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21

  ..續本文上一頁會,我們古代中國的所謂大同世界,也是我們所謂烏托邦,海外的烏托邦,這些都是屬于最理想的社會,輪王就是那樣的情況。那時候,老百姓全部行十善的,所以這個時候的貪、瞋、邪見這些心,都是很輕的,這些不能算在業道裏邊。那麼這是惡行講完了。

  

  “身妙行中,加行後起善,及離飲酒,施供養等”,這個是輕的,身妙行裏邊加行善、後起善,沒有到根本的,它的加行,或者根本以後的後起,跟著後邊做下去的,這些屬于輕的,不攝于業道裏邊。那麼離飲酒,不飲酒,這不是重點,遮罪了,遮罪不是性罪,所以那些也不攝在業道裏邊。供養、布施等等,這些都是妙行,但不是最重大的,也不攝在業道裏邊。這是身。

  

  “語妙行中,謂愛語等,皆非粗顯”,愛語等,等就是說愛語、和合語、如實語等等,這不是最粗顯的,也不攝在業道裏邊。當然了,這個裏邊,加行、後起,它沒有說,也不包括在業道之中,要根本的才是業道。

  

  “意妙行中,謂諸善思,是業非道,故亦非業道”,那麼意善妙行裏邊的,“善思”,就是善的意業,跟前面一樣,思本身是業,業就不能做道,思又是業又是道,那就是矛盾的。業在那裏通過,這個道才叫是道,那麼它本身就是業,不能做道,所以說意的妙行的善思也不能叫業道。

  

  那麼什麼叫業道呢?無貪、無瞋、正見,這是叁業道裏邊的意叁,反正十惡業道的對立面就是十善業道。把它體講了一下,具體的哪一些東西也講了,哪些屬于業道裏邊,哪些簡別不屬于粗顯的,不在業道裏邊的,基本上也講過了。

  

  

  

   丁二 明業道差別

  

   戊一 明表無表

  

   己一 約根本明

  

  從此第二,明業道差別。就中:一、明表無表,二、明叁根,叁、明依處,四、問答分別,五、明業道相。就明表無表中,分二此處廣化本無:一、約根本明,二、約前後辨。且初約根本明者,論雲:十業道中,前七業道,爲皆定有表無表耶?不爾。雲何?頌曰:

  

  惡六定無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無表

  

  業道差別,裏邊又分好多科。“明表無表”,表色、無表色;“叁根”、“依處”、“問答分別”、“業道相成”,這個後面都會講。

  

  先說表無表,“一、約根本明,二、約前後辨。且初約根本明者”,第一科。“論雲:十業道中,前七業道,爲皆定有表無表耶”,問題就是說,十個業道裏邊,前七個業道(就是身叁口四),身叁口四,它是不是一定有表業,也有無表業的?“不爾”,回答是不是的。那麼“雲何”,到底怎麼回事?

  

  “頌曰:惡六定無表,彼自作淫二,善七受生二,定生唯無表”,這一個頌四句,把這個問題全部解決。“惡六定無表”,惡的,惡業道有六個,決定是有無表色的。“彼自作淫二”,假使這個十惡業道,他是叫人家幹的,無表色有,表色不一定有。但是自己幹的,那就是二,表、無表都有,所以彼自作二。下邊“淫二”,邪淫決定是兩個,表、無表都有,邪淫不能叫人家代做了。那麼善的業道裏邊,“七受生二”,七個善業道,身叁口四,假使受別解脫戒,從受而生的,那就是兩個,表、無表都有。我們受戒的時候,問答、羯磨,那些是表業,産生的戒體就是無表業,無表色,這個表、無表都有。受生的有二個,簡別不是受生的,那就是處中的無表,那就是不一定兩個都有。“定生唯無表”,定共戒只有無表色,在定裏沒有表業的,定中不能說話,也不能做事情,那麼只有無表,沒有表。那麼這幾話就把身叁口四的一些善的、惡的,乃至定中的都講了:無表有沒有,表有沒有。這個頌子是很精練。

  

  

  

  ,

  釋曰:惡六定無表者,謂殺生、不與取、虛诳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如是六種,定有無表。表有無不定,若遣他爲根本成時,自表無故,唯有無表。

  

  “釋曰:惡六定無表者”,六個惡行,就是身叁口四,不包括邪淫,邪淫必定要自己做的,所以兩個都有。這六個可以叫人家做,叫人家做就不一定自己有表業,但是無表色卻是有的。“謂殺生、不與取、虛诳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身叁裏邊沒有一個邪淫,因爲邪淫不能叫人家代了。那麼語業裏邊,四個全的,虛诳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這個六種的業道,“定有無表”,無表色決定有,因爲它是重的、粗顯的,有無表色。

  

  “表有無不定”,表色有沒有,不一定。怎麼樣子不一定呢?“若遣他爲根本成時,自表無故”,沒有無表。假使叫人家做,假使叫人家去殺人,或者叫人家去偷,或者叫人去打诳語,教人家去罵人,這一類,當他罵的時候,對方理解了,根本成了,而他自己沒有罵,那個時候表業沒有,無表色有。責任逃不了,自作教他,這個罪都有的,無表的罪有,但是表業,他沒有做。不管你做不做,反正你無表是有的,因爲你教人家做了,你教他做,一樣的有罪。所以這六個,表業不一定有,而無表色決定有。在什麼情況之下沒有表業?教人家做,根本業道成的時候,自己沒有表業,自己也沒有罵,自己也沒有拿刀去,所以說這個表業是沒有,但是無表有。這就是說,只有無表沒有表業的,就是這六種。惡的業道裏邊,這六種業,叫人家做的時候,只有無表業,沒有表業。

