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P19

  ..续本文上一页

  “无异大”,这个跟散的无表又不同。散的无表,七支的四大种各不一样,而定中的无表色七支,同一四大种所造,不要每一支一个四大种。“以此大种与定心俱”,为什么原因?这个四大种跟定心同时生起的,“定心一故”,定心是一,四大种也是一,一具,不要多的,这是一个原因。

  “又此七支,辗转相望,同一果故”,这个七支,互相地对望的话是同一果,俱有因,那么它每一支不要其它的四大种所造。这是定中的无表跟散的无表,能造大种很多地方不同。

  这是无表色跟无表色所能造的大种,讲完了。下边是表色。

  

  表唯等流性者,身语表色,同类因生,唯等流性。

  “表唯等流性者,身语表色,同类因生”,这个比较容易。无表色是摸不到的,再加个能造大种,更抽象了;表色,是可以看得到、听得到的。身表、语表,它是同类因生,只是等流性。

  

  属身有执受者,就中身表,以属身故,名有执受。语表不属身故,无执受也。

  “属身有执受”,那么身、语表中间,身表是属于身上的,形色属于身的,它是有执受的。这个很简单,身上东西,是有执受的。“就中身表,以属身故”,因为属于身的,它是有执受。“语表不属身故”,说的话(音声)却不属于身上的,讲过就算了,它没有执受的。你把这个声音,你骂它、打它,不痛的;身上你碰一下就有感觉。所以这个是语表业是没有执受的。

  

  然有新生等流大种遍住身分,造有表业,不破本身,身亦不大,异熟虚疏,有孔隙故,故得相容。

  那下边又提一个问题。他说表业生的时候,身表业、语表业,它们生的时候,产生色法——表色,产生这个色,这个色法,你造了很多的身、语表,原来那个身体,那么多的身、语表,你原来这么大个身体是不是摆得下?就是会不会把你身体破坏了之后,才能摆得下去呢?

  他回答,有新生的等流大种,就是身、语表的大种,“遍住身分”,身上到处可以住。“造有表业”,住在身上造有表业。“不破本身”,不必破坏本身,因为身上本来是空隙很多。“身亦不大”,不但身体没有胀破,……。我们说你造很多的身业,做了很多的语业,那么你这个身业的形色不是有很多的四大?这个四大多得不得了,是不是把你身体会胀破,或者你身体要扩大,才能把它摆下去。我们说橡皮的橡皮泡泡了,你要一口气吹进去的话,要么它就是橡皮泡口胀大了,要么它胀破了。那么你身体是不是会胀破,或者要扩大,才能把那个表业容得下去呢?它不必要。“异熟虚疏,有孔隙故,故得相容”,他说异熟果,它不是我们看的那么踏踏实实的,里边空隙很多,再大的表色,它也摆的下,不需要身体扩大,也不会胀破。

  这是提到一些另外的问题,带便问了这么一下。但是这个里边,也可以空性的道理已经告诉我们了,不要看到我们身体那么踏实,里边都是空的,空隙很多。现在的科学也证明,你看那个一块铁板,我们看到的是粘得不得了,水也透不过,光也透不过。实际上,里边都是空隙多得不得了,里边的电子、质子在转动,都是有空隙,没有空隙,它怎么转呢?所以说真正这些就是……,我们说佛教科学化,这就是个证明科学化的。

  下边我们再来一个。我看今天稍微少讲一点,比较份量重了,你回去消化不了,消化不了要害病的。我们说过年了大家闹肚子就是吃得太好了,消化不了了。现在我们今天吃一大顿,这个是相当好的饮食,法味,看消不消化得了。再讲一段,时间还比较多一点。再讲一段,讲不完,开一个头。

  

   丙二 约明性界地辨

   丁一 明性界地

  从此第二,明性界地。一、明性界地,二、明三性。论云:已辨业门二三五别。此性界地,差别云何?颂曰:

  无表记余三  不善唯在欲  无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无有覆表  以无等起故 

  “从此第二,明性界地。一、明性界地,二、明三性”。“已辨业门,二三五别”,已经讲了业,这一门的学问,有二业、三业、五业的差别:二业,思业、思已业;三业,身业、语业、意业;五业,意业一个,身表、身无表、语表、语无表,这五个。这都讲完了。那么这些业的性,它的界,它的地,什么差别?就是三性里边看,三界里边看,九地里边看,它的差别怎么样。

  “颂曰:无表记余三”,这是三性来说,无表色决定是有记,没有无记的。“余三”,其余的(表业跟意业)那就是三性都有。无表一定是有记的,这个我们在以前学无表色的时候,也讲过了,没有无记的无表色的。“不善唯在欲”,不善的只有欲界有,色界以上没有不善法的。“无表遍欲色”,无表色,欲界有,色界也有,无色界没有,为什么?无色界没有色法。

