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個又是兩個,禅定、般若。那麼這個樣子,六波羅蜜多,在這個四位,“一二又一二”,這樣子的,挨了次第都圓滿,“如次修圓滿”。
釋曰:但由悲普施者,明施也。若時菩薩普施一切,乃至眼髓而無吝惜,但由悲心,非求勝生人天生也,齊此布施波羅蜜多,修習圓滿。
“釋曰:但由悲普施者”,“普施”,純粹地從悲心出發,沒有一點點其它的雜念,這是明布施。“若時菩薩”,那個時候菩薩普施一切,對一切都布施,“乃至眼髓而無吝惜”,眼睛、頭目腦髓,一切只要衆生需要,都布施,一點點沒有吝惜的心。但是由悲心,也不求勝生。有的人他布施,求什麼求什麼。我們現在現世的是看到最多的,供養了一點點,就是香、蠟一點點,求的是很多,要求升官,要求發財,又要做什麼。一大堆的要求,就是兩枝蠟燭一柱香,這樣子要求。這個是現在人的貪心了。但是你說好不好?也好,他總算是來求佛,沒有求外道了,也沒有去偷了搶了,還是從正規地去求來的,這個也好,但是進門的了,是比較低階的。那高階的布施,他就是不會求勝生,連人天的增上生都不求了。只是悲心,一心爲的求衆生離苦,以這樣子的心來布施的話,這個時候,布施波羅蜜多圓滿,“齊此布施波羅蜜多,修習圓滿”。
那麼在以前,海公上師經常講這個公案,就是釋迦牟尼佛布施波羅蜜多圓滿的一個公案。那時候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國王的太子,他就是什麼都要布施,就是他因爲修行已經到那個階段了,是已經布施波羅蜜多快圓滿了。所以說他,生在國王家裏,非常富有,他也是盡他的財産,哪個要什麼就給什麼。他從來沒有一點自己的私心雜念,只要對方需要,什麼都給。
他們這個國家很富強,富強的最大的原因,他們國家裏有一個象寶,這個大象是國防武器。其它的國家來侵犯他的話,這個象寶拿出去,象軍沖鋒的話,什麼敵人都摧毀的。那麼鄰國的國王,就是因爲這個國家很富強想征服它,但是又怕它的象寶。(104B)那麼這個時候,有一個鄰國的大臣對國王獻計了。他說,現在我們有一個好機會,什麼呢?這個太子他什麼肯布施的,國王你派幾個人去跟他要,要什麼?要大象。這個東西,他說,怎麼要得到啊?他說,你試試看,太子會布施的。那麼他們就派了幾個人去跟太子要求:太子啊,你是布施圓滿,到底是不是圓滿?外邊都說你布施好,心很大了,到底是不是?恐怕不一定了什麼什麼。太子說你要什麼,我可以完全給你了。他說,我說出來恐怕你不一定給了,你的布施總是恐怕不一定圓滿了。太子說你只要說出來,我一定給你。他說好的我說,我要你國家的大象。這個太子聽了驚呆了,這個大象是父親的寶貝,我怎麼好隨便給。但是他們說,我知道你這個布施到底不行,這樣子一句話。太子說,好、好,我就給你開個門,把象牽給他。他們幾個派了幾個人,就把象牽起走了。後來他們管象的那個官著急了,他馬上告訴國王去,他說不得了了,這個太子把我們唯一的國防的大象送給鄰國去,以後我們的國家就沒有辦法了,鄰國拿大象侵略我們的話,那就完蛋了。那麼國王聽了很生氣,他把太子喊來,你到底怎麼回事?他說確實有那回事情。那麼他的大臣有些對太子不滿意的,趁這個機會對國王說,這個太子不好,你該把他處理掉算了。這個太子因爲平時確實好的,國王說,好好,你做了這個事情,我們國家不能容納你了,死就免了你了,把他充軍,送到遠處去。
太子就帶了他的王妃,他的夫人,跟他的兩個孩子,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就跑到很遠的深山裏邊去生活了。因爲這個太子是修行人了,那麼他在深山裏邊還是生活得很好。他們在裏邊采些野果,自己種點東西吃,沒有什麼,還是很愉快地過生活。
這時候,在那哪個地方,就在太子住的附近,有一個婆羅門,經上說他是十八怪,十八個醜,總是醜得不堪言了,塌鼻子、叁角眼等等,總是這是世間上最怪的一個婆羅門。那麼他有點錢,他的女人卻是非常年輕、非常端正。這個婆羅門每天要他的女人去外邊的河裏邊舀水。那麼這個女人天天去舀水,很重的水罐子一桶一桶地、一罐罐地拉回去。那些看到的這些年輕男人說:你這個女人長得那麼漂亮,怎麼天天在這裏做這麼粗的活,太是傷你的身體了,好象劃不來了。那麼這個女人回到婆羅門家,聽得多了,婆羅門那裏她就說了,她說:你天天叫我去背那麼多水,人家都說我怎麼怎麼的,我都不好意思去背了,我以後不幹了。這個婆羅門說了,不幹了怎麼辦呢?我們總要用水了。他們有人就告訴他了,他說:這裏山上附近有個太子,他有兩個孩子,長得非常好,你把他要回來做奴隸,來背水。婆羅門說好,這個倒好,那個女人可以不要去背了。他就跑到太子山上來了:你這個布施太子,他說你這個布施心很大,到處都有名,我現在跟你要求一個東西,希望你也滿我的願。太子說:你只要說出來,我總是可以滿願的。那時候,他的夫人不在,那麼婆羅門就說了,他說要他的孩子。他的孩子聽到了很害怕,躲起來了,太子就把他們拉出來,把他手腳給婆羅門牽住,拿個繩子牽著。他說,你跟他走好了。婆羅門說他的母親來了,怎麼樣?他說沒有關系,我答應了,你拉起走好了。結果,那個婆羅門就把兩個孩子拉起走了。
