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该平均么,平均,穷的要给他富起来,富的也不要太富了。唉呀!财神菩萨笑笑:你不知道啊,这是他们业报,你不相信我给你看看,他说你看哪,前面那个推车的穷汉,他来了,我把一个金元宝丢在路上,他经过的,看他拣不拣得到?他就把金元宝摆在路上,那么推车的那个大汉呢,他推到这里,他感到这个路很平,“我闭了眼睛也能推”。叭!推过去,金元宝看也没看到,把那个元宝车子轮一滚,滚到沟里去了。这个时候,后边来了骑马的有钱人,他跑到这里,他要小便了,他就停下来,跑到沟里边去小便,一看金元宝,拿起走了。所以说你有财的人,没有给他,他也拣起走了。你没有福报的人,送到你面前,你也拿不到,这个怪哪个?怪自己了。所以说自己碰到一些钉子,碰到一些违缘,不要去拜这个、拜那个,总外边条件要搞得好好的,你想就好了?外边条件好好的,我就给你说,有钱人,三岁、两岁死掉的不少,他条件够好了。古代做皇帝再好没有了,我们去看看,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活到七十岁、八十岁的?所以条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还是内心的,自己业报,做皇帝的,你宫女、妃女弄了几十、几万,你想活一百岁,这是做梦的事情了。秦始皇那么厉害的,又聪明,又是身体又好,又能干,四十二岁没有了,为什么?歌女彩女太多了嘛。这个东西,你自己害自己。所以说条件要看一看了,你这个碰到鼻子,碰到违缘了,这个违缘是怎么来的,去好好观察一下。所以说智慧,我们再再强调,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一切世间上都要以智慧的眼光去对待,不要从这个迷信,或者是从个人的要求出发去对待事情。佛教里边,智慧哪里来?是从佛的智慧里边吸取过来,佛是一切智智者,世界上的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了的,我们要求智慧,除了向佛那里去追求,你哪里来啊?你自己证到那么高的境界,不可能了,现在你还是个凡夫,不要说智慧,无明厚厚的,把你盖得严严的,你智慧自己怎么会出来呢?只有从佛的经教里边吸取智慧,慢慢自己戒定慧修证,把智慧的光明慢慢露出来,这才使自己开始有智慧。那就是见道以后了,见道以前的话,智慧都是外来的,都是佛那里过来的,所以说,我们要依佛说的话。我记得,《菩提道次第》里有一个话,很好,不晓得大家听过了,还有没有回忆。佛怎么说怎么说不听,无所谓,世间上什么一个人,“你这个做不得啊!你这个这样子是犯风水的啊!”哇!马上听得来,一定照他做了。这个你想想看,你到底信佛呢,信迷信呢?人家说风水,什么东西,什么科学,什么营养,相信得不得了,佛说的,叫你怎么怎么怎么,不在乎,这个好象是骗骗人的。那你信佛嘛,学佛,对佛的话,你这样子看待,你怎么能得到加持呢?所以说,这些事情,自己要问心的。
非爱,粗恶语,这是染污心。“发非爱语,毁呰于他”,对人家毁呰的,骂的话,总是使人家心里不高兴的话。有人给我说,他说某一个人(当然有这么一个人),“他说话我心里听了就痛,真是不舒服”,他也不一定是坏心,但是说出话来,都有棱角的,刺人心的,听了不舒畅。那么你就是要检讨自己了,你为什么说的话要刺人家的心呢?一个是不知道这个世间的那些威仪,那些说话的方式,这是一个原因,当然是其次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我慢,总抬高自己,贬低人家,这个你也说出来话,人家不会高兴的。只有谦虚,说的话,决定人家会感到好的、悦耳的,所以说你要说的话悦耳,还要从自己内德上出发,你心里我慢贡高,你装的那个好象谦虚的话,这个一听,就是越听越是感到不是味道,那个就是装模作样的,都不是真心的话,不行的。总之我们佛教以德为主,不像气功师什么师了,都是以功,只要功好了,德不要的。我们说功不在乎,有了德必有功,有功不一定有德,没有德的功也靠不住,将来会失掉,甚至于根本不是自己的,这些功还是不要好一些。
“染心语三字,并从初句流来”,那么这个粗恶语里边还是染污心,这个染污心就是第一句里边,在粗恶语的里边也要摆进去,每一个都要摆进去,离间语也有染污心。
“染心非爱语,说名粗恶语,解义不误,亦从前来”,解义,他的话人家懂了,你这个话没有说错,都是前面有的,所以他不重复了,只说一个特殊的,非爱语。以染污心说非爱语,对方了解了,你也不误。如果你骂人对方不了解,这个也不能叫粗恶语,他根本就不跟我气。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家要劳动,有一次,他们到海船上去劳动,看到很多洋人,他们开玩笑,pig、pig,看洋人喊,那就是猪啊。结果那个人笑嘻嘻地跟他说,那个人很高兴,不晓得说啥东西。你骂人,他不懂,你不懂的话,你还不是粗恶语了。下边,不误,不误没有搞错,是骂的话,是骂人,是对你骂。
