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可以轉的,那麼就可以離染,也能得果。
丁五 明罪重大果
從此第五,明罪重大果。論雲:于諸惡行無間業中,何罪最重?于諸妙行世善業中,何最大果?頌曰:
破僧虛诳語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從此第五,明罪重大果”,“罪重大果”,哪個罪最重,哪個果最大?記得什麼佛學院考試的時候,考的題目:中國的佛像哪一尊佛像最大什麼的,就考這些。我們這裏是講的,哪一個罪是最大,哪一個果是最大。考這個,這個才真正是佛教的教義。“論雲:于諸惡行無間業中,何罪最重?于諸妙行世善業中,何最大果?”最大的罪是無間罪,但無間罪有五個,這五個無間罪裏邊,哪一個最重?這是最壞的一方面。最好的一方面,“諸妙行”,一切的妙行,都是世間的好事情,于“世善業”中,有漏的世間的善,哪一個果最大,就是哪個是最高的、最大的善業?
“頌曰:破僧虛诳語,于罪中最大”,這是說最壞的,破僧的虛诳語,這是一切罪裏邊最大的,五個無間罪裏邊,這個罪最大。那麼其它的罪,都比無間罪小、輕,這個是一切罪中最大。那麼反過來,世間上善法最大的,得到最大的果報的,感“第一有”的思,思就是意業。你能夠感到第一有,就是非想非非想天,能夠造了非想非非想天的業,這個思,就是意業。因爲這是定中的事情,非想非非想不是你造的、培了福出來的,是要入了定,得到非想非非想定,這是全部定中的事情,定中意業是思心所。所以說,能夠感到第一有(就是有頂天)的思,這個意業,這是世間的善法當中得到最大的果,世間上沒有超過非想非非想天,叁有的頂,再高沒有了。那麼在世間上,善業最大的果就是叁有頂,造的業就是思心所。
釋曰:破僧罪大者,提婆達多,知法非法,爲欲破僧,而起虛诳語,爲最大罪。由此傷毀佛法身故。障世生天解脫道故,謂僧已破,乃至未和,一切世聞、入道、得果、離染、漏盡,皆悉被遮;習定、溫誦、思等業息;大千世界,*輪不轉;天人龍等,身心擾亂。故招無間一劫異熟。余四無間,第五次重,第叁次重,第一次輕,第二最輕,恩等少故。
“釋曰:破僧罪大者,提婆達多,知法非法,爲欲破僧,而起虛诳語,爲最大罪”,破僧的罪最大,一切罪當中,破僧的罪最大。就是說,“提婆達多知法非法”,他知道哪些是法,哪些是非法,他心裏是明白的,但是爲了要破僧的關系,故意起虛诳語,就是騙五邪是正的,佛的八正道是不對的,這樣子故意起的虛诳語,目的是爲破僧。爲了達到破僧的目的,而起這樣的虛诳語,是一切罪當中最大的罪。破僧的罪大,那麼我們回想一下,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前面,一開端就說謗法的罪也是最大,破僧把非法說了法,是法的說了非法,這個罪就大。那麼謗法的時候,同樣,也把非法說成是法,是法的說成非法,但是就沒有破僧,那麼當然了,從這個地方看,固然比破僧的罪要輕一點,但是同樣是謗法,這個罪還是很重的。
爲什麼它罪最大呢?“由此傷毀佛法身故”,這是把佛的法身損壞了。佛有法的身,損壞了,那是最厲害的。佛的身所以可貴,也就因爲他證到了這個法——無學法,佛身才可貴的。把佛的法身破壞了,那這個罪就大得不得了。
這個佛的法身一破壞,有什麼壞的果呢?“障世生天解脫道故”,一切世間上的“生天”,就是人天的那個道;跟“解脫道”,出離的道,成佛、成阿羅漢的道全部障住了。“謂僧已破,乃至未和”,只要僧破掉了,還沒有和合之間。中間“一切世間,入道、得果、離染、漏盡,皆悉被遮”,僧破了,沒有和合之中間,一切世間上能夠入道的,能得果的,能夠離染的,能夠漏盡的(就是證阿羅漢的),全部遮止了,都停下來了,搞不成了。乃至“習定、溫誦、思等業息”,“習定”,修定的事情也停下來了,“溫”,溫習、念誦都停下來,“思”,聞思修等等,這些好的事情全部息下來了,那就是*輪都不轉了。“大千世界,*輪不轉”,一佛說法的叁千大千世界,它的*輪全部停下來,不轉了。“天人龍等,身心擾亂”,因爲*輪不轉,天、人、龍,他心裏感到不舒服了。所以,這個後果極大。“故招無間一劫異熟”,它受的苦是最大的,無間地獄,一劫的時間的長的異熟果。
