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雲:如是所說,十惡業道,皆與善法現起相違。諸斷善根,由何業道,斷善續善,差別雲何?頌曰:
唯邪見斷善 所斷欲生得 撥因果一切 漸斷二俱舍
人叁洲男女 見行斷非得 續善疑有見 頓現除逆者
“從此第叁,義便明斷善”,“義便”,講了前面的十惡業道,他就帶便講一講斷善根,因爲斷善根跟十惡業道的邪見有直接關系。“論雲:如是所說,十惡業道,皆與善法現起相違,諸斷善根,由何業道?斷善續善,差別雲何?”前面我們講了十惡業道,都講完了,每一個都分析了,殺、盜、淫、妄、诳語、惡口、離間,還有意的貪、瞋、邪見,十惡業道。這十個都是與善法相違背的,但是哪一個能斷善根?“諸斷善根”,與善根雖然相違,能夠把它斷掉的是什麼業道?斷善根是由哪一個業道斷的?那麼斷了之後,善根如何再繼續生起來?這是它的差別,各式各樣的情況,我們要詳細地介紹。這是開始提問了。
(96B)“頌曰:唯邪見斷善”,第一個,開宗明義告訴你,哪一個業道能夠斷善根的?只有一個,邪見,就是十惡業道裏邊最後一個,它能夠斷善。
“所斷欲生得”,所斷的善根是欲界的生得善。善根有加行善、生得善,加行善是自己努力生起來的,生得善是前一輩子等流下來的。
“撥因果一切,漸斷二俱舍;人叁洲男女,見行斷非得;續善疑有見,頓現除逆者”,這裏邊把斷善根的情況講得很仔細。什麼叫邪見?“撥因果”,撥無因果的那個見,不管是哪一類的,都是屬于能夠斷善根的。善根斷的時候是一品一品斷,善根斷了之後,一切律儀戒就沒有了,就舍掉了。因爲一切律儀戒都是建築在善根上的,善根都沒有了,根子抽掉了,上邊的受的戒,律儀戒就沒有了,所以“二俱舍”。
哪些人能斷善根呢?“人叁洲男女”,人間叁洲——東洲、南洲、西洲。北俱盧洲不會斷善根,因爲他們的煩惱輕,邪見不會那麼厲害。那麼人間又是男的、女的能斷善根,不男不女的、黃門,這些意志薄弱,沒有堅強的力量斷善根。
“見行斷非得”,但是人間的男女之中,斷善根的一定是見行斷。我們說人的根器有兩種,利根是見行者,另一種是愛行者。愛行者就是鈍根的,他什麼事情的信仰是聽人家的話,人家贊歎這個好,他就相信了,人家說它不好,他也相信了,他自己這個意志力不是頂堅強的。見行人,他就是自己的主張,自己認爲這個好就對了,不是容易人家的話來左右自己的,屬于這一類堅強性的人,他才能斷善根。我們說做壞事,也要這些人,做好事也是靠這些人。意志薄弱的人,壞事做不大,好事也成不了。所以說真正做壞事的透頂的斷善根的,也是見行人,但是將來成佛的利根的也是見行人,所以說見行的人能斷。“非得”,這個斷善根的體是什麼?照有部的說法,就是非得。本來是善根的得,得沒有了,成了非得,這就是善根就斷掉了。
“續善疑有見”,那麼善根如何繼續下去又生出來呢?“疑有見”。拔無因果,就是說做好事沒有好的果,做壞事沒有苦的果,那麼這樣子就是撥無因果。如果你懷疑可能還有,做了壞事可能有惡報的,做了好事可能也有福報的,這個懷疑的心起來,就能續善根,善根會繼續再長起來。
“頓現除逆者”,善根斷的時候一品一品斷,但是善根再續生的時候,“頓現”,九品一起生出來。但是“除逆者”,這輩子犯了五逆罪的人,他不能續善根,這輩子他沒有這個資格了,沒有可能性。造了五逆罪的人,他要除開,他不能在現世善根再繼續,不可能的。那麼這裏邊,當然講的問題很多,我們下面就是要慢慢地分析。
釋曰:唯邪見斷善者,唯有上品圓滿邪見,能斷善根。然本論中,說貪瞋癡叁不善根,能斷善者,由不善根能引邪見,故邪見斷推在彼根。如火燒村火由賊起,故世間說被賊燒村。
“釋曰:唯邪見斷善者”,斷善根的,在十惡業道裏邊哪一個業道?只有一個——邪見,邪見是很厲害的刀,它能夠把善根斷掉。其它貪等呢,雖然是造了很大罪,但是不一定能斷善根,斷善根還斷不了,只有上品的邪見,“唯有上品圓滿邪見”,最厲害的邪見,能夠把善根斷完。
“然本論中,說貪、瞋、癡叁不善根,能斷善者,由不善根能引邪見,故邪見斷,推在彼根”,這個如本論(本論就是《發智論》),《發智論》裏邊說的貪、瞋、癡叁不善根也能斷善根的,這個是間接地說。什麼原因呢?“由叁不善根”,貪、瞋、癡可以引生邪見,真正地斷善根是邪見斷。但是呢,邪見從它們叁個根引出來的,也可以叫這叁根斷善根,就是貪、瞋、癡也能斷善根,因爲它們叁個能引邪見。
