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56

  ..续本文上一页,这两笔账一算,总好了,走下坡路了,那就是容易的。但是要把这两笔要算完,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下边的是不难,那么还要经过什么,还要爬两个坡了。

  

  

  

   丙五 明学等三果

  

  从此第五,明学等三果。论云:已辨诸地,当辨学等。颂曰:

  

  学于三各三  无学一三二  非学非无学  有二三五果

  

  “从此第五,明学等三果。论云:已辨诸地,当辨学等”,三界九地讲好了,有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这个还要辨一辨。就是以有学的业感到无学、有学、非学非无学的果,同样,无学的业、非学非无学的业感三种果,也要辨一下。

  

  这里我们先要把有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讲一下。什么叫有学?见道以上的叫有学。圣者,他是有学了,不是圣者,还学都没有的,还没有学了,所以说我们讲到有学,就是见道以上的圣者,他的法,他的业。

  

  无学,是阿罗汉、佛。二乘,声闻乘是阿罗汉,无学最高了,毕业了;大乘,是佛果,最高的,没有再可以学的,全部学完,再学什么呢?没有了。

  

  非学非无学,既不是学,又不是无学,包含凡夫,但是还要包含三无为法。因为学法、无学法,都是指有为的那些无漏法,而无为的法却归类于非学非无学那一类去了。非学非无学既包括有漏的法,也要包括三个无为法。这个里边就是要注意这一点。

  

  

  

  释曰:此约学等三业,以学等三法,为果差别。学等三业,唯色行二蕴少分。学无学色蕴,无漏戒也;行蕴者,道共思也。非学非无学色蕴,有漏色少分。学等三法,通五蕴也。非学非无学法,兼取三无为。

  

  “释曰:此约学等三业,以学等三法为果差别”,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种业,以学的法、无学的法、非学非无学的法为果,各有多少?就是三个三个,三个对起来看。

  

  “学等三业,唯色行二蕴少分。学、无学色蕴,无漏戒也;行蕴者,道共思也。非学非无学色蕴,有漏色少分。学等三法,通五蕴也。非学非无学法,兼取三无为”,这个就把原则的东西先标一下。

  

  我们先讲它的体,“学等三业”,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个业,它们的体,色蕴、行蕴少分。那么都是一样,造业就是:身语业,色蕴;意业是行蕴。还是跟前面一样。但是果法,那就多了。“学、无学色蕴”,这里先说,“学、无学色蕴”是什么?无漏戒,道共戒。学、无学的业,他造业的色蕴是无漏戒,就是道共戒;他的行蕴,道共思,无漏的思。它是分三种,总的体是色蕴、行蕴,但是三种的色蕴、行蕴不一样,要讲一下。非学非无学的色蕴是有漏的色少分,就是身语二业,有漏的。业讲完了。

  

  它的果三个法,“通五蕴也”,这个学法也好,无学法也好,非学非无学法也好,都是通五蕴的。但是一个有漏,一个无漏法,这个要分开。那么非学非无学法里边也有三个无为法是无漏的,所以说非学非无学法并不是全部有漏法,这个要加三个无为。那么这样子下边就容易搞了,下边要分了。

  

  

  

  学于三各三者,谓有学业,于学等三法,各为三果。且学业以学法为三果者,除异熟及离系;以无学法,为三果者,亦除异熟及离系;以非学非无学法,为三果者,除异熟及等流。

  

  “学于三各三”,有学的业,对有学的法、无学的法、非学非无学的法三种,各有三个果,“谓有学业,于学等三法,各有三果”。

  

  那么怎么三个果呢?“且学业以学法为三果者”,有学的业有学的法,它有三个果,哪三个果?要除了异熟果、离系果。无漏法不是异熟法,既然是学法,它是无漏的,无漏的不是异熟果(异熟果是有漏的),无漏法出三界的,不属于三界的,所以不是异熟果。既然是有学法、有为法,不是离系果,离系果是无为的。所以说要除两个,异熟果、离系果除掉,其它三个果有。这是有学的业对有学的法为果,三种。

  

  有学的业,以无学的法为三果,“亦除异熟及离系”,同样,跟前面一样,还是这么三个。

  

  它以非学非无学的法为三果的话,要除异熟果及等流果。因为非学非无学法里边有三无为法,有择灭无为,可以作离系果。但是等流果不能有,因为前面两个都是无漏的,这个非学非无学的有为法,是有漏的,有漏的等流果不能有。所以虽然是三个果,它要一个离系果加进去,等流果要除掉。前面学、无学都是无漏法,可以有等流果。

  

  所以这个,三个果跟前面的三个果不一样。这是有学的业感有学的果、无学的果跟非学非无学的果,三个说完了,算算蛮快的,不晓得你们听了怎么样?多讲也没啥讲的,就这么一点事情了,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这个多讲也讲不来,没有什么讲了,手指头扳来扳去,就这么的,也是几分钟就扳完了。

  

  

  

