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當然不是異熟果。“以不善法爲叁果”,不善法叁個,就是(除去)異熟、離系。
“雲何不善以無記爲等流果”,這裏有等流果,它就問這個問題,怎麼不善法跟無記法可以做等流呢?
“答:身邊無記爲同類因,以諸不善爲等流果”,身見、邊見可以做同類因,産生苦谛下的那些不善法,那麼這就是等流果,它們可以做的。跟前面那個一樣的,前面是以不善爲因,無記爲果,這裏是無記爲因,不善爲果,兩個反過來就是了。
無記的以無記爲果,也是同樣,有等流果的,無記對無記是等流果,那個沒有問題。那麼異熟果沒有,因爲無記法不感異熟,雖然異熟果是無記的,但是無記法不感異熟的,異熟果的因決定是有善有惡的,所以說沒有異熟果。離系果是善的擇滅,勝義善,是擇滅無爲法,也不是無記,所以說離系果沒有。
那麼這一筆帳,算起來也實在是很簡單,但是你如果裏邊的關系不知道的話,一筆亂帳,沒辦法清的。(100B)等于我們以前的帳一樣,沒有辦法了,只好軋斷算數,重新開端,只有這麼辦。那你怎麼辦呢?你就是跳過算數,以後再看,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丙叁 明叁世果
從此第叁,明叁世果。論雲:已辨叁性,當辨叁世。頌曰:
過于叁各四 現于未亦爾 現于現二果 未于未果叁
“從此第叁,明叁世果”,過去、未來、現在,感過去、未來、現在的果,這個又是一筆帳。所以說我們講業果,很微細,這個你說微細還夠不夠?還差得遠。佛知道的業果,等覺菩薩還沒有辦法知道的,微細到這個程度,才能把一切因果清清楚楚講出來,如果你馬而虎之的話,會講錯的。那麼我們要明因果,要明業果,這些東西都是最起碼的要求。你們去看一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裏邊講中士道、下士道的時候,引的基本上都是《俱舍》。
“從此第叁,明叁世果。論雲:已辨叁性,當辨叁世”,善的、惡的、無記的,感善的、惡的、無記的果,講完了。那麼要叁世了,過去、未來、現在的業,感過去、未來、現在的果,又是一筆帳。這個從文字上看,好象很簡單,爲什麼?不多,就這麼幾行就完了,那大概是比前面要簡單一些了。
叁世的果,“頌曰:過于叁各四”,過去的業對過去、未來叁世的果,各有四個果。“現于未亦爾”,現在的業對未來的感果,“亦爾”,也是四個。“現于現二果”,現在對現在是兩個果。“未于未果叁”,未來的對未來的,“果叁”。“過于叁各四”,過去對過去的,過去對現在,過去對未來,這叁個都講了,那就沒有漏洞了,全部講完了。
釋曰:此以叁世業,對叁世法,爲果差別。此叁世業,色行二蘊,少分爲體;若叁世法,五蘊爲體。過于叁各四者,謂過去業,以叁世法,各爲四果,唯除離系。
“釋曰:此以叁世業,對叁世法,爲果差別”,叁世的業,過去、未來叁世的業,對過去、未來叁世的法爲它的果,它的差別,一共有幾種?
“此叁世業,色行二蘊,少分爲體”,同樣,先說它的體。既然是業,總是身口意叁業:身業,形色,色法;語業,聲音,是色法;意業是思心所,行蘊。那麼是“色行二蘊少分爲體”,不是全部,是裏邊一部分,少部分。
叁世的法感的果法卻是五蘊法都有了,“五蘊爲體”。
下邊就算帳了。“過于叁各四”,過去的業,對過去的果、現在的果、未來的果,都有四種。“謂過去業以叁世法,各爲四果,唯除離系”,因爲它是,既然是叁世法,叁世所攝。離系果是無爲法,不屬系世的,不是叁世攝的,那麼離系果除掉。其它的四個果都可以有。
現于未亦爾者,現在世業,以未來法,亦唯四果。同前過去數,故言亦爾也。
“現于未亦爾”,現在的法對未來的果,那麼這個好去理解了,現在造業,將來感果,這個也有四種果,就是沒有離系果,爲什麼?未來也是叁世所攝,離系果是不屬于叁世的,所以要除掉離系果。反正墮于世的,都沒有離系果的,離系果是世所不系的,它是無爲法。現在世的業,以未來的法作果的話,也有四種果,“同前過去數”,跟前面一樣,也是沒有離系果,其它的都可以有。因爲它是過去、未來、現在,它善、惡、無記都在裏邊,都可以,那麼各式各樣果都可以的,就是叁世所攝,那個不攝的無爲法就不能有,所以“亦爾”。
現于現二果者,謂現在世業,以現在法爲二果,謂增上果及士用果。
“現于現二果”,現在的法對現在的法,只有兩個果,“謂現在世業”,以現在法爲果的話,只有兩個果。
一個增上果,除了前面的,都可以作增上果。那麼現在對現在,不在前,果不在因之前,當然可以作果。那麼還有一個士用果,士用果現在對現在是俱有士用果,可以有。那麼其它的不能有了,同類因,要因在前、果在後,都是現在,不能有等流果;那麼還有一個異熟果,異熟果是異時而熟,因在前、果在後,也不能同時,所以說異熟果跟等流果不能有;離系果本來不能有的,不是叁世的東西。那麼只有兩個果。
