 有部的主张有什么依据?
85. 经说近事四种,能学一分等,有部如何会通?
86. 一切律仪,依何缘得上中下品?
87. 皈依三宝,为皈何等?(依有部义)
88. 世亲论主对有部的说法、看法如何?
89. 皈依是何义?
90. 云何皈依普於一切受律仪处为方便门?
91. 云何诸律仪中,唯於近事戒中制离欲邪行?
92. 受近事律仪者,后时娶妻,犯近事戒否?为什么?
93. 近事戒中,何缘但制离虚诳语,非离间语等?
94. 何缘於五戒中,於诸遮罪中,唯遮饮酒?
95. 别解脱与静虑、无漏二律仪得戒有何不同?
96. 何谓一切?何谓现?何谓二?
97. 解释“有情处”?
98. 试述得别解脱与余二律仪之四句。
99. 世亲论主於此节文有何看法?
100. 试述得律仪之一切、支、因,与得不律仪有何不同?
101. 得不律仪,经部与有部,有何不同?
102. 何谓不律仪?具体指何?
103. 得不律仪由何方便?
104. 得处中律仪由何方便?
105. 云何舍别解脱律仪?
106. 关於犯重,有部与经部观点有无不同?
107. 经部引律,明哪四种苾芻?说明什么问题?
108. 有部引经,明哪四种沙门?又说明什么问题?
109. 世亲论主对各部看法如何?
110. 云何舍静虑律仪?
111. 云何舍道生律仪?
112. 何谓易地舍?当地舍?具体指什么?
113. 云何少分殊胜善根?云何不说全分?
114. 云何舍恶戒?
115. 云何舍处中无表?
116. 云何舍欲非色善?
117. 云何舍诸非色染?
118. 善恶律仪,何有情有?
119. 云何三性业?
120. 云何福等三业?
121. 颂:“上界善不动”,世尊说下三定皆名有动,云何通?
122. 欲界中业,云何有动?
123. 何谓三受业?
124. 顺乐受业等,所感果是否唯受果?若不尔,云何顺乐受等?
125. 云何无色界无前二律仪?无漏戒,无色界无色云何而有?
126. 顺非二受业,祇有第四禅以上有否?何处还有?
127. 证明中间禅有顺非二受异熟果。
128. 证明欲界有顺非二受异熟果。
129. 业是善恶,受果无记,二体既殊,云何顺乐受等?
130. 颂:“顺受总有五”,哪五种?试详述之。
131. 试述四业。
132. 试述五业。
133. 试述八业四句。
134. 於四、五、八种业中,论主评取何家?
135. 云何四业容俱作?
136. 云何引同分业唯三?
137. 诸趣诸界能造几业?有何例外?
138. 何谓“坚”?
139. 坚之异生,云何於离染地,不造生业?
140. 坚之圣者,云何於离染地,不造生后?
141. 细释“并欲有顶退”一句内涵。
142. 中有能造业否?能造几种业?
143. 中有所造定业,云何皆顺现受摄?
144. 为什么不说有顺中有受业?
145. 哪些业受果必定?
146. 哪些业受现法果?
147. 哪些业即受果?
148. 何业唯感心受?何业唯感身受?为什么?
149. 有情心狂,何识何因何处?
150. 何谓曲秽浊业?
151. 何谓黑黑等四业?试述其立名之所以。
152. 无漏业名非白,有何密意?
153. 无漏业如何断尽前三种业?
154. 何谓自性断、缘缚断?
155. 为什么欲界杂业及四静虑白业要第九无间道断?试各述其具体。
156. 黑业杂业还有哪些说法?为什么这样说?
157. 何谓三牟尼?“牟尼”何义?
158. 为什么意业非牟尼?
159. 云何唯於无学立三牟尼?
160. 何谓三清净?“清净”何意?
161. 何谓三妙行、三恶行?
162. 什么叫三业道?其体是何?
163. 意业道中意业是否业道?为什么?
164. 恶七业道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5. 善七业道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6. 定生律仪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7. 加行、后起表无表之有无如前根本耶?
168. 云何意三业道无加行、后起?有无不同说法?
169. 云何十恶业道加行从三根起?
170. 十善业道加行、根本、后起云何皆三善根起?
171. 意三业道与三根有无异同?
172. 十业道中,何根究竟何种业道?
173. 诸恶业道,於何处起行?
174. 云何邪见於名色处起?
175. 杀己非业道,有无此例?
176. 他杀成业道,试举各种例,完整说明之。
17…
《俱舍颂疏作业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