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

  目 录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三 1

  分别业品第四之一 1

  甲一 明业体性 1

  乙一 正明业体 1

  丙一 明所造业 1

  丁一 明二三业 1

  丁二 明五业 7

  戊一 明表无表 7

  戊二 明身语表 7

  戊三 证有无表 25

  丙二 明能造大种 44

  丁一 明表无表大种异 44

  丁二 明能造时同异 45

  丁三 明能造地别生(明大种依地异) 48

  乙二 诸门分别 50

  丙一 约类以明 50

  丙二 约明性界地辨 55

  丁一 明性界地 55

  丁二 明三性 61

  戊一 明三性所由 62

  戊二 明等起义 68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 74

  分别业品第四之二 74

  乙三 广明表无表 74

  丙一 明三无表 74

  丙二 依三别解 75

  丁一 别解律仪 75

  戊一 明三善律仪 76

  戊二 别明初律仪 77

  己一 明初律仪 77

  己二 安立四律仪 85

  己三 别释异名 92

  丁二 总明成就 97

  戊一 总明成就 97

  己一 明成三戒 97

  己二 明断律仪 101

  己三 会经二律仪 107

  戊二 约世明成就 110

  己一 成就无表 110

  庚一 约世明成就 110

  庚二 约世成处中 114

  庚三 明住善恶成中 115

  己二 成就表 117

  己三 明恶戒异名 119

  己四 成表及无表 121

  丁三 明得戒因缘 123

  戊一 明得三律仪 124

  戊二 明戒时分齐 130

  己一 明别解脱戒 130

  己二 明恶戒时 132

  戊三 明近住戒 133

  己一 明受方法 133

  己二 明具八支 137

  己三 明不受近事得近住 140

  戊四 明近事戒 142

  己一 明发戒时 142

  己二 会经文 145

  己三 明三品戒 146

  己四 明三归体 147

  己五 明离邪行 152

  己六 明娶妻不犯 154

  己七 明离虚诳语 155

  己八 明离饮酒 156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五 159

  分别业品第四之三 159

  戊五 明得三律仪别 159

  己一 明得处时同异 159

  己二 明有情支因 166

  己三 明得恶处中 174

  丁四 明舍差别 176

  戊一 舍别解脱 177

  戊二 舍定道戒 184

  戊三 舍不律仪 188

  戊四 舍处中无表 190

  戊五 舍非色善染 194

  丁五 约处明成就善恶律仪 196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三

   分别业品第四之一

  

  

   甲一 明业体性

   乙一 正明业体

   丙一 明所造业

   丁一 明二三业

  造作名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释此品颂,总作三门:一、明业体性,二、释诸业名,三、杂明诸业。就明业体性中:一、正明业体,二、诸门分别,三、广明表无表。就正明业体中:一、明所造业,二、明能造大种。就明所造业中:一、明二三业,二、明五种业。此下第一,明二三业。牒前问起,论云:如前所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如是差别,由谁而生?颂曰:

  世别由业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业  所作谓身语

  “俱舍颂疏论本第十三”,十三卷,“分别业品第四之一”,第四品是业品。先说什么叫业?“造作名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造作就叫业,有所造作,身、口、意的造作都是业,那么这一品,详细地讲明这个造作的事情,叫分别,所以叫分别业品。

  “释此品颂,总作三门”,整个业品的颂,三个大科,“一、明业体性”;“二、释诸业名”,业有各式各样的名字;“三、杂明诸业”,各式各样的业的各种情况,都是讲一下。先说体(体性),“就明业体性中,一、正明业体;二、诸门分别;三、广明表无表”,讲业的时候,就要广讲,表色、无表色,因为业有表业、无表业两种,所以说要广明表、无表。无表色我们在界品里边讲过了,所以说讲业品的时候,那就很顺利讲下去了。如果界品没有听的,赶快要把界品的无表色复习一下。

