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P3

  ..续本文上一页在一个也不剩了,就一个老师还在,学生都没有了。那么后来的,都是没有听完的,前面讲的都没听到,总算《俱舍论》,从开始的还有几个人。

  什么叫意业呢?就是等起,它的这个名字,意从什么安立的呢?就等起的这个方面来安立的。什么叫等起?“业即是思”,思本身就是业。这个业,这个思,思心所,“与意相应”,意就是第六意。这个思跟意相应的,“意等引起”,是心王把它引起来的。那么这个就是从等引的关系来说,叫意业。因为思是思了,怎么叫意业呢?因为这个思,它是跟第六意识相应,是意等引起来的,所以叫意业。所以说这个意业,是等引的关系,来安立它的名字的。本来是思,怎么叫意业呢?因为这个思是意等引起来的,所以说叫意业。

  

  言身业者,约所依立,身谓色身,业依身起,名为身业。

  什么叫身业?“约所依立”,这个身业,根据所依的关系安立的。什么叫身呢?色身,我们这个身体,这个业由我们身体造出来的,所依的是身,所造的是业,那么这个身业的,就是说依靠那个身造的业,从所依的身来安名字的。意业,从等起的意来安名字的。我们说做坏事,杀人、偷东西、不净行等等都是身干的坏事情,好事,礼拜、供养等等,或者是行菩萨道,也是身体做的,那么叫身业,这个业依身而起的,叫身业。

  

  言语业者,约自性立,以语自性,即是业故。

  “言语业者,约自性立”,这个业就是依语起的,对不对啊?不要乱套,这个是约自性立,本身语就是业,语就是说话,这个说话本身就是业。“以语自性,即是业故”,本身这个话,我们说这个话,就是业。你说的好话,就是善的语业,假使念诵、念经、赞叹等等。那么你骂人,本身这句话就是语业,就是业了,骂人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它,不是依靠了语来才起的业,这个不要乱套。

  这三个都不一样,等起业,我们说意,这个意并不是指无间灭意,就是意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它等起那个思,那么这个思跟意,同样的等,这个思是善的,意也是善的,思是恶的,意也是恶的,反正,或者意是善的,思也是善的,意是恶的,思也是恶的,叫等,等引起,叫等起。那么身业是依靠身而造的业;语业,本身语就是业。

  

  又论云:然心所思,即是意业,思所作业,名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解云:思名等起,思与心等能引起身语业也。

  “又论云:然心所思,即是意业,思所作业,名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这个等起,又是一个等起,这跟前面的不一样。前面说经里边说二业,业有二种,一者思业,二者思已业。下边说,思业、思已业又分三种,这是论里说的。 《俱舍论》里边说,“然心所思”,这个心所法,思心所,就是意业,我们说意业本身就是思心所,它这个思心所是第六意识等起的,叫意业。本来叫思,怎么叫意业呢?是第六意识把它等起的,同等发起的,叫意业。那么思所作业,叫身语二业。为什么叫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思心所把它发动的,思心所跟心王,一起能够发动这个身业、语业,而发动的又跟它相等的,善的思心所,发动善的身语二业,恶的思心所发动的是恶的身语二业,等,它们是相等的,所以既起又等,叫等起,思心所把它等起,引出来的。

  那么二业、三业讲好,要讲五业了,再开大一点,五个业。

  

   丁二 明五业

   戊一 明表无表

  从此第二,明五业:一、明表无表,二、明身语表,三、证有无表。且初第一,表无表者,论云:且身语二业,自性云何?颂曰:

  此身语二业  俱表无表性

  释曰:身语各有表无表,故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

  “从此第二,明五业:一、明表无表,二、明身语表,三、证有无表”,这里边有辩论,先把它讲出来,先说有表业、无表业,然后再说身业里边有身表业、身无表业,语业里边也有语表业、语无表业,这样子三个业就化了五个业。但是问题在于无表业到底有没有?经部跟有部有大辩论,这里后边也引了不少。先说,“论云”,《俱舍论》提问,“且身语二业,自性云何?”在《俱舍论》原文里边,在讲五业之前,要提一个问,他说身、语这两个业,它的自性是什么。身业、语业,它的自性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好象没有考虑过,身业嘛,身造的业,那它什么自性呢?这个有部跟经部不一样。

  “颂曰:此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那么先说它有两种,然后是,表业是什么,无表业又是什么。“颂曰:此身语二业”,身语二业,复杂一些,比意业复杂。意业就是思心所,那很简单,不要多说,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但是身语二业里边有东西,需要详细广辨。

  “释曰:身语各有表无表故,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先说身语二业,它的自性有两种,一种是表业,一种是无表业,两种自性。

  

   戊二 明身语表

  从此第二,别明身语表。 论先问云: 且身语表,其相云何?颂曰:

  身表许别形  非行动为体  以诸有为法  有剎那尽故

  应无无因故  生因应能灭  形亦非实有  应二根取故

  无别极微故  语表许言声

  “从此第二,别明身语表”,这个里边,再详细辨:表业的自性是什么?无表业又是什么?先说表业,“从此第二,别明身语表”,身语业的表业是什么为体性?“论先问云”,《俱舍论》先提问,“且身语表”,先说身语表。它的相是什么?就是它体性是什么?

