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著作。自己要创作,标新立异的东西,那就是突出自己了,好名好高了。这个已经表现出你的我慢贡高的心,已经存在了,你还要说修行,那谈不上。真正人家为了弘法的需要,那不说,那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的人,水平低,或者是语言跟古文有隔阂,你把那些通俗地讲一下,这个有好处,是弘法,是可以的。但是你为名了,为了自己要好象是抬高身份等等的话,那就不行了。
“等者等取染心悲叹,及诸世俗戏论言词”,反正杂秽语,这是范围大得很,染污心的悲叹,也是属于杂秽语,世间的戏论,那些言词,那些空话闲话,都是杂秽语。
“此等皆是杂秽语也”,所以说杂秽语犯起来很容易,最好不要说话,但是也不要禁语。有的人,我在广济茅蓬就看到,一个老法师,他平时经常跟我聊天,我到广济茅蓬他总来聊几句的。那一天在观堂里看到他了,我跟他打招呼,他这样做,禁语看看,叫我不说。你不说话,摇手就是说话了,你何况是手里在说,你真正禁语,眼睛也不要看,什么都不动,就禁语,但是它不需要。我们海公上师经常说的,不要挂这个牌子,真的闭关了,没有人来给你说话的。你既然跑来跑去的话,你也免不了要说话。记得有一位,他说他九年不说话,就能得开悟,不晓得什么证果证道了。那么他后来当会计,寺院里要有会计,他就是这么不说话又不行了,一摆,这个就是说话了,反而话说的还多一些。哑巴说话就是这么搞的,你不是还在说话吗?这样子执着的话,那么九年不说话成什么东西?成佛了,或者开悟了?那么我跟他说,哑巴一辈子不说话,他成个什么?这个所以说,不要执着形相。
“此等皆是杂秽语也。轮王出世,虽有歌咏”,这是轮王在世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有歌咏。“从出离心发”,这个我们想想看,轮王是不是出离心啊?你们想想看,转轮圣王是不是出离心啊?十善嘛,转轮圣王行十善嘛,十善教化,是不是出离啊?十善还没有离三界,但是出离三恶道,也算出离了。出离心,第一个是出离三恶道,十善就是离开三恶道的,所以从十善的出离心出发,这个“非实染心”,不是真正的染污心。
“有余师言:此时嫁娶歌咏,过轻不成业道”,但是还有的论师说,轮王固然很多的事情是宣传十善业道,不算是染污心,但是那个时候也有嫁娶,嫁娶的时候唱一些歌,你不能说不是染污心。嫁娶男女的事情,这是染污的,那么正因为当时的烦恼轻,“过轻不成业道”,因为过失很轻,不属于业道所摄。因为我们说业道是粗品,粗显的才叫业道,比较轻微的就不摄在业道里边。所以轮王、北洲他们烦恼轻,他们也有歌咏等等的,不属于业道。
己六 明意业道
从此第六,明意业道。论云:已辨虚诳等,当辨意三。颂曰:
恶欲他财贪 憎有情瞋恚 拨善恶等见 名邪见业道
“从此第六,明意业道”,前面身三口四讲完,就是意三,意的业道。“论云:已辨虚诳等,当辨意三”,身三,杀、盗、淫,最初就讲完了,口四才讲完,那么留下的就是意三,意的三个业道,挨了次第,应当要说了。
“颂曰:恶欲他财贪”,以恶的欲,就是不好的欲,想贪要人家的财,这个财当然是包括有情、非情,这个就是贪,贪业道。“憎有情瞋恚”,对有情起瞋恨心,恨的心,想要做伤害的事情,那么这个就是瞋恚业道。瞋恚业道,反正瞋恨心就是要使他损失,伤害他了。“拨善恶等见,名邪见业道”,善恶,世间做的事情,善的没有好的业报,恶的没有苦报,这些见,邪见。
这个邪见很普遍。世间上都说,“你吃什么素嘛,你看他吃了那么多荤,他也没有什么了,他不是蛮好吗?你吃素,你看你黄皮瓜瘦的”。我们说吃素倒不一定黄皮瓜瘦了,但是你吃素,你至少将来的,后一身不要说了,来世是好不要说了。现生,吃素的人,肯定长寿。当然不是说跟人家比,跟自己比,如果你吃荤的话,你只能活到几十岁,如果你吃素了,可能至少多活几年,或者活了十年、二十年都可以。因为这个荤的东西,就是把你心脏的劲力,叭一阵子放出来了,放完了就没有了。你吃素的,慢慢、慢慢使用它的,又没有毒素。
现在真正讲科学的海外的人都在提倡素食。这个素食是好,偏偏有些人反对,反对的人的目的在哪里呢,你们知不知道?因为他吃荤,你吃素,他是不高兴,因为他吃荤,你们素食有什么好?他又没有吃素,他又得不到一个好处,最好大家一起吃荤,要到地狱一起去。这个事情,就是那个烦恼心,他叫你也吃荤。我们记得有一个什么人?他给我讲的,他害病,在最危险的时候,人家叫他吃荤,他不吃,结果他病好了。而我们看看,在医院里边吃荤的人,病来了,吃童子鸡啊,吃什么东西的啊,吃了很多,是不是个个都活下来?恐怕死的也不少,所以说越是病重的越不能杀生了。你杀生了之后,你的病更厉害,甚至于短命,所以这个东西,真正信因果呢,就要信这些了,不要去信医生的话了。医生是科学的见,他只能从某些地方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而且新的科学层出不穷地在推翻旧科学,而我们对科学又是那么相信,对佛的话当耳边风。我们是佛弟子,是学佛的,想成佛的,称不称?自己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那么你说你要得加持,你信都不信,加持哪里来?
