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14

  ..續本文上一頁處也”,這是什麼地方有狂亂。“欲界五趣,皆容有狂”,欲界的五趣,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都有狂亂的現象。

  

  “地獄恒狂”,地獄裏邊總是狂的,因爲地獄的苦太厲害了,逼得他發狂了。(91B)那麼“余趣容有”,除了地獄以外,其他地方,可能有,不一定都有。北俱盧洲沒有。

  

  “欲界聖中”,那麼欲界的聖人有沒有?聖者裏邊,“佛無有狂”,佛沒有狂的。“自余諸聖,大種乖違,容有心狂”,那麼除了佛以外,其他的聖者,假使四大種乖違,四大種不調的話,也有狂的可能。

  

  “無異熟生”,那個異熟果感的狂是沒有的,“由得聖故”,既然證了聖道,沒有驚怖,天人來害怕他,他也不會害怕,也不會驚怖的,狂也沒有。“超五畏故”,什麼叫五畏?“不活畏”,就怕生活沒有。“惡名畏”,他怕這個名,不好的名稱流布,也害怕。“大衆畏”,在大庭廣衆之間,有畏懼心。“死畏”,恐懼,怕死。還有一個“惡趣畏”,怕死了以後投惡趣的恐怖。這個裏邊,這五種畏懼,都是使人的心能夠不自在的。那麼他五種怖畏都沒有了,沒有這五種畏,那麼決定也沒有驚怖的狂了。

  

  “亦無傷害”,那麼第叁種,非人損害,損害支節的狂有沒有?聖者,非人都恭敬的,不會傷害他,這個因素也沒有。

  

  “亦無愁憂”,聖者不會愁憂了,因爲證了法性的緣故,一切法的空性證到了,再也不會愁了,那麼這樣子的人,他愁憂的狂也沒有。

  

  這五種因素裏邊,除了佛以外,其他的聖者,四大乖違的、四大不調的狂可能會有,但是其它因素的狂不會有。實際上,聖者一般狂的是不大有的,但是這裏說可能性,不是絕對沒有,也可能有。假使有的話,四大乖違,四大不調的狂也可能有,其它的因素,是不可能的,因爲是聖者,那些因素都排除掉了。

  

  假使有以前造的要狂的異熟業,那麼他決定把那個業報受了之後才能證到聖者。如果你那個業沒有受掉,聖者也證不到,有業在裏邊,你要證聖者是不容易的,要把這個業受掉之後,才能證到聖者。

  

  我們經常以前小孩子看小說的時候,一個人去到京城考試,在考試的考房,一個人一個房間,經常有妖魔鬼怪來出現。你要發迹,那些冤鬼就是要找你的。那麼現實的說,要登苾刍壇的時候,如果有業報的話,也會有障。登苾刍壇不能害病的,眼睛紅都不能登的,假使紅眼睛登了苾刍壇的話,叁羯磨不得戒的。所以說一切病要排除,才能登苾刍壇。

  

  我們以前五薹山受戒的時候,一個戒兄,他在登壇之前忽然眼睛紅了。眼睛紅了,因爲這個人很聰明,才十九歲,算一個沙彌頭,那麼想盡辦法,給他每天把它熱水洗,想把火氣引下去,結果沒有用。眼睛不但是紅了,紅得而且是,眼睛成了個煮熟的蛋白一樣的東西,眼睛都瞪起來,不會動了,簡直可怕至極了。那是決定不能受戒了。是什麼原因呢?他自己說的,他自己以前是針灸醫生,曾經把一個人的眼睛搞壞了。搞壞了之後,就在他出毛病之前,他就眼睛一晃,就看到那個人在他身旁一晃,看他一晃之後,眼睛就起毛病。那麼就是他要阻礙你,因爲你把他的眼睛搞壞了,那是針灸失誤了,把他眼睛損壞了,那麼他要障礙你登苾刍壇了。結果他趕快修忏悔法,就在趕了升苾刍壇之前,到下邊一個什麼出家人那邊,也給他針灸了一下,一下子好了,業障消了,總算是沒有障住,後來還是登了壇了。

  

  但是畢竟不行,後來北京佛學院開了,他就到北京去。因爲他是沙彌頭,很聰明。這個人很聰明,他是在戒堂裏邊把戒本背下,什麼《苾刍日誦》等等全部都背下,就在叁月裏邊,我們是四月十五受的菩薩戒,受了戒就安居。在安居叁個月裏邊,全部背完,不但背完,後來又在這一年裏邊,把《辨識阿含》通本背完。這人很聰明,後來北京招生了,就保送他去了。送了去之後,沒有幾年,信心退了。後來,他就回到他本鄉去了,做幹部去了,那麼人很聰明了。

  

  那麼這就是說,有業障。當時是沒有障住,他苾刍壇是受了,但畢竟還是障住了。這當然是業障、煩惱障都有因素。但這裏,就是說什麼呢?就是說,假使他有這個障的話,那麼聖者的果是證不到的。他決定要把這個業障還了,這個報受了之後,才能證到聖者的地位。所以說我們爲什麼要強調忏悔法呢?你想證果證道,有的人就是來不及,眼睛朝天,想得神通、生圓次第,最好是即身成佛,馬上就成佛。你要希望那麼高的果,你業障滿身怎麼能證得到呢?那第一個,就是把你的業障先洗洗幹淨再說了。要得到果位的話,業障沒有洗掉,怎麼得的到呢?我們凡夫無始以來造的業有多少,那說也說不完了,不修忏悔法怎麼行呢?

