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兩筆賬一算,總好了,走下坡路了,那就是容易的。但是要把這兩筆要算完,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下邊的是不難,那麼還要經過什麼,還要爬兩個坡了。
丙五 明學等叁果
從此第五,明學等叁果。論雲:已辨諸地,當辨學等。頌曰:
學于叁各叁 無學一叁二 非學非無學 有二叁五果
“從此第五,明學等叁果。論雲:已辨諸地,當辨學等”,叁界九地講好了,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這個還要辨一辨。就是以有學的業感到無學、有學、非學非無學的果,同樣,無學的業、非學非無學的業感叁種果,也要辨一下。
這裏我們先要把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講一下。什麼叫有學?見道以上的叫有學。聖者,他是有學了,不是聖者,還學都沒有的,還沒有學了,所以說我們講到有學,就是見道以上的聖者,他的法,他的業。
無學,是阿羅漢、佛。二乘,聲聞乘是阿羅漢,無學最高了,畢業了;大乘,是佛果,最高的,沒有再可以學的,全部學完,再學什麼呢?沒有了。
非學非無學,既不是學,又不是無學,包含凡夫,但是還要包含叁無爲法。因爲學法、無學法,都是指有爲的那些無漏法,而無爲的法卻歸類于非學非無學那一類去了。非學非無學既包括有漏的法,也要包括叁個無爲法。這個裏邊就是要注意這一點。
釋曰:此約學等叁業,以學等叁法,爲果差別。學等叁業,唯色行二蘊少分。學無學色蘊,無漏戒也;行蘊者,道共思也。非學非無學色蘊,有漏色少分。學等叁法,通五蘊也。非學非無學法,兼取叁無爲。
“釋曰:此約學等叁業,以學等叁法爲果差別”,學、無學、非學非無學叁種業,以學的法、無學的法、非學非無學的法爲果,各有多少?就是叁個叁個,叁個對起來看。
“學等叁業,唯色行二蘊少分。學、無學色蘊,無漏戒也;行蘊者,道共思也。非學非無學色蘊,有漏色少分。學等叁法,通五蘊也。非學非無學法,兼取叁無爲”,這個就把原則的東西先標一下。
我們先講它的體,“學等叁業”,學、無學、非學非無學叁個業,它們的體,色蘊、行蘊少分。那麼都是一樣,造業就是:身語業,色蘊;意業是行蘊。還是跟前面一樣。但是果法,那就多了。“學、無學色蘊”,這裏先說,“學、無學色蘊”是什麼?無漏戒,道共戒。學、無學的業,他造業的色蘊是無漏戒,就是道共戒;他的行蘊,道共思,無漏的思。它是分叁種,總的體是色蘊、行蘊,但是叁種的色蘊、行蘊不一樣,要講一下。非學非無學的色蘊是有漏的色少分,就是身語二業,有漏的。業講完了。
它的果叁個法,“通五蘊也”,這個學法也好,無學法也好,非學非無學法也好,都是通五蘊的。但是一個有漏,一個無漏法,這個要分開。那麼非學非無學法裏邊也有叁個無爲法是無漏的,所以說非學非無學法並不是全部有漏法,這個要加叁個無爲。那麼這樣子下邊就容易搞了,下邊要分了。
學于叁各叁者,謂有學業,于學等叁法,各爲叁果。且學業以學法爲叁果者,除異熟及離系;以無學法,爲叁果者,亦除異熟及離系;以非學非無學法,爲叁果者,除異熟及等流。
“學于叁各叁”,有學的業,對有學的法、無學的法、非學非無學的法叁種,各有叁個果,“謂有學業,于學等叁法,各有叁果”。
那麼怎麼叁個果呢?“且學業以學法爲叁果者”,有學的業有學的法,它有叁個果,哪叁個果?要除了異熟果、離系果。無漏法不是異熟法,既然是學法,它是無漏的,無漏的不是異熟果(異熟果是有漏的),無漏法出叁界的,不屬于叁界的,所以不是異熟果。既然是有學法、有爲法,不是離系果,離系果是無爲的。所以說要除兩個,異熟果、離系果除掉,其它叁個果有。這是有學的業對有學的法爲果,叁種。
有學的業,以無學的法爲叁果,“亦除異熟及離系”,同樣,跟前面一樣,還是這麼叁個。
它以非學非無學的法爲叁果的話,要除異熟果及等流果。因爲非學非無學法裏邊有叁無爲法,有擇滅無爲,可以作離系果。但是等流果不能有,因爲前面兩個都是無漏的,這個非學非無學的有爲法,是有漏的,有漏的等流果不能有。所以雖然是叁個果,它要一個離系果加進去,等流果要除掉。前面學、無學都是無漏法,可以有等流果。
所以這個,叁個果跟前面的叁個果不一樣。這是有學的業感有學的果、無學的果跟非學非無學的果,叁個說完了,算算蠻快的,不曉得你們聽了怎麼樣?多講也沒啥講的,就這麼一點事情了,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這個多講也講不來,沒有什麼講了,手指頭扳來扳去,就這麼的,也是幾分鍾就扳完了。
