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定共戒。
“但依心力由定心俱生”,前面講過,“但依心力而得生故,無有表也”,並不是依靠表業來的。別解脫戒受的時候,要磕頭頂禮、承白,自己要說自己“能持”的話。定共戒、道共戒,只要定心起了之後,無漏的道起了之後,他就有道共戒、定共戒。這是跟心俱生的,不需要表業。所以說,定生就是包括定共戒、道共戒,只有無表業,沒有表業的。
這個把表業、無表業的有無全部講完了,很簡單扼要。
己二 據前後辨
從此第二,據前後辨者。論雲:加行、後起,如根本耶?不爾。雲何?頌曰:
加行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後起此相違
“據前後辨”,什麼前後呢?就是加行、後起。“論雲:加行、後起,如根本耶?不爾”,加行罪、後起罪,是不是跟根本一樣,無表有無跟前面那一段一樣?“不爾”,不一樣。加行、後起跟根本的不一樣,前面講的都是根本了。那麼既然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
“頌曰:加行定有表,無表或有無,後起此相違”,加行的,有表業是決定有,無表業有沒有不一定,或有或無。“後起此相違”,後起跟它相反,無表業一定有,表業或有或無。那麼這就是加行、後起跟根本是不一樣的,它簡單一些。
釋曰:加行定有表,無表或有無者,業道加行,必定有表,無表不定,或有或無,殷重心起,則有無表,輕心則無。後起此相違者,後起與此加行相違,謂後起位,無表定有,表則不定,隨前業作,則有表業,異此則無。
“釋曰:加行定有表,無表或有無者”,業道的加行(什麼叫加行,後邊要講),業道的加行必定有表業的,無表業不一定有,或者有,或者沒有,“無表不定”。“殷重心起,則有無表”,起加行的時候,重心起的,或者極瞋恨的心起殺,雖然沒有殺死,但是無表色起的。假使泛泛的心,那麼就沒有無表色;但是對方命終,無表色決定生起來,那是事情已經嚴重了。“輕心則無”,就是你加行的時候,殷重心起的就有無表色,假使輕心起的就沒有。
“後起此相違者,後起與此加行相違”,後起表色、無表色的有沒有,跟加行恰恰反過來。“謂後起位,無表定有”,加行麼表業一定有,後起呢,無表決定有,而表業卻不一定,或者有,或者沒有。表業怎麼有呢?“隨前業作,則有表業”,你跟了前面做下去,那麼有表業;“異此則無”,做到那裏,不幹了,停下來了,那就沒有表業了。像什麼呢?假使殺一個人,殺死了,對這個人還懷恨,把他切了一塊一塊的,那就是後起,死了之後,還要有表業的。如果殺了之後逃了,不管他了,那麼表業就沒有。
那麼後邊加行跟後起,他要仔細講,前面的加行、後起是說過的,但是沒有仔細講,我們口頭講一下,這裏他明文地講一下。
問:于此義中,如何建立加行、後起、及根本耶?答:且不善中,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殺時,先發殺心,從床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搘觸羊身,酬價捉取,牽還養饴,將入屠坊,手執刀杖,若打若刺,至命未終,如是皆名殺生加行。隨此表業,彼正命終,此剎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由二緣故,令諸有情根本業道,殺罪所觸:一由加行,二由果滿命終名果滿也。此剎那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名殺後起。及于後時,剝截治洗,若秤若賣,或煮或食,贊述其美,表業剎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前言後起有表業者,即此文是也。余六業道,隨其所應,叁分不同,准例應說。
“問:于此義中,如何建立加行後起及根本耶”,在這個裏邊,我們講了那麼多了,這個加行、後起,根本到底怎麼樣子安立的?