这个是“拨善恶等见,名邪见业道”。
释曰:恶欲他财贪者,谓于他财起非理欲,生力窃心,如是恶欲,名贪业道。憎有情者,谓欲于他行伤害事,如是瞋恚,名瞋业道。若瞋自身,及瞋非情,过轻非业道,轮王北洲贪等,是轻皆非业道。
“释曰:恶欲他财贪者,谓于他财起非理欲”,恶欲就是不合理的欲,不合理的要求、贪心。“生力窃心,如是恶欲,名贪业道”,这个不好的欲,见人家有财,起心要把它夺过来,或者把它偷过来,这个就是贪的业道。虽是意业,但却是也成业道,没有行动,但是成业道。
第二,“憎有情者”,这是瞋恚。“谓欲于他行伤害事,如是瞋恚,名瞋业道”,凡是对其他的有情,要伤害他的,就是讨厌他嘛,或者使他名誉损害,或者他地位伤害,或者使他的社会上的那些关系损害,或者是伤害他的身体,总是使他受损的,这个心就是瞋恚心,就是瞋业道。
“若瞋自身,及瞋非情,过轻非业道”,假使恨自己,假使自己不争气,自己恨自己恨得不得了,或者对于非情,不是有情,起瞋恨心,那个不是业道,因为过失轻一点。对自己瞋恨,总不会把自己杀掉了。那么你对非情,有的人瞋恨心大的,他总是发脾气,对人发脾气不够,对东西还要发脾气。我记得有一人,他的太太给我讲,他脾气一发的话,把家里东西都摔掉了,全部都打烂。结果呢,等脾气好了之后,损失了好几千块钱。这么样子,有啥意思呢?把非情也恨起来,把东西都打烂,干啥?损失的还是自己。这个还不说,你瞋恨心一起的话,焚烧功德林,如果你是修行的人,把功德都烧完,要重来了。
“轮王北洲,贪等是轻,皆非业道”,那么这里跟前面一样的,轮王时代也好,北洲(北俱卢洲),他们的烦恼轻,这样子的贪也不属于业道。反正我们前面说的,业道是过失重的叫业道,过失轻的不叫业道。那么他们这个时代,不一样,轮王的时代是我们所谓大同的时代,他们烦恼都很轻;北俱卢洲,特殊的地方,烦恼极轻。那么这些地方人的贪心,固然不能说没有,但是分量轻,不成业道。这是说贪瞋了,贪等,就是瞋、痴当然也有,但是很轻,不能算业道。
拨善恶等见者,如契经说云: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无此世间,无彼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无世间、无沙门、或婆罗门、无阿罗汉。解云:此经无施者,谓无施福也;无爱乐者,无戒福也;无祠祀者,无修福也;无此世者,无现在也;无彼世者,无过未世也。
下边是邪见,“拨善恶等见者,如契经说云”,这个讲了很多,“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无此世间,无彼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无世间,无沙门或婆罗门,无阿罗汉”,(这个无,无世间这个“无”可能是错的,《俱舍论》里边是世间),世间上没有沙门,没有婆罗门,没有阿罗汉,这些都是邪见。
(96A)“解云:此经无施者”,这个经里边说了很多邪见的样子,那么他解释,“无施”,没有施与,就是没有施福。我们说福有三种,施性福,戒性福,修性福,那么这个没有施与,就是你施福没有的。这个后边我们要讲的,福有属于施一类的福,属于持戒一类的福。“无爱乐”,没有爱乐故,这个持戒的福没有。“无祠祀”,修的福没有,这是三种。
那么这个里边讲很多,在《大毗婆沙》里边讲了很多的样子,我们稍微举几个。一个就是刚才讲的,施与是施性福,爱乐是戒性福,祠祀是修性福。另外一个说法,施与是过去福,爱乐是未来的福,祠祀是现在的福。再一个说法,施与是身业的福,身口意三业,爱乐是语业的福,祠祀是意业的福。再一个说法,施与是悲田的福,爱乐是恩田的福,祠祀福田的福。这个样子很多,反正是三种培福的事情了。
第四种,是“无妙行,无恶行”,无妙行、无恶行,就是说你做了好事,白干的,不会感好果的。无恶行,做坏事,这个也无所谓。“无妙恶行业果异熟”,这个接下去了,妙行恶行是白干的,为什么?妙行恶行,它不会感异熟果的,你做得好也不过如此,什么都碰运气的。你再好,你运气不好,还是倒霉;你再坏,运气好,也是飞黄腾达。世间的人都这么说的,这个就是眼睛没有看清楚了。这个业果的问题,除了佛,其他的菩萨还有几分没有彻透的,只有佛的智慧,把…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