  

  所以說這個忏悔法是,什麼人修行,不管顯宗、密宗、淨土宗什麼宗,都必須的。那個說,“我不要修忏悔的法,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可以,但是畢竟很危險。在上海有個居士,她很用功,親手寫《法華經》寫了好幾部,親自手寫的。她是個寡婦,很年輕她的丈夫就沒有了。臨終的前一個月,她就看到她的丈夫,坐了很高的、很好的樓房、洋樓什麼東西,環境很好。看見他,心生歡喜心。這樣子的話,要生西方就困難了。這些東西,這個娑婆世界的煩惱把她勾住了,到底往生了沒有,我是不知道,他們有人傳給我聽了。她在臨終之前,就看到那些現象。看到那些現象對她說是不利的。如果她有堅強的心,決定往生淨土,這些不顧它的,那麼她可以往生。如果對這些起了貪戀心,那就是障住了。

  

  所以說業障的事情,還有業緣,對他有緣的,那些……。在佛教裏邊,對那些女人,對你有緣的女人叫冤家的。你修行沒有碰到冤家,什麼情況打得過去;冤家來了,這個人即使長得很難看,脾氣很怪,你會在她面前一無抵抗力,全都沒有了,會服服帖帖地跟起跑的。這就是過去的很多世的因緣。在這些人面前,自己要有堅強,在這樣子的人面前有堅強心,頂得過去的話,那問題就解決了。所以說沒有碰到冤家,你這個再吹自己是怎麼樣怎麼樣,經過多少考驗,沒有用的。冤家來了,你就是像一團泥巴一樣,碰到水全部化光了。沒有證到叁果以前,不要說狠話,叁果才把欲界的煩惱斷完,這時候也不吹了。叁果的人自己不吹的,凡是自己要吹的人都靠不住。所以說斷了煩惱,不要嘴裏說,自己說自己什麼了不得,那就不可靠。好,今天就到這裏。

  

  

  

  

  

  第八十叁講(第237頁下第10行-第241頁上第6行)

  

  

  

  《俱舍論頌疏》。昨天我們講到心狂,心狂在哪一個識,什麼因,什麼處,基本都講完了。下邊我們接下去。

  

  

  

   乙六 明曲穢濁

  

  從此第六,明曲穢濁。論雲:又經中說,業有叁種,謂曲穢濁,其相雲何?頌曰:

  

  說曲穢濁業  依谄瞋貪生

  

  釋曰:說者,經說也。依谄生叁業名曲,依瞋生叁業名穢,依貪生叁業名濁也。

  

  “從此第六,明曲穢濁”,還有叁個業,曲、穢、濁叁業,這是經上的。對叁業講了很多,這裏又是一個叁業。這個叁業,一個是曲,一個穢,一個濁。“論雲:又經中說業有叁種,謂曲穢濁,其相雲何”,凡是經上所出現的叁業,業的叁、四、五,乃至八,全部都總結的,在這裏都講。那麼這裏另外還有叁業,這是另外一個叁業,這是什麼情況呢?“頌曰:說曲穢濁業,依谄瞋貪生。”

  

  “釋曰:說者,經說也”,經裏邊所說的叁業,曲、穢、濁這叁個業,是根據叁個煩惱來稱的。依谄曲的煩惱生的叁業,身口意叁業,這個叫曲;依瞋心起的身口意叁業,叫穢;依貪起的身口意叁業叫濁。因爲這叁個有特別的作用,所以特別又把它立了叁個業。谄曲,就是不直,這個裏邊很多壞事,就是不直産生的。直心是道場,你曲了之後,就不能入道,也容易入邪。瞋當然是最不好的,是髒的,所以瞋生的叁業叫穢。以貪生的叁業是不幹淨的,是濁。那麼這個叁業,又是一種,經上出現的,又一種叁業。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六

  

  分別業品第四之四

  

  

  

   乙七 明黑黑等

  

  從此第七,明黑黑等。就中:一、明四業,二、明無漏斷,叁、明異說。

  

  “從此第七,明黑黑等”,經裏邊講業,也有黑黑業、白白業、黑白黑白業,還有非黑非白業,這一類的業,也要把它解釋清楚。“就中:一、明四業”,那麼第一個,四業,就是黑黑業這四種。第二種是無漏斷,無漏的道能夠斷哪一些。那麼第叁,“明異說”,另外一些說法。

  

  

  

   丙一 明四業

  

  此下第一,明四業。論雲:又經中說,業有四種,謂或有業黑黑異熟,或複有業白白異熟,或複有業黑白黑白異熟,或複有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其相雲何?頌曰:

  

  依黑黑等殊  所說四種業 惡色欲界善  能盡彼無漏

  

  應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此下第一”,先明四業。“論雲:又經中說,業有四種”,也是根據經上來的,經裏邊說的業有分四種的,這個不是前面說的順現受、順後受、順生受、不定受,不是這個四業,這是另外一個四業。“謂或有業黑黑異熟,或複有業白白異熟,或複有業黑白黑白異熟,或複有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這樣子,經裏邊把業又分了四種。“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這是無漏法。它自己不感異熟果,但是能夠淨諸業,把其它的業可以除掉、斷掉,那麼這就是無漏的,非黑非白。黑黑,白白,乃至黑白黑白都是有漏,那麼這又是分四種業。“其相雲何”,它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頌裏邊解釋,“依黑黑等殊,所說四種業”,在經上根據黑黑、黑白黑白,還有白白、非黑非…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