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61

  ..续本文上一页熟果是决定了。决定的情况,就是说没有其它的业,没有其它的生能够中间把它隔开。就是说他下地狱,下恶道是决定的,没有其它的业能够感一个果把它先受,也没有其他的生,先受那个生,再受这个地狱的趣,再受生,没有间接的。因为造了无间业,它太重了,下一辈子生报,决定是地狱去的。所以说没有间隔的,其它的业也挡不住它,其它的生也隔不住它,不能间隔,所以叫无间,没有能间隔它的,叫无间,没有把它隔开的,这是一个意思。

  

  “或造此业,必堕地狱,中无间隔,故名无间”,或者,造了这个业,必定堕地狱的,中间不会隔开的。就是这里命终之后,那边地狱就要生出来的,中间没有离开,没有这个空闲的时间的,也叫无间。

  

  总的来说,就是这一辈子造了这个业,其它业也挡不住,其他生也挡不住,时间也不能把它拖得很长,这是无间就要下地狱的,叫作无间。

  

  那么这三个障,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所说业障,业障,你说业障重,修不起;你不是五无间业,那么你就是可以修得起。当然你说其它的业有没有?还是障道,你要忏悔,还可以忏悔忏掉的。五无间业的话,你再忏,这一辈子,你不可能得道。但是积集善根可不可以?也可以的,你种点善的种子还是可以,总比不种好一些。所以说,有业障的人,也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反正有的人,就苍蝇一样的,反正粘住了,拼命吃好了,也不要爬了,就滚在里边打滚了,所以尽是吃,吃完了,总是死掉的。不要这样子。

  

  

  

   丁二 约处辨

  

  从此第二,约处辨者。论云:三障应知,何趣中有?颂曰:

  

  三洲有无间  非余扇搋等  少恩少羞耻  余障通五趣 

  

  “从此第二,约处辨者”,那么哪些地方有障?根据地方来辨。“论云:三障应知,何趣中有”,三障我们要知道,哪一个趣里边?五趣,哪一个趣里边有三障,有这个障那个障的?

  

  “颂曰:三洲有无间”,三洲的人,三洲都是指人间,人间里边有三洲,北俱卢洲除开,有无间业。“非余扇搋等”,其他的没有,就是除了三洲以外,“非余”,其他的地方是没有的。还有在三洲里边的那些“扇搋”,就是说那些黄门、二形之类的人,他们没有无间罪。为什么他们没有?“少恩少羞耻”,因为他们,父母对他们少恩,他们自己也对父母的惭愧心轻,没有羞耻,羞耻心也不重,总之他们对父母的关系,不是那么恩重了。即使他们犯了杀父、杀母,不算无间罪。因为这一类的人近于畜生,他们的心是跟普通一般的正规的人不一样,那么跟畜生里边就是没有无间罪的。“余障通五趣”,除了这个无间业之外,其它的烦恼障跟报障,五趣都有。这是处所来分这三障,哪里有什么障。

  

  

  

  释曰:三洲有无间,非余扇搋等者,除北俱卢,于三洲中,唯女及男,造无间业,非余扇等。少恩少羞者,释扇等,虽杀父母,无无间业。谓彼父母于彼少恩少爱念故,彼于父母,惭愧心微,无重恩故,故无无间。由此道理,鬼及傍生,虽害父母,亦无无间。又大德说,傍生类中,觉慧分明,亦成无间,如聪慧马。曾闻有马,人贪其种,令与母合,觉知是母,便即羞死。又若人害非人父母,不成逆罪,心境劣故此据人从非人生也。

  

  “释曰:三洲有无间,非余扇搋等者”,除了北俱卢洲,人间只有三洲。于三洲中,只有男的、女的,就是正规的男女才有可能造无间罪。“非余扇搋等”,其他的黄门、二形这一类是不能造无间业的。

  

  “少恩少羞耻者”,为什么他们不能成立无间罪呢?这就是解释扇搋,这些黄门、二形,虽然杀父、杀母,没有无间业的。“谓彼父母于彼少恩”,他的父母,因为他们这一类的不正规的人,对他不是什么宠爱的,恩比较少,“少爱念故”,也不很爱念他。“彼于父母,惭愧心微”,而他自己对父母的惭愧心,因为近于畜生了,这一些人,他在人间是低级的这一类的人,那么他的惭愧心也很微弱,没有重恩。所以,他即使杀了,也不成无间罪,就是成了杀人的罪就完了。当然比一般的人要重了,但是无间,他不能算进去。

  

  “由此道理,鬼及傍生,虽害父母,亦无无间”,根据这个道理,少恩、少羞耻、少惭愧心,畜生、鬼,它们都是比人低级一点,那么它们虽然害父母,根据扇搋的道理来推,也不成立无间罪。

  

  “又大德说:傍生类中,觉慧分明,亦成无间”,人中间有近于畜生的,但是畜生里边也有非常聪明的,它的灵性近于人的,那这些畜生,也成无间罪的。就是畜生里边,它“觉慧分明”,绝顶聪明的那些,假使它杀父杀母的话,也成无间罪。不是那么糊糊涂涂的,惭愧心微少,少恩少爱念了这些,它心里很清楚的,惭愧心也重的,这些要是做了这些罪的话,要成无间罪的。

  