無學一叁二者,謂無學業,以學法爲一果,唯增上。若無學業,以無學法爲叁果,除異熟及離系。無學業,以非學非無學法爲二果,謂士用、增上。
“無學一叁二”,無學的業,感有學的果只有一個,感無學的果是叁個,感非學非無學的果兩個。
“謂無學業,以學法爲一果,唯增上果”,只有增上果,不能有等流果。等流果以等勝爲果,比它高的,或者相同的叫等流果。無學是高,學是低,沒有等流果。所以等流果沒有,只有一個增上果。
“若無學業,以無學法爲叁果”,業是無學的,以無學的法爲果的話,有叁種可以。那麼異熟果,因爲無學法不是叁界的,不能異熟,不是異熟果。無學法,不是非學非無學法,不包含無爲法的,所以離系果也不能有。那麼還是叁個果,除了異熟、除了離系,有等流、增上跟士用。
以無學法爲業,以非學非無學爲果的,兩種——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不能有。離系果也不能有,因爲無學,它已經離系完了,這個你要注意,無學一切煩惱都斷完,他不要再離系,所以說離系果也沒有。那麼只有增上果、士用果。他無學的時候,他可以無間起一個有漏的心,那麼這是士用果。那麼增上果,一切都可以做,凡是有爲法都是增上果。
把第二類的無學的業,感有學的果、無學的果、非學非無學的果又講完了。
非學非無學,有二二五果者,謂非學非無學業,以學法爲二果,謂士用、增上。以無學法爲二果,謂士用、增上。以非學非無學法爲五果。
非學非無學的業,要感的有學業、無學業、非學非無學的果,“二、二、五”。
“謂非學非無學業,以學法爲二果”,有學法作它的果的話,兩種,士用果、增上果。異熟果跟等流果沒有,離系果也沒有。因爲它本身是非學非無學的業,有漏的法,它感的是學法,有學法是無漏的,一個有漏,一個無漏,不能等流果。有學法是有爲的,沒有離系果。那麼增上果、士用果可以有。異熟果,當然不是,有學法是無漏法,不能作異熟果的。
非學非無學的業以無學法爲果的話,有兩種,士用果、增上果,只能有這兩種,其它的都不能有。
“以非學非無學爲五果”,假使它本身是非學非無學的業,感到非學非無學的果,那麼五種都可以有。離系果也可以有,有漏的離系道,有漏的離欲道也可有離系果,那麼就是五種果都能有。
好了,這一筆又完了。時間還早得很,今天把帳全部算完還可以講一點。算算是很容易,就是前面的原則你們要掌握,恐怕討論的時候卻不是那麼容易了。
下邊是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又是叁種,它們互相的業感果。
這個我們看初來的,你們種子下去就可以了,下邊不管了,以後學到後來再去回過來看好了,這一個要你們去把它討論出來,懂的話,恐怕比上天還難。你們才學了一點點,要把這個搞清楚,《俱舍》爲什麼難?爲什麼我們從古以來學《俱舍》的人少?就是太麻煩了。不要說《俱舍》麻煩,法相也夠麻煩的。
我們年青的時候,在上海法相學社,範老居士,範古農是法相家,他開了個法相學社。報名的時候,滿堂,一個講堂全部坐滿的,什麼人都有,包括名流,那些佛教界的什麼什麼,高層次的人很多。那個時候,我們擠在後頭。兩個月、叁個月一過,只有十幾個人了,都退掉了。爲什麼原因呢?有的是太忙了,有的是實在是年紀大了,那麼多法相記不住。有的反正是念佛的,“學不學沒關系”,不學了。總的來說,學法相是困難的,就是要有點科學頭腦的,沒有科學頭腦,學法相是困難的。
那麼學《俱舍》,比法相還要難。我們說個老實話,學《俱舍》比法相還要難。但是學法相,沒有《俱舍》的基礎的話,你這個法相總是飄飄皮皮的,經不起考驗的,人家學過《俱舍》的一個問題提出來,你這個法相家就會垮下來,答不下來了。那麼你學過《俱舍》再學法相,踏實了。
這個不是我的看法,一向那些學佛教的都有這個看法。最近的,我們近代的大法相家歐陽竟無,就這麼說的。他說你學法相唯識,沒有《俱舍》的話,等于是樹沒有根,屋沒有基。一個房子沒有地基的,那你這個屋子很容易垮的,站不穩的;再一個,你說一棵樹沒有根的,這個樹是長不大的,也不會開花結果的,那就是不起作用的。
所以說你學法相,沒有學《俱舍》,那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沒有根的樹、沒有基的屋。那麼就是說,鼓勵大家學《俱舍》,但是《俱舍》畢竟是難,學的人還是少。總的來說,現在佛學院裏邊開《俱舍》課的已經不多,把《俱舍》課開了學好的更少了。這也是我們現代的人的根基差的原因了。不要怪這個,怪那個,你如果是想成佛,要度衆生,你連《俱舍》都學不進去,你度啥個衆生呢?自己也度不了了。首先把自己愚癡度掉,貪瞋癡,愚癡是個大煩惱,這個要度掉了。
丙六 明見…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