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33

  ..續本文上一頁你該平均麼,平均,窮的要給他富起來,富的也不要太富了。唉呀!財神菩薩笑笑:你不知道啊,這是他們業報,你不相信我給你看看,他說你看哪,前面那個推車的窮漢,他來了,我把一個金元寶丟在路上,他經過的,看他揀不揀得到?他就把金元寶擺在路上,那麼推車的那個大漢呢,他推到這裏,他感到這個路很平,“我閉了眼睛也能推”。叭!推過去,金元寶看也沒看到,把那個元寶車子輪一滾,滾到溝裏去了。這個時候,後邊來了騎馬的有錢人,他跑到這裏,他要小便了,他就停下來,跑到溝裏邊去小便,一看金元寶,拿起走了。所以說你有財的人,沒有給他,他也揀起走了。你沒有福報的人,送到你面前,你也拿不到,這個怪哪個?怪自己了。所以說自己碰到一些釘子,碰到一些違緣,不要去拜這個、拜那個,總外邊條件要搞得好好的,你想就好了?外邊條件好好的,我就給你說,有錢人,叁歲、兩歲死掉的不少,他條件夠好了。古代做皇帝再好沒有了,我們去看看,曆史上有幾個皇帝活到七十歲、八十歲的?所以條件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重要的還是內心的,自己業報,做皇帝的,你宮女、妃女弄了幾十、幾萬,你想活一百歲,這是做夢的事情了。秦始皇那麼厲害的,又聰明,又是身體又好,又能幹,四十二歲沒有了,爲什麼?歌女彩女太多了嘛。這個東西,你自己害自己。所以說條件要看一看了,你這個碰到鼻子,碰到違緣了,這個違緣是怎麼來的,去好好觀察一下。所以說智慧,我們再再強調,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一切世間上都要以智慧的眼光去對待,不要從這個迷信,或者是從個人的要求出發去對待事情。佛教裏邊,智慧哪裏來?是從佛的智慧裏邊吸取過來,佛是一切智智者,世界上的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了的,我們要求智慧,除了向佛那裏去追求,你哪裏來啊?你自己證到那麼高的境界,不可能了,現在你還是個凡夫,不要說智慧,無明厚厚的,把你蓋得嚴嚴的,你智慧自己怎麼會出來呢?只有從佛的經教裏邊吸取智慧,慢慢自己戒定慧修證,把智慧的光明慢慢露出來,這才使自己開始有智慧。那就是見道以後了,見道以前的話,智慧都是外來的,都是佛那裏過來的,所以說,我們要依佛說的話。我記得,《菩提道次第》裏有一個話,很好,不曉得大家聽過了,還有沒有回憶。佛怎麼說怎麼說不聽,無所謂,世間上什麼一個人,“你這個做不得啊!你這個這樣子是犯風水的啊!”哇!馬上聽得來,一定照他做了。這個你想想看,你到底信佛呢,信迷信呢?人家說風水,什麼東西,什麼科學,什麼營養,相信得不得了,佛說的,叫你怎麼怎麼怎麼,不在乎,這個好象是騙騙人的。那你信佛嘛,學佛,對佛的話,你這樣子看待,你怎麼能得到加持呢?所以說,這些事情,自己要問心的。

  

  非愛,粗惡語,這是染汙心。“發非愛語,毀呰于他”,對人家毀呰的,罵的話,總是使人家心裏不高興的話。有人給我說,他說某一個人(當然有這麼一個人),“他說話我心裏聽了就痛,真是不舒服”,他也不一定是壞心,但是說出話來,都有棱角的,刺人心的,聽了不舒暢。那麼你就是要檢討自己了,你爲什麼說的話要刺人家的心呢?一個是不知道這個世間的那些威儀,那些說話的方式,這是一個原因,當然是其次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我慢,總擡高自己,貶低人家,這個你也說出來話,人家不會高興的。只有謙虛,說的話,決定人家會感到好的、悅耳的,所以說你要說的話悅耳,還要從自己內德上出發,你心裏我慢貢高,你裝的那個好象謙虛的話,這個一聽,就是越聽越是感到不是味道,那個就是裝模作樣的,都不是真心的話,不行的。總之我們佛教以德爲主,不像氣功師什麼師了,都是以功,只要功好了,德不要的。我們說功不在乎,有了德必有功,有功不一定有德,沒有德的功也靠不住,將來會失掉,甚至于根本不是自己的,這些功還是不要好一些。

  

   “染心語叁字,並從初句流來”,那麼這個粗惡語裏邊還是染汙心,這個染汙心就是第一句裏邊,在粗惡語的裏邊也要擺進去,每一個都要擺進去,離間語也有染汙心。

  

  “染心非愛語,說名粗惡語,解義不誤,亦從前來”,解義,他的話人家懂了,你這個話沒有說錯,都是前面有的,所以他不重複了,只說一個特殊的,非愛語。以染汙心說非愛語,對方了解了,你也不誤。如果你罵人對方不了解,這個也不能叫粗惡語,他根本就不跟我氣。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大家要勞動,有一次,他們到海船上去勞動,看到很多洋人,他們開玩笑,pig、pig,看洋人喊,那就是豬啊。結果那個人笑嘻嘻地跟他說,那個人很高興,不曉得說啥東西。你罵人,他不懂,你不懂的話,你還不是粗惡語了。下邊,不誤,不誤沒有搞錯,是罵的話,是罵人,是對你罵。

  

  

  

  諸染雜穢語者,諸染心語,名雜穢語,染所發言,皆雜穢故。諸染頌有,加語一字,故語一字,初句流來。此雜穢語,具二緣成,一染汙心,二所發語。

  