“余四無間”,其它四個無間罪,哪些罪重,哪些罪輕呢?這個下子,他還是比較一下。“第五次重”,第五個就是出佛身血,第二個重,次就是挨第二。出佛身血,這個第五個無間罪是第二個重。“第叁次重”,再按下去,其次的就是殺阿羅漢。再按下去,“第一次輕”,殺母的,再輕一點。“第二最輕”,殺父的最輕。這個我們也看得出來,聖者阿羅漢,當然是要比父母重。父母裏邊,母親的恩要大一些,所以說殺母比殺父要更重一點。那在五無間裏邊,五個裏邊最輕的是殺父。但是在其它的罪裏邊,殺父的罪卻是非常重的,只不過是五個罪比較,它是罪輕一點。“恩等少故”,因爲父母恩來說,父的恩要比母的恩少;“等”就是說他的功德來說,阿羅漢的功德要比佛的功德要小。這樣子,它的罪的輕重也是按了這個次第。
這裏邊五個無間罪來排次第,哪個最重,哪個最輕。開始說的是破僧的虛诳語是最重的。那麼既然是最重的,第二個重的什麼呢?出佛身血。第叁個重的,殺阿羅漢。這是德田,德田裏邊佛是最重,阿羅漢其次。所以說“出佛身血”,雖然沒有殺死,但是出了血,這個德田大,罪重。阿羅漢即使殺掉了,但是功德比起來比佛小,所以說罪要輕,比出佛身血要輕。父母,是恩田,母親的恩大于父親的恩,所以殺母又比殺父要重,“恩等少故”。
感第一有思,世善中大果者,思是業也,謂感第一有頂業思。于世間善中,爲最大果,感八萬大劫故。約異熟果,有頂業勝;據離系果,金剛喻定相應思者,能得大果。一切結斷,爲此果故。爲簡此故,說世善言。
“感第一有思”,這是說善業方面,這是有漏善,無漏善當然不是這樣子說了。有漏的善,世間上的善,就是有漏善,那麼感到第一有,感到有頂天的那個思心所第一,是最大的果,是善裏邊最大的。“思是業也”,就是意業。“謂感第一有頂業思”,能夠感到第一有頂(就是非想非非想天)這個業的思心所。“于世間善中,爲最大果”,在世間一切善法裏邊,它感最大的果。
它的果怎麼大呢?“感八萬大劫”,八萬四千大劫在有頂天,享受他的定樂。“約異熟果,有頂業勝;據離系果”,下邊是比較,異熟果來說,有頂的業就是非想非非想的業,是最世間上最殊勝的。(103B)
要從出離的無漏的來說,離系果來說,金剛喻定相應的思心所,是最大的果。就說金剛喻定證無學之前,佛成佛的那個定叫金剛喻定。這個時候的思心所,他是要成佛的,那是最大的果,佛果是最大的。那麼一個是世間的善,一個是出世善,現在我們是說世間善。“一切結斷,爲此果故”,一切的煩惱斷了,就是這個金剛喻定以後得到的果。爲了簡別金剛喻定的果是比一切果都大,那麼這裏說是世間的善,金剛喻定是出世善。世間的善的果最大的,就是有頂天。這是從第一重跟第一的大善的果來比較,這樣子的,我們其它書上沒有講起的,那麼現在我們這個得到之後,你可以考考人家了。世間上的罪,最重大的罪感的果是哪一個?世間上的善業最大的是哪一個?這個你可以心裏有數了。
丁六 明無間同類
從此第六,明無間同類。論雲:爲唯無間罪,定生地獄問也。諸無間同類,亦定生彼。有余師說,非無間生。解雲:答也。無間同類,非第二生,即墮地獄,名非無間生,謂通順後受也。同類者何?頌曰:
汙母無學尼 殺住定菩薩 及有學聖者 奪僧和合緣
破壞率堵婆 是無間同類
“從此第六,明無間同類”,五無間罪是講完了,還有些罪是無間罪的同類的罪,也是極大,雖然不是正規的無間罪,但是,也是決定要生地獄的重罪。下邊第六,“明無間同類”,有的罪跟無間是同類的。“論雲:爲唯無間罪,定生地獄?諸無間同類,亦定生彼”,他先問了個問題:是不是只有無間罪一定生地獄的呢?他無間下地獄的,中間沒有間開的。他這樣問:是不是一定無間罪才生地獄呢,決定生地獄?不是。他回答,“諸無間同類,亦定生彼”,有些罪是跟無間罪相同的,那些罪也決定生地獄的。
“有余師說,非無間生”,也有其他的論師說,不是無間生。生是要生地獄,不是像無間罪一樣,馬上就生,就是無間的,這一輩子眼睛一閉,馬上就投生了,不是這個,那麼無間的意思沒有。“解雲:答也”,這裏是回答了。“無間同類,非第二生即墮地獄,名非無間生”,就是第二個論師,他說無間同類的罪,不像無間罪一樣,生報就是第二生決定墮地獄的,他可能隔生,所以叫“非無間生”。“謂通順後受也”,他也可以順後受,就是說第二生以後再受。
什麼叫無間同類?“同類者何?”“頌曰:汙母無學尼,殺住定菩薩,及有學聖者,奪僧和合緣,破壞率堵婆,是無間同類”,這裏邊,“汙母無學尼”,汙母是殺母的同類,汙無學尼是殺母的同類;殺住定菩薩是殺父親的同類;殺有學聖者是殺阿羅漢的同類;奪僧和合緣,這是破僧的同類;“破壞率堵婆”,就是破壞佛塔,破壞佛塔的跟出佛身血是同類。
釋曰:汙母及汙無學尼者,殺母罪同類。殺住定菩薩,百劫修相菩薩殺父罪同類。殺有學聖者,殺羅漢罪同類。奪僧和合緣僧資具等,破僧罪同類。破壞率堵婆此雲高顯也,出佛身血罪同類。
“釋曰:汙母及汙無學尼者,殺…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