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所以说什么唯物也好,唯心也好,都与我们佛教不相干。所以说我们佛教徒有些糊涂的,“我们是唯心论者”,什么什么说了半天,你这糊里糊涂,你到底佛教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说是唯心论者,把唯心帽子戴得高高的。也有些佛教徒,在解放初期就有,他就拼命地辩论什么我们的佛教不是唯心论者,什么?唯物论者。也是一个糊涂,两边倒,唯物论也套不上去的。你如果你说唯物论,那很多东西不是唯物的。总的来说,世界的一个想法,一因主,总是一个最初的原因,从这个里边派生出各式各样的事情。那么流衍下来,就产生器世间,有情世间。一因主,有个作先觉因,这个先觉因下边要说。“生诸世间”,有一因主,有一个先觉的因,作个先觉因,然后产生世界。
什么叫先觉因?“外道计天,先起欲觉,欲受用境,名先觉因,能生世间,此虚计也”,外道总是,“计”就是他们安立一个天,这个天,他感到寂寞了,感到孤单得很,一个天,只自己一个人,他就想要去受点五欲的感觉,“欲受用境”,他希望受用一些欲境,那么就造些……。因为这个觉,欲的觉在先,因为要受用境界,就造世界。这个上帝大概也是感到孤单,要造一个什么亚当陪陪他,所以拿个泥巴做一个人。“此虚计也”,这是虚妄的想法。
“业有善恶,果分净秽”,我们说世界上的事情的变化,都是业来的,这个业有善有恶,它的果报自然就是有净的,也有秽的(就是不干净的)。
“人中善业,恶所陵杂,以杂业故,感身不净,感外资具,郁金栴檀,甚可爱乐”,人间的善、恶都有了,但是人间的善,都是夹有恶业的,总是不能离开恶,恶的力量强一些,所以人的业是杂业,没有一个单纯的善业,这个善总是为自己的私心杂念所引起的。我们说有的人做好事,他很努力,很卖劲,但是,他后边一个东西——要名或者是要利,或者有其它的企图,总是有一个不干净的东西夹在里边,这是杂业。所以说他感到的东西、果报,身是不净的。我们说这个身体,很多人以为这个人身,很可贵,长的比畜生好看得多,实际上,你把皮剥了,你感到可不可爱?恐怕你会害怕。
我们说小说裹边,经常说僵尸鬼,眼如铜铃,这个眼睛跟铜的铃一样,瞪起来可怕,但是你把人的眼皮削掉之后,你看看,你当下就是眼似铜铃,瞪起那个眼睛,可怕。眼皮,有两层皮把你盖起来了,就看到眼睛,噢,什么什么眼,迷掉了,好看得不得了,如果眼皮一去掉的话,就是铜铃。解剖学的那个生理挂图,你们看一看,把皮去掉的那个生理图,这个脸上的血丝啊,一个眼睛瞪起的那个样子,很难看了。我们说看了鬼怕,恐怕鬼看了我们这个样子也怕,看了这个不好看了。那么这个皮上是那么可怕,里边呢,痰、脓、血水、脏腑,胃里边有胃水,肠里边肠液,再说呢,大小便,这个东西,脏得不得了。
我们说厕所大家讨厌,都不愿意到厕所里蹲在那里。你说你一辈子住在厕所里,愿不愿意?肯定不愿意。我们的厕所要好一点,高枧的茅厕,看到吐口水,赶快跑开,脏得不得了。但是你想想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厕所,这个厕所的脏,就是人的脏使它脏起来,如果它没有人去,它一个就是高枧的厕所,一个茅棚棚,里边有个缸,有什么脏的?又不脏,但是人去了之后,就脏得不得了,看那个样子,简直是没有办法想象。我们以前第一次到高枧来,几个上海居士陪我来的,他们说高枧一切都可以忍受,吃得差一点也没关系,天冷一点也没关系,就这个厕所没有办法。这个厕所,路当中这么样子摆起,男的、女的,对面的一起在屙,这实在是太不文明了,他们只好学校里的厕所去一下。那么这个是厕所的脏,但是不知道人的脏更脏,厕所的脏就是人的脏产生的,所以人里边非常之不净。
但是外器、资具,“郁金、旃檀,甚可爱乐”,我们感的业里边,外边的外资具,就是器世界,却又感到很好的东西,郁金、旃檀,都是香的东西,很可爱乐的。我们看到风景好了,这个树里边,旃檀树有香气,这个不是很好的吗?这是杂业。恶的里边还夹点善业,所以说虽然身很不净,外器间还比较好、干净一点。再说,我们为什么外世间好,内边不好呢?我们想想,大概是这个原因,我们做事情,表面都做得冠冕堂皇的,内心却脏不堪言,所以说藏在皮里边的,脏得不得了,表面上看看,马马虎虎,还可以看看,大概这个有关系。所以说外器间,跟人的外相,总算还可以,但内边的就不堪设想,脏得不得了。