  雜穢語條件較寬。“諸染雜穢語”,只要是染汙心說的話,都叫雜穢語。“染所發言,皆雜穢故,諸染頌有,加語一字”,這個諸染這個話,加一個語字。“故語一字,初句流來”,他這個“語”,就是“諸染語”,就是雜穢語。這個“語”是第一句裏邊等流過來的,這裏就省掉一個字,這一句話。

  

  “此雜穢語”,有兩個緣:一個是染汙心,一個所發語。你只要以染汙心說了話,兩個緣就夠了,就是雜穢語,所以說以染汙心,不要說話,一說話就是雜穢語,十惡業道之一,所以心地要幹淨。你以染汙心隨便說一句話的話就是雜穢語。那麼這個把語的四惡都講完了,另外有其它的說法。

  

  

  

  余說異叁染,佞歌邪論等者,有余師說,異虛诳等,前叁種語,余染心語,名雜穢語。謂佞歌等,佞謂谄佞,如苾刍邪命,發谄佞語,歌謂歌詠,如諷吟相調,及倡伎者,邪論謂不正見所執言詞,等者等取染心悲歎,及諸世俗戲論言詞,此等皆是雜穢語也。輪王出世,雖有歌詠,從出離心發,非實染心。有余師言,此時嫁娶,歌詠過輕,不成業道。

  

  “余說異叁染,佞歌邪論等”,其他的論師說,“余”,就是離開虛诳等前面叁種以外,其它的染汙心的話,叫雜穢語。

  

  這裏它的範圍很寬,只要是染汙心。你說的是虛诳語,假使對方不懂,這個虛诳語,騙人沒騙到了,但你是染汙心說的話,雜穢語還是有的。那麼其他的論師呢,他就說把前面的叁個除掉,前面的染汙心說虛诳語,染汙心說離間語,染汙心說非愛語、粗惡語,這個染汙心屬于前面叁個的。那麼除了這叁類的染汙心,這才叫雜穢語,就是把雜穢語的染汙心跟前面叁個區別開來。那麼這個就是把雜穢語的範圍縮小一點。下面舉喻,什麼一類的東西是雜穢語呢?

  

  “謂佞歌等”,邪論。佞就是谄诳,佞就是說一些討好人的樣子,谄曲的樣子。“佞謂谄佞,如苾刍邪命發谄佞語”,苾刍爲了生活,說一些湊合人家的話,谄曲的話,爲了要自己生活,那麼這也是雜穢語。

  

  我們說不准向遊客化緣,說什麼東西,那就是你不要碰這邪命。我們有生活的條件,不要去化了。這個化呢,在佛教裏邊說,是多求,是邪命之類的東西;在政治上說,對海外的人乞求,掉我們國家的面子。“你們國家都是要飯的”,看見人來,就要這個要那個,什麼都要要,什麼貪心又大,好象窮得不得了,這樣子的去化,有損國體,所以尤其是對海外的,千萬不要做這些事情。我記得我們以前在抗日勝利的時候,美國的部隊第一次到上海來,坐飛機來的,因爲陸地來很慢了,日本投降了,要接收上海,他們飛機派過來的。美國軍官下了飛機了,嘩,歡迎的人多得不得了,小孩子什麼把他頸項子抱起,手挽起什麼東西,抱著,好象很親熱去歡迎人家。親熱過了,就走了,走了一看身上手表也沒有,什麼鋼筆也沒有了,鈔票也沒有了,什麼都拿光了。這個好不好看?你說歡迎,歡迎把人家東西都拿走了,只有一把手槍不敢拿,手槍拿走了,查出來要關起來的。所以說這樣子的,實在太不好看了。這個我親自聽到人家給我們講的,是上海才勝利的時候。

  

  下邊是歌詠,“如諷吟相調”,唱那些歌,男女互相調弄的那些話。“及倡伎者”,倡伎的這些歌曲。反正,倡伎那些東西,都屬于雜穢語。所以說我們不要唱。你說,“我唱的是觀音菩薩”,這個調不對頭。再說,我們說一個正規的苾刍,哪有邊走邊唱的?你這個威儀根本就不對頭了。你即使念觀音菩薩,你房間裏坐著去念好了,不要邊走,“哇”唱起來了,這個不太好,威儀不好了。哪有個大法師這樣子的?苾刍、沙彌威儀都沒有這樣子。所以這些都要隨時注意的,不注意的話,人家看不起你,你還不知道啥原因,“你們爲什麼不恭敬我啊?你爲什麼不供養我啊?”你說啥?你自己看看自己做的樣子好不好?

  

  “邪論謂不正見所執言詞”,那是邪見的論,不正見說的話,這些都屬于雜穢語。所以說我們著書、立說,不要亂做啊,你做得不好,都是邪論,雜穢語。有的人歡喜著作,著作等身,這個是了不得一個作家,著的書很多,不知道你危險得很。如果犯了雜穢語了之後,這個雜穢語的業道,擺在你身上,這些書在世間上流行,只要有一個人有印象,你在叁惡道永遠不要想出來。這些書的影響全部消滅了,再經過很長的時間,你才有出頭的時候。所以說不要名啊,有了名,想著兩本書出出名的話有後患的。我們說出家人不要名的,有些人說我:你有什麼著作啊?我沒有著作。我又不是什麼大法師,又不是佛,又不是啥,我又沒有開悟,我爲什麼寫那麼多東西幹啥呢?雜穢語拿出來,不是自己造業道啊,害人了?孔夫子,他也述而不作,他也沒有什麼著作,就是把以前的東西給你們講講就完了…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