  无学一三二者,谓无学业,以学法为一果,唯增上。若无学业,以无学法为三果,除异熟及离系。无学业,以非学非无学法为二果,谓士用、增上。

  

  “无学一三二”,无学的业,感有学的果只有一个,感无学的果是三个,感非学非无学的果两个。

  

  “谓无学业,以学法为一果,唯增上果”,只有增上果,不能有等流果。等流果以等胜为果,比它高的,或者相同的叫等流果。无学是高,学是低,没有等流果。所以等流果没有,只有一个增上果。

  

  “若无学业,以无学法为三果”,业是无学的,以无学的法为果的话,有三种可以。那么异熟果,因为无学法不是三界的,不能异熟,不是异熟果。无学法,不是非学非无学法,不包含无为法的,所以离系果也不能有。那么还是三个果,除了异熟、除了离系,有等流、增上跟士用。

  

  以无学法为业,以非学非无学为果的,两种——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不能有。离系果也不能有,因为无学,它已经离系完了,这个你要注意,无学一切烦恼都断完,他不要再离系,所以说离系果也没有。那么只有增上果、士用果。他无学的时候,他可以无间起一个有漏的心,那么这是士用果。那么增上果,一切都可以做,凡是有为法都是增上果。

  

  把第二类的无学的业,感有学的果、无学的果、非学非无学的果又讲完了。

  

  

  

  非学非无学,有二二五果者,谓非学非无学业,以学法为二果,谓士用、增上。以无学法为二果,谓士用、增上。以非学非无学法为五果。

  

  非学非无学的业,要感的有学业、无学业、非学非无学的果,“二、二、五”。

  

  “谓非学非无学业,以学法为二果”,有学法作它的果的话,两种,士用果、增上果。异熟果跟等流果没有,离系果也没有。因为它本身是非学非无学的业,有漏的法,它感的是学法,有学法是无漏的,一个有漏,一个无漏,不能等流果。有学法是有为的,没有离系果。那么增上果、士用果可以有。异熟果,当然不是,有学法是无漏法,不能作异熟果的。

  

  非学非无学的业以无学法为果的话,有两种,士用果、增上果,只能有这两种,其它的都不能有。

  

  “以非学非无学为五果”,假使它本身是非学非无学的业,感到非学非无学的果,那么五种都可以有。离系果也可以有,有漏的离系道,有漏的离欲道也可有离系果,那么就是五种果都能有。

  

  好了,这一笔又完了。时间还早得很,今天把帐全部算完还可以讲一点。算算是很容易,就是前面的原则你们要掌握,恐怕讨论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容易了。

  

  下边是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又是三种,它们互相的业感果。

  

  这个我们看初来的,你们种子下去就可以了,下边不管了,以后学到后来再去回过来看好了,这一个要你们去把它讨论出来,懂的话,恐怕比上天还难。你们才学了一点点,要把这个搞清楚,《俱舍》为什么难?为什么我们从古以来学《俱舍》的人少?就是太麻烦了。不要说《俱舍》麻烦,法相也够麻烦的。

  

  我们年青的时候,在上海法相学社,范老居士,范古农是法相家,他开了个法相学社。报名的时候,满堂,一个讲堂全部坐满的,什么人都有,包括名流,那些佛教界的什么什么,高层次的人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挤在后头。两个月、三个月一过,只有十几个人了,都退掉了。为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太忙了,有的是实在是年纪大了,那么多法相记不住。有的反正是念佛的,“学不学没关系”,不学了。总的来说,学法相是困难的,就是要有点科学头脑的,没有科学头脑,学法相是困难的。

  

  那么学《俱舍》,比法相还要难。我们说个老实话,学《俱舍》比法相还要难。但是学法相,没有《俱舍》的基础的话,你这个法相总是飘飘皮皮的,经不起考验的,人家学过《俱舍》的一个问题提出来,你这个法相家就会垮下来,答不下来了。那么你学过《俱舍》再学法相,踏实了。

  

  这个不是我的看法,一向那些学佛教的都有这个看法。最近的,我们近代的大法相家欧阳竟无,就这么说的。他说你学法相唯识,没有《俱舍》的话,等于是树没有根,屋没有基。一个房子没有地基的,那你这个屋子很容易垮的,站不稳的;再一个,你说一棵树没有根的,这个树是长不大的,也不会开花结果的,那就是不起作用的。

  

  所以说你学法相,没有学《俱舍》,那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没有根的树、没有基的屋。那么就是说,鼓励大家学《俱舍》,但是《俱舍》毕竟是难,学的人还是少。总的来说,现在佛学院里边开《俱舍》课的已经不多,把《俱舍》课开了学好的更少了。这也是我们现代的人的根基差的原因了。不要怪这个,怪那个,你如果是想成佛,要度众生,你连《俱舍》都学不进去,你度啥个众生呢?自己也度不了了。首先把自己愚痴度掉,贪瞋痴,愚痴是个大烦恼,这个要度掉了。

  

  

  

   丙六 明见…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