我记得,我们以前听经(那个时候,我还接受不到),他说为什么我们吃东西,吃很好的东西、饮食,甜的、香的,那个东西吃下去变大粪,臭得不得了,小便也是臭得不得了,什么原因?烦恼,人有烦恼,所以把好的东西都变成臭东西了。开始,我那个时候,才信佛,是科学的头脑:这个是化学变化嘛,把那些消化出来,产生那些气味来了。后来一想,这个气味,哪里来的呢?化学变化,又哪里来的呢?就是烦恼推动它变的。这个也很合理的,因为烦恼在的时候,最好的东西给吃下去,没有一个不臭的。你乞丐吃的脏东西,固然大便臭,你作国王的,吃得最好的东西,更臭。为什么?越是吃得好的东西,大小便越臭,这个你们自可体会一下:如果吃荤的,那个油腻多的,特别臭,吃素的要好一点,干净的东西要好一点,吃简单的,一天到晚吃那个咸菜、萝卜的,那些人大小便要不臭一些,那么吃大蒜就不要说了,那个是臭不堪言。
“诸天善业”,人间如此,诸天上他的善业“恶不能杂,名为纯业 ”,不能说恶一点也没有了,这个恶是微细的恶,跟善业比起来,成分太淡了,所以说叫纯业,所以他感到器世间、有情世间都是比较好的。“以业纯善,所感内外二事俱妙”,天上的业,天上,初禅以后,欲界的欲贪、瞋恨心,这些烦恼都没有,才能生到初禅。那么欲界来说,我们就淫欲的事情来看,交、抱、笑、视淫,这个一层一层轻,烦恼越轻,这个恶就少,当然器世间、有情世间当然也清净些。所以说天之所以纯,就因为他的善业是比较多、比较纯,恶业极少,尤其是色界,恶业很微细,一般的是无记的,都是有覆无记。真的很恶的,就不大有。所以说,天上所感的内外二事,内是有情世间,外是器世间,都一样,都好,那这里是……。
我们说《俱舍》讲不讲修行?讲修行。这里就告诉你,人是不净的,身不净,人间的地方,因为业是杂的,身体是不净的,这就告诉你了,没有净的,不要贪着身。一般的都以为,那些青年,都是贪身了,贪得迷掉了,自杀的也有,愚痴得不得了。所以这些人都是没有信佛教,如果信佛教的人不会自杀,要真正的信,那个信的不真,也不在里边。真正信佛教的人,一切都是因果,这个因果,哪个造的?是你自己造的。自杀有什么用呢?只有创造善业,后辈子才不会受果报。现在的事情,就是你前辈子的事,你要自己负责,将来的事情,也由你现在自己造业负责。那这样子的责任感起了之后,绝对不会自杀,自杀的后果,自己又去造业了,杀人了,自杀是杀人了,这个罪很大的;同时对世间是不负责,你在世间上有很多事情要你干的,有责任的,父母要你供养的,国家培养你是要你来为人民服务的,你什么都丢了,自杀了,自己也对不起自己。同时呢,也做了很多的坏事,放弃了你责任,杀了一个人;如果修行的人的话,杀了个菩萨,这个更厉害,所以绝对不能自杀。
问:此所由业,其体云何?答:思及思所作者。此明二业,于契经中,说有二业,一者思业,二者思已业。思已业者,谓思所作。
“问:此所由业,其体云何?”这个所造的业,就是器世间、有情世间的差别由业,“此所”,这个业,它的来源是个业,这个业的体是什么东西呢?你说了半天业,业到底是啥东西啊?
“答:思及思所作者”,答,这是颂的回答,这个业就是思跟思所作。
“此明二业,于契经中,说有二业,一者思业,二者思已业”,这个不是自己乱说的,这是根据经上的,有圣教量,以圣教为我们的依据。契经里边说有两种业,一种是思业,一种是思已业。
什么叫思已业?“思已业者,谓思所作”,就是思所造的,思所推动的。
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者,此明三业,即前二业,开为三种。思是意业,思所作者,是身语业,因思起故,名思所作。
“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那么再进一层解释,思业本身就是意业,那么所作业,就是身语二业,这是两个业开了三个业。本来是思业、思已业两种,但是你再明细地说,思业就是意业;思已业,又分身口二种,就是身业、语业。
“此明三业,即前二业,开为三种”,就是前面的二业,把它打开来,就是三业。那么我们三业是经常听说的,身口意三业;二业,恐怕是陌生的。那么实际上,三业来源是二业,没有二业就没有三业,三业的体,就是根据二业来的。
下边要讲二业、三业的关系。“思是意业,思所作者是身、语业”,那么关系就是,思业就是意业,思所作的业是身、语业,这是先说一下。那么详细的辩论在下边。“因思起故,名思所作”,什么叫思所作呢?因为思所发起的,叫思所作,思所造作的。
言意业者,约等起立,业即是思,与意相应,意等引起,名为意业。
那么什么叫意业?“约等起立”,等起这个名字,前面见过,同等发起,那么它是善的,发起的也是善的。
这个中间插上来的,就吃亏。我们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太大,学好的走了,没有学的来了,那么前不接后,后不接前,学了一半走了,后边不知道,中间来了,前面也不知道,那么前后都听到的,绝无仅有,就是那么几个人,全部听到的,恐怕没有,全部走完了。我们才来的时候,大概十人左右,最后走的就是法音师,现…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