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
目錄
內容目錄
分別業品第四之叁(續) 1
甲二 釋經諸業 1
乙一 明叁性業 1
乙二 明福等叁業 3
乙叁 明叁受業 6
乙四 明叁時業 19
丙一 明四種業 19
丙二 明差別 26
丙叁 明中有造業 35
丙四 明定業相 37
丙五 明現法果業 40
丙六 明業即受 43
乙五 明身心受 46
丙一 明二受 46
丙二 明心狂等 48
乙六 明曲穢濁 53
分別業品第四之四 54
乙七 明黑黑等 54
丙一 明四業 54
丙二 明無漏斷 61
丙叁 敘異說 67
乙八 明叁牟尼等 69
乙九 明叁惡行等 72
乙十 明十業道 74
丙一 明業道體性 74
丁一 明業道體 74
丁二 明業道差別 79
戊一 明表無表 79
己一 約根本明 79
己二 據前後辨 82
戊二 約叁根以辨 86
己一 明惡加行 86
己二 明生善叁位 95
己叁 明究竟業道 97
戊叁 明業道依處 100
戊四 問答分別 102
己一 殺已非業道 102
己二 他殺成業道 105
戊五 明業道相 106
己一 明殺 106
己二 明盜 111
己叁 明淫 113
己四 明诳語 115
庚一 明诳語 115
庚二 明見聞等 117
己五 明離間等叁語 122
己六 明意業道 128
分別業品第四之五 133
丙二 釋業道名義 133
丙叁 義便明斷善 138
丙四 明業道與思俱轉 154
丙五 約處成善惡 166
丙六 明業道叁果 176
乙十一 別明邪命 183
甲叁 雜明諸業 191
乙一 明業得果 191
丙一 總明諸業果 191
丙二 叁性相對果 198
丙叁 明叁世果 204
丙四 明諸地果 206
丙五 明學等叁果 208
丙六 明見斷等叁果 211
乙二 釋本論所說叁業 215
乙叁 明引滿因 216
丙一 明業感多少 216
丙二 明引滿因體 220
乙四 明叁重障 221
丙一 正明叁障 221
丁一 明障體 221
丁二 約處辨 227
分別業品第四之六 231
丙二 別明業障 231
丁一 明業障體 231
丁二 明破僧 233
戊一 明破僧體及成 233
戊二 明能破成時處 235
戊叁 明具緣成破僧 237
戊四 明破二僧別 245
戊五 明無破*輪時 247
丁叁 明成逆緣 249
丁四 明加行定無間 254
丁五 明罪重大果 254
丁六 明無間同類 257
乙五 明叁時障 259
乙六 明菩薩相 264
丙一 明住定位 264
丙二 明修相業 267
丙叁 明供養佛 271
丁一 明佛數 271
丁二 明所逢佛 272
丙四 明六度圓 274
乙七 明施戒修 282
丙一 略明施戒修 282
丙二 廣明施戒修 285
丁一 明布施 285
戊一 明布施 285
戊二 明施益差別 288
戊叁 明施果別因 291
己一 明主等異 291
己二 明主財田 291
庚一 明主異 291
庚二 明財異 296
庚叁 明田異 297
戊四 明施福最勝 301
戊五 明施果無量 303
戊六 明業輕重相 308
戊七 明造作增長 312
戊八 明施製多福 314
戊九 明果由內心 316
丁二 明戒修 318
戊一 明戒 318
戊二 明修 321
戊叁 明戒修果 324
己一 明戒修果 324
己二 明梵福量 325
丁叁 明法施 329
乙八 明順叁分善 330
乙九 明書印等 332
乙十 明諸法異名 333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五
分別業品第四之叁(續)
甲二 釋經諸業
