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母罪同類”,他跟母親或者是無學尼做不淨行的,罪是跟殺母同類的,跟殺母的罪相仿的,也是決定下地獄的。
“殺住定菩薩”,住定菩薩後邊跟著就要講。我們說修行,大乘修道,叁大阿僧祗劫修好之後,福德智慧資糧圓滿了,還要修一百大劫,修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要成佛,要相好圓滿。所以說把一切功德完成之後,還要修一百劫的相好。就在修一百劫相好的時候,叫住定菩薩,這樣子的菩薩叫住定菩薩。那麼你假使把這樣的菩薩殺掉之後,跟殺父的罪同樣。
“殺有學聖者”,就是說不是阿羅漢,是初果、二果、叁果,那些跟殺阿羅漢是同類的罪。
“奪僧和合緣”,僧裏邊的和合緣,就是說資具,就是僧裏邊的生活用具,你把它奪過來,使僧團不能生活,破散了,那跟破和合僧是同類的罪。
“破壞率堵婆”,率堵婆是佛塔,把佛塔破壞了,那當然也包括大佛像,這都是出佛身血的同類罪。
那麼不要說五無間罪是決定下地獄,這些跟無間罪相同的那些罪,雖然不是正規的無間罪,但是也是決定下地獄的,非常重的罪。
乙五 明叁時障
從此第五,明叁時障。論雲:有異熟業于叁時中,極能爲障。言叁時者,頌曰:
將得忍不還 無學業爲障
下邊一個很重要,有的人他思想一個疙瘩,不理解,這個障你學了之後,會打開你的疙瘩。所以說有的人對佛教的因果不明白,就是這些東西不懂,你懂了這些,沒有什麼想不通的事情。
“從此第五,明叁時障”,叁個時候,決定有障。“論雲:有異熟業于叁時中,極能爲障”,凡是異熟業,在叁個時候,它爲障是極厲害的,決定要障的。什麼叁個時候?“言叁時者,頌曰:將得忍不還,無學業爲障”,將要得忍位的時候,就是要登忍位,或者要得不還果的時候,要證無學的時候,這叁個時候,所有的異熟果,它們叁類中間的異熟果,一定要障你的。
將得忍,是個關口,得了忍位之後叁惡趣不去了,叁惡趣永遠不走了。那麼你要證忍的時候,一切感惡趣的業都要障你,把這個障受完,才能證到忍的果。所以說有的人,他好象修行怎麼碰到障了?從這一點看,修行怎麼沒有障呢?你要出去,一切債主都要跟你要債來了,你不出去,他們不管你,總歸你逃不了了。要得忍的菩薩,他就是要永遠惡趣不去了,一切惡趣裏的障都要找他。
得不還果,欲界不來了,那麼一切欲界裏的異熟果都要找他,你這一去不回來,以後不能還債了。
得阿羅漢果,叁界不來了,那這個叁界的罪必定把他勾住,要障他,一定把這些罪償清了,才能證阿羅漢果。
所以說要證果不是容易的。不要說證果,登比丘壇也是有障的。你要登比丘壇了,是阿羅漢的因,將來阿羅漢的果就在手中,那麼你這樣子因要得到的話,那就是一些東西要障你的,業障也好,冤家也好,都要障你,使你不得戒。
所以修行的人,他經常說這個話,不修行,疲疲塌塌的,倒蠻好,也不害病,什麼都沒有。你真正修行了,認真搞起來了,這個病也來了,那個障也來了,好象是不順得很,還是不修好一些。你完全不懂因果了。你看看,這個你知道之後,以此類推,修行起的障有什麼稀奇呢?是必定的,你要前進道路想一帆風順的話,沒有那麼容易的。
海公上師經常說這個話,走路,兩個腳走路沒有感到什麼風;蹬個自行車,就有點風了;如果坐部汽車的話,風相當大,嘩嘩嘩把你吹得很厲害,如果乘飛機的話,這個風要是沒有頂蓬的話,把你吹到不知哪裏去了。所以說你要修行,越是往前走,你的阻力就會大,這個不稀奇。不要認爲,起個顛倒見,修行反而有障,不修行還好,還是不要修行好,這是邪見。假使你理解這個障是怎麼一回事,這叁個障就可以說明這些問題。
釋曰:若從頂位將得忍位,感惡趣業皆極爲障,以忍超彼異熟地故地獄果是。如人將離本所居國,一切債主皆極爲障。若有將得不還果時,欲界系業,皆極爲障,唯除隨順現法受業以不還果受欲現業故除也。若有將得無學果時,色無色業,皆極爲障,亦除順,二喻如前。
“釋曰:若從頂位將得忍位”,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從頂位的時候要進入忍位的時候。“感惡趣業皆極爲障”,這個時候,你要證忍位的時候,一切感惡趣的業都來障你的。“以忍超彼異熟地故地獄果是”,因爲忍位,叁惡趣都不去了,不但是地獄,叁惡趣都不去了,登了忍位的人,他再也不墮惡道了。那麼這樣子的人,你要證忍位,那些惡道的業就要障你了。因爲這些業還沒有還,你要證忍位,想跑了,不行的,債主把你拖住,要你還了債才能走,這個時候就會起障。
