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那麼我們比丘是絕對不能做。有的人他心粗,認爲這個不是犯淫欲。這是天上的淫欲,固然不是人間的,如果你要出離叁界,不要說出叁界,要想出離欲界,那這些都不能做。如果你要做的話,你肯定就在欲界裏邊跳不出去,那你修行就成問題了,欲界跳不出去,叁惡道裏邊就有你的份。
“釋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這六欲天裏邊,受欲,殊妙的這個五欲的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初二,四天王天、忉利天,他要跟人間一樣,要交才能淫欲,“與人無別”,跟人間一樣。“然風氣泄,熱惱便除,非如人間,有余不淨”。但是跟人間還有不同的,他祗要一股氣出了之後,他的煩惱就泄了,那麼不像人間還有不淨的東西出來,天上沒有不淨。
“夜摩天衆,才抱成淫”,夜摩天擁抱就成淫,所以說,我們現在爲什麼不贊成,受了八戒的,乃至于五戒的,參加這個跳交誼舞的事情,擁抱就是淫欲,你說你不是淫欲,擁抱、跳跳舞有什麼關系?就是淫欲,是天上的夜摩天的淫欲,你不能做的。
“都史多天,但由執手”。都史多天握握手就是淫欲,所以說,我們現在世間上,握手是禮節。比丘不握手。海公上師在那個時候,開人大會,他穿了他這個袈裟,坐在那裏。這個時候還沒有開了,在開會的空閑時間,有一個少數民族,一個老太,老婆婆,她大概是信佛教的,看了海公上師穿的衣服是大量衣,很歡喜。因爲我們漢地的僧人都是穿小量衣,這個跟佛的原來的不一樣,是中國式的袈裟。我們大家看到佛像就是這樣子的,袈裟這樣子披過去的,沒有一個扣扣,扣起的。那麼她看了海公上師穿的跟佛一樣的衣服非常歡喜,從她的位子上面一下子沖過來,握了海公上師的手,握手,很高興。海公上師回來就是有七天不高興。後來他一個講經的時候跟我們說,你們出去的時候要注意周圍,外邊去不要單是眼晴看地下,周圍還要觀察一下。如果看到女人跟你握手了,馬上這個把你拉開來,合掌,拉開來不會了,那個這是善巧方便。那這個意思什麼呢?就是握手也是個淫欲的事情,出家人絕對避免。
那麼再上一點,“樂變化天,唯相視笑”,相對的看一看,笑一笑,就是淫欲。這個海公上師又講了一個公案,我也好象講過的。上海有一個出家人,他跟海公上師說,他說我正在自己房間裏用功呢,心總安不下,總是感到煩惱,心不能平下去,我到公園裏邊去看看,唉!心反而停下來了,沒有事了,他說還是公園裏去好!這樣子嘛,反正我淫欲心沒有了。海公上師呵斥他,你說你看看沒有淫欲心,你已經做了淫欲的事情了。這裏就說的風息,“然風氣泄,熱惱便除”。做了淫欲嘛,你這個煩惱心暫息一下,但是你以後還要更熾盛地發生。你在家裏,關了房間裏,雖然你心不平靜,那是你種子在翻種子,畢竟還沒有去增長它,你祗要把它對治下去,它慢慢會息下去。你去多看多看呢,不斷接受那些境界,不斷地搞淫欲事情,淫欲事情多了之後,將來你的淫欲(煩惱)就成倍的增長,永遠除不了。就是你不是真的心靜下去了,就是你滿足淫欲了,暫時除掉,這個淫欲心暫時停一下,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這不是好事。
所以說我們修行的人,如果你真想修行,真想出離,真想度衆生,那這些事情非避免不可。否則的話,你自己度不了,你怎麼度衆生呢?你自己還在這個欲界也跳不出去,在這個五趣裏邊輪回,哪裏談得上度衆生呢?所以這些事情很微細,但是很重要,都是修行的事情,不要看輕了,笑一笑也不行,眼睛看一看也不行。
佛在世,一個比丘,他去乞食,看見一個胖胖的女人,當然是年輕的,朝他看了一眼。這個比丘呆了,他認爲這個女人對他有好感,那回去之後呢,什麼東西都不在心了,就是想那個女人的眼睛對他看,以爲她是對他有意思了。那麼這樣子時間久了呢,頭發也不剃了,手上的指甲也不剪,煩惱相顯出來了。佛就問他說,你幹什麼?佛在世比丘就好,他就老實說,他說有天乞食,看見一個胖女人,對他看看,他認爲她好象是對他有意思,他心裏就放不下了,就這樣子呆住了,修道修不起了。佛就跟他說,叫他修不淨觀、九想觀。好,他就聽佛的話,一修解決了,以後,這個煩惱就去掉了。這個就是要對治了,反正這些事情看看是很輕,實際上成了煩惱的熾盛、滋長。
我們說,爲什麼我們不要在鬧市裏邊辦道場,也是這個意思。鬧市裏邊,你總要出去吧!你馬路上,不要說馬路上,你就是在窗口看看,也夠你了。那些東西,你眼睛裏邊充滿了那些東西,回來假使你要修禅定的話,都會冒出來,你這個定就修不好。那麼你要修戒定慧,他來個貪瞋癡,跟你兩個對起幹。衆生習氣就是貪瞋癡,它力量強,你的戒定慧力量很薄弱。聽了一節課,稍微生起道念,等到這個看電視也好,看馬路上去看也好,一看的話,什麼都沒有,擦的一乾二淨,戒定慧氣味全部都沒有了。我們這裏邊也有啊,他受不了,比丘不想當了,就是要想去做男女事情去,那就是自己往叁惡道去鑽了,這個很可憐的事情。
