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
目 錄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叁 1
分別業品第四之一 1
甲一 明業體性 1
乙一 正明業體 1
丙一 明所造業 1
丁一 明二叁業 1
丁二 明五業 7
戊一 明表無表 7
戊二 明身語表 7
戊叁 證有無表 25
丙二 明能造大種 44
丁一 明表無表大種異 44
丁二 明能造時同異 45
丁叁 明能造地別生(明大種依地異) 48
乙二 諸門分別 50
丙一 約類以明 50
丙二 約明性界地辨 55
丁一 明性界地 55
丁二 明叁性 61
戊一 明叁性所由 62
戊二 明等起義 68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四 74
分別業品第四之二 74
乙叁 廣明表無表 74
丙一 明叁無表 74
丙二 依叁別解 75
丁一 別解律儀 75
戊一 明叁善律儀 76
戊二 別明初律儀 77
己一 明初律儀 77
己二 安立四律儀 85
己叁 別釋異名 92
丁二 總明成就 97
戊一 總明成就 97
己一 明成叁戒 97
己二 明斷律儀 101
己叁 會經二律儀 107
戊二 約世明成就 110
己一 成就無表 110
庚一 約世明成就 110
庚二 約世成處中 114
庚叁 明住善惡成中 115
己二 成就表 117
己叁 明惡戒異名 119
己四 成表及無表 121
丁叁 明得戒因緣 123
戊一 明得叁律儀 124
戊二 明戒時分齊 130
己一 明別解脫戒 130
己二 明惡戒時 132
戊叁 明近住戒 133
己一 明受方法 133
己二 明具八支 137
己叁 明不受近事得近住 140
戊四 明近事戒 142
己一 明發戒時 142
己二 會經文 145
己叁 明叁品戒 146
己四 明叁歸體 147
己五 明離邪行 152
己六 明娶妻不犯 154
己七 明離虛诳語 155
己八 明離飲酒 156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五 159
分別業品第四之叁 159
戊五 明得叁律儀別 159
己一 明得處時同異 159
己二 明有情支因 166
己叁 明得惡處中 174
丁四 明舍差別 176
戊一 舍別解脫 177
戊二 舍定道戒 184
戊叁 舍不律儀 188
戊四 舍處中無表 190
戊五 舍非色善染 194
丁五 約處明成就善惡律儀 196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叁
分別業品第四之一
甲一 明業體性
乙一 正明業體
丙一 明所造業
丁一 明二叁業
造作名業,此品廣明,故名分別。釋此品頌,總作叁門:一、明業體性,二、釋諸業名,叁、雜明諸業。就明業體性中:一、正明業體,二、諸門分別,叁、廣明表無表。就正明業體中:一、明所造業,二、明能造大種。就明所造業中:一、明二叁業,二、明五種業。此下第一,明二叁業。牒前問起,論雲:如前所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如是差別,由誰而生?頌曰:
世別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俱舍頌疏論本第十叁”,十叁卷,“分別業品第四之一”,第四品是業品。先說什麼叫業?“造作名業,此品廣明,故名分別”,造作就叫業,有所造作,身、口、意的造作都是業,那麼這一品,詳細地講明這個造作的事情,叫分別,所以叫分別業品。
“釋此品頌,總作叁門”,整個業品的頌,叁個大科,“一、明業體性”;“二、釋諸業名”,業有各式各樣的名字;“叁、雜明諸業”,各式各樣的業的各種情況,都是講一下。先說體(體性),“就明業體性中,一、正明業體;二、諸門分別;叁、廣明表無表”,講業的時候,就要廣講,表色、無表色,因爲業有表業、無表業兩種,所以說要廣明表、無表。無表色我們在界品裏邊講過了,所以說講業品的時候,那就很順利講下去了。如果界品沒有聽的,趕快要把界品的無表色複習一下。
“就正明業體中,一明所造業,二明能造大種”,所造的業、能造的大種兩種,能所的關系。
“就明所造業中,一明二叁業,二明五種業”,業可以分兩種,叁種,也可以分五種。
“此下第一,明二叁業”,先說二、叁,簡單的先說。“牒前問起”,就是根據前面的一些事情,接下去起個問。
“論雲:如前所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如是差別,由誰而生”,我們前面說了,有情世界各式各樣的差別,器世間有各式各樣的差別,它的變化,它的規律,這些東西是哪個給它造出來的?耶稣教是上帝造的,其它的教有它的說法,各式各樣的解釋都有,印度教嘛,就是大自在天,或者是大梵天造的,那麼這些說法……。我們這裏佛教怎麼說?
