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63

  ..续本文上一页

  

  和合的非得是什么东西呢?“心不相应行,无覆无记性”,这个不和合是属于心不相应行所摄的,本身是无记的,所以说破僧本身是无记的东西。但是,破僧的因,虚诳语却是无间罪。前面说的,破僧的罪是虚诳语,这个虚诳语是太厉害了,成了无间罪,而且是五个无间罪里最重的无间罪。而破僧这个事实却是个无覆无记性,一个不和合,“此不和合,心不相应,行蕴所摄,是无记性”。

  

  “问:既无记性,岂成无间”,既然说是无记性,怎么成无间罪呢?不是矛盾得太厉害了吗?无记性的东西没有罪的,怎么成了个那么大的无间罪的重呢?

  

  “答:如是破僧因诳语生,诳语是无间,故说破僧是无间果,非无间体”,虚诳语是无间罪的体,破僧是虚诳语的果。现在说破僧是无间罪,那么就是虚诳语的因上安过来的,所以说真正的无间罪体,并不是破僧,是虚诳语。“因受果名”,虚诳语的因受破僧的果这个名字,虚诳语叫破僧。实际上,我们说的破僧,是指的虚诳语,不是指那个不和合的破僧。真正的破僧,不和合,无覆无记性。现在我们说破僧是无间罪,就是说破僧的因,这个虚诳语是无间罪。“故说无间,名为破僧”,“因受果名”,这个破僧的无间罪是指的破僧的因,虚诳语。这个虚诳语也可以安破僧的名字,因立果名,就是六离合释之一。所以说破僧是无间罪,是这样安的。

  

  

  

  所破僧所成者,僧破无记,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众所成。

  

  “所破僧所成者,僧破无记,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众所成”,就是破僧到底是哪个破的?能破的人破呢,还是所破的僧破的?能破的人没有什么和合不和合,所破的僧本来是和合的,成了非得,不和合了。所以说破僧是所破的僧分了两个,那就是叫成了破僧。所以说,是所破的僧成立破僧的,能破的根本谈不上破僧。

  

  这个里边有的人要搞不清楚:破僧的罪是所破僧搞出来的啊,能破的没有责任的啊?不是这个意思。破僧根本不是罪,是一个无覆无记性。他由所破的人分了两端,那么造成这个因素的是能破的人,能破的破僧的那个人是造的虚诳语的无间罪。所以说不要把那个因果混淆起来,不要说破僧是所破僧搞的,能破没有责任的,不是那个意思。破僧,从它的果上说,就是所破的僧他分了两半就完了,不是能破的,能破又没有什么;能破是虚诳语,虚诳语导致破僧,这个要把它里边的关系搞清楚。

  

  

  

   戊二 明能破成时处

  

  从此第二,明能破成时处。论云: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异熟,何处几时?颂曰:

  

  能破者唯成  此虚诳语罪  无间一劫熟  随罪增苦增 

  

  “从此第二,明能破成时处”,怎样子成就破僧的时间、处所?“论云: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异熟,何处几时”,能破的人,他成就什么罪,“何所成就”,破了僧之后,感的异熟果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受果?

  

  “颂曰:能破者唯成,此虚诳语罪”,能破的人成什么呢?他所成就的就是这个虚诳语的罪,这个虚诳语的罪就是破僧的无间罪。那么他这个虚诳语的罪,感的果报是什么呢?“无间一劫熟,随罪增苦增”,处所是无间地狱受苦,它的时间是一劫,然后才成熟,一劫受了苦之后才能够出来,那受苦很长了,要一劫的时间。

  

  “随罪增苦增”,有人就说了,假使他无间地狱受苦一劫,那么你造一个无间罪,你一劫受苦,两个无间罪也是一劫受苦,不是他造多的罪要便宜了吗?不便宜!“随罪增苦增”,你造的罪越多,受的苦越厉害,随了你所造的罪有多少,受的苦就要增倍增倍地加,所以说没有便宜赚的。

  

  在因果的面前是没有便宜赚的,是大家平等的。我们说尽管说在法律面前大家平等,什么面前大家平等,总有不平等因素在。而真正平等的是因果,一点也不欺侮人的,亲的也好,疏的也好,认得到也好,认不到的也好,你去打交道也好,你搞关系也好,没有用的,在因果面前一分一厘不差的。

  

  

  

  释曰:初两句明罪体,次一句明处时,后一句明苦增。能破者唯成,此虚诳语罪者,能破僧者,提婆达多,成破僧罪,诳语为性,即破僧俱生语表、无表,为此罪体。

  

  “释曰:初两句明罪体,次一句明处时,后一句明苦增”,这是一些问题全部把它解决。先说破僧的人成就什么?这个能破僧的人,他成就什么东西呢?他成就一个罪——无间罪。

  

  “能破者唯成,此虚诳语罪者”,这是一个颂,就是前面两句,“能破者唯成,此虚诳语罪”,这两句话,就是说能破僧的人,提婆达多,他成就什么?成就一个破僧的虚诳语罪。这个破僧罪,虚诳语是它的体,体就是“性”。“即破僧俱生语表、无表”,就是破僧的时候,同时生出来的语表业跟无表业,就是这个虚诳的罪的体,“为此罪体”。

  

  

  