“答:且不善中”,舉個例,以不善的業道裏邊來說,就是以殺來舉個例。“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殺時先發殺心,從床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搘觸羊身,酬價捉取,牽還養饴,將入屠坊,手執刀杖,若打若刺,至命未終,如是皆名殺生加行”,這是加行,假使說殺羊的人,他是要行殺了,殺是業道了,他要屠羊的,就是殺豬殺羊的人。他是賣了,靠它爲生的;要殺的時候,他先說今天要殺羊,這個發心先發了;然後早上從床上起來(這些都屬于加行,反正你起了要殺的心之後,以後做的動作都是加行,又都是要爲了殺服務的事情了,做准備工作了),那麼先要准備明天要殺生的,要殺羊的,那麼第二天他床上起來,拿了錢,到鋪子上去買羊,買羊的時候,羊身上去摸一下,這羊胖不胖、好不好、有沒有病?這樣子把羊拿過來,給了價錢,把它抓過來,牽回去,牽回去之後,先給它吃飽,吃飽的胖一點了,吃了飽之後,養胖了之後,牽到屠坊,殺羊的地方,手裏拿了刀杖,或者是打(拿杖就是打了,或刀就是刺了),正在打,正在刺的時候,命還沒有終,還沒有斷命,這個都屬于加行。
“隨此表業,彼正命終”,隨此表業,就是殺、打的一個表業,你隨了這個動作,或殺,或者刺,“彼正命終”,羊死掉了。正在命終這一剎那,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在這一剎那的時候,表業,刀刺進去那個表業,跟它死掉以後産生的無表業,都是他的根本業道,根本。
“由二緣故,令諸有情根本業道,殺罪所觸”,那麼根本業道,它怎麼樣子能成功呢?二個緣,一是由加行,二是由果滿。一個是加行,就是拿刀、拿杖,去作加行,就是打或者殺或者刺,這個是加行,就是動作;果滿,滿你的願,使對方死掉了,你自己把它殺死,或者打死,打是加行,它死了,就是你的果滿掉,“命終名果滿也”。那麼這兩個條件合攏來,叫根本罪。單是加行,對方的果沒有滿就是沒有命終,也是屬于加行,不屬于根本。假使命終了,你沒有動,那當然了,教人家殺的,也是屬于根本罪。但不是你殺的,它自己死的,那不能成業道了,不關你的事了。
“此剎那後”,根本業道一剎那時間,這剎那時間之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這個無表業起了,它是相似相續地不斷地等流下去。這個前面講無表色的時候講過的,“隨流淨不淨”,管你是善的也好、惡的也好,隨流,要等流下去的。那麼無表業起了,就隨轉不絕。這個是後起,後起決定有無表色的。那麼表色,你後頭不管了,走掉了,表色就沒有了。
“及于後時,剝截治洗,若秤若賣,或煮或食,贊述其美,表業剎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後起,殺過了不管它、走了,這就是沒有,無表業是有的,不會跑掉的,但是表業就沒有了。如果殺了之後,把它皮剝了,把它一塊一塊切下來,把它洗幹淨,然後秤,賣給人家,稱多少一斤,賣給人家好多錢,這都是屬于後起。或者自己吃,“或煮或食”,或者煮,或者吃,或者吃的時候,也說這個肉好吃,等等這些都屬于後起。“表業剎那”,就是起表業的那個時候,都叫後起的表業,都叫後起。
“前言後起有表業者,即此文是也”,就是說後起裏邊,無表色決定有的,但是表業有或者沒有,有的就是這一類,殺了之後,還要把它剝皮,把它切開來一塊一塊,或者洗,或者賣,或者秤,或者煮,或者吃,或者說它的味道好,贊歎,這些都是殺生的後起。
這個業報很厲害,這裏附帶地說一下,本來是不想說的。最近,災禍多得很,疾病、橫死、災患、幹旱、水災等等,層出不斷的。所以大家要好好修持,不要以爲自己是保險箱裏呆起了,你做了苾刍,或者出了家,不好好修行的話,過去的業報來了,頂不住的,那麼只有求叁寶加持。所以我們再叁強調大家念誦的時候要好好地、一心地念,也就是這個意思。他們南無寺在修大法會,大概也是爲這些災苦。那麼我們這裏也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經濟力量搞大法會,那麼大家自己好好地搞小法會了,每一個人的行持方面要注意一點好了,念經的時候就念經,該是爲常住服務的時候就服務,不要空閑起來,懶惰,或者是消耗時間。
我們前面說《俱舍》,他們說,講了半天,不曉得修法在哪裏?修法多的是,你沒有注意,前面給你一個口訣,你不知道啊?一切災患起的根本在哪裏?貪美食、性懶惰,這個好好地想一想。看起來不是很嚴重的罪惡,吃得好一點,也不是壞事,懶惰也不是最大的惡,懶惰就是不幹事情,又沒有殺人,又沒有罵人,又沒有打人,但這個是災患的根本。我們現在正是災患叁年,大災患的時候,那麼這個根本你不去掉,你想避免災患,怎麼做得到呢?那麼一定要把這根本去掉,然後再求佛的加持,好好地求加持,這個災患當然去得掉。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恐怕……。人家在家人還叫你給他消災了,你自己也沒有行持,把他的災擺你身上一背,這個你受得了嗎?自己的災還消不了,他的災,一個一個一個擺你背上背上來了。他們求念《藥師經》,或者修超度,什麼包袱都背在你身上,你們也感不到,吃得很好吃,今天打齋,很好,什麼贊歎美食,好了,這個災就要消了,那你就是要自己償報了。(93B)那這個好好警惕,這都是修法,你說修法在哪裏?一定要得神通了,才是修法嗎?神通,你得了定之後自然有的。
“余六業道,隨其所應,叁分不同,准例應說”,其余六個業道(這是舉殺生來作個例),其余盜、淫、妄語、惡口、離間,這些隨其所應,“叁分”,就是加行、根本、後起,叁個不同,根據這個殺的一推,自己就知道了,不必每一個都仔細說。
論雲:貪瞋邪見,才現在前,即說名爲根本業道,故無加行、後起差別解雲:殺生等七,通加行、根本、後起,貪瞋等叁,唯根本也。
“論雲:貪瞋邪見,才現在前,即說名爲根本業道”,這(之前)是身叁口四了,那麼意業道怎麼樣呢?意業道有沒有加行、後起?沒有。意裏邊意惡行,(在…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