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一条都没有,……。这个酒戒在居士戒里边就是唯一的一条防线,那苾刍戒就是有好几条防线了。如果你一条防线也不设的话,那个司令部什么时候攻垮了都不知道。所以说,现在在居士戒里边,防止性罪不犯的,只有这么一条遮,就是不要饮酒。那么佛遮制的,叫你不要饮,本身不是性罪,但是佛要护持这个戒律不要犯的话,遮制你,叫你不要吃、不要饮。
这个罪是怎么来的?“违遮得罪”,违背佛的遮制,而得到的罪,叫遮罪。
反过来,“如杀生等,未制戒时,圣必不犯,故名性罪”,杀生,杀、盗、淫、妄这一类,就是佛不制戒,圣者得了无作律仪的时候他本身就不会犯,这是性罪。这个不是佛遮的,用不着遮,他圣者自己不会犯的。“性是罪故”,它本身就是罪。
这里是一个区别,一个是佛遮制的,叫遮罪,一个是佛没有遮,本身你犯了之后,本身就是罪,圣者他决定不作的。那么这个就是说,遮罪、性罪的不同。
“又性罪相,唯染心行,疗病饮酒,不为醉乱,许无染心,故非性罪”,再另外一个分别,性罪的相决定是染污的,那么遮罪却不一定。遮罪的话,假使你饮酒有开许,有病,医生说这个病非吃酒不可的话,可以开,那么就白了羯磨再开了。居士的话就是通过医生的开的药方纸了,就可以开。这个开,并没有染污心。他心不染污,是为了疗病吃这个酒,他并不是染污心,他也不是为了醉乱,所以这个不是性罪。性罪决定是染污心,而遮罪,他这个时候,并没有染污,所以说不是性罪。
那么这里,我们五戒里边,重点的说了三个。一个是邪淫。为什么要制邪淫?因为邪淫过失特别的多。
第二个,虚诳语,过失也一样三条过失,跟邪淫一样。同时,它本身如果虚诳语不制的话,一切戒就持不住,都要违越,都要违犯。
这是制性罪里边重点的两条。遮罪里边,就是饮酒一条,这是重点的。这么多遮罪,在居士戒、近事戒里边,只有一条,因为酒的过失,必犯律仪,心一放逸的话,必犯律仪,为了要护持律仪的话,决定不能吃,连茅端也不能吃。
那么为什么茅端都不能吃?因为酒的量是每个人不一样的,酒量小的,一滴还会醉,所以说一点也不能吃。你不能说个别几个人,酒量大的,就放开了。放开了,那其他的人不是要犯了吗?所以呢,一定要根据一般性都不犯的规则来定。本来说不吃就不吃了嘛,何必还是吃一点呢?你如果贪着一点的话,喝的飘飘然了,就会越吃越多,越吃越多,吃得糊里糊涂,所以这个呢,就是要么不吃,最好一点也不吃,吃了就犯,这是最干脆的办法。以前我们讲过的一个居士,因为吃酒,犯五戒犯完了,那就是说吃了酒之后,心放逸了,放逸之后,什么律仪都制不住了。
(86A)好,这是十四卷。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五
分别业品第四之三
戊五 明得三律仪别
己一 明得处时同异
从此大文第五,明得三律仪别。就中:一、明得处时同异,二、明有情支因,三、明得恶处中。此下第一,明得处时同异。论云:此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从彼得一,亦得余二不?不尔。云何?颂曰:
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 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
“从此大文第五,明得三律仪别”。
我们以前发过一本科判,那么这个里边,大家也可以仔细看,一个大科里边小科,再小科,在这个里边说一点,到底属于哪个大科的,是看不出来的。
“就中:一、明得处时同异,二、明有情支因”,这个下面都要说,“三、明得恶处中”,恶戒、处中律仪这两种。先说善的,下边是恶、处中。
“此下第一,明得处时同异。论云:此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这是善的方面先说,恶的、处中的最后一起说。别解脱戒跟静虑律仪、无漏律仪,这三种律仪,“从彼得一,亦得余二不?不尔。云何?”他得了一个,是不是也得其它两个呢?就是说,从这个地方得别解脱戒的,是不是也从这个地方可以得到静虑律仪跟无漏律仪呢?“不尔”,不是的。“云何?”它们差别在哪里?
