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P83

  ..續本文上一頁的時候,能夠中興起來,就是靠這個。如果沒有這個的話,五百年的正法也弘不起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海公上師再再地苦口婆心,我們還記得那個蒼蠅的喻,大家知道嗎?聞聞味道沒有關系吧,不行的,味道聞到之後,要熬不住了,舌頭要去舔,一舔的話,這個膠紙把你粘住了,那就好了,你舌頭粘住了,總想辦法把它蹦出來了,越蹦越糟糕,兩腳一蹬,腳粘住了,後腿再一蹬,六個腿都粘住了,再去打滾,全身粘住了,好了,沒有辦法,躺著那一動也不動,祗有什麼?等死了,等死之前就盡量吃,吃!吃胖了再死,這樣子的人就是煩惱的魔中了之後,盡量享受五欲,反正總是一個死,盡量享受。但是你是死之後,還有後頭呢,還有地獄在等你了,這個不是小事情。我們說叁果以下的人,欲界的九品煩惱都沒有斷完。初果以下的人,都有犯邪淫的可能,不要掉以輕心,所以一定要嚴于防護。如果要弘法利生,這條戒不清楚的話,什麼人都要罵,鬼看了要吐口水,你弘什麼法呢?根本談不上,所以這是絕對重要的事情。

  那麼這裏講淫欲的事情呢,也是叫我們重視,眼睛看,笑,乃至執手等等,包括現在的什麼交際舞跳舞,都是淫欲,凡是要真正出離叁界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的都要避免。

  “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說爲彼天所生男女也”,這是天上的是化生的了,因爲他沒有人間的精血的這個不淨了,所以說它,尤其是上邊的天,是執手笑視,這都是淫欲了,那麼要淫欲,就是生男生女了,那是化生,這個天上的天男也好,天女也好,他的膝蓋上,他的童男童女的孩子,就欻然而生,突然之間化出來了,這個就說他的子女了,就是天的子女,天上是不是胎生,是化生。

  這裏我看了一個《四十二章經》。不要輕視這本書,好得不得了,我們念幾段。

  “佛言: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財與色,這兩個東西,人假使不舍離的話,等于吃刀口上的蜜。這個在刀口上有一點蜜呢,沒有多少,也吃不飽,但是你去吃它的話,有割斷舌頭的危險。你吃那個刀口上的蜜嘛,你舔一下嘛,你舌頭就割裂開了。如果舔得重一點,舌頭就掉下來了,這是不能碰的事情。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爲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爲道者矣”,對愛欲來說,色是愛欲裏邊最大的,這個色欲,沒有比它再大的了,幸虧祗有一個,如果有兩個色欲的話,那麼天下的人要修道是不可能了,一個還勉強掙紮出來,如果有兩個那麼厲害的欲的話,那麼就沒有人能成道了,這個就是色欲的厲害。

  “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愛欲不除的人,等于說拿了個很大的火炬,逆風而行,不要好久,手就要燒掉的。

  “天神獻玉女于佛,欲壞佛意”,天人獻個玉女,獻個很好的天女給佛,就是,他說我這個女子侍侯、敬佑你,給你拿掃帚啊,做事情,說起來嘛,你攝受衆生嘛,你度一衆生不是好事嗎?佛的態度怎麼樣?“佛言:革囊衆穢,爾來何爲?去!吾不用”,他說這個東西,你不要看你自己長得好,我不要,我又沒有用處,我們出家人,女人沒有用的,去,不要!這個佛的態度,並不是說,慈悲啊,我要度你了,就不管你男的女的,都要度起來了,不行的。這是佛的榜樣,我們要學佛,依佛的榜樣,不能學其它的。以佛爲榜樣,這是我們學佛的正規。

  

  庚二 明諸天初生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論雲:初生天衆,身量雲何?頌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那麼既然生呢,化生,它生出來樣子怎麼樣?“論雲:初生天衆,身量雲何?”才生的天,他大小怎麼樣?

  “頌曰:初如五至十,色圓滿有衣”。“初如五至十”,欲界的六欲天初生的時候,如四天王天,養下來的孩子有人間五歲那麼大,忉利天,六歲那麼大,乃至他化自在天,十歲那麼大,一共是六個天。色界初生的時候 ,長下來就是圓滿的,就是跟一般那麼大。還是“有衣”,色界人有慚愧心,長下來就有衣服。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歲人,生已身形速得圓滿。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欲界的天初生的時候,挨了次第,“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歲人”,好比我們人間的五歲、六歲、七歲、八歲、九歲、十歲的人樣子那麼大,那就是四天王天像五歲那麼大,忉利天六歲那麼大,夜摩天七歲那麼大,兜卛天八歲那麼大,化自在天九歲那麼大,他化自在天十歲那麼大。

