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34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著作。自己要創作,標新立異的東西,那就是突出自己了,好名好高了。這個已經表現出你的我慢貢高的心,已經存在了,你還要說修行,那談不上。真正人家爲了弘法的需要,那不說,那是另外一回事。現在的人,水平低,或者是語言跟古文有隔閡,你把那些通俗地講一下,這個有好處,是弘法,是可以的。但是你爲名了,爲了自己要好象是擡高身份等等的話,那就不行了。

  

  “等者等取染心悲歎,及諸世俗戲論言詞”,反正雜穢語,這是範圍大得很,染汙心的悲歎,也是屬于雜穢語,世間的戲論,那些言詞,那些空話閑話,都是雜穢語。

  

  “此等皆是雜穢語也”,所以說雜穢語犯起來很容易,最好不要說話,但是也不要禁語。有的人,我在廣濟茅蓬就看到,一個老法師,他平時經常跟我聊天,我到廣濟茅蓬他總來聊幾句的。那一天在觀堂裏看到他了,我跟他打招呼,他這樣做,禁語看看,叫我不說。你不說話,搖手就是說話了,你何況是手裏在說,你真正禁語,眼睛也不要看,什麼都不動,就禁語,但是它不需要。我們海公上師經常說的,不要挂這個牌子,真的閉關了,沒有人來給你說話的。你既然跑來跑去的話,你也免不了要說話。記得有一位,他說他九年不說話,就能得開悟,不曉得什麼證果證道了。那麼他後來當會計,寺院裏要有會計,他就是這麼不說話又不行了,一擺,這個就是說話了,反而話說的還多一些。啞巴說話就是這麼搞的,你不是還在說話嗎?這樣子執著的話,那麼九年不說話成什麼東西?成佛了,或者開悟了?那麼我跟他說,啞巴一輩子不說話,他成個什麼?這個所以說,不要執著形相。

  

  “此等皆是雜穢語也。輪王出世,雖有歌詠”,這是輪王在世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有歌詠。“從出離心發”,這個我們想想看,輪王是不是出離心啊?你們想想看,轉輪聖王是不是出離心啊?十善嘛,轉輪聖王行十善嘛,十善教化,是不是出離啊?十善還沒有離叁界,但是出離叁惡道,也算出離了。出離心,第一個是出離叁惡道,十善就是離開叁惡道的,所以從十善的出離心出發,這個“非實染心”,不是真正的染汙心。

  

  “有余師言:此時嫁娶歌詠,過輕不成業道”,但是還有的論師說,輪王固然很多的事情是宣傳十善業道,不算是染汙心,但是那個時候也有嫁娶,嫁娶的時候唱一些歌,你不能說不是染汙心。嫁娶男女的事情,這是染汙的,那麼正因爲當時的煩惱輕,“過輕不成業道”,因爲過失很輕,不屬于業道所攝。因爲我們說業道是粗品,粗顯的才叫業道,比較輕微的就不攝在業道裏邊。所以輪王、北洲他們煩惱輕,他們也有歌詠等等的,不屬于業道。

  

  

  

   己六 明意業道

  

  從此第六,明意業道。論雲:已辨虛诳等,當辨意叁。頌曰:

  

  惡欲他財貪  憎有情瞋恚  撥善惡等見  名邪見業道

  

  “從此第六,明意業道”,前面身叁口四講完,就是意叁,意的業道。“論雲:已辨虛诳等,當辨意叁”,身叁,殺、盜、淫,最初就講完了,口四才講完,那麼留下的就是意叁,意的叁個業道,挨了次第,應當要說了。

  

  “頌曰:惡欲他財貪”,以惡的欲,就是不好的欲,想貪要人家的財,這個財當然是包括有情、非情,這個就是貪,貪業道。“憎有情瞋恚”,對有情起瞋恨心,恨的心,想要做傷害的事情,那麼這個就是瞋恚業道。瞋恚業道,反正瞋恨心就是要使他損失,傷害他了。“撥善惡等見,名邪見業道”,善惡,世間做的事情,善的沒有好的業報,惡的沒有苦報,這些見,邪見。

  

  這個邪見很普遍。世間上都說,“你吃什麼素嘛,你看他吃了那麼多葷,他也沒有什麼了,他不是蠻好嗎?你吃素,你看你黃皮瓜瘦的”。我們說吃素倒不一定黃皮瓜瘦了,但是你吃素,你至少將來的,後一身不要說了,來世是好不要說了。現生,吃素的人,肯定長壽。當然不是說跟人家比,跟自己比,如果你吃葷的話,你只能活到幾十歲,如果你吃素了,可能至少多活幾年,或者活了十年、二十年都可以。因爲這個葷的東西,就是把你心髒的勁力,叭一陣子放出來了,放完了就沒有了。你吃素的,慢慢、慢慢使用它的,又沒有毒素。

  

  現在真正講科學的海外的人都在提倡素食。這個素食是好,偏偏有些人反對,反對的人的目的在哪裏呢,你們知不知道?因爲他吃葷,你吃素,他是不高興,因爲他吃葷,你們素食有什麼好?他又沒有吃素,他又得不到一個好處,最好大家一起吃葷,要到地獄一起去。這個事情,就是那個煩惱心,他叫你也吃葷。我們記得有一個什麼人?他給我講的,他害病,在最危險的時候,人家叫他吃葷,他不吃,結果他病好了。而我們看看,在醫院裏邊吃葷的人,病來了,吃童子雞啊,吃什麼東西的啊,吃了很多,是不是個個都活下來?恐怕死的也不少,所以說越是病重的越不能殺生了。你殺生了之後,你的病更厲害,甚至于短命,所以這個東西,真正信因果呢,就要信這些了,不要去信醫生的話了。醫生是科學的見,他只能從某些地方得到這麼一個結論,而且新的科學層出不窮地在推翻舊科學,而我們對科學又是那麼相信,對佛的話當耳邊風。我們是佛弟子,是學佛的,想成佛的,稱不稱?自己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那麼你說你要得加持,你信都不信,加持哪裏來?

