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20

  ..续本文上一页三牟尼、三恶行,还有曲、秽、浊三业等等,经上出现的业的名字,基本上都给你们介绍了。那么到底每一个是什么回事,都要搞清楚,以后学经才有办法。我们前面序里边说,《俱舍论》是四阿含的钥匙,也是发智六足的关键,关键也是钥匙的意思。那么这个就是说,学了这部《俱舍论》,学发智六足乃至四阿含都不费劲了,再说三藏十二部,也是思之过半,一大半就知道了。学《俱舍》一部论,可以把三藏十二部的一大部分都知道了,这是便宜事情。但是偏偏有的人不学,这是很可惜了。

  

  十业道里边先说业道的性,再说业道的名义。“三、义便明断善”,顺便讲断善根的事情。“四、明业道俱转,五、明约处成业道,六、明业道果”,这个一共分六科。再里边讲的,下边就是什么叫虚诳语,什么叫离间语等等,都讲得比较仔细的。那么杀,还有先是杀,不与取,杀盗淫妄等等,都是讲得比较仔细的。那么很多的意思,其它的书上没有见的,就是关于自杀之类的有没有罪等等的,这个里边都讲的有。

  

  今天我们开始的时候早一点,我们就讲到这里。

  

  

  

  

  

  第八十四讲(第241页上第6行-第244页下第14行)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到三妙行、三恶行,今天讲十业道。十业道包括善的十善业道,跟不好的十恶业道。

  

  

  

   丁一 明业道体

  

  且第一明业道体者,论云:又经中言,有十业道,或善或恶,其相云何?颂曰:

  

  所说十业道  摄恶妙行中  粗品为其性  如应成善恶

  

  先讲第一,明业道体。“论云:又经中言有十业道,或善或恶其相云何?”反正我们说论都是解经的,经上有的名相,有的那些意义,它一个个都要讲。讲业的时候,前面三业讲了很多,四业、五业,乃至八种都讲了,现在就是还有一个十业道,十个,经上经常说的,也需要解释一下。十业道里边,有善的十善业道,也有恶的十恶业道。“其相云何”,它们是怎么的说法?

  

  “颂曰:所说十业道,摄恶妙行中,粗品为其性,如应成善恶”,他讲的次第都是有规律的,他前面讲到妙行、恶行,跟着就讲十业道,因为两个有直接关系。所以说,我们看《俱舍论》的组织很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前面讲的后头接下去给它发展,前面没有讲的,后头马上就补上去。所以这个《俱舍论》,仔细看的话,基本上它自己都有解释。

  

  那么所谓十业道,经上所说的十业道是什么呢?前面说的恶行、妙行里边,“粗品”,就是最粗显的、最厉害的,最粗重、最特别显著的那些“为其性”,它的体性就是这个。那就是说,恶行跟妙行里边最重的,就摄了十个业道里边。

  

  “如应成善恶”,如其所应,恶行里边就是十恶业道,妙行里边的就是十善业道,“如应”,如其所应成善的,成恶的,就看是妙行里边所摄的,或者是恶行里边所摄的。

  

  

  

  释曰:所说十业道者,标也,谓经所说十业道也。摄恶妙行中,粗品为其性者,出体也。三恶行及三妙行中,若粗显易知,摄为十业道也。如应成善恶者,属当也。如其所应,摄前妙行,名善业道,摄前恶行,为不善业道。

  

  “释曰:所说十业道者,标也”,这是标出这个十业道的名字,经上所说,不是一般所说,经上经常讲到的十业道是什么?下边就解释了。

  

  “摄恶妙行中,粗品为其性”,这个经上所说的十业道,它体性什么?就是恶行、妙行里边粗显的,就是比较重的,是它的体性。“三恶行及三妙行中,若粗显易知,摄为十业道也”,就是说三恶行或者三妙行里边最粗显的,也就是最大的了,在这个善里边说,是最高级的善,在恶里边说,是最重的恶,这个粗显易知,就把它摄在十业道里边。

