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63

  ..續本文上一頁

  

  和合的非得是什麼東西呢?“心不相應行,無覆無記性”,這個不和合是屬于心不相應行所攝的,本身是無記的,所以說破僧本身是無記的東西。但是,破僧的因,虛诳語卻是無間罪。前面說的,破僧的罪是虛诳語,這個虛诳語是太厲害了,成了無間罪,而且是五個無間罪裏最重的無間罪。而破僧這個事實卻是個無覆無記性,一個不和合,“此不和合,心不相應,行蘊所攝,是無記性”。

  

  “問:既無記性,豈成無間”,既然說是無記性,怎麼成無間罪呢?不是矛盾得太厲害了嗎?無記性的東西沒有罪的,怎麼成了個那麼大的無間罪的重呢?

  

  “答:如是破僧因诳語生,诳語是無間,故說破僧是無間果,非無間體”,虛诳語是無間罪的體,破僧是虛诳語的果。現在說破僧是無間罪,那麼就是虛诳語的因上安過來的,所以說真正的無間罪體,並不是破僧,是虛诳語。“因受果名”,虛诳語的因受破僧的果這個名字,虛诳語叫破僧。實際上,我們說的破僧,是指的虛诳語,不是指那個不和合的破僧。真正的破僧,不和合,無覆無記性。現在我們說破僧是無間罪,就是說破僧的因,這個虛诳語是無間罪。“故說無間,名爲破僧”,“因受果名”,這個破僧的無間罪是指的破僧的因,虛诳語。這個虛诳語也可以安破僧的名字,因立果名,就是六離合釋之一。所以說破僧是無間罪,是這樣安的。

  

  

  

  所破僧所成者,僧破無記,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衆所成。

  

  “所破僧所成者,僧破無記,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衆所成”,就是破僧到底是哪個破的?能破的人破呢,還是所破的僧破的?能破的人沒有什麼和合不和合,所破的僧本來是和合的,成了非得,不和合了。所以說破僧是所破的僧分了兩個,那就是叫成了破僧。所以說,是所破的僧成立破僧的,能破的根本談不上破僧。

  

  這個裏邊有的人要搞不清楚:破僧的罪是所破僧搞出來的啊,能破的沒有責任的啊?不是這個意思。破僧根本不是罪,是一個無覆無記性。他由所破的人分了兩端,那麼造成這個因素的是能破的人,能破的破僧的那個人是造的虛诳語的無間罪。所以說不要把那個因果混淆起來,不要說破僧是所破僧搞的,能破沒有責任的,不是那個意思。破僧,從它的果上說,就是所破的僧他分了兩半就完了,不是能破的,能破又沒有什麼;能破是虛诳語,虛诳語導致破僧,這個要把它裏邊的關系搞清楚。

  

  

  

   戊二 明能破成時處

  

  從此第二,明能破成時處。論雲: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異熟,何處幾時?頌曰:

  

  能破者唯成  此虛诳語罪  無間一劫熟  隨罪增苦增 

  

  “從此第二,明能破成時處”,怎樣子成就破僧的時間、處所?“論雲: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異熟,何處幾時”,能破的人,他成就什麼罪,“何所成就”,破了僧之後,感的異熟果在什麼時候、什麼處所受果?

  

  “頌曰:能破者唯成,此虛诳語罪”,能破的人成什麼呢?他所成就的就是這個虛诳語的罪,這個虛诳語的罪就是破僧的無間罪。那麼他這個虛诳語的罪,感的果報是什麼呢?“無間一劫熟,隨罪增苦增”,處所是無間地獄受苦,它的時間是一劫,然後才成熟,一劫受了苦之後才能夠出來,那受苦很長了,要一劫的時間。

  

  “隨罪增苦增”,有人就說了,假使他無間地獄受苦一劫,那麼你造一個無間罪,你一劫受苦,兩個無間罪也是一劫受苦,不是他造多的罪要便宜了嗎?不便宜!“隨罪增苦增”,你造的罪越多,受的苦越厲害,隨了你所造的罪有多少,受的苦就要增倍增倍地加,所以說沒有便宜賺的。

  

  在因果的面前是沒有便宜賺的,是大家平等的。我們說盡管說在法律面前大家平等,什麼面前大家平等,總有不平等因素在。而真正平等的是因果,一點也不欺侮人的,親的也好,疏的也好,認得到也好,認不到的也好,你去打交道也好,你搞關系也好,沒有用的,在因果面前一分一厘不差的。

  

  

  

  釋曰:初兩句明罪體,次一句明處時,後一句明苦增。能破者唯成,此虛诳語罪者,能破僧者,提婆達多,成破僧罪,诳語爲性,即破僧俱生語表、無表,爲此罪體。

  

  “釋曰:初兩句明罪體,次一句明處時,後一句明苦增”,這是一些問題全部把它解決。先說破僧的人成就什麼?這個能破僧的人,他成就什麼東西呢?他成就一個罪——無間罪。

  

  “能破者唯成,此虛诳語罪者”,這是一個頌,就是前面兩句,“能破者唯成,此虛诳語罪”,這兩句話,就是說能破僧的人,提婆達多,他成就什麼?成就一個破僧的虛诳語罪。這個破僧罪,虛诳語是它的體,體就是“性”。“即破僧俱生語表、無表”,就是破僧的時候,同時生出來的語表業跟無表業,就是這個虛诳的罪的體,“爲此罪體”。

  

  

  

  無間一劫熟者,此必無間,大地獄中,一劫受苦,余逆不必生無間獄。

  