  “就正明业体中,一明所造业,二明能造大种”,所造的业、能造的大种两种,能所的关系。

  “就明所造业中,一明二三业,二明五种业”,业可以分两种,三种,也可以分五种。

  “此下第一,明二三业”,先说二、三,简单的先说。“牒前问起”,就是根据前面的一些事情,接下去起个问。

  “论云:如前所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如是差别,由谁而生”,我们前面说了,有情世界各式各样的差别,器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差别,它的变化,它的规律,这些东西是哪个给它造出来的?耶稣教是上帝造的,其它的教有它的说法,各式各样的解释都有,印度教嘛,就是大自在天,或者是大梵天造的,那么这些说法……。我们这里佛教怎么说?

  “颂曰:世别由业生,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佛教的答案是世间的差别,不管是有情世间也好,器世间也好,都是从业生的,并不是什么主,也不是上帝,也不是自在天,也不是大梵天,也不是有一个特别主宰我们的,也不是讲运气,更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无因的,这是由业来的,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有情世间的差别,器世间的差别,都是根据你造的业变化出来的。那么这个业有几种?“思及思所作”,先说二业,思业、思所作业两种。那么思业是什么?就是意业。思所作业什么?就是身、语业。两个业就化了三个,一个是意业,一个是身业,一个是语业。所以,说两个的话,思业,思所作业;说三个的话,身语意三业。

  我们要停一下。业品是很重要,所以说也是不像世间品那么容易。下去要下功夫了啊!如果下去不下功夫的话,开端的接不上去的话,后边讲的越来越糊涂,那就是跟学数学一样的:加减法没有学好,乘法、除法没有办法做了,乘法里边用加法的,除法里边要用减法的;加减不会的话,乘除是没有办法做的。所以说一定要把前面的抓住,后边的才上得去。也是像上梯一样的。你一节节梯上去不感到困难,如果下边的梯给你抽掉了,只有上边的梯,下边的梯给你拿掉了,你怎么跳上去呢?跳不上的。所以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释曰:初句总答,次句明二业,下两句明三业。世别由业生者,世间差别,由业所生,非自在天,及大梵王,为一因主,作先觉因,生诸世间。外道计天,先起欲觉,欲受用境,名先觉因,能生世间,此虚计也。业有善恶,果分净秽。人中善业,恶所陵杂,以杂业故,感身不净,感外资具,郁金栴檀,甚可爱乐。诸天善业,恶不能杂,名为纯业,以业纯善,所感内外二事俱妙。

  “初句总答,次句明二业,下两句明三业。世别由业生者”,是针对前面的问题,这个器世间,有情世间的差别,到底原因在哪里?就是业。“世间差别,由业所生,非自在天,及大梵王”,在印度,是自在天、大梵天;假使我们说西方的话,“非上帝造”。这个针锋相对,他们就是上帝造人,拿泥巴造的,那么造一个人,是亚当,然后呢,感到他单调得很,把他的一根骨头拿一个出来,造一个夏娃,女的,这个创世纪,好象是耶稣教这么说的。但是看看我们的佛教的说法,截然不同,光音天下来的,男女也不是人造的,业感的,业有了,你要吃东西,段食,粗的段食吃了要大小便,要大小便就有大小便道,有大小便道,因为过去业的关系,就有男女根,有男女根,就贪淫欲,这个都是业感的。没有什么大自在天、上帝了,这都是——在我们佛教看起来——荒谬的,就是你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自己安立一个原因,当然是荒谬的。

  “为一因主”,所谓的自在天也好,大梵王也好,上帝也好,都是一因主,就是世界是一个因造的。这个因,它能造一切,而它自己不要人家造的。这是不平等因,它能造其它的,而它自己不要造的,那是不平等的。所以说不管你说人格的神也好,不是人格的神也好,我们说唯物,这个物质可以创造一切,而这个原始的物质不要创造的,自己本来有的;精神,唯心论者,精神能创造一切,而原始的精神,不管泛神论也好,什么神也好,都是不要创造的,本来有的,这个都是不平等因…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