  那么他打个比喻,“如聪慧马”,就是这个马,假使这样子的马,它要成五无间罪的。那么它这个公案是怎么一回事呢?聪慧的一个马,“人贪其种,令与母合,觉知是母,便即羞死”,过去是有这么一匹马,这个马非常好,人家就贪它的种子。这个马固然好,就盼这个马养几个好的种子,以后可以好的马延续下去了。其它的马配,他觉得其它的种不行,跟它配,配出来的小马不行的。他们就异想天开,把它的母马,养它的母亲的马,把它颜色涂了一层其它颜色,本来是白马的话,涂了一个黑马,或者是红枣马,颜色变了,牵出去,叫那个马去跟它配。那么把它眼睛蒙掉,这个马开始不知道,后来呢,觉到了,是它的母亲,这个马是绝顶聪明的,知道它母亲之后,就非常惭愧,把自己根弄断了,死掉了。这一类的马,假使犯这些无间罪,要成立无间罪的。就是畜生里边绝顶聪明的,那就是要无间罪的。

  

  “又若人害非人父母,不成逆罪,心境劣故”,假使人杀非人父母,不是人,鬼神之类的,这个父母是非人,孩子是人,那么假使他杀,也不成逆罪,因为“心境劣故”。跟扇搋这一类一样的,它不是人的。人是万物之灵,佛教里也这样子,人的心是觉慧分明的。那么这一类的要差一点,“心、境”,“心”,就是他的心惭愧心少、恩念少;“境”,不是人,它是非人,父母不是人,他自己虽然是人,他的父母是非人,那么这样子的人不成逆罪。

  

  在玄奘法师《慈恩三藏传》里边引了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他们印度的传说。他说以前一个国家里边,一个人他嫁女儿,就乘在一个车里边,等于说现在出嫁的轿子一样的。他们因为走山路,很多人送她到夫家去。经过山的时候,正在走的时候,忽然听见狮子大吼,送的人就吓坏了,都跑掉了。那个新娘却在车里边跑不出来了,她就一个人在车里边。这个狮子来了之后,这个狮子据说是狮子王,狮子之王,有灵性的,它看到里边一个女人,它就把她背回去了。背回去,每天去采些东西,野果什么东西,捕点野兽,把她养起来。养了之后,过了几年,就养了一个男、一个女,养下来的是人的身体。但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种子是狮子,心非常残暴,虽然人的样子,心却是非常残暴,是一个畜生的性格。

  

  那么就样子,有一次她的孩子长大了,她的儿子,他就问他的母亲,他说:到底我们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是人,父亲是一个野兽,一个狮子,这是怎么回事情呢?他的母亲就把以前的事情告诉他了。他说:我们既然是人,过去有亲戚的了(他的母亲是某个国家里村子里边的人),我们去找我们的亲戚去了,不要跟这个狮子尽住在一起了,它是畜生。他们是因为都是人的样子。他的母亲就说:我还不是早有这个心,就是跑不出来啊,这个狮子很厉害,给它发觉了,那就完了。这个孩子,毕竟是人的样子,有点人的聪明,他就天天跟着那个狮子去看,看它每天到哪里去。看它最远的地方,看准了,什么时候到最远地方去的。他以后就乘他的老狮子跑到最远的时候,他们就偷跑,跑到那个村子里去了。跑到村子之后,这个狮子王回来之后看到它的妻子儿女都没有了,大发脾气,大声大吼的,一直闹到村子里来,逢人便咬。这样子他们村子里的行路的人,给它伤害的不少,那成了一个大祸患了。这个国王就赶快要派那个,那时候还没什么警察了,派他的部队要去打狮子去了,要除掉狮子这个害,伤了很多人。结果部队跑了去,那个狮子看了之后大发脾气,一吼的话,人仰马翻,都吓得动也不敢动了,哪个敢冲上去呢?都不敢冲。这个狮子的事情没有办法处理了。

  

  国王就没有办法了,只好下令,哪个能够把这个狮子杀掉的,赏一亿金子。那个古代就是财富多,一亿的金子。那么这个狮子王的儿子,他就跟母亲说,他说:我们穷得很,倒不如去把那个赏拿得来也好,生活过得好一点。他的母亲说:你这个太不对了,它虽然是狮子,毕竟还是养你的,是你父亲。他说他父亲它害人,害那么多人了,我们生活又不好,把它一个弄掉了,那么多人保障了,我们生活也好了,不是很好吗?他说就这样子了,不管了。他就跑去对国王说他能把狮子杀掉。结果那个国王就说:你去试试看嘛。

  

  结果他跑到那里去,这个狮子也是有点太重感情了,它看见它儿子来了,乖得很,什么都不想了。它儿子跑过去,把它抓住,它也不动,把他刀往它喉颈里刺下去,它也不响。这样子,把喉里刺进去,把肚子剖开来了,死掉了。这个国王太奇怪:这个人怎么搞起的,狮子看了它就像羊一样,动也不动了?这个狮子也是感情太厉害了,因为它太欢喜它的孩子,杀它也不动。这个国王就问他:你到底怎么回事?他不老实说,他说:这个狮子就是那么的,我本事大嘛。国王说再说你本事大,不相信你,这个狮子是奇怪的事。后来他逼得没有办法了就说了,国王一听大吃一惊,他说:你这个人,事情是做到了,我说的话也不能推翻,要赏你好多钱,是赏你;但是你是犯了逆…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