  那麼這個罪造了之後,感什麼果報呢?“無間一劫熟”,這個果報成熟,業果成熟,它在無間罪裏邊,最大的苦的地獄裏邊,住一劫的長時的苦。“余逆不必生無間獄”,這個破僧必定是無間罪,其它的業,就是其它四個業,卻不一定。有輕的,可以不受阿鼻地獄,不一定去,而破僧的非去不可,因爲五個無間罪裏邊破僧是最大的。

  

  

  

  問:若造多逆,皆次生熟;如何多逆,同感一生?答:頌言隨罪增苦增,隨彼罪增,苦還增劇。謂由多逆,感地獄中多猛苦具,受二叁四五倍重苦。

  

  “問:若造多逆,皆次生熟”,這是無間罪,就是順生報,它的時間是下一輩決定要受的,順生受的,那麼說順生受,受的時間是一劫。那麼他就說了,你造無間罪都是順生受,不會受了之後第二輩再受、第叁輩再受,都是跟著馬上就受,無間嘛,都沒有間隔的。那麼你造了一個無間罪,也是順生受一劫,兩個無間罪也是順生受一劫,那不是造多的便宜了嗎?不便宜。他提一個問題,“若造多逆,皆次生熟”,都是順生受,你造了很多的業,假使他造了叁個業,那個提婆達多不是造了叁個業嗎?它都是順生受,第二輩子受報的。“同感一生”,都是一劫的時間。那麼多的罪也是一劫的時間,一個無間罪也是受一劫的時間,那不是不平等嗎?

  

  “頌言隨罪增苦增”,回答這個問題,頌裏就說,隨你的罪增,一個無間,兩個無間,苦也是成倍成倍的加。“謂隨彼罪增,苦還增劇。謂由多逆感地獄中多猛苦具,受二叁四五倍重苦”,這個就不是說,造兩個業受兩倍苦,“二叁四五倍”,那可能也不止五倍,它就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厲害。造兩個罪,不是兩倍的無間苦,它是好幾倍的苦,越多的業,苦就越多。他這裏說“二叁四五”,就是說一個罪、兩個罪、叁個罪,受兩個罪、叁個罪的倍。這個倍,當然了,它這裏說的是一個罪一個苦,兩個罪兩倍的苦,乃至五個罪受五倍的苦,實際上,卻不一定是那麼多倍,可能是無量百千倍的苦。

  

  這是講無間,它的破僧的罪。那麼下邊就是說,怎麼樣子成破僧的緣?

  

  

  

   戊叁 明具緣成破僧

  

  從此第叁,明具緣成破僧。論雲:誰于何處?能破于誰?破在何時?經幾時破?頌曰:

  

  苾刍見淨行  破異處愚夫  忍異師道時  名破不經宿

  

  “從此第叁,明具緣成破僧”,破僧罪要幾個緣,才能夠破僧?“論雲:誰于何處?能破于誰?破在何時?經幾時破?”就破僧的事情,什麼人,在什麼地方,他破什麼,什麼時候,要多少時候,能夠破多少時候?那麼一連串的問題。

  

  “頌曰:苾刍見淨行,破異處愚夫,忍異師道時,名破不經宿”,凡是能破僧的人,決定是比丘。這個比丘見行人,利根的,這個利根並不是修行的利根,就是說他前面講的愛行者、見行者,就是他自己力量産生的見,不是聽人家說的。“淨行”,還要是比較清淨的,破戒的那些破不了僧,沒有威信的。“破異處愚夫”,“破異處”,他要異處破,就是說要破僧就在異處,不在當了佛面前,在佛面前的威信之下破不了僧的,要在佛不在的時候。第二,破哪些?哪些人給他破的了呢?“愚夫”,那就是凡夫,那些沒有智慧,才受他的騙。

  

  怎樣子破呢?“忍異師道時”,“忍”,承認,就是認可,“異師”,除了佛以外還有大師,除了佛的八正道以外,另外還有更殊勝的法。這樣子認可了,就叫破了。

  

  那麼破多少時間?“不經宿”,不過一夜,馬上就和合的。這是佛在世的一個公案,提婆達多破僧。

  

  時間還有一點,到底破僧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講一下。破僧,就是因爲在那個時候,佛的教化傳播,大家都非常恭敬,尤其是瓶沙王。大家知道的,太子要去出家,瓶沙王就要讓國家給他治,叫他不要出家,結果他出家了。成了佛之後,瓶沙王非常恭敬。怎樣恭敬呢?一天是五百斛的,總是吃的飯,每天供養他的吃的東西,多得不得了,五百斛就是五百碗菜,大概是這個意思。這樣子提婆達多看了就眼紅,看到佛大家恭敬他,供養他,他總是想:幾時我也做個佛,我也受這樣的供養。他總是要像佛了,要想成佛的樣子。

  

  這個提婆達多,是我們一個反面教員,我們很多人也是看到人家好,就要學他的樣子,而不學他的功德。提婆達多就是標准這個人,佛的樣子他都要學,佛的享受他都要學,而佛的功德他不學。那麼他看到佛享受這麼高,他就是要像佛,也想這麼享受。他跟那個阿阇世王,就是瓶沙王的太子,說:你把父親殺掉,我把佛殺掉,你做新王,我做新佛,這樣子我們來治理,你治理你的國家,我來治理那些教徒。這樣子,阿阇世王將父親關起來,把他餓死了;提婆達多就害佛了。他要破僧,就是說,提婆達多總是想學佛的…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