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45

  ..續本文上一頁“釋曰:不善地獄中,粗雜瞋通二者”,先說十不善業道。在十不善業道裏邊,從地獄講起。

  

  在地獄中,“唯粗惡語、雜穢語、瞋,此叁通二”,現行也有,成就也有,這兩種都有。也可以罵,也可以不罵,心裏邊單是成就,而不現行,也可以現行,所以這兩種都通的。

  

  “由相罵故”,因爲受了苦了之後,大家對罵。“有粗惡語”,就有粗惡語。“由悲叫故”,他痛得難受,悲叫,這就是雜穢語。他心裏難過,以染汙心發的聲音,都是雜穢語。“由互相憎,故有瞋恚”,地獄的人互相瞋恨,所以有瞋恚心。這是地獄的種子,我們是在人間,就要把這些避免掉。如果互相都罵的話,那是地獄裏的現象了。染汙的心去發叫喊,也是地獄的因,也是地獄的事情,互相瞋恨也是地獄的事情。所以說僧團裏邊講六和。六和不是沒有原則和,是有標准的,身和、意和、語和,還有見和、利和等等。在這個僧團的利益的共同的原則之下,大家和合,重點是見和。

  

  

  

  貪邪見成就者,于此地獄中,此二成就,而不現行。無可愛境,貪不現行;現見業果,邪見不起。又地獄中,業盡死故,無殺業道;無攝財物,無盜業道;無攝女人,無邪淫罪;業鏡現前,不可拒諱,以無用故,無虛诳語;即由此無用,及常離故,無離間語。

  

  “貪邪見成就”,貪心跟邪見在地獄裏邊只有成就,沒有現行。地獄裏邊的人起不了貪心。爲什麼?地獄都是苦的地方,沒有可愛的境可以引起貪心來的。

  

  我們經常說的,這也是修行的關鍵,一個煩惱一出來,第一個是你種子沒有斷,就是有成就了,心裏有成就那個種子的,是成就的;第二個是引起煩惱的境現前;第叁個是不正的作意現前,沒有提起正念。這叁個東西湊起來,煩惱必然生起來。那麼這叁個東西隨缺一個,煩惱是生不起來的。地獄裏邊貪心所以不生,並不是他沒有貪心,也不是他有正知正念,就是能夠引起貪心的境沒有,境引不起貪心,所以貪沒有現行。

  

  那麼邪見,地獄裏邊看到業果了,過去他殺了人了,現在在地獄裏受那個大苦,他邪見也生不起。你說拔無因果,做了壞事沒有因果的,這個時候他看到了,自己親自在嘗了,你還起什麼邪見呢?邪不起來了。所以說有的人對佛教不相信,什麼六道輪回了什麼東西,寫了很多的文章,或者說了很多辯駁,說是沒有的。那麼我看到一本書,他說你實在不相信的話,等你親證輪回的時候,你就會相信了。那就這個意思,你親自到地獄裏去了,那個時候你就相信了,這個邪見生不起來了。地獄裏邊,他自然有這個,地獄裏有一種智慧,生得智,他造什麼業現在感到這樣的果,地獄裏邊有這個的,能夠知道,自己會知道的。

  

  另外呢,還有業鏡,業鏡一照,你虛诳語打不出來的。

  

  “于此地獄中,此二成就”,貪跟邪見並不是種子沒有,它現不起來,因爲事實擺在面前你也起不了了。貪嘛就是說貪的境沒有,沒有可愛的東西,那麼貪什麼?貪不了了。那並不是說地獄好,地獄裏不起貪心,那你到地獄去了?那不是這回事。地獄裏邊沒有可貪的東西,他不起貪心。“而不現行”,只有成就,沒有現行。爲什麼不貪?“無可愛境,貪不現行”,地獄裏邊都是苦,沒有一個可愛的境的。那麼貪心有可愛境才起,沒有可愛境起什麼貪呢?

  

  “現見業果,邪見不起”,業果自己親自見到了,那還起什麼邪見呢?地獄裏邊,我們前面說的,有生得智,他生下來就有這個智慧,知道前一輩子造了什麼業,現在受這個苦,所以邪見是生不起的。

  

  那麼這個裏邊,“無可愛境”,貪不生。我們昨天傳了《叁皈依觀》,叁皈依觀把對方,最可愛的人,觀成一個白骨。白骨,無論怎麼說,不是可愛的東西。如果你一個人晚上跑到這個墳山裏邊,看到一副白骨躺在地下,恐怕你嚇都嚇死了,你不會起可愛的心的。所以說,我們要修不淨觀也就是把可愛的境除掉。

  

  那麼九想觀也好,不淨觀也好,它就是說,把人的外面的幻像除掉,看真實的裏邊的真相。我們有幾位送了一個照片,這是上海的居士多下來幾張,所以散不了,旁邊幾個碰到的就給了,其余的就沒有了。它是一個照片,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一個孩子,半個身體是一般的人像,半個身體是骷髅,那就是叫你透視它裏邊。每一個人,外相長得再好,他的這個動作怎麼可愛、美妙,但是裏邊就是一個骷髅,骷髅是實在引不起什麼貪心的。那麼再九想觀一觀的話,外邊再長得那麼好,裏邊一個,我們說是一個皮口袋了,這個事實就是一個皮口袋。皮口袋裏邊裝了些什麼呢?腦髓了,眼睛了。你們沒有看過,你們解剖裏眼睛看看,就是像瞪起的銅鈴那個東西。那個眼珠,眼皮把它夾起來看看,看到什麼眼什麼眼,好得不得了,甚至于有些人看到女人眼睛都迷掉了;如果你把她解剖一下,把她眼皮除掉,這個瞪起的眼睛,你看了就嚇也嚇壞了。那麼鼻子裏邊鼻涕,膿水、口水等等,身上這些汗,這些排泄的東西,都是髒的,大小便更不要說了,就是腸胃裏邊的液體,都是一個臭味道的。

