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P20

  ..续本文上一页定中决定如此。那么散地的不一样,散地的无表,我们说发起的心——就是等起的心,它跟无表色,一般说不是同时存在的,除了第一剎那,它是无表色跟等起心,是同一时间;第二剎那以后,等起的心在过去,而无表色在现在,它只有随转因,没有转因,那么它的关系就是很疏。那么甚至于无表色在无心的时候,就是睡熟的时候也存在,那就是说散心的无表色跟心没有什么大关系。所以这个等起的心没有这个力量来长养它的大种,所以说这个大种没有长养的功能,所以等起的心不能……。定里边等起的心是定心,它能长养大种,这个长养大种来造无表色;而散心的,无表色的等起心,它就对无表色关系很疏,没有这个能力长养大种,所以说它的大种就是等流的大种所造。“乱心无心等”,在散的时候,散心的时候,这个无表色,几乎是客观存在的,跟心(能等起的心)关系不很接近的,所以它没有能力来长养这个大种,所以是等流性。

  好!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反正我们说讲课最好是事情少一点,有时间去看那个资料,讲得质量要高一点;太忙了,匆匆忙忙的,那个质量可能是不会太高了。所以说有的事情,尽量可以避免的,侍者师挡一下,没有什么大要紧的最好不要来找我,一天找到黑的话,那看书时间都没有了,那讲课就是成问题。

  

  不善唯在欲者,无表、表、思,于中不善,唯在欲界,善及无记,诸地皆有。

  第二个,“不善唯在欲者,无表、表、思,于中不善,唯在欲界”,无表色也好,表色也好,思……。昨天有人问:思是什么东西?思就是意业。“无表、表”这是身业、语业。身业有表业,有无表业,语业也有表业,也有无表业,而思就是意业。那么无表业也好,表业也好,思业也好,它中间不善的,只有欲界有,色界没有不善的。

  “善及无记,诸地皆有”,善的跟无记的,三界九地,这个都有。当然了,无表色,无色界没有。这个下边还要简别。

  

  无表遍欲色者,此明无表不通无色,以无色界无大种故,既无大种,无表宁有?

  “无表遍欲色”,他这个就简别这个。无表色在三界里边,遍欲界、色界,那就是说无色界没有,欲界、色界都有。

  “此明无表不通无色,以无色界无大种故,既无大种,无表宁有”,能造的大种(四大)是色法,无色界就是没有色的界,那么没有色法,四大种就没有,四大种既没有,所造的无表色,当然也没有了。“无表宁有?”无表岂能还有呢?所以说无表色只遍欲界、色界。这些看看好象是叫你背起来很麻烦,其实你记住之后,以后学法大有帮助。这是一个原因,无表色在无色界是没有的,(无色界)没有四大种,没有无表色。

  

  又有身语,方有律仪。无色界中,无身语转,故无律仪。

  那么另外一个原因,我们说无表色是身语业的,身业有身表、身无表,语业有语表、语无表,所以说一定要有身语业,“方有律仪”,才有这个无表色。

  “无色界中,无身语转”,无色界连身语都没有了,无色界没有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身体没有的,不能动作,音声没有的,不能发语,那么所以说无色界里边能发的身语业都没有,何况无表色呢?所以说,“无色界中,无身语转,故无律仪”,身语都没有,身语的律仪也没有,所谓表业、无表业都没有。

  

  又毗婆沙师,作如是说,为治恶戒,故起尸罗。唯欲界中,有诸恶戒,无色于欲具四种远,一、所依远,二、行相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故无色中,无无表色。

  “又毗婆沙师,作如是说,为治恶戒,故起尸罗”,这是第三个原因。(79B)毗婆沙师,就是有部的论师,他这样子说,“为治恶戒,故起尸罗”,我们说要什么律仪尸罗(就是戒),戒是对治那些恶的戒,就是恶的事情,那么要起一个尸罗,善的戒。只有欲界中有恶戒。

  “无色于欲具四种远,一、所依远,二、行相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欲界里边有恶戒,所以有尸罗,那么无色界跟欲界太远了。“所依远”,入无色界的定,不能依靠欲界的心入,这个等无间缘,决定是用色界的第四禅的心才能生起无色界的心——定的心,所依远。“行相远”,无色界是厌离第四禅的粗苦障,对欲界来说,欲界的粗苦障早就离开了,行相很远。“所缘远”,欲界的所缘的境,对无色界来说,那是早就超过了,色界的初禅已经超出欲界,那么二禅、三禅、四禅都超过,这个无色界在四禅以上,所缘远,欲界的境太远,不去缘它了。“对治远”,欲界里边的粗苦障,不是无色界对治的,无色界对治的是四禅的,所以它的对治来说也太远了。无色界对欲界,具四个远。所以无色界里边,没有无表色。

  这是三个原因,讲无色界为什么没有无表色。

  