  “生已身形速得圓滿”,生下之後呢,很快就長大了,不像我們人間,小孩子要過叁、四歲才能夠自己走路,兩歲還走不穩的。那麼到十幾歲了,到二十多歲才成人的樣子,而天上不要,很快地跟一般天人的那麼大。

  

  色界天衆,于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衆,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那麼色界天,更不需要慢慢長大了,一下來就是圓滿的。“色界天衆,于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那麼色界天的那個人生下來的時候呢,就跟那個一般人那麼大,周圓就是,就像普通的天人那麼大。它舉一個例,這是其它的書上舉的喻,注解裏說梵衆天的天人是半逾繕那那麼高,那麼初生下來也有那麼高,就是那麼高了,不但如此,還有好的衣服,天衣,自己化出來就有。欲界天,那麼這個裏邊就是說欲界天的天人生出來沒有衣的,這個就顯出來了,色界天有衣,那就是反過來,欲界沒有衣,爲什麼欲界沒有衣?大家一想就知道,有欲,男女欲沒有除掉,沒有慚愧心,就是即使你是天人,還沒有……,而色界人呢,沒有男女欲,他有慚愧心,所以養下來就是有衣服。

  “一切天衆,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天上的人,所說的話是什麼話?這個也要考慮一下,跟中印度的聖言,就是梵文,那麼就是說天上的人的話都是梵文,講梵語的,中印度,那是印度裏邊講梵語的那些地方。

  

  庚叁 明欲生樂生

  從此第叁,明欲生樂生,論雲:欲生樂生差別,雲何應知?頌曰:

  欲生叁人天  樂生叁九處 

  釋曰:欲生叁者。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于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天。第二、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故。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第叁、依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叁種。

  “從此第叁,明欲生樂生,論雲:欲生樂生,差別雲何?”這是經上有樂生、欲生這個名相,那麼我們就是要把什麼叫樂生,什麼叫欲生?它的差別,它裏邊的內涵呢,是什麼樣子要講一下。

  因爲我們說論就是解釋經的,這個我們在序裏邊,就有這個話。《俱舍論》是《阿含經》——《四阿含》的一把鑰匙,也是學《發智》 、 六足的一個關鍵,這是序裏邊都講清楚的。那麼經上有些名相,它都要解釋。那麼樂生、欲生呢?也是經上的題,這些名相都要解釋。什麼叫欲生?什麼叫樂生?有幾個?明欲生樂生。

  “論雲:欲生樂生差別,雲何應知?”它的差別雲何?怎樣子?是怎麼回事?頌曰:“欲生叁人天,樂生叁九處”,那麼這包含的內容,在下邊要講。

  “釋曰:欲生叁者”,欲生有叁種。

  “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于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天”,這是第一種,他受的欲境,他受的五欲境,就是現前的,生在現前的,就是現成的。我們現在世間上有這些五欲境,他就享受那些五欲境,如生現前的欲境故,能夠受用生在現前的那些五欲境。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他就是享受那些,現前的世間上擺在那裏的妙欲境,彼于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這些欲境呢,他是有一點自在權,可以享受了,反正就是。那麼這一類的人呢,是哪些呢?人趣全部,整個的人類,都是這樣子的。下四天,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卛天也同樣。就是他們享五欲境,都是現成生下來的,那麼下邊就是殊勝了。

  第二種,“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他受的五欲,不是擺在那裏給他享受,沒有的。他可以享受,自己想,自己要變就變出來了,這是化自在天,他要受什麼五欲境他自己變好了,他要變什麼就有什麼出來,那就更自在了。下邊的人間跟下四天,現在生下來有的他能享受,沒有的就享受不了了。而化自在天,他受什麼呢?如樂自在妙欲境,自己化的,自己歡喜化什麼,就享受什麼五欲。“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于自化諸妙欲境中,自在而轉”,他有這個自在權,可以享受。“謂唯第五樂變化天”,祗是一個天,就是樂變化天,自己能夠變化的那個天,他要變化什麼五欲,就出現什麼。

  “第叁,依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這個又高一層了,他自己也不要化的,他要什麼,就人家給他化。“謂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這是又一種,他化自在天,他受的妙欲境,自己要享受什麼,有人現成的給他化出來。

  第一種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你不能依自己的,你的主觀想象的東西沒有就沒有。第二種主觀想象沒有的,它可以變出來。第叁種不要自己變了,人家給他變了,那就是福報更大了就是,他化自在天,祗有一個天。

  “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叁種”,這個上面的人也好,天也好,都是欲界裏邊生的,受五欲境了,這就是欲生,差別有叁種。在欲界裏邊生的有叁種差別,一種是享受現前的五欲境,那是客觀存在,不能隨自己心變化的。第二種,可以自己變化,樂變化天。第叁種,自己要…

《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