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能够中兴起来,就是靠这个。如果没有这个的话,五百年的正法也弘不起来,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海公上师再再地苦口婆心,我们还记得那个苍蝇的喻,大家知道吗?闻闻味道没有关系吧,不行的,味道闻到之后,要熬不住了,舌头要去舔,一舔的话,这个胶纸把你粘住了,那就好了,你舌头粘住了,总想办法把它蹦出来了,越蹦越糟糕,两脚一蹬,脚粘住了,后腿再一蹬,六个腿都粘住了,再去打滚,全身粘住了,好了,没有办法,躺着那一动也不动,祗有什么?等死了,等死之前就尽量吃,吃!吃胖了再死,这样子的人就是烦恼的魔中了之后,尽量享受五欲,反正总是一个死,尽量享受。但是你是死之后,还有后头呢,还有地狱在等你了,这个不是小事情。我们说三果以下的人,欲界的九品烦恼都没有断完。初果以下的人,都有犯邪淫的可能,不要掉以轻心,所以一定要严于防护。如果要弘法利生,这条戒不清楚的话,什么人都要骂,鬼看了要吐口水,你弘什么法呢?根本谈不上,所以这是绝对重要的事情。
那么这里讲淫欲的事情呢,也是叫我们重视,眼睛看,笑,乃至执手等等,包括现在的什么交际舞跳舞,都是淫欲,凡是要真正出离三界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的都要避免。
“随彼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也”,这是天上的是化生的了,因为他没有人间的精血的这个不净了,所以说它,尤其是上边的天,是执手笑视,这都是淫欲了,那么要淫欲,就是生男生女了,那是化生,这个天上的天男也好,天女也好,他的膝盖上,他的童男童女的孩子,就欻然而生,突然之间化出来了,这个就说他的子女了,就是天的子女,天上是不是胎生,是化生。
这里我看了一个《四十二章经》。不要轻视这本书,好得不得了,我们念几段。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财与色,这两个东西,人假使不舍离的话,等于吃刀口上的蜜。这个在刀口上有一点蜜呢,没有多少,也吃不饱,但是你去吃它的话,有割断舌头的危险。你吃那个刀口上的蜜嘛,你舔一下嘛,你舌头就割裂开了。如果舔得重一点,舌头就掉下来了,这是不能碰的事情。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对爱欲来说,色是爱欲里边最大的,这个色欲,没有比它再大的了,幸亏祗有一个,如果有两个色欲的话,那么天下的人要修道是不可能了,一个还勉强挣扎出来,如果有两个那么厉害的欲的话,那么就没有人能成道了,这个就是色欲的厉害。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爱欲不除的人,等于说拿了个很大的火炬,逆风而行,不要好久,手就要烧掉的。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天人献个玉女,献个很好的天女给佛,就是,他说我这个女子侍侯、敬佑你,给你拿扫帚啊,做事情,说起来嘛,你摄受众生嘛,你度一众生不是好事吗?佛的态度怎么样?“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他说这个东西,你不要看你自己长得好,我不要,我又没有用处,我们出家人,女人没有用的,去,不要!这个佛的态度,并不是说,慈悲啊,我要度你了,就不管你男的女的,都要度起来了,不行的。这是佛的榜样,我们要学佛,依佛的榜样,不能学其它的。以佛为榜样,这是我们学佛的正规。
庚二 明诸天初生
从此第二,明诸天初生。论云:初生天众,身量云何?颂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圆满有衣
“从此第二,明诸天初生”,那么既然生呢,化生,它生出来样子怎么样?“论云:初生天众,身量云何?”才生的天,他大小怎么样?