這個事情,海公上師講得很多。他說以前西藏有一個格西,他在閉關,在山洞裏邊修行,很好,大家很佩服他。格西嘛,本來已經學問很好了,考上格西了,又能修行,那是學修兩個都是全的。那麼格西在修行呢,大家供養他了,有一家施主因爲自己忙,就叫一個孩子給他送飯。那時候那個女孩子才十歲左右,天天送飯,他也不在乎,天天送飯,他就吃飯。後來過了幾年了,那個女孩子長了十七八歲,成了大人樣子了,天天看到,天天看到……,開始時,根本沒有事的,是送飯嘛,送飯,他也不去管她的。後來因爲時間長了,産生感情了,她的樣子也變了,成女人相了,慢慢慢慢就感情生起來了。你說我本來不在乎的,這個是如法的事情,她給你送飯是可以的嘛,但是不行了。煩惱是根子在境裏邊,環境不避免的話,就會引生煩惱。
《俱舍論》後邊就要講,生起煩惱的原因最重要的叁個:種子沒有斷,你沒有證叁果,淫欲種子沒有斷掉。第二個是外境現前,引起淫欲的境現在你面前。第叁個是不正作意,沒有提起正念,就會産生煩惱。
開始時候沒有,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來。後來這個格西就不行了,他們送飯、送飯,送到後來,那些朝拜格西的人後來跑過來看,怎麼山洞空掉了,格西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呢?啊,他奇怪了,怎麼格西不見了呢?要麼他這個地方閉關滿了,可能走掉了。結果後來有人在大街上看見一個人一拐一拐在走,牽了一匹馬,馬上邊坐了個女人,他自己牽了個馬繩子在後邊跟著跑。這個人一看,就是那個格西。糟了,格西已經還俗了,格也格不出來了。開始的時候,他也想不到他還俗的,他沒有什麼心。這個煩惱的力量很厲害了,你不去避免它,它要把你鈎起走。
在上比丘壇的時候,比丘就是阿羅漢的因,就要出叁界的,這個魔王就是大哭大鬧,啊呀,這些人又要跑出我的範圍,不聽我的話,要跑出去了。魔妃就很幽默地給他說,哎呀,大王啊!你不要著急啊,這些人,你看嘛,看他們受好了,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等到他有一點點名堂了,我把他拉回來,你看,他跑不出我的手掌。這個魔的王後有點遠見,比魔好象聰明一點。
這個事情有沒有啊?我們講過的,一個法師,這是海公上師都談了的公案。一個年輕法師很會講很會說,學問很好,長得也很好,又是文才也不錯,可以說是全面的,他很年輕就講經了。我們說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個老話是有意思的,少年的時候不能爬得太高了,爬高之後,反而不是好事,是壞事,這個是世間上先例就多得不得了。
他是什麼情況呢?他就是講經講得很有名,聽的人很多,信衆也很多,皈依弟子不少。那麼有的皈依弟子很用功,經常要跟他問法。問法是好事情,這是弘法利生,好事嘛,不是壞事,怎麼怎麼,怎麼這樣子呢?因爲他的弟子裏邊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一個是女學生。他是二十多歲,那個女學生十七八歲。這個女學生很用功,天天給他問道。問,他也給她講經,弘法利生是對嘛,沒有錯啊!但是講著講著,後來不是講經了,講什麼?講家常了。爲什麼講家常呢?感情生起來了。再講家常講到後來,又不講家常了,講什麼?談戀愛了。這個不是他預想的事,不是有准備的啊!他就是防護得不嚴了。
我們說比丘戒,爲什麼二百五十條戒?就是根本的堡壘裏邊,一層一層的防線,有七條防線。第一層防線沖破了,還有第二條,第二條防線沖破,最後的一層是根本,那就是不能破越的。那麼防線多了,你就安全感也越大,那就是保衛的人多啊,你防線多,越安全。如果你外邊那些防線不要,你說這些是弘法利生的障礙,不要它的,那麼你把你的堡壘暴露在敵人的眼下,沒有好久就要攻破掉了的,所以說這個防線是重要的事。那麼這個法師他忽視了這一點,從講經到家常,從家常到戀愛,最後呢,是女的學生提出要求,她說你要跟她結婚的話,那要登報啊,你說你要,怎麼她好嫁給和尚呢?和尚又不能結婚的嘛,她也不好意思嫁給和尚嘛。她說你要登報還俗,才可以講這個事情。他也是色迷心竅了,他就趕快去登報去了,登報什麼什麼他要還俗了。還俗之後,他興沖沖登了報之後,拿了個報紙,跑到那個女學生家裏去了,敲門了。人家問他?你什麼人啊?他說什麼什麼人。她的父母大罵起來了,以前,因爲你是個法師,很恭敬你,叫女兒來跟你學法,你現在這麼樣子的,一盆冷水樓上澆下來,澆得他落湯雞,灰溜溜地回去了。那個女孩子也不見他了,給她父母關起來了。好了,人財兩空,什麼都沒有了,法師也當不成了,這個供養也沒有了,女人也不見了,這是下場。這還是現法的下場,來世的果報還不在此,還要厲害。這些都是對一些微細戒不重視的後果。
所以說格魯派的特征,善律派,就是講究這些微細戒。宗大師的教在西藏佛法衰弱…
《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