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種,既造第一念無表,也造後念的無表;這個說法,第一念無表,是初念的大種造的,那麼初念的大種除了造第一念無表之外,另外還有一具大種,它造以後的無表。那就是初念的無表色,跟後念的無表色的大種,兩具,不是一個。這是第二解釋。
第叁種解釋,“于初念時,起衆多大種,懸造未來衆多無表,刹那刹那四大別造”,第叁個解釋,他說就第一念時候,起了很多的大種,不是一具,就是七支的話(我們是身口七支),七支,每一支都有四大種個別造的,那麼起了很多的大種,造了很多未來的無表色。“刹那刹那四大別造”,四大對每一支都是分開造的。前面是七支都是一具大種造的,這裏就是說,七支裏邊每一支,都是各別的大種造的。
這叁種解釋,在一般的書裏邊有評論,認爲第一種解釋是最好,他們認爲是對的,第二、第叁種解釋,認爲有漏洞。這個辯論太細,我們就略過去了。
那麼這裏要注意的,就是轉因跟隨轉因,一定要記住。一個是,轉因是所依,隨轉因是依。那麼就是說第一念的大種,它造無表色是所依,親的,也叫轉因;那麼第二念以後的無表色,除了依第一念的四大種造了之外,還要依當時的四大種,這個四大種,當時的四大種,跟它同時的四大種,叫依,疏一點,也叫隨轉因。打的比喻非常恰當,手把輪子拋出去,它在地上滾,第一念的四大種,就是手,它能夠推這個輪子,使它轉;但是轉子轉也不能離開當時的四大種,同時也在地上滾,每一個時刻,地上滾的時候,都要同時的四大種把它跟起走,這個叫隨轉因,是疏一點,也叫依。這個要搞清楚。
丁叁 明能造地別生(明大種依地異)
從此第叁,明能造地別生。論雲:何地身語業,何地大種所造。頌曰:
有漏自地依 無漏隨生處
“從此第叁,明能造地別生”,這個能造的大種,在叁界九地裏邊,是哪一地?這個問題也是很深細的。
“論雲:何地身語業,何地大種所造”,哪一個地(叁界九地),這個地上的身語業,是哪一個地的四大種所造?九地裏邊怎麼樣子分配?
“頌曰:有漏自地依,無漏隨生處”,有漏的無表色,根據自地的大種;無漏的無表色,根據你身在哪裏,你身體生在哪一界,就哪一界的四大種造。
釋曰:有漏自地依者,明有漏戒所依大種也。欲別解脫,及色定共,此二律儀,名有漏戒,各隨當地大種所造,以有漏法系地定故。
“釋曰:有漏自地依者”,第一句話,“有漏自地依”,有漏的戒,不是道共戒,道共戒是無漏的。有漏的戒,包括別解脫戒、定共戒,它所依的四大種,自地。就是你人在哪一地,就是根據哪一地。別解脫及色界的定共戒,這兩個律儀,叫有漏戒。那麼有漏戒,就是包括這兩個,欲界的別解脫戒,跟色界的定共戒,這兩種律儀戒,是有漏的戒。
“各隨當地大種所造”,都就他當地的四大種所造,假使你是欲界的別解脫戒,欲界的四大種所造,假使你是色界的初禅的定共戒,那麼是初禅的四大種所造,四禅的,那是四禅的四大種所造,“各隨當地大種所造”。
爲什麼原因?“以有漏法系地定故”,前面我們都講過的,有漏法屬于哪一地決定是哪一地,不能超越的,你是欲界系的,決定是只在欲界,你是色界的,那決定是色界,不能超越。有漏法就是系縛在它的那一地,本來有漏法就有執著的,你執著哪一地,就在哪裏給你捆起來了,你不能跑開了。我們欲界的人,就不能到色界去,欲界東西把你捆住了,你要把它這個繩子解開,你要下大功夫,把欲界的五蓋去掉,欲貪、瞋、昏沈睡眠、掉舉惡作、疑,五蓋除了之後,以尋伺來修,然後得到色界的初禅定,這個時候才離開欲界。這個是下很大功夫的;那你假使沒有下功夫,那你就系在欲界了,轉不動了。
故論雲:欲界所系,身語二業,唯欲界系,大種所造,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彼地,大種所造。已上論文
“故論雲:欲界所系,身語二業,唯欲界系,大種所造”,欲界所屬的身語二業,那麼它是哪個大種所造呢?是欲界的大種所造。
“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彼地,大種所造”,那麼欲界也好,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他們的造的身語業,都是當地的四大種所造,因爲有漏法系屬于它本地,這是規定的,不能超越的。
無漏隨生處者,此明無漏戒所依大種。道共無表,名爲無漏戒。此無漏戒,隨身生處,大種所造。謂生欲界,無漏現前,即是欲界,大種所造,此欲無漏,雖依色界六地而起,不依彼地,大種所造,以無漏法,不墮界故。
“無漏隨生處”,無漏法就不系了,無漏法是叁界所不系的。那麼它的四大種,是哪一界的四大種呢?“隨生處”,你生在哪一界,就哪一界的四大種。“此明無漏戒所依大種”,無漏戒就是道共戒。道共戒既然是無表色,是色法,色法就有能造的大種,這個能造的大種,到底屬于哪一個大種?無漏法是叁界所不系的,那麼這個四大種卻是有漏法,那這個是屬于哪一個的呢?那麼是他生在哪裏,就是哪裏的四大種。