  “颂曰:身表许别形”,身表业,“许”,有部这么说,“别形”,各别各样的形式。我们说,有部开始讲色的时候,不是有显色、形色吗?它说身表业的体,就是形色,“非行动为体”,这是对正量部的辩论,正量部认为是行动,是它的体。假使杀人,这个动作,就是身表的体,而有部说,一切法剎那灭,没有连续的动作的,你这个过去了,灭掉了,那个相似相续接下来,不是前面那个了,已经后边那个了。这个我们小时候,不晓得那么玩过那个玩意儿没有?一本书,你画一个东西,画一个人,把他的手慢慢提起来,脚慢慢的走路,你把书翻得快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在走路,一个手在晃啊晃,但是你每一张纸都没有动,都分开的。电影也是这么一回事情,一张一张的影片,把它很快地连起来放,就看见电影银幕上,这个人跑来跑去,说话,什么东西,其实你拿一张影片,一张一张看,一张也没有动,都是死板板的。那么这就是说,行动假安立的,就是剎那灭的,一剎那就灭了,没有运动。我们前面学过印度佛学,就是正量部说心跟外器间的火焰之类的、流水、声音这些是剎那灭,而许这个器世间里边也有些东西不是剎那灭,是一期生灭。这个里边,就是跟有部的剎那灭有辩论,这里是一个矛盾。(76A)正量部说,行动为体,有部说非行动为体,否定。

  “以诸有为法,有剎那尽故”,那为什么不是行动为体呢?因为有为法是剎那灭的,“有剎那尽故”,这些都是因明。“应无无因故”,这是一个量,“生因应能灭”,又是一个量,那么这是有部把那个正量部的都驳掉了。那么世亲菩萨却是同情于经部的,你说有部说身的表业是形色,不是行动,那么你把行动的理由驳完了,最后是不是形色的这个成立了呢?世亲菩萨又提出来,又否定他。“形亦非实有”,形色也不是实在有的。为什么原因?“应二根取故”,假使实有的话,两个都能取,“无别极微故”,没有其它的极微,这也是驳掉了形色实有的一个依据。这都是因明。那么这里就是说,世亲菩萨,先把有部的身表业是形色提出来,然后他把那个正量部的行动为体驳掉,然后并不就这么许可有部的形色为体,世亲菩萨本身就依据经部的说法,把形色驳掉,也有他充分的理由。然后身表业的问题解决了,讲语表业,“语表许言声”,语表就是说话的声音。

  

  释曰:前九句明身业,后一句明语业。初一句,论主述一切有宗,形为身表。次五句,论主破正量部,动名身业。次三句,论主却破一切有宗,实有形色。

  “释曰:前九句明身业,后一句明语业”,这组颂,两个半颂了,一共是十句,前面的九句讲身业,前九句明身业,后一句明语业,最后一句明语业,两个半颂。两个半颂十句,两个颂八句,一共十句,前面九句,两个颂零一句是讲身业,最后一句是语业。

  “初一句,论主述一切有宗,形为身表”,第一句话,论主世亲菩萨先把一切有部的主张说出来。一切有部认为身表业是形色,因为一切有部把色法分成显色、形色,“色二或二十”,都是前面讲过的,显色、形色两种。那么实际的色就是显形色是实有,其它的都是假安立的,那么身表业,就是形色,这是有部的主张,“形为身表”。

  “次五句,论主破正量部,动名身业”,下边呢,以有部的观点来破斥正量部的以行动为身语表业的说法。那么后边三句,“形亦非实有”,这是世亲菩萨把正量部破掉之后,反过来又破有部。你说形色,固然正量部的行动为体是不能成立,你说形色是身表业,也不能成立,所以说,后面三句,“论主却破”,反过来破一切有部的宗旨,实在的形色,你说形色实有,这个本身有问题,形色既然不是实有的,那怎么说是身表业呢?不能以它为体。那么到底什么为体?后边要说,他是赞成经部的说法。

  

  身表许别形者。一切有宗,许身表业,形色为体。由思力故,别起如是如是身形,名身表业。形谓形色。

  “身表许别形者”,这是第一句话,“一切有宗,许身表业,形色为体”,我们前面说的身语二业,什么为体呢?先说身语二业有表、无表两种,先说表业,然后再说无表业。表业里边,先说身表业,它是什么为体?形色为体,这是有部的主张。“由思力故,别起如是如是身形,名身表业”,我们身表业是思心所等…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