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61

  ..續本文上一頁熟果是決定了。決定的情況,就是說沒有其它的業,沒有其它的生能夠中間把它隔開。就是說他下地獄,下惡道是決定的,沒有其它的業能夠感一個果把它先受,也沒有其他的生,先受那個生,再受這個地獄的趣,再受生,沒有間接的。因爲造了無間業,它太重了,下一輩子生報,決定是地獄去的。所以說沒有間隔的,其它的業也擋不住它,其它的生也隔不住它,不能間隔,所以叫無間,沒有能間隔它的,叫無間,沒有把它隔開的,這是一個意思。

  

  “或造此業,必墮地獄,中無間隔,故名無間”,或者,造了這個業,必定墮地獄的,中間不會隔開的。就是這裏命終之後,那邊地獄就要生出來的,中間沒有離開,沒有這個空閑的時間的,也叫無間。

  

  總的來說,就是這一輩子造了這個業,其它業也擋不住,其他生也擋不住,時間也不能把它拖得很長,這是無間就要下地獄的,叫作無間。

  

  那麼這叁個障,我們現在明白了,我們所說業障,業障,你說業障重,修不起;你不是五無間業,那麼你就是可以修得起。當然你說其它的業有沒有?還是障道,你要忏悔,還可以忏悔忏掉的。五無間業的話,你再忏,這一輩子,你不可能得道。但是積集善根可不可以?也可以的,你種點善的種子還是可以,總比不種好一些。所以說,有業障的人,也不要自己放棄自己,反正有的人,就蒼蠅一樣的,反正粘住了,拼命吃好了,也不要爬了,就滾在裏邊打滾了,所以盡是吃,吃完了,總是死掉的。不要這樣子。

  

  

  

   丁二 約處辨

  

  從此第二,約處辨者。論雲:叁障應知,何趣中有?頌曰:

  

  叁洲有無間  非余扇搋等  少恩少羞恥  余障通五趣 

  

  “從此第二,約處辨者”,那麼哪些地方有障?根據地方來辨。“論雲:叁障應知,何趣中有”,叁障我們要知道,哪一個趣裏邊?五趣,哪一個趣裏邊有叁障,有這個障那個障的?

  

  “頌曰:叁洲有無間”,叁洲的人,叁洲都是指人間,人間裏邊有叁洲,北俱盧洲除開,有無間業。“非余扇搋等”,其他的沒有,就是除了叁洲以外,“非余”,其他的地方是沒有的。還有在叁洲裏邊的那些“扇搋”,就是說那些黃門、二形之類的人,他們沒有無間罪。爲什麼他們沒有?“少恩少羞恥”,因爲他們,父母對他們少恩,他們自己也對父母的慚愧心輕,沒有羞恥,羞恥心也不重,總之他們對父母的關系,不是那麼恩重了。即使他們犯了殺父、殺母,不算無間罪。因爲這一類的人近于畜生,他們的心是跟普通一般的正規的人不一樣,那麼跟畜生裏邊就是沒有無間罪的。“余障通五趣”,除了這個無間業之外,其它的煩惱障跟報障,五趣都有。這是處所來分這叁障,哪裏有什麼障。

  

  

  

  釋曰:叁洲有無間,非余扇搋等者,除北俱盧,于叁洲中,唯女及男,造無間業,非余扇等。少恩少羞者,釋扇等,雖殺父母,無無間業。謂彼父母于彼少恩少愛念故,彼于父母,慚愧心微,無重恩故,故無無間。由此道理,鬼及傍生,雖害父母,亦無無間。又大德說,傍生類中,覺慧分明,亦成無間,如聰慧馬。曾聞有馬,人貪其種,令與母合,覺知是母,便即羞死。又若人害非人父母,不成逆罪,心境劣故此據人從非人生也。

  

  “釋曰:叁洲有無間,非余扇搋等者”,除了北俱盧洲,人間只有叁洲。于叁洲中,只有男的、女的,就是正規的男女才有可能造無間罪。“非余扇搋等”,其他的黃門、二形這一類是不能造無間業的。

  

  “少恩少羞恥者”,爲什麼他們不能成立無間罪呢?這就是解釋扇搋,這些黃門、二形,雖然殺父、殺母,沒有無間業的。“謂彼父母于彼少恩”,他的父母,因爲他們這一類的不正規的人,對他不是什麼寵愛的,恩比較少,“少愛念故”,也不很愛念他。“彼于父母,慚愧心微”,而他自己對父母的慚愧心,因爲近于畜生了,這一些人,他在人間是低級的這一類的人,那麼他的慚愧心也很微弱,沒有重恩。所以,他即使殺了,也不成無間罪,就是成了殺人的罪就完了。當然比一般的人要重了,但是無間,他不能算進去。

  

  “由此道理,鬼及傍生,雖害父母,亦無無間”,根據這個道理,少恩、少羞恥、少慚愧心,畜生、鬼,它們都是比人低級一點,那麼它們雖然害父母,根據扇搋的道理來推,也不成立無間罪。

  

  “又大德說:傍生類中,覺慧分明,亦成無間”,人中間有近于畜生的,但是畜生裏邊也有非常聰明的,它的靈性近于人的,那這些畜生,也成無間罪的。就是畜生裏邊,它“覺慧分明”,絕頂聰明的那些,假使它殺父殺母的話,也成無間罪。不是那麼糊糊塗塗的,慚愧心微少,少恩少愛念了這些,它心裏很清楚的,慚愧心也重的,這些要是做了這些罪的話,要成無間罪的。

  