  

  這個是“撥善惡等見,名邪見業道”。

  

  

  

  釋曰:惡欲他財貪者,謂于他財起非理欲,生力竊心,如是惡欲,名貪業道。憎有情者,謂欲于他行傷害事,如是瞋恚,名瞋業道。若瞋自身,及瞋非情,過輕非業道,輪王北洲貪等,是輕皆非業道。

  

  “釋曰:惡欲他財貪者,謂于他財起非理欲”,惡欲就是不合理的欲,不合理的要求、貪心。“生力竊心,如是惡欲,名貪業道”,這個不好的欲,見人家有財,起心要把它奪過來,或者把它偷過來,這個就是貪的業道。雖是意業,但卻是也成業道,沒有行動,但是成業道。

  

  第二,“憎有情者”,這是瞋恚。“謂欲于他行傷害事,如是瞋恚,名瞋業道”,凡是對其他的有情,要傷害他的,就是討厭他嘛,或者使他名譽損害,或者他地位傷害,或者使他的社會上的那些關系損害,或者是傷害他的身體,總是使他受損的,這個心就是瞋恚心,就是瞋業道。

  

  “若瞋自身,及瞋非情,過輕非業道”,假使恨自己,假使自己不爭氣,自己恨自己恨得不得了,或者對于非情,不是有情,起瞋恨心,那個不是業道,因爲過失輕一點。對自己瞋恨,總不會把自己殺掉了。那麼你對非情,有的人瞋恨心大的,他總是發脾氣,對人發脾氣不夠,對東西還要發脾氣。我記得有一人,他的太太給我講,他脾氣一發的話,把家裏東西都摔掉了,全部都打爛。結果呢,等脾氣好了之後,損失了好幾千塊錢。這麼樣子,有啥意思呢?把非情也恨起來,把東西都打爛,幹啥?損失的還是自己。這個還不說,你瞋恨心一起的話,焚燒功德林,如果你是修行的人,把功德都燒完,要重來了。

  

  “輪王北洲,貪等是輕,皆非業道”,那麼這裏跟前面一樣的,輪王時代也好,北洲(北俱盧洲),他們的煩惱輕,這樣子的貪也不屬于業道。反正我們前面說的,業道是過失重的叫業道,過失輕的不叫業道。那麼他們這個時代,不一樣,輪王的時代是我們所謂大同的時代,他們煩惱都很輕;北俱盧洲,特殊的地方,煩惱極輕。那麼這些地方人的貪心,固然不能說沒有,但是分量輕,不成業道。這是說貪瞋了,貪等,就是瞋、癡當然也有,但是很輕,不能算業道。

  

  

  

  撥善惡等見者,如契經說雲: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無世間、無沙門、或婆羅門、無阿羅漢。解雲:此經無施者,謂無施福也;無愛樂者,無戒福也;無祠祀者,無修福也;無此世者,無現在也;無彼世者,無過未世也。

  

  下邊是邪見,“撥善惡等見者,如契經說雲”,這個講了很多,“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無世間,無沙門或婆羅門,無阿羅漢”,(這個無,無世間這個“無”可能是錯的,《俱舍論》裏邊是世間),世間上沒有沙門,沒有婆羅門,沒有阿羅漢,這些都是邪見。

  

  (96A)“解雲:此經無施者”,這個經裏邊說了很多邪見的樣子,那麼他解釋,“無施”,沒有施與,就是沒有施福。我們說福有叁種,施性福,戒性福,修性福,那麼這個沒有施與,就是你施福沒有的。這個後邊我們要講的,福有屬于施一類的福,屬于持戒一類的福。“無愛樂”,沒有愛樂故,這個持戒的福沒有。“無祠祀”,修的福沒有,這是叁種。

  

  那麼這個裏邊講很多,在《大毗婆沙》裏邊講了很多的樣子,我們稍微舉幾個。一個就是剛才講的,施與是施性福,愛樂是戒性福,祠祀是修性福。另外一個說法,施與是過去福,愛樂是未來的福,祠祀是現在的福。再一個說法,施與是身業的福,身口意叁業,愛樂是語業的福,祠祀是意業的福。再一個說法,施與是悲田的福,愛樂是恩田的福,祠祀福田的福。這個樣子很多,反正是叁種培福的事情了。

  

  第四種,是“無妙行,無惡行”,無妙行、無惡行,就是說你做了好事,白幹的,不會感好果的。無惡行,做壞事,這個也無所謂。“無妙惡行業果異熟”,這個接下去了,妙行惡行是白幹的,爲什麼?妙行惡行,它不會感異熟果的,你做得好也不過如此,什麼都碰運氣的。你再好,你運氣不好,還是倒黴;你再壞,運氣好,也是飛黃騰達。世間的人都這麼說的,這個就是眼睛沒有看清楚了。這個業果的問題,除了佛,其他的菩薩還有幾分沒有徹透的,只有佛的智慧,把…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