從此大文第二,釋經諸業。就中有十一:一、明叁性業,二、明福等叁業,叁、明叁受業,四、明叁時業,五、明身心受,六、明曲穢濁,七、明黑黑等,八、明叁牟尼等,九、明叁惡行等,十、明十業道,十一、明叁邪行。
“從此大文第二,釋經諸業”,這個重要,我們講業,經裏邊講了很多業,那麼這裏作彙總,全部把它解釋一下,業品的重點就在這裏。前面的還是理論性的,這些都是具體東西來了。那麼因果因果,就是業、果這兩個東西。我們說流轉的因果,就是起煩惱、造業,感的世間的苦果;那麼還滅的因果就是由定生慧,最後達到聖者的果。這是講流轉的業、因。
“就中有十一”,分十一科,“一、明叁性業,二、明福等叁業”,經上有那麼多業,一個一個給它講清楚。“叁、明叁受業,四、明叁時業,五、明身心受,六、明曲穢濁,七、明黑黑等,八、明叁牟尼等,九、明叁惡行等,十、明十業道,十一、明叁邪行”,這個把經上所提到關于業的名字,基本上都彙攏來,全部給你解釋一下,那以後看經,一目了然,比字典還清楚。
乙一 明叁性業
從此第一,明叁性業。論雲:且經中說,業有叁種,善、惡、無記,其相雲何?頌曰:
安不安非業 名善惡無記
釋曰:謂安穩業,說名爲善,得可愛果,濟衆苦故。不安穩業,名爲非善,招非愛果,損有情故。言非業者,非前二業,立無記名,不可記爲善、不善故。
“從此第一,明叁性業”,經上說的叁性業到底什麼東西?“論雲:且經中說,業有叁種,善、惡、無記,其相雲何”,經裏邊說業有叁種,一種是善的,一種是惡的,(一種是)無記的,到底怎麼一回事?
“頌曰:安不安非業,名善惡無記”,所謂善、惡、無記,就是安、不安、非這個業。一種是安穩業,一種是不安穩業,一種是非,就是非安穩非不安穩業。安穩的業就叫作善,不安穩的業叫不善,非安穩非不安穩的業叫無記,這個經上說的善、惡、無記,就是這個叁種。
“釋曰:謂安穩業,說名爲善”,爲什麼叫善?“得可愛果”,這個我們說佛教的善,跟其它的哲學也好、宗教也好,不一樣。得可愛果的叫善,客觀的標准。那就不是憑主觀想象的,“這個叫善,那個不善”。
我們經常說,一切哲學和外道,他們的善惡都是憑他們教主,或者哲學家自己安排的,所以說是非莫衷一是,你一個是非,他一個是非,搞不清楚的,每一個人有一個主觀的想象,每一個人可以安立一套善惡的標准,那麼到底哪個是真的標准,哪個是假的標准呢?這個真正要鑒別的話,唯一的一個標准就是實踐,科學就是實踐來檢驗的。你說善的、惡的,如何來檢驗呢?你造了這個善的,看你感什麼果?感善果、可愛果,感福果、樂果,那決定是善業,這是客觀可以檢驗的。如果你造了一個業,將來感苦果的,要墮叁惡道的,決定是惡業,這是佛教的標准。不是說我心裏想這個是善,認爲這個對就是善,那個不對就是不善,不是那麼隨便的,我們要經得起客觀的考驗。那麼我們佛教的善惡跟其它的善惡不一樣,也在這裏,希望每一個人記住。大家說,“大家都是勸人爲善,都是好的、好的”,好象宗教是一家;不一樣,這個標准就不一樣。
“濟衆苦故”,善業可以得可愛果,就可以脫離很多的苦,一切不可愛的果就避免掉,這叫善業、安穩業。爲什麼叫安穩呢?它不苦,是安穩的,果是安穩的、可愛的。
“不安穩業”,不安穩是果上的不安穩,這個業感不安穩果的,叫非善,惡。“招非愛果,損有情故”,你損害有情,結果招的果決定是不可愛的果,苦的果,那麼這叫非善,就是惡。所以我們的標准,惡就是損害有情,將來感不可愛的果的,就叫惡。
“非業”,就是非可愛非不可愛,“非前二業”,不是安穩業,也不是不安穩業,那麼叫無記業。這個無記業,“不可記爲善不善故”,不可記,記就是把它劃分爲善的、不善的,這個不能記別,那是無記的,不可記別的。
這是叁種業。所謂善、惡、無記,就是安穩業、不安穩業跟非安穩非不安穩業。這個名詞沒有聽到過,如果你碰到經上,這個名字看到了,所謂安穩業就是善業,不安穩業就是惡業,非安穩非…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