  

  那這些東西,這一大堆,皮一包,認爲是好的不得了,實際上,你把這個裏邊打開來一看,實在是髒不堪言,而且是臭不堪言的,人身上裏邊的東西是臭得不得了。那麼我們人,固然一方面是皮包了,裏邊氣味是聞不到。另一方面,我們習慣了。我們天天在人堆裏邊打堆,這個氣味聞慣了就沒有味道了。如果你跑到洋人那邊去,你就聞出氣味了。因爲洋人跟我們的氣息不一樣,他身上有個臊臭,你跑到他裏邊去就是聞得不舒服,那麼這個就是人的臭味道了。那麼動物園裏更有感覺了,動物園跑進去,那個味道是不好聞了,這個動物氣味。我們人與人之間實際上是臭的。天到人間來,也是感到臭得很,跟動物園一樣。人自己聞慣了,就不臭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你天天在臭裏邊聞的,你鼻子麻木掉了,並不是不臭,實在是你麻木了。那這些就是去掉他可愛的境了;沒有可愛的境,貪就不現行。

  

  我們要製止自己的貪心,沒有無漏法,煩惱斷不了,就是兩個辦法。一個是用境把它調了,第一是避免,遠離。遠離是把可愛境避開,不要去看它,那麼這是一個消極的辦法。第二個是積極的,觀,把可愛境觀成不可愛的。實際上本來是不可愛的嘛!哪個說可愛呢?這個本來是,就是四念處,不淨、苦、空、無常的,你說是常、樂、我、淨。無常的說是常,無我的說是有我,不淨的說是淨,苦的說是樂,這是四個顛倒。我們修四念處,就是把這四顛倒反過來,我們認爲心裏虛妄的一個誤解,認爲是常、樂、我、淨的,要把它看成真相,無常、苦、空、無我。那麼這個其中一個就是不淨謂淨,我們先把本來是不淨的東西,在你迷茫的這個心識裏邊來看成是很清淨很美妙的東西,那麼要恢複它的本相,把它不淨的東西觀出來。不淨的觀出來之後,這是積極的,就是在真實的境前面你也不會迷惑,不會起貪心了。

  

  所以說修行有層次的,你沒有經過遠離的話,你說要火裏邊煉金的話,你恐怕沒有這個能力,就燒死了。那麼你先要遠離,遠離之後,把這個心先把它自己收攏來,你不遠離的話,永遠執著五欲境上,你怎麼修行?修不來了。你先遠離之後,把貪著的境離開,不起這個攀緣心,不起這個貪心之後,就在這個情況之下趕快修。修了之後,把不淨觀修成,然後對了境也不怕,境再怎麼好的,你一觀照就是。 《清淨道論》你們可以去看,現在當然我還沒有送,將來要印了可以看一下。開眼閉眼白骨現前,在這個情況之下,你還有什麼貪呢?白骨觀,九想觀,身上的蛆、膿、血,那是一塌糊塗的。這個屍體,總沒有人說,跑到殡儀館裏去抱屍體抱起來當美人看,恐怕沒有吧!那沒有腐爛的尚且如此,腐爛掉了的你更害怕了,叫你去看也不敢看。

  

  上海有一個居士告訴我,以前他的師父叫他去看一個死人,這是藏地故意叫大家修觀用的。這個死人呢,是跟他們家屬講好的,給人家修觀用。他們修法超度他的。那麼在超度之後呢,這個屍體利用來作教材,就擺在那裏,天天看、天天看,看著它膨脹、腐爛,那個蛆到處拱那個樣子,看了之後飯也吃不下去。那麼這樣子東西,你說可愛嗎?你怎麼看可愛不起來了,看了飯都不想吃了,有什麼可愛呢?心裏還要嘔出來了。那這樣子把可愛的境,把它觀成不淨之後,那就是修行有力量了。那麼這些都是修行的事情。你不要說《俱舍》沒有修行的,修行都在這些裏邊,你如果這些原則性不知道,只曉得眼睛閉著修行,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修呢?

  

  這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說,境是一個大問題,先是遠離,然後是勝過它。那麼不遠離就勝不過它的,沒有遠離,沒有修過不淨觀,沒有修成功,你說我到這個菩薩境界,到處去走不害怕。不害怕,下地獄你害不害怕?地獄沒有現前你不害怕,地獄現前了,你就害怕起來了。我們說凡夫,我經常說這個話,你沒有成阿那含,沒有成不還果,心裏邊的貪欲種子是存在的。初果、二果任運不犯邪淫,他邪淫是不會的,犯戒不會,但是不能說沒有貪心,這個貪心很微薄,正念一提,馬上息下去。但是凡夫的話那就不行的,你如果天天跟可愛的色打交道的話,開始,甚至于他是仇人,慢慢沒有他你會感到是痛苦,甚至要迷住的。所以說這個東西,不要逞好漢,凡夫在煩惱面前是一無所能的,一定要以極大的警惕性來對待,然後才可以避免、消滅。要保護自己戒體的話,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魔王的太太放的長線,要釣大魚的。你如果才受了戒,他知道你一無所能的,她不來勾你,你自己會敗的,自己會走下去的。如果你成了一點名了,或者修行有一點成就了,那個時候,魚大起來了,她就釣你了。那個時候,就看你受不受得,能不能夠抵抗這個鈎子…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