“如人將離本所居國,一切債主皆極爲障”,這個就打個比喻,假使這個人要出國了,離開他的國家,假使我們說這個人要到海外去,護照拿好了要走了,你要登飛機了。不行了,那些債主一下子都來了,把你抓住:不能走的,你走了之後,我們以後這個債問哪個去要啊?沒有地方要了,決定把你拖住。這個惡趣的障一樣的,你要證忍位了,證了忍位之後惡趣再也不來了,那這個債哪個來還呢?決定把你拖住,把你障住,不給你證,跟債主一樣的,你要登飛機,不給你登的,你把債還清了才能登飛機。
“若有將得不還果時,欲界系業,皆極爲障,唯除隨順現法受業”,假使你要證不還果,不還果一證的話欲界再也不來了,這一輩子死掉以後就是上色界、無色界去了,那麼你欲界的業,它一定要障你的,因爲你欲界的業沒有償清,它決定要障。“唯除隨順現法受業”,“現法受業”,欲界該受的業,這輩子受的,這輩子受掉了,那麼他可以這一輩子受掉,可以不障你,其它不是這一輩子受的業要障的。那麼前面爲什麼證忍的時候沒有“現法受業”呢?證忍的時候是惡趣受的業,你現在怎麼受呢?現在你不能受的,要投了惡趣才能受,所以說那個時候一切都來障你。這個時候,證不還果,現法受的業可以不障你,爲什麼?把你現在受了再說。那麼其它的,就是要障你的。
“若有將得無學果時,色無色業,皆極爲障,亦除順現,二喻如前”,那麼假使要證阿羅漢、無學果的時候,一切色界、無色界,欲界的業已經得不還果的時候償清了,不還果得到已經還掉了,那麼色界、無色界的業,把他拖住了,以後叁界再也不來了,這個時候色、無色的業把他障住,決定要把你償清了才能出去。“亦除順現”,順現受業可以先受,那個不一定障他,受掉了就可以證。“二喻如前”,它兩個比喻,就是跟前面一樣,等于說一個人,他欠了人家債的,他要離國之時,決定債主都要把他拖住。
所以這一檔明白之後,大障如此,叁個關口。小障的情況也一樣。你要修行,你想一點障也不起來,那是太天真了。要准備的,起障該怎麼沖過去了,這樣子的心是要有的。
反正海公上師經常跟我們說,障是決定有的,小的障就是沖過去,不去管它,勇往直前沖過去。大的障,不能盲目拼火,你不會遊水,你水裏跳,你不會打老虎,你跟老虎拼,那就非死不可,那就是沒有智慧。那你大的障,要有點智慧,繞過去,你不要直接沖。你須彌山頂在面前,你沖,你沖把你頭碰破了,你還沖不過去的。那你繞,轉個彎,找個彎過去,還是繞到後頭,繞過去,也就過去了。反正目的是要過去的,方向不動的,方式是可以改變的。輕的沖過去,不要猶豫,大的不能沖。
所以說,有的人他出家,父母不同意,啪,沖出去了,父母發神經病什麼了。你這個不對,犯了極大的錯誤。這個不能沖的,要繞,你要做工作什麼什麼,把父母說得心靜下來、軟下來了,那麼允許了,或者是即使你去也不會那麼的痛苦,這個時候再說出家。所以這個方式自己一定要善巧,這個善巧什麼?就是智慧。佛教什麼都離不開智慧。你說這個修行是好事情,我就是要沖,管你父母什麼東西,工作單位也不管它,拿了個包,一下子走掉了,你走得掉嗎?你走了幾天就拉回去了,你跑不掉的,你這個事情白白的,你就沒有智慧,說了半天,沒有智慧。你什麼人都不通過,單位裏邊也沒有辦手續什麼東西,你想走了?這個走不了的。所以這種事情,假使你要做個大事情,必須要有准備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先要准備工作充足了之後,做事情決定一舉成功,事前沒有准備,事情來了,就是手忙腳亂、亂七八糟,失敗。我們以前接待兩個外賓,都准備了不曉得多少天,總算是成功了,大的差錯沒有,小的還是不夠的,還是有。那麼這些都說明了,什麼事情都要預先把准備工作做好,不用盲目地幹。
那麼修行一樣的,自己沒有學好,什麼道理、教理都不懂,兩個腿盤起來,眼睛閉起來,得定、開悟,你能不能開悟呢?你修行的什麼東西不知道,什麼境界來了,是好的壞的都不知道,那就危險得不得了。所以說這些人發狂的,不曉得多少。用功很用功,不能說他不好,他也是想成佛,也是想度衆生,也想很快開悟,都是好心,他多修定也不是壞事,就是沒有方法,就是沒有智慧,不學。所以說有的人,他認爲,“只要我心好了,我決定得好果”。心好,不一定得好果。心好,你方法不對,好心做壞事都有的。心好,你是信耶稣教的,你勸他也信耶稣教,信其它教去了,你說這個後果好不好?我們說耶稣教還比較文明一點了,有些很野蠻的教,殺了人去祭天的。你說你心好,就勸他去信那個教,你說好不好?所以這個心好,好的標准你還沒有搞清楚。
所以說我們這裏又重複一下:什麼叫善?能夠感樂報的叫善,你先要把這個搞清楚。你心好不好,你這個心將來是不是能順了感樂報的走的?如果你把這個搞清楚了,這又是智慧了;沒有智慧…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