那麼這個話是不是可以這麼講呢?下邊舉個例。世間也可以這麼說的,“如火燒村,火由賊起,故世間說被賊燒村”,我們說這個世間上,假使一個村莊被賊放火燒掉了,那麼當然燒村子的是火了,但是我們也可以說賊把村莊燒掉了,這是賊放的火,也可以說這個責任在賊身上,所以說賊燒的村。那麼這個就是一樣的。叁不善根雖然不是直接斷善根的,但是它能夠引出邪見,也可以說它就是斷善根的。那麼就是賊雖然不是直接燒村的,但這個火是賊放的,所以也可以說是賊燒村,世間上也可以這麼說,佛教裏也有這麼的說法。
這是解釋真正地斷善根是上品邪見,但是《發智論》裏邊又說貪、瞋、癡這叁個不善根能斷善根的,這是從間接地說,因爲貪、瞋、癡引起邪見,邪見又把這個善根斷掉,所以也可以說叁不善根斷善根。
所斷欲生得者,所斷善根,唯是欲界生得善也。謂斷善時,色無色善,先不成故,不可說斷。問:何緣唯斷生得善根?答:加行善根,先已退故,謂斷善根,先加行位,舍加行善。至斷善時,唯斷生得。
“所斷欲生得者,所斷善根,唯是欲界生得善也”,善根呢,前面講過了,有加行善,也有生得善。生得善是與生俱來的,加行善,你生了之後,自己努力而出來的。那麼你說要斷善根,加行善早就先斷掉了,只留下欲界的生得善是最後的一個依據,把它斷掉之後,那就是什麼都沒有了。那麼色界、無色界的善,你在欲界的人,本來沒有成就,你要斷,欲界的都斷掉了,色界、無色界的早就沒有了。因爲這個善在上邊的,高了,你要斷最下面的,上面高的當然沒有了,先把上面的沒有了之後才能斷下邊的。
“唯是欲界的生得善,謂斷善時,色無色善,先不成故,不可說斷”,你生在欲界裏,你要斷欲界的這個善根,你肯定在欲界了。欲界裏斷善根的時候,色、無色界的善根早已不成就,不成就也談不上斷了。因爲你要生到色、無色界去,才有色界的善根、無色界的善根;斷了善根的人,必定是有欲界的煩惱的,他不會生在色界,上面的善,色界、無色界的善不會成就的。那麼這樣子,所以說斷的善根決定是欲界的,而且是生得善,加行的善先斷掉,加行善斷了之後,最後留下的是生得善,生得善一斷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那是真正的善斷完了,就是斷善根。那麼還有點善留在那裏,不叫斷善根,色界的善、無色界的善沒有成就,欲界的善還在,欲界的加行善斷了,生得善還在,一定要把生得善全部沒有,那麼這個善根一點也沒有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叫斷善根,一點善也沒有了。
“問:何緣唯斷生得善根”,爲什麼斷善根一定要斷生得善呢?這個他就是也解釋。
“答:加行善根,先已退故。謂斷善根,先加行位,舍加行善,至斷善時,唯斷生得”,這個我們才講的:加行善,你還沒有斷生得善的時候早已經沒有了。“謂斷善根,現加行位”,斷善根的時候要起加行,你不起加行它斷不了的,善根不是自己會斷的,你要去加功用行才把它斷掉。正在加行的時候,加行的善就給你斷掉了,沒有了。你去用功夫斷善根,正在用功夫的時候,加行善也給你消滅掉了。真正斷到欲界的生得善的時候,加行善早就給滅掉,所以最後斷的是生得善。生得善斷了之後,什麼善都沒有了,那是真正地叫斷善根。斷了加行善還有生得善,所以沒有說什麼善沒有,不叫斷善根,一直到生得善,最後留下的一個沒有了,那就是善根全部沒有了。
撥因果一切者,明邪見相也。撥因邪見,無妙惡行,撥果邪見,無善惡果。一切者,一切邪見,皆能斷善。謂自界緣,若他界緣,若有漏緣,若無漏緣,如是邪見,皆能斷善。有余師說:唯自界緣,及有漏緣,方能斷善,余不能斷。爲對彼說,故言一切。
“撥因果一切”,那麼邪見它的相貌是什麼呢,什麼樣子的見叫邪見呢?撥因果,撥無因果。
“撥因邪見,無妙惡行。撥果邪見,無善惡果”,那麼這個撥因果,就是撥因撥果。撥因的邪見,就是妙惡行沒有,你做好的事情不會感好果,你做壞的事情也不會受惡果。那你這個白搞的,你拼命地去做好事,白白地,這個是空事。你壞事做了很多,也不要害怕,將來不會受惡報的。那麼這就是撥因邪見。撥果邪見,你受的果,這是惡的果,是過去你造惡業來的,善的果是善業來的。他不是的,只是偶然地碰上了,他運氣好,他就是碰上好的果了,運氣不好就倒黴,碰到那個事情。那麼這樣子,把善惡果的因果完全撥掉,沒有善因,沒有善果,沒有惡因,沒有苦果,這樣子撥因果。
“一切者,一切邪見,皆能斷善”,那麼一切,邪見有好幾類。邪見,這個後邊隨眠品要講。
“謂自界緣,若他界緣,若有漏緣,若無漏緣”,就是能緣自界的,叫自界緣。這個邪見它是個能緣的心所法。這個心所法,假使欲界的,緣欲界自己的法,叫自界緣;假使緣上二界的,邪見緣的境是上界,色界、無色界的,叫他界緣。有漏緣,它緣有漏法;也可以緣無漏法,無漏緣。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