  无间一劫熟者,此必无间,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余逆不必生无间狱。

  

  那么这个罪造了之后,感什么果报呢?“无间一劫熟”,这个果报成熟,业果成熟,它在无间罪里边,最大的苦的地狱里边,住一劫的长时的苦。“余逆不必生无间狱”,这个破僧必定是无间罪,其它的业,就是其它四个业,却不一定。有轻的,可以不受阿鼻地狱,不一定去,而破僧的非去不可,因为五个无间罪里边破僧是最大的。

  

  

  

  问:若造多逆,皆次生熟;如何多逆,同感一生?答:颂言随罪增苦增,随彼罪增,苦还增剧。谓由多逆,感地狱中多猛苦具,受二三四五倍重苦。

  

  “问:若造多逆,皆次生熟”,这是无间罪,就是顺生报,它的时间是下一辈决定要受的,顺生受的,那么说顺生受,受的时间是一劫。那么他就说了,你造无间罪都是顺生受,不会受了之后第二辈再受、第三辈再受,都是跟着马上就受,无间嘛,都没有间隔的。那么你造了一个无间罪,也是顺生受一劫,两个无间罪也是顺生受一劫,那不是造多的便宜了吗?不便宜。他提一个问题,“若造多逆,皆次生熟”,都是顺生受,你造了很多的业,假使他造了三个业,那个提婆达多不是造了三个业吗?它都是顺生受,第二辈子受报的。“同感一生”,都是一劫的时间。那么多的罪也是一劫的时间,一个无间罪也是受一劫的时间,那不是不平等吗?

  

  “颂言随罪增苦增”,回答这个问题,颂里就说,随你的罪增,一个无间,两个无间,苦也是成倍成倍的加。“谓随彼罪增,苦还增剧。谓由多逆感地狱中多猛苦具,受二三四五倍重苦”,这个就不是说,造两个业受两倍苦,“二三四五倍”,那可能也不止五倍,它就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厉害。造两个罪,不是两倍的无间苦,它是好几倍的苦,越多的业,苦就越多。他这里说“二三四五”,就是说一个罪、两个罪、三个罪,受两个罪、三个罪的倍。这个倍,当然了,它这里说的是一个罪一个苦,两个罪两倍的苦,乃至五个罪受五倍的苦,实际上,却不一定是那么多倍,可能是无量百千倍的苦。

  

  这是讲无间,它的破僧的罪。那么下边就是说,怎么样子成破僧的缘?

  

  

  

   戊三 明具缘成破僧

  

  从此第三,明具缘成破僧。论云:谁于何处?能破于谁?破在何时?经几时破?颂曰:

  

  苾刍见净行  破异处愚夫  忍异师道时  名破不经宿

  

  “从此第三,明具缘成破僧”,破僧罪要几个缘,才能够破僧?“论云:谁于何处?能破于谁?破在何时?经几时破?”就破僧的事情,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他破什么,什么时候,要多少时候,能够破多少时候?那么一连串的问题。

  

  “颂曰:苾刍见净行,破异处愚夫,忍异师道时,名破不经宿”,凡是能破僧的人,决定是比丘。这个比丘见行人,利根的,这个利根并不是修行的利根,就是说他前面讲的爱行者、见行者,就是他自己力量产生的见,不是听人家说的。“净行”,还要是比较清净的,破戒的那些破不了僧,没有威信的。“破异处愚夫”,“破异处”,他要异处破,就是说要破僧就在异处,不在当了佛面前,在佛面前的威信之下破不了僧的,要在佛不在的时候。第二,破哪些?哪些人给他破的了呢?“愚夫”,那就是凡夫,那些没有智慧,才受他的骗。

  

  怎样子破呢?“忍异师道时”,“忍”,承认,就是认可,“异师”,除了佛以外还有大师,除了佛的八正道以外,另外还有更殊胜的法。这样子认可了,就叫破了。

  

  那么破多少时间?“不经宿”,不过一夜,马上就和合的。这是佛在世的一个公案,提婆达多破僧。

  

  时间还有一点,到底破僧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讲一下。破僧,就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佛的教化传播,大家都非常恭敬,尤其是瓶沙王。大家知道的,太子要去出家,瓶沙王就要让国家给他治,叫他不要出家,结果他出家了。成了佛之后,瓶沙王非常恭敬。怎样恭敬呢?一天是五百斛的,总是吃的饭,每天供养他的吃的东西,多得不得了,五百斛就是五百碗菜,大概是这个意思。这样子提婆达多看了就眼红,看到佛大家恭敬他,供养他,他总是想:几时我也做个佛,我也受这样的供养。他总是要像佛了,要想成佛的样子。

  

  这个提婆达多,是我们一个反面教员,我们很多人也是看到人家好,就要学他的样子,而不学他的功德。提婆达多就是标准这个人,佛的样子他都要学,佛的享受他都要学,而佛的功德他不学。那么他看到佛享受这么高,他就是要像佛,也想这么享受。他跟那个阿阇世王,就是瓶沙王的太子,说:你把父亲杀掉,我把佛杀掉,你做新王,我做新佛,这样子我们来治理,你治理你的国家,我来治理那些教徒。这样子,阿阇世王将父亲关起来,把他饿死了;提婆达多就害佛了。他要破僧,就是说,提婆达多总是想学佛的…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