  “表唯有伺二”,那么无表色,欲界色界都有,表业,表色,只有“有伺二”。有伺就是说,有寻有伺地,就是欲界跟初禅,这两个有表业,二禅以上没有表业,二禅以上无寻无伺地,不发生表。前五识都靠寻伺的,没有寻伺不发前五识,二禅以上无寻无伺,前五识不发,既然不发的话,没有身语表。所以表业,只有有寻有伺地的两个。“欲无有覆表,以无等起故”,欲界没有有覆无记的表业,因为没有等起的心。欲界里边没有有覆无记的心,能够发动造业的,所以有覆无记的表业是没有的。

  

  释曰:无表记余三者,三性分别。谓无表色,不通无记,唯善恶性,故说记言。余谓表业,及与意思,皆通三性。

  “释曰:无表记余三者,三性分别”,就是善、恶、无记,这三个来看,无表色没有无记的。

  这一个颂,你们背不背得下来?前面无表色那个颂?“乱心无心等”,那个背下去就是,“随流净不净”,只有净、不净,没有无记。那么这个就是背颂的好处了,你如果不背颂,你就记不起来。我们规定的颂,是太少了,你们时间还蛮多的,我们这个佛学院只有一门功课,人家佛学院起码七八门到十门,那么我们十分之一的时间只有,空下来最好自己多背一点。如果西藏的学法,你不背是不行的。你不背到辩论场去,人家一句话来了,你不知所云,想不起来,嚓嚓,嚓嚓,那就是很丢脸的。我们说海公上师,他还不是手打你,有的时候,拿鞋打你的头,那么多人,鞋在头上“啪啪”敲的话,是不好意思了。

  “无表色不通无记,唯善恶性”,只有善的恶的,“净不净”,净的是善的,不净就是恶的,所以说记,就是只有有记,没有无记。

  “余”,除了无表色以外,表业跟意业(“意思”,就是思心所),这是三性,善的、恶的、无记的都有。这个第一句很好懂。

  

  问:何故无表,不通无记?答:以无记心,势力微劣,不能引发强无表业,可因灭时,果仍续起,故无表业非无记也。

  那么这里问呢:为什么无表不通无记?所以说你们讨论就是要这么问。“无表色没有无记的,什么?随流净不净。好了!”好象是解决问题了。为什么呢?不问了。

  为什么无表色不通无记呢?“以无记心,势力微劣,不能引发强无表业,可因灭时,果仍续起,故无表业非无记也”,这个就给你解决了。我们说发动无表,要产生无表色,决定那个发动的心,力量很强。力量强了之后,发动表业之后,还能带动无表色,无表业起来;如果你发动的心很微弱,那当然了只能起表业,无表业就起不来。那么无记心都是很微弱的。我们说善心,假使猛利发菩提心,那个心力量大得不得了,那是决定有无表色;如果你发狠恶心,杀人抢东西的心,那也很厉害的。你要杀一个人,不是软趴趴地能杀得下去的,杀一个猪也是要起一个狠心才杀得下去了。那这个力量是强了,强了之后,才能引起这个无表色。无记心,它的势力很微弱的,“无记心势力微劣,不能引发强无表业”,引不起来。这个无表业,为什么强呢?因灭掉了,果还在。我们说受戒,受戒登了比丘坛,一白三羯磨过了之后,事情都过了,但是你这个比丘戒永远存在。只要你不破戒,只要你不碰到舍戒的因缘,这个戒体,随流相似相续地,可以等流下去,甚至于不断不断地增长,七支七支增长。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力量强,无表色力量很强,那你发动的心,决定很强的。如果你无记心很弱的心,要发动这样强的无表业,因灭掉了,果还起来,这样有力量的无表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无表业,“非无记也”,那么无记心发动不了,决定是善心,或者不善心发动的。那么发动的心是善、不善的,那所发动的无表业,当然也是属于有记的,善的、不善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因为再下去你们要不消化了,回去却是要好好消化。

  

  

  第七十二讲(第205页上第4行-第208页上第6行)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到业品的“无表记余三”,讲了这一句。

  那么今天我们开始之前,昨天有人提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无表色的能造大种,为什么定中的是长养大种所造,散心的——就是欲界的,是等流大种所造?

  这个呢,在《顺正理论》有现成的回答 。我们先把《顺正理论》的原文念一下。“何缘散地所有无表能造大种,唯等流性,定地无表,所长养生”,这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散地(欲界)的所有的无表色能造的大种,只是等流性的,而定地无表色,它所依的大种是有长养性的?那么这个问题他就是这么回答,“以殊胜心现在前位,必能长养大种诸根,故定心俱,必有殊胜长养大种,能作生因,造定心俱所有无表”,“殊胜心”就是定心,定心在前的时候——入定的时候,它决定能够长养大种,长养诸根,诸根大种都能长养;那么在入定之中,一切大种都能够长养,那么你定中的无表色就是用所长养的大种做能造因,能生它这个所造的大种,这是…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