诸染杂秽语者,诸染心语,名杂秽语,染所发言,皆杂秽故。诸染颂有,加语一字,故语一字,初句流来。此杂秽语,具二缘成,一染污心,二所发语。
杂秽语条件较宽。“诸染杂秽语”,只要是染污心说的话,都叫杂秽语。“染所发言,皆杂秽故,诸染颂有,加语一字”,这个诸染这个话,加一个语字。“故语一字,初句流来”,他这个“语”,就是“诸染语”,就是杂秽语。这个“语”是第一句里边等流过来的,这里就省掉一个字,这一句话。
“此杂秽语”,有两个缘:一个是染污心,一个所发语。你只要以染污心说了话,两个缘就够了,就是杂秽语,所以说以染污心,不要说话,一说话就是杂秽语,十恶业道之一,所以心地要干净。你以染污心随便说一句话的话就是杂秽语。那么这个把语的四恶都讲完了,另外有其它的说法。
余说异三染,佞歌邪论等者,有余师说,异虚诳等,前三种语,余染心语,名杂秽语。谓佞歌等,佞谓谄佞,如苾刍邪命,发谄佞语,歌谓歌咏,如讽吟相调,及倡伎者,邪论谓不正见所执言词,等者等取染心悲叹,及诸世俗戏论言词,此等皆是杂秽语也。轮王出世,虽有歌咏,从出离心发,非实染心。有余师言,此时嫁娶,歌咏过轻,不成业道。
“余说异三染,佞歌邪论等”,其他的论师说,“余”,就是离开虚诳等前面三种以外,其它的染污心的话,叫杂秽语。
这里它的范围很宽,只要是染污心。你说的是虚诳语,假使对方不懂,这个虚诳语,骗人没骗到了,但你是染污心说的话,杂秽语还是有的。那么其他的论师呢,他就说把前面的三个除掉,前面的染污心说虚诳语,染污心说离间语,染污心说非爱语、粗恶语,这个染污心属于前面三个的。那么除了这三类的染污心,这才叫杂秽语,就是把杂秽语的染污心跟前面三个区别开来。那么这个就是把杂秽语的范围缩小一点。下面举喻,什么一类的东西是杂秽语呢?
“谓佞歌等”,邪论。佞就是谄诳,佞就是说一些讨好人的样子,谄曲的样子。“佞谓谄佞,如苾刍邪命发谄佞语”,苾刍为了生活,说一些凑合人家的话,谄曲的话,为了要自己生活,那么这也是杂秽语。
我们说不准向游客化缘,说什么东西,那就是你不要碰这邪命。我们有生活的条件,不要去化了。这个化呢,在佛教里边说,是多求,是邪命之类的东西;在政治上说,对海外的人乞求,掉我们国家的面子。“你们国家都是要饭的”,看见人来,就要这个要那个,什么都要要,什么贪心又大,好象穷得不得了,这样子的去化,有损国体,所以尤其是对海外的,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我记得我们以前在抗日胜利的时候,美国的部队第一次到上海来,坐飞机来的,因为陆地来很慢了,日本投降了,要接收上海,他们飞机派过来的。美国军官下了飞机了,哗,欢迎的人多得不得了,小孩子什么把他颈项子抱起,手挽起什么东西,抱着,好象很亲热去欢迎人家。亲热过了,就走了,走了一看身上手表也没有,什么钢笔也没有了,钞票也没有了,什么都拿光了。这个好不好看?你说欢迎,欢迎把人家东西都拿走了,只有一把手枪不敢拿,手枪拿走了,查出来要关起来的。所以说这样子的,实在太不好看了。这个我亲自听到人家给我们讲的,是上海才胜利的时候。
下边是歌咏,“如讽吟相调”,唱那些歌,男女互相调弄的那些话。“及倡伎者”,倡伎的这些歌曲。反正,倡伎那些东西,都属于杂秽语。所以说我们不要唱。你说,“我唱的是观音菩萨”,这个调不对头。再说,我们说一个正规的苾刍,哪有边走边唱的?你这个威仪根本就不对头了。你即使念观音菩萨,你房间里坐着去念好了,不要边走,“哇”唱起来了,这个不太好,威仪不好了。哪有个大法师这样子的?苾刍、沙弥威仪都没有这样子。所以这些都要随时注意的,不注意的话,人家看不起你,你还不知道啥原因,“你们为什么不恭敬我啊?你为什么不供养我啊?”你说啥?你自己看看自己做的样子好不好?
“邪论谓不正见所执言词”,那是邪见的论,不正见说的话,这些都属于杂秽语。所以说我们著书、立说,不要乱做啊,你做得不好,都是邪论,杂秽语。有的人欢喜著作,著作等身,这个是了不得一个作家,着的书很多,不知道你危险得很。如果犯了杂秽语了之后,这个杂秽语的业道,摆在你身上,这些书在世间上流行,只要有一个人有印象,你在三恶道永远不要想出来。这些书的影响全部消灭了,再经过很长的时间,你才有出头的时候。所以说不要名啊,有了名,想着两本书出出名的话有后患的。我们说出家人不要名的,有些人说我:你有什么著作啊?我没有著作。我又不是什么大法师,又不是佛,又不是啥,我又没有开悟,我为什么写那么多东西干啥呢?杂秽语拿出来,不是自己造业道啊,害人了?孔夫子,他也述而不作,他也没有什么著作,就是把以前的东西给你们讲讲就完了…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