“颂曰:从一切二现,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得静虑无漏”,得别解脱戒从一切,这个一切就是有几个:第一是从一切欲界的律仪;第二,从二;第三,从现。得静虑律仪、无漏律仪,从根本、从恒时,两个。什么叫一切?下面就要说,一切就是根本、加行、后得,这个都发别解脱律仪。二,有两个,一个是有情类,一个是非有情类,这两类,发别解脱律仪。第三是现,决定是现在世,过去、未来不能发别解脱律仪。所以说别解脱律仪,三个条件,从一切、从二、从现。而静虑律仪跟无漏律仪不一样,从根本,不是一切。只有从根本业道,加行、后得不生静虑律仪;恒时,它一个是现在世的,一个是三世通的。那么这两个就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下边要广说。
释曰:上两句,明得别解脱戒;下两句,明得定、道戒。
“释曰:上两句,明得别解脱戒;下两句,明得定道戒”,定共戒、道共戒都是定中的戒,所以说,他是两个合起说;别解脱戒是散心得的戒,从师受的戒,它是另外一种类型,不一样。
从一切二现,得欲界律仪者,一、从一切得欲律仪。二、从二得欲界律仪。三、从现得欲律仪。
“从一切二现,得欲界律仪者”,“一切”是一个条件;第二,从二得欲界律仪;第三,从现得欲界律仪。从一切、二、现,是三个条件,从一切得欲界律仪,从二得欲界律仪,从现得欲界律仪,有三个条件。
从一切者,谓根本业道、加行、后起,此发罪处,名为一切。谓别解脱,离根本罪及加行、后起罪故,于一切发恶处,得别解脱戒。
“从一切”,什么叫一切?根本业道、加行、后起,这几分都产生别解脱律仪,叫一切。不但是根本,从加行也起别解脱戒,从后起也能发别解脱戒。
“谓别解脱戒,离根本罪及加行罪,后起罪故”,别解脱戒,不但是根本业道要遮止,还遮止加行,遮止后起。
“于一切发恶处,得别解脱戒”,一切发恶的,不管你是加行也好,根本也好,后起也好,都把它止住,这个得到别解脱律仪。
那么这里的问题什么叫根本,什么叫加行,什么叫后起?我们打个比喻,假使杀猪,要杀猪的,他正把刀往它的心上一刀刺下去,这个猪命断了,这是根本罪,是根本。
加行,杀猪的人,这一天他要杀猪了,从早上起来,洗脸,拿刀,拿绳子,把猪捆起,放在那个他的杀猪的凳子上,然后把刀拿起,向它刺下去,没有刺到命终,这个都是加行。
后起,杀了之后,或者是割了去卖钱,或者割下来自己把毛拔掉,去洗干净煮了吃,吃的时候,还说味道好,还要请人家一起来吃,赞叹。这个都是后起。
根本就是正是断命的时候,那是根本业道。在断命之前,为了做这个杀生的事情,一切准备工作,全部是加行,磨刀了之类的这全部是加行。那么杀完之后,所做的有关这个杀生的事情的一切,都属于后起。
别解脱戒,它不但根本要止,同时加行、恶作也要止,所以说从根本的这个地方,发恶的根本,发恶的加行,发恶的后起,这些地方都止住,都产生别解脱律仪,这叫一切。
二、从二得者,二谓二类:一、有情类,性罪遮罪。性谓杀生等,遮谓女人同宿等。二、非情类,性罪遮罪。性谓盗外财,遮谓堀地等。今受善戒,能离性罪及与遮罪,故从二类发罪处,得别解脱戒。
第二,“从二得”。哪个二?一个是有情,一个非情。别解脱戒,不但是从有情身上得别解脱律仪,非情里边也有。
这个什么叫非情、有情呢?第一是有情类,有情类里边有性罪,有遮罪。有情的性罪,“谓杀生等”。性罪嘛,杀生,杀生是杀有情。
遮罪,“与女人同宿”,跟女人一个房间过一个夜,这是遮罪。虽然不是性罪,没有犯的,没有从根本的犯,但是佛制止的,出家人不能跟女人同一个房间过夜。你一个房间过了,你就是搞不清楚了,说不清楚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出家人,他以前做学生的时候很用功,年纪很轻,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好。那个时候,我写这个学校的大事记。因为事情忙了,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呢,过了很久了,才回忆着写。在哪一天、哪一天,人家都记不起来了,问他哪一天什么事,记得很清楚。这脑筋特别好,他也没有安心去记,但是他的脑筋就能记,那些事情经过之后他能够记住不忘。他后来考试也不错。但是后来因为他各方面表现可以了,作侍者师。住了侍者寮以后,那些外宾来访问方丈的很多,对侍者师嘛,也有供养了,也有红包啊,包括美金,什么外币,多得不得了。多得不得了之后,动脑筋了,买什么?买彩电什么东西。彩电买了之后,当然是一个人看,人家也要来看了。据说,有一天晚上,一个女孩子来看,看了一夜没有回去。好了,这个就是跟女人同宿。同宿之后,到底干了坏事没有,说不清楚,第二天就迁单了。所以佛制止的,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你这样子做了之后,那就是讥嫌,人家就说你这个出家人不规矩了,怎么跟女人一个房间,关一夜干什么?不要说一夜,平时有女人在一起说话,也不能把门关起说,这个很要注意。
再一个呢,我们特别要强调一下,出家人的寮房,女居士不能进去,一般的女人,更不能进去了。什么要紧事情,到外边来说,我们公共场所是客堂,或者客堂里边,人家说太热了,你就是在我们前面的大殿的一个院子上说也可以嘛。凡是公共场所说,大家公开地说,不要关了门里边去偷偷地说。你关了门在里边,你说不清楚的,人家说你干什么事情,你怎么解释呢?所以说一律不准。
还有一个就是说,女…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