  表唯有伺二者,欲界初禅,名有伺二,表色唯在有伺地中。要有寻伺,方能发表。二禅已上,无寻伺故,故无表业。

  “表唯有伺二”,那么无色界里边没有无表,这个是肯定了,表色在欲界,色界是不是都有?也不全的,表只有“有伺”有。有伺就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这二个地有表业,再上去无寻无伺地就没有表了。因为我们说“五识唯寻伺”,前五识的身语发动,都由寻伺发动的。二禅以上寻伺都没有,怎么发动身语业呢?虽然有身体,也有发音这个器官,但是他没有寻伺心,他不发语,所以说只有在有寻有伺、无寻唯伺这两个地方有表业。

  “欲界初禅,名有伺二”,欲界是有寻有伺地;初禅,梵众天、梵辅天有寻有伺,大梵天无寻唯伺,初禅里边包两个。所以说“有伺二”,总的来说,具体的就是欲界、初禅。

  “表色唯在有伺地中”,他这里为什么说有伺地呢?因为是包含初禅的无寻唯伺,只要有伺好了,表色还是有,如何伺都没有了,那表业就没有了。

  “要有寻伺,方能发表”,“五识唯寻伺”,这个是以前学过的,不要忘记,一忘记了之后,后头为什么,不知道了,这个为什么早给你讲过了。要发身语表,决定要有寻伺的心,“二禅以上,无寻无伺”,寻词都没有,那就表业也没有了。

  所以说表业只有“有伺二”,有寻有伺、无寻唯伺,这两个地方有表业。那么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一个颂连起来,头绪却是很多,每一句话就是一个问题,一句话又是一个问题。

  

  欲无有覆表,以无等起故者,明有覆表唯在初禅也。夫论表业,约等起心,以判善恶。言等起者,能发心也。以欲界中,无有覆心能发表业,故有覆表,欲界无也。欲界虽有身边二见,是有覆心,是见所断,不能发业。夫发业者,唯修所断。

  “欲无有覆表,以无等起故”,欲界里边有覆无记的表业是没有的,因为等起的心没有,能够发业的等起心,有覆无记的心是没有的,欲界发动的心决定是善的,或者恶的,有覆无记心来发动的是没有的。那么无覆无记却是有的。“明有覆表唯在初禅也”,有覆无记的表业只有初禅有,这个我们前面讲过,等一下还要重复。

  “夫论表业约等起心,以判善恶”,表业,我们说身表、语表,它的善恶,怎么判的?就看等起心,就发动它的心,发动它的心是善的,这个表业就是善的;发动它的心是恶的,这个表业就是恶的。

  什么叫等起?“言等起者,能发心也”,这个我们也见过面的,等起的心,它是发动它的心。这个心以善心来说,跟被发动的是同等的,能发动的是善的,所发动的表业也是善的;能发动的是恶的,也是恶的;无记的,也是无记的,所以“等”。

  “以欲界中,无有覆心,能发表业”,欲界里边,没有一个有覆无记的心,能够作发表业的等起心的,所以有覆表欲界没有。“欲界虽有身边二见,是有覆心”,那么欲界里边有覆无记的心有没有?有,身见、边见是有的。但是这两个有覆心“是见所断”,我们说五个见,都是见道所断的,八十八使里有它;修道所断的,贪瞋痴慢,那就是四个里边没有见,所以说是见所断的不能发业。“夫发业者,唯修所断”,凡是发业的心,决定是修所断的;见所断的心是内门转,迷理的,是不对外的,是内门,向内的,里边起来的,自己心里起的一些烦恼。那么对外来说,对了外境、接触外境之后发动的,是修所断。一个迷事,一个迷理,所以说两个不同。这个我们以前都讲过,那么没有听过的,去补一下了。发业的一定是修所断的心。

  

  问:何名初禅有覆表业?答:如大梵王于马胜所,起谄诳心,发身语业,名有覆表。

  他这里问,“何名初禅有覆表业”,你说欲界没有覆无记的表业的,那么初禅为什么有?

  “答:如大梵王于马胜所,起谄诳心,发身语业,名有覆表”,就是大梵天王,对马胜比丘问他问题的时候,他起一个谄诳心,他这时候发的身语业就是有覆的表。

  这我们以前学过。马胜比丘,他有神通,跑到大梵天王那里,这时候大梵天王正在对了一大群他的臣民在讲开示,或者说训话。那么马胜比丘跑过去之后,突然问他个问题,他说:这个四大种在什么样子呢,才能够把它灭掉?这个大梵王呢,这个问题很深,他就回答不了,但是他在那么多的梵辅梵众之面前,他也不好说我不懂,他只好说:我是大梵天王,我能生世界,你们都是我生的,都是我的臣……。那么说了一大堆,吹嘘自己是了不得。说好之后,开示讲完了,他就下了座,拉了马胜比丘的手悄悄地跑到没有人的地方,他说:对不起!这个事情我不懂,你去问佛好了。

  

  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在大众面前说这些话是诳,欺诳的诳,欺骗;对了马胜比丘说好语,谄。谄诳两个心,在初禅天是有覆无记,从这个谄诳的心发动的业,就是有覆无记的表。所以说初禅里边有这个,大梵天王就有发这个有覆无记的表。那么我们反过来问:难道谄诳那个心,欲界没有吗?欲界也可以从谄诳心来发业嘛。但是我们说欲界的谄诳心是…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