“道共無表,名爲無漏戒”,什麼叫無漏戒?具體地說,就是道共戒,道共的無表色。這個無漏戒,“隨身生處,四大所造”,生在欲界,證了道了,假使在欲界得初果,這個初果的道共戒,它的能造的四大,欲界的。如果你在色界證了叁果的道共戒,是色界的四大所造。根據你生在哪裏,哪一個地方的四大所造。
“謂生欲界,無漏現前”,就是見道,生在欲界無漏法現前的時候,那麼這個道共戒就是欲界的四大種所造。
“此欲無漏,雖依色界,六地而起,不依彼地,大種所造”,這個我們前面講過,我們在欲界要證果,有六個地可以證:未到地定、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再加一個中間定,以這六個地,可以證無漏法。那麼既然以這些定來證無漏法的,是不是這個四大種,無漏戒的四大種,根據你所依的定來說呢?不是!根據你生在哪一個界,哪一個界的四大種來造這個無漏無表色。“不依彼地大種所造”,這個雖然這個無漏戒是依了色界的六地而起的,但是這個能造大種,卻不是依它地的大種。
“以無漏法,不墮界故”,無漏法不屬于界所系的。你說哪一地得無漏的,哪一個定的四大種來造;就是根據你生在哪裏,就是哪裏的四大種所造。
又無諸大種是無漏故,複不可說不系大種,由所依身,無漏起故。故隨生處大種所造,如是乃至,身生第四靜慮,無漏現前,唯是彼地,大種所造,隨生處故,義准前說。
“又無諸大種是無漏故”,第一,無漏法是不墮界,就是不系縛于界的,第二個原因,沒有一個大種是無漏的,四大種都是有漏的。色法,色法又沒有無漏的,我們前都講過。那麼只有一個無表色,卻是有無漏的;其它的色法——前十五界,都是有漏的。
“複不可說,不系大種”,也不能說有一個大種是不系的,是不屬叁界所系的,來造無漏戒,既然這些都沒有。“由所依身,無漏起故”,依這個身體起無漏法的。“故隨生處,大種所造”,假使你身體在欲界,你依了這個身起無漏法的,那麼這個無漏戒的無表色,就是根據你生在哪裏的四大種來造。
“如是乃至,身生第四靜慮,無漏現前,唯是彼地,大種所造”,那麼欲界得了無漏法,這個無表色是欲界的大種所造,假使你生到第四靜慮,第四禅天上去,在那裏得了無漏法,見道,那麼你這個無漏的無表色,就是第四禅的四大所造。就根據你生在哪一地,就用哪一地的四大種所造,這是無漏法。無漏法本身是不屬界系,那就根據你生在哪裏,就哪裏的四大種所造。“隨生此故”,根據他生的地方來說,“義准如前”,它的道理跟前面說的一樣。
乙二 諸門分別
此下第二,諸門分別,就中:一約類以明,二約性界地辨。
下面是諸門分別。在我們的界品裏邊也講過,界的二十二門分別,中間有五類分別門,是異熟生、所長養、等流性、刹那、實有等等,以這個五個門來分,來看。“此下第二,諸門分別,就中:一約類以明,二約性界地辨”,先把五類分別地來看,第二根據它的叁性、根據它的界、地來分。這是諸門分別裏的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分析這些表、無表的這個東西。
丙一 約類以明
此下第一,約類以明。論雲:此表無表,其類是何?複是何類,大種所造?頌曰: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 散依等流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此下第一門,“約類以明”,就是五類分別門。這個五類分別,一定要看前頭。我們學過的是知道,五類分別門一說,就想起來了,異熟生、所長養、等流性,都來了;那麼沒有學過的,那就不知道了,不曉得哪個五類分別,哪個五類不知道了,那要看前頭的。(79A)“約類以明”,約五類來辨這個表、無表色。
“論雲:此表無表,其類是何”,這個表色、無表色在五類裏邊,它屬于哪一類?“複是何類大種所造”,這個問題更複雜。第一個說它本身是哪一類,第二是它能造的大種又是哪一類。這是兩層問,越問越細。
所以說學《俱舍》,沒有一點分析的頭腦,學不進去的,這個也是不勉強的。我們說世間上的人,學生,天然的有些學生數學是很精,但是有些學生對數學就是不通的,他再怎麼用功,數學都是勉勉強強,考個及格就了不得了,自己要是對數學要産生很大的興趣,自己能夠發明一個,解難題等等這種事情,有獨創性的那些思想,沒有的,這個是人的根機的問題。那麼世間上說根機問題,你是屬于這一類根機、這樣的天資你可以做這個的事情,你屬于那個天資,你只好做那個事情,好象是死得,分掉了;但是佛教…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