“颂曰:初如五至十,色圆满有衣”。“初如五至十”,欲界的六欲天初生的时候,如四天王天,养下来的孩子有人间五岁那么大,忉利天,六岁那么大,乃至他化自在天,十岁那么大,一共是六个天。色界初生的时候 ,长下来就是圆满的,就是跟一般那么大。还是“有衣”,色界人有惭愧心,长下来就有衣服。
释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生已身形速得圆满。
“释曰:且六欲天初生”,欲界的天初生的时候,挨了次第,“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好比我们人间的五岁、六岁、七岁、八岁、九岁、十岁的人样子那么大,那就是四天王天像五岁那么大,忉利天六岁那么大,夜摩天七岁那么大,兜卛天八岁那么大,化自在天九岁那么大,他化自在天十岁那么大。
“生已身形速得圆满”,生下之后呢,很快就长大了,不像我们人间,小孩子要过三、四岁才能够自己走路,两岁还走不稳的。那么到十几岁了,到二十多岁才成人的样子,而天上不要,很快地跟一般天人的那么大。
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一切天众,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
那么色界天,更不需要慢慢长大了,一下来就是圆满的。“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那么色界天的那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呢,就跟那个一般人那么大,周圆就是,就像普通的天人那么大。它举一个例,这是其它的书上举的喻,注解里说梵众天的天人是半逾缮那那么高,那么初生下来也有那么高,就是那么高了,不但如此,还有好的衣服,天衣,自己化出来就有。欲界天,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欲界天的天人生出来没有衣的,这个就显出来了,色界天有衣,那就是反过来,欲界没有衣,为什么欲界没有衣?大家一想就知道,有欲,男女欲没有除掉,没有惭愧心,就是即使你是天人,还没有……,而色界人呢,没有男女欲,他有惭愧心,所以养下来就是有衣服。
“一切天众,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天上的人,所说的话是什么话?这个也要考虑一下,跟中印度的圣言,就是梵文,那么就是说天上的人的话都是梵文,讲梵语的,中印度,那是印度里边讲梵语的那些地方。
庚三 明欲生乐生
从此第三,明欲生乐生,论云:欲生乐生差别,云何应知?颂曰:
欲生三人天 乐生三九处
释曰:欲生三者。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第二、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故。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
“从此第三,明欲生乐生,论云:欲生乐生,差别云何?”这是经上有乐生、欲生这个名相,那么我们就是要把什么叫乐生,什么叫欲生?它的差别,它里边的内涵呢,是什么样子要讲一下。
因为我们说论就是解释经的,这个我们在序里边,就有这个话。《俱舍论》是《阿含经》——《四阿含》的一把钥匙,也是学《发智》 、 六足的一个关键,这是序里边都讲清楚的。那么经上有些名相,它都要解释。那么乐生、欲生呢?也是经上的题,这些名相都要解释。什么叫欲生?什么叫乐生?有几个?明欲生乐生。
“论云:欲生乐生差别,云何应知?”它的差别云何?怎样子?是怎么回事?颂曰:“欲生三人天,乐生三九处”,那么这包含的内容,在下边要讲。
“释曰:欲生三者”,欲生有三种。
“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这是第一种,他受的欲境,他受的五欲境,就是现前的,生在现前的,就是现成的。我们现在世间上有这些五欲境,他就享受那些五欲境,如生现前的欲境故,能够受用生在现前的那些五欲境。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他就是享受那些,现前的世间上摆在那里的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这些欲境呢,他是有一点自在权,可以享受了,反正就是。那么这一类的人呢,是哪些呢?人趣全部,整个的人类,都是这样子的。下四天,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卛天也同样。就是他们享五欲境,都是现成生下来的,那么下边就是殊胜了。
第二种,“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他受的五欲,不是摆在那里给他享受,没有的。他可以享受,自己想,自己要变就变出来了,这是化自在天,他要受什么五欲境他自己变好了,他要变什么就有什么出来,那就更自在了。下边的人间跟下四天,现在生下来有的他能享受,没有的就享受不了了。而化自在天,他受什么呢?如乐自在妙欲境,自己化的,自己欢喜化什么,就享受什么五欲。“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诸妙欲境中,自在而转”,他有这个自在权,可以享受。“谓唯第五乐变化天”,祗是一个天,就是乐变化天,自己能够变化的那个天,他要变化什么五欲,就出现什么。
“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这个又高一层了,他自己也不要化的,他要什么,就人家给他化。“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这是又一种,他化自在天,他受的妙欲境,自己要享受什么,有人现成的给他化出来。
第一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你不能依自己的,你的主观想象的东西没有就没有。第二种主观想象没有的,它可以变出来。第三种不要自己变了,人家给他变了,那就是福报更大了就是,他化自在天,祗有一个天。
“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这个上面的人也好,天也好,都是欲界里边生的,受五欲境了,这就是欲生,差别有三种。在欲界里边生的有三种差别,一种是享受现前的五欲境,那是客观存在,不能随自己心变化的。第二种,可以自己变化,乐变化天。第三种,自己要…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