他的母親後來回來之後,一看孩子不見了,他都布施掉了,唉呀,這個母親很難受。很難受,但是他們就是以前發過願的,她是生生世世跟著太子,什麼樣子的布施她都願意的,那麼現在也不能後悔了。她就發了叁個願,這叁個願我們看怎麼的?第一個是希望這個她的孩子到那邊去能夠不受苦;第二希望他們能夠早一點見到他們的祖父,就是見到國王去;第叁,她說我們在這裏也過了那麼多時間,什麼都布施完了,最好能夠早早地也回去算了,發了叁個願。
那麼這個婆羅門把兩個孩子牽起走了,太子也是無所謂,反正沒有了孩子,自己辛苦一點了,有些事情自己做也可以,這個夫人也就算了。結果,後來天上的帝釋天他來試驗,看太子到底是不是布施心圓滿。他就化了一個老頭跑來。他說:太子,你的布施的名氣很大,到處都說你是滿一切衆生願的,現在我來跟你要一個東西,看你能不能滿願。他說,你要什麼就給什麼。什麼也說了很多。他說:我要你的妻子。這個東西太子當然說拿去拿去,妻子也是不大願意。哎,太子說:你不是以前發了願的嗎?你跟我,我布施什麼你都不反對的。你還是拿去。結果他把妻子交給那個老人,老人牽了他的女人,走了七步,就回過來,化了帝釋天的樣子。他說:這是我試試您的,當然你一切布施很好,但是以後妻子就不要布施了。那麼這樣子,他布施波羅蜜多圓滿了。
那麼他的夫人發了叁個願。那個婆羅門把這兩個孩子買回去之後,本來要他們擔水的。後來有人說:你把這兩個孩子擔水,太可惜了,他們長得那麼好,你把他賣掉,你賣些錢來,那個錢拿去你買幾十個奴隸也買得起了,你會發大財了。你把他們擔水,搞瘦了,將來賣不出價了,你劃不來了。那婆羅門就想,對啊,把他們賣錢,將來好發財了。他也把他吃得好好的,養得好好的。第一個願滿了,沒有受苦。
那麼養了之後,養胖了,養得好好的,結果就去賣了。婆羅門騎在一匹毛驢之上,拿個繩子牽了兩個孩子,後邊拖著走。走到一半,有人路上看到了:唉,兩個孩子牽起幹啥?他說:我去賣的啊。哎呀,他說你個婆羅門,你笨蛋啊,你把孩子牽起走,孩子走瘦了,你還賣得出價嗎?你下來,叫孩子坐著,讓它馱起走。婆羅門一想,對啊,弄瘦了,賣不出價了,我要賣高價,還是只好委屈一點,自己走路算了。那麼兩個孩子又坐在驢子上,他在後邊跟著跑。不吃苦,這個願滿了。
後來他就是一路要賣了,一路賣,標價,一路標,越擡越高,越擡越高,擡得來婆羅門不舍得賣了,總是一個出價比一個高,一個一個高。他是往那個城市去了,越走越高,越走越高,走到後來,走到國王的那個首都去了。大家在街上爭價了,多少錢多少錢在吵。國王聽到了聲音,就問什麼事情?他說一個婆羅門,一個怪婆羅門了,醜得不得了,婆羅門賣兩個孩子,漂亮得不得了。國王說,那兩個孩子我來看看,我來買好了。他因爲他的孩子孫子都跑掉了,他很孤單,他說兩個孩子,我來看一看。結果一看,就是他的孫子孫女。那麼他心裏很感動,他說,我來買,這個我來出價了,你賣好多價,國王問婆羅門好多價。婆羅門說,這個價是路上越擡越高了,他說我不好說了,你問孩子自己。他就問那個女孩子,她說,一千斤金子,好象貴得不了了。國王說,一千斤就一千斤,買了一個。婆羅門高興得很,這個女的一千金,這個男的不曉得多少了。再去問賣男的那個,他說你好多錢。他說你也問他自己了。就問那個男孩子,男孩子他說我這個只值半分錢。這個國王奇怪了,怎麼只值半分錢呢?這個孩子很聰明,他說:女孩子長大了,嫁給國王了,鄰國其他國王作王妃,那個高貴得很,當然一千斤金子。男孩子做了太子那麼大,犯一點點錯誤,就充軍充掉了,那個又不值錢的。這個一說,國王大大感動,他說我這個孩子(他的太子),那麼好多年了,跑到外邊不曉得怎麼樣了?趕快派人找回來。這個孩子嘛也買下來了,婆羅門也可以了,他拿了一千多兩金子也夠了,回去了。他就把那個太子找回來,這麼他夫人的叁個願滿了。第一孩子不受苦,能很快地見到他的父王,最後他們自己也回到國家去了。
這個公案,海公上師經常擺的。因爲這是布施波羅蜜多圓滿的,那就是純粹悲心,即使那麼怪的要求,他也不吝啬。那麼這是布施波羅蜜多圓滿的。
被折身無忿者,明戒、忍二也。若時菩薩被折身支,心無少忿,…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