  

  

  

  彼自作淫二者,一彼自作二也,二淫二也。彼自作二者,彼六惡業,自作有二,謂表無表,正起表時,彼便死等。論雲:後方死等,與遣使同,根本成時,唯無表故解雲:持刀殺怨,正下刀時,是身表業,起表之時,怨命未終,起表已後,怨命方終,名後死等,唯有無表,表已無故也。淫二者,邪淫必有表無表也,謂要自作方受樂故,非遣他爲,如自生喜

  

  那麼另外,假使自作,“彼自作二”,假使這六個東西,他自己做的,那麼自己殺的,拿刀去殺,對方命斷了,無表業也有,表業也有,這是二。那麼盜、虛诳語、離間語等等同樣。這六個叫人家做,祗有無表,沒有表;假使自己做的話,表、無表都有。那麼這是第二句的“彼自作二”。另外一個,“淫二”,它是分兩個,這一句裏邊,自作跟淫是兩回事情。彼自作,講前面這六個自己做,那麼表無表兩個都有;邪淫是兩個都有,所以說他這裏分兩個:一、彼自作二,二、淫二也,這一句話要分兩句看。

  

  先說“彼自作二者,彼六惡業,自作有二”,這六個惡業,假使自己幹的話,那有兩種,表色、無表色都有。“正起表時,彼便死等”,正在你起表業,刀砍下去的時候,他命終了,那個時候無表色起了,而你表業有,你拿刀砍過去,這是表色。那麼偷盜、惡口、诳語,這些同樣。

  

  “釋曰:後方死等,與遣使同,根本成時,唯無表故”,假使刀砍下去,他不死,他重傷,到醫院裏之後,過了一兩天死了,那麼是不是表、無表都有呢?不是,跟教人家做一樣。因爲你根本罪,對方命終的時候,你並沒有動刀,這個時候,表業沒有,無表業是有的。反正重點在無表上了,表業你做不做?跟遣使一樣的,教叫人家殺,你自己好象沒有動刀,但是你一樣的有罪,無表業是有的。所以說,我們看到很多信佛的一些老太太了,她知道殺生是有罪的,她也不敢殺,但是她口裏又饞,又想吃,她就買了,叫人家給殺一下。這個是自作教他都有罪,白白的,你以爲叫人家殺了就沒有罪了,不但有罪,叫人家殺還多了一個罪,這個就是劃不來了。假使他後來死的,跟叫人家殺同樣的,只有無表業,沒有表業。

  

  “解雲”,什麼叫後死呢?“持刀殺怨,正下刀時,是身表業”,你拿了刀去殺怨家,當然要殺的是怨家,不見得把親人殺掉,沒有那麼呆的人,除非神經病了。正下刀的時候,身表業有。“起表之時,怨命未終”,但是表業起了,對方,並不是一下砍死了,還沒死。“起表已後,怨命方終”,表業做完了,已經跑掉了,那個時候,怨家才死。“名後死等,唯有無表”,他死在表業的後頭,殺的時候沒有死,殺完了之後,不殺了,他死了,那麼這個時候表業沒有,他死的時候,你沒有拿刀了,沒有砍下去,只有無表業。那麼總的來說,罪在無表上,不在表上。這是“自作二”講完了。

  

  淫,表業、無表業都有。邪淫必有表無表業。反正前面這個身叁口四,六個是前面一類,這個邪淫是另外一類。邪淫要麼不做,要做的話,必定表、無表業都有。“謂要自作方受樂故,非遣他爲如自生喜”,邪淫的話,自己做才受那個淫樂,教人家做,自己根本感不到,所以說邪淫決定是有表業、無表業。假使教人家去做,那麼這個無表色有沒有?這個你們去考慮。沒有取樂,因爲這個事情沒有取樂,話就說到這裏,你們去考慮,或者去看參考。

  

  

  

  善七受生二者,七善業道,若從受生,必具表無表二,受生屍羅,必依表故。

  

  “善七受生二”,善的受生,就是別解脫戒,要受的。七善業道,身叁口四,這個七你們一定要記住,就是身叁口四,“若從受生,必具表無表”,從他人受得來的,必定有表業、無表業。

  

  什麼叫受生呢?“受生屍羅,必依表故”,就是受戒,你從師面前受的戒,必定有表業的。你在師面前要頂禮、磕頭,自己要說,要作羯磨,那麼表業是必定有。那麼無表色也會生起來了,兩個都有。所以善七受生,七個善,假使從受生的,那就是兩種都有。那麼就是說,不是受生的善的事情,就不一定兩個都有。

  

  

  

  定生唯無表者,謂定道戒,俱依定生,此唯無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無有表也。

  

  “定生唯無表者,謂定道戒”,定共戒、道共戒,都是從定中生的,這兩個是一類的。他們因爲在定中,在定中沒有表業了,既不說話又不動作,入定了,當然不動了,也不說話了。那麼無表色是生起的,道共戒…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