“頌曰:世別由業生,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佛教的答案是世間的差別,不管是有情世間也好,器世間也好,都是從業生的,並不是什麼主,也不是上帝,也不是自在天,也不是大梵天,也不是有一個特別主宰我們的,也不是講運氣,更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因的,這是由業來的,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有情世間的差別,器世間的差別,都是根據你造的業變化出來的。那麼這個業有幾種?“思及思所作”,先說二業,思業、思所作業兩種。那麼思業是什麼?就是意業。思所作業什麼?就是身、語業。兩個業就化了叁個,一個是意業,一個是身業,一個是語業。所以,說兩個的話,思業,思所作業;說叁個的話,身語意叁業。
我們要停一下。業品是很重要,所以說也是不像世間品那麼容易。下去要下功夫了啊!如果下去不下功夫的話,開端的接不上去的話,後邊講的越來越糊塗,那就是跟學數學一樣的:加減法沒有學好,乘法、除法沒有辦法做了,乘法裏邊用加法的,除法裏邊要用減法的;加減不會的話,乘除是沒有辦法做的。所以說一定要把前面的抓住,後邊的才上得去。也是像上梯一樣的。你一節節梯上去不感到困難,如果下邊的梯給你抽掉了,只有上邊的梯,下邊的梯給你拿掉了,你怎麼跳上去呢?跳不上的。所以一定要把基礎打好。
釋曰:初句總答,次句明二業,下兩句明叁業。世別由業生者,世間差別,由業所生,非自在天,及大梵王,爲一因主,作先覺因,生諸世間。外道計天,先起欲覺,欲受用境,名先覺因,能生世間,此虛計也。業有善惡,果分淨穢。人中善業,惡所陵雜,以雜業故,感身不淨,感外資具,郁金栴檀,甚可愛樂。諸天善業,惡不能雜,名爲純業,以業純善,所感內外二事俱妙。
“初句總答,次句明二業,下兩句明叁業。世別由業生者”,是針對前面的問題,這個器世間,有情世間的差別,到底原因在哪裏?就是業。“世間差別,由業所生,非自在天,及大梵王”,在印度,是自在天、大梵天;假使我們說西方的話,“非上帝造”。這個針鋒相對,他們就是上帝造人,拿泥巴造的,那麼造一個人,是亞當,然後呢,感到他單調得很,把他的一根骨頭拿一個出來,造一個夏娃,女的,這個創世紀,好象是耶稣教這麼說的。但是看看我們的佛教的說法,截然不同,光音天下來的,男女也不是人造的,業感的,業有了,你要吃東西,段食,粗的段食吃了要大小便,要大小便就有大小便道,有大小便道,因爲過去業的關系,就有男女根,有男女根,就貪淫欲,這個都是業感的。沒有什麼大自在天、上帝了,這都是——在我們佛教看起來——荒謬的,就是你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自己安立一個原因,當然是荒謬的。
“爲一因主”,所謂的自在天也好,大梵王也好,上帝也好,都是一因主,就是世界是一個因造的。這個因,它能造一切,而它自己不要人家造的。這是不平等因,它能造其它的,而它自己不要造的,那是不平等的。所以說不管你說人格的神也好,不是人格的神也好,我們說唯物,這個物質可以創造一切,而這個原始的物質不要創造的,自己本來有的;精神,唯心論者,精神能創造一切,而原始的精神,不管泛神論也好,什麼神也好,都是不要創造的,本來有的,這個都是不平等因…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