  那麼他打個比喻,“如聰慧馬”,就是這個馬,假使這樣子的馬,它要成五無間罪的。那麼它這個公案是怎麼一回事呢?聰慧的一個馬,“人貪其種,令與母合,覺知是母,便即羞死”,過去是有這麼一匹馬,這個馬非常好,人家就貪它的種子。這個馬固然好,就盼這個馬養幾個好的種子,以後可以好的馬延續下去了。其它的馬配,他覺得其它的種不行,跟它配,配出來的小馬不行的。他們就異想天開,把它的母馬,養它的母親的馬,把它顔色塗了一層其它顔色,本來是白馬的話,塗了一個黑馬,或者是紅棗馬,顔色變了,牽出去,叫那個馬去跟它配。那麼把它眼睛蒙掉,這個馬開始不知道,後來呢,覺到了,是它的母親,這個馬是絕頂聰明的,知道它母親之後,就非常慚愧,把自己根弄斷了,死掉了。這一類的馬,假使犯這些無間罪,要成立無間罪的。就是畜生裏邊絕頂聰明的,那就是要無間罪的。

  

  “又若人害非人父母,不成逆罪,心境劣故”,假使人殺非人父母,不是人,鬼神之類的,這個父母是非人,孩子是人,那麼假使他殺,也不成逆罪,因爲“心境劣故”。跟扇搋這一類一樣的,它不是人的。人是萬物之靈,佛教裏也這樣子,人的心是覺慧分明的。那麼這一類的要差一點,“心、境”,“心”,就是他的心慚愧心少、恩念少;“境”,不是人,它是非人,父母不是人,他自己雖然是人,他的父母是非人,那麼這樣子的人不成逆罪。

  

  在玄奘法師《慈恩叁藏傳》裏邊引了這麼一個故事,這是他們印度的傳說。他說以前一個國家裏邊,一個人他嫁女兒,就乘在一個車裏邊,等于說現在出嫁的轎子一樣的。他們因爲走山路,很多人送她到夫家去。經過山的時候,正在走的時候,忽然聽見獅子大吼,送的人就嚇壞了,都跑掉了。那個新娘卻在車裏邊跑不出來了,她就一個人在車裏邊。這個獅子來了之後,這個獅子據說是獅子王,獅子之王,有靈性的,它看到裏邊一個女人,它就把她背回去了。背回去,每天去采些東西,野果什麼東西,捕點野獸,把她養起來。養了之後,過了幾年,就養了一個男、一個女,養下來的是人的身體。但是因爲他的父親的種子是獅子,心非常殘暴,雖然人的樣子,心卻是非常殘暴,是一個畜生的性格。

  

  那麼就樣子,有一次她的孩子長大了,她的兒子,他就問他的母親,他說:到底我們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是人,父親是一個野獸,一個獅子,這是怎麼回事情呢?他的母親就把以前的事情告訴他了。他說:我們既然是人,過去有親戚的了(他的母親是某個國家裏村子裏邊的人),我們去找我們的親戚去了,不要跟這個獅子盡住在一起了,它是畜生。他們是因爲都是人的樣子。他的母親就說:我還不是早有這個心,就是跑不出來啊,這個獅子很厲害,給它發覺了,那就完了。這個孩子,畢竟是人的樣子,有點人的聰明,他就天天跟著那個獅子去看,看它每天到哪裏去。看它最遠的地方,看准了,什麼時候到最遠地方去的。他以後就乘他的老獅子跑到最遠的時候,他們就偷跑,跑到那個村子裏去了。跑到村子之後,這個獅子王回來之後看到它的妻子兒女都沒有了,大發脾氣,大聲大吼的,一直鬧到村子裏來,逢人便咬。這樣子他們村子裏的行路的人,給它傷害的不少,那成了一個大禍患了。這個國王就趕快要派那個,那時候還沒什麼警察了,派他的部隊要去打獅子去了,要除掉獅子這個害,傷了很多人。結果部隊跑了去,那個獅子看了之後大發脾氣,一吼的話,人仰馬翻,都嚇得動也不敢動了,哪個敢沖上去呢?都不敢沖。這個獅子的事情沒有辦法處理了。

  

  國王就沒有辦法了,只好下令,哪個能夠把這個獅子殺掉的,賞一億金子。那個古代就是財富多,一億的金子。那麼這個獅子王的兒子,他就跟母親說,他說:我們窮得很,倒不如去把那個賞拿得來也好,生活過得好一點。他的母親說:你這個太不對了,它雖然是獅子,畢竟還是養你的,是你父親。他說他父親它害人,害那麼多人了,我們生活又不好,把它一個弄掉了,那麼多人保障了,我們生活也好了,不是很好嗎?他說就這樣子了,不管了。他就跑去對國王說他能把獅子殺掉。結果那個國王就說:你去試試看嘛。

  

  結果他跑到那裏去,這個獅子也是有點太重感情了,它看見它兒子來了,乖得很,什麼都不想了。它兒子跑過去,把它抓住,它也不動,把他刀往它喉頸裏刺下去,它也不響。這樣子,把喉裏刺進去,把肚子剖開來了,死掉了。這個國王太奇怪:這個人怎麼搞起的,獅子看了它就像羊一樣,動也不動了?這個獅子也是感情太厲害了,因爲它太歡喜它的孩子,殺它也不動。這個國王就問他:你到底怎麼回事?他不老實說,他說:這個獅子就是那麼的,我本事大嘛。國王說再說你本事大,不相信你,這個獅子是奇怪的事。後來他逼得沒有辦法了就說了,國王一聽大吃一驚,他說:你這個人,事情是做到了,我說的話也不能推翻,要賞你好多錢,是賞你;但是你是犯了逆…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