未于未果叁者,謂未來業,以未來法,唯有叁果,除等流及離系。不說後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
“未于未果叁”,未來的業對未來的果有叁種。“謂未來業于未來法,唯有叁果,除等流及離系”,離系果不是世所攝;等流果,在未來的法不能有前後,那麼未來的業對未來的法裏邊也談不上等流果,等流果決定是因在前、果在後,未來的法都還沒有生出來,哪個在前,哪個在後還沒有決定的,所以說等流果不好說。除了等流,除了離系,只有叁個果。
“不說後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我們只說,過去對過去、未來、現在,現在對現在,現在對未來,未來對未來,沒有說未來對過去,爲什麼?果決定在後的,不能因在後,果在前。“不說後業”,業在後,果在前沒有的。“不說後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前面的法,決定不是後業的果,因爲業總是在前,果在後,所以說這個後業、前果就不說了。
那麼叁世對叁世也很快講完,好象是不難。不曉得你們怎麼樣?不知道了。
丙四 明諸地果
從此第四,明諸地果。論雲:已辨叁世,當辨諸地。頌曰:
同地有四果 異地二或叁
“從此第四,明諸地果”,又是一筆麻煩帳,但是看看也很簡單,沒有幾行。“諸地”,叁界九地,叁界九地來配。“論雲:已辨叁世,當辨諸地”,叁世的講完了,這個諸地,九個地來說。
“頌曰:同地有四果,異地二或叁”,簡單兩句話,雖然有九個地,但是分起來只有同跟異。“同地”,自己造業就在這個地。叁界九地,哪九個地?這個一定要先知道,欲界一個地,五趣雜居地,五個趣都雜居的;初禅是一個地,離生喜樂地;二禅定生喜樂地;叁禅離喜妙樂地;四禅舍念清淨地,這是欲界、色界五個地。那麼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一共九個地,這個要記住。雖然有九地,總的來說,“同地”,欲界對欲界造業,欲界受果,或者初禅在初禅造業,初禅受果,一種;“異地”,欲界造業,初禅受果,或者初禅造業,二禅受果,這是“異地”。那麼總的來說,“同地”、“異地”兩個地,說了就可以了,每一地就不要都說那麼多了。
釋曰:此約諸地業,望諸地法,爲果差別。應知諸地業,唯色行二蘊少分,諸地法通五蘊也。同地有四果者,于九地中,隨何地業,以同地法爲四果,除離系。異地二或叁者,若是有漏業,以異地法爲二果,謂士用、增上;若無漏業,以異地法爲叁果。于前二果,更加等流。不墮界故,有等流果。
“釋曰:此約諸地業,望諸地法,同地有四果,異地二或叁”,同地的有四個果,異地的,就是不是同地的,兩個或者是叁個,所以說還是簡單的。這裏邊的問題,是約諸地的業,望諸地的法,就是叁界九地,哪一地造的業在哪一地有它的果,法爲它的果。看看是蠻麻煩的,實際上總結起來,還是以同、異兩個來簡括,也是不麻煩。
“應知諸地業,唯色行二蘊少分,諸地法通五蘊也”,這同樣,先把體講一下。造業的只是兩種:色蘊,身口業;行蘊,意業。感的果法,卻是五蘊都有。
“同地有四果”,先說同地的,當地造業,當地受果的有四種果。
“于九地中,隨何地業,以同地法爲四果,除離系果”,同地造業的話,同地受果,五種果裏邊沒有離系。爲什麼離系沒有?離系果不屬于叁界九地的,出叁界的,所以離系果沒有。那麼其余四種果都可以有。
“異地二或叁”,假使是有漏業,異地法爲果的話,只有兩個果。因爲異地,隔了地,那其它的果不能有,只有兩個果,士用果、增上果。這是有漏的法來說,士用果、增上果。
士用果,你這個心起一個上地的心,你假使入定,色界的定心生起來了,這個是可以(有)士用果。那麼增上果,那是最廣泛的,只要不障礙的都是增上果,那可以異地也有。這是有漏法。異地的等流果不能有,欲界的跟色界的法不一樣了,不能等流。那麼離系果當然不能有了。還有一個什麼果?異熟果當然不能有,那麼異地法異熟果不能有的了。
假使無漏業,有叁個果,“以異地法爲叁果,于前二果”,加一個等流果,爲什麼?以無漏法對無漏法說,它不屬于叁界九地所系縛的,它雖然異地,可以有等流果,所以說對前面的有漏的,加一個等流果。那麼實際上很簡單了,這個也講完了。
下邊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這筆帳一算,再還有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