  

  “如应成善恶者,属当也”,就是哪一个属于哪一个。“如其所应”,妙行里边,就摄于十善业道,假使是摄恶行的,就是十不善业道。

  

  

  

  言粗品者,简非粗显。身恶行中,加行、后起罪,及饮酒、打、缚等,此非粗显,虽是恶行,非业道摄。令他有情断命、失财、失妻妾等,此相粗显,说为业道,令远离故。语恶行中,加行、后起罪,及轻染心语,所谓轮王、北洲,染心歌咏等[2],或行诳等,阙缘不成,是语轻也,此非粗显,非业道摄。意恶行中,思非业道,夫言业道,与业为道,思即是业,不可自体为自体道,是故恶行思,非业道也。轮王、北洲贪等是轻,亦非业道。身妙行中,加行、后起善,及离饮酒、施供养等,语妙行中,谓爱语等,皆非粗显,非业道摄。意妙行中,谓诸善思,是业非道,故亦非业道摄也。

  

  什么叫粗品?“言粗品者,简非粗显,身恶行中,加行后起罪,及饮酒、打、缚等,此非粗显,虽是恶行,非业道摄”,这里说十恶业道就是包括三恶行粗显的,十善业道摄那些三妙行里边粗显的。

  

  什么叫粗显?“简非粗显”,粗显,粗品的话,就是简别那些不粗的要除掉。什么叫不粗的?不粗显的是什么?“简非粗显”,不是粗显的除开,就是粗显的。那么哪些不是粗显的呢?身恶行中,就恶行来说,“加行后起罪,及饮酒打缚等”,业道我们前面说过的,业道它根本罪的时候,就是十业道里边,这是最粗显的、最重的;那么它的加行、它的后起不属于最重的,所以说不摄在这个业道里边。那么还有轻的罪,饮酒、打、缚,没有杀。杀,断命,那就是重的,单是打缚没有杀害,那就是不算重,那也不摄在业道里边。

  

  还有,假使行杀,但是对方没有命终,假使他是重伤,命没有终的话,那么这也属于加行。因为根本罪的话有几个条件,起了加行是一个,但是还要他命终,对方命终,才成就根本业道。那么单是起了加行,想杀,但是对方没有死,这个也不算粗重,只属于加行里边。所以这些属于加行也好,后起也好,或者轻的罪也好,都不是粗显的,不是最重的。“虽是恶行,非业道摄”,虽然它也是恶行,是不好的,但是十恶业道里边,就不包在里边了,因为十恶业道是最粗显的才包进去。

  

  那么哪些该包进去呢?“令他有情断命失财,失妻妾等,此相粗显,说为业道,令远离故”,哪些身恶行呢?身三,杀、盗、淫。杀,断命;盗,使他失财(盗而没有失财,你想盗,盗不成,那么还不算重,盗了之后,成功了,把它偷走了,那么失财,对方就失去财物,那就是重的);另外是邪淫,使他的妻妾受到损害了,他的妻妾损失了,那么这个也属于重的。

  

  所以说要对方受了最大的损失,或者是断命,或者是失财,或者是失妻妾,(93A)这样子的话,才算在业道里边。这是身三,身有三个,杀、盗、淫。但是没有到根本的,加行也好、后起也好,或者轻的,都不在业道里边。

  

  为什么要说业道?“令远离故”,就是要使大家远离这个坏事。轻的,那个不是顶坏,不摄在业道里边。最重的业道一定要远离,那么轻的,第二步再说。

  

  “语恶行中,加行后起罪,及轻染心语。所谓轮王,北洲染心歌咏等,或行诳等,阙缘不成,是语轻也,此非粗显,非业道摄”,那么身三说过,语四,语里边轻的染心语,就是绮语了,而加行罪,我们说妄语、恶口、两舌跟绮语这四个,它的加行,没有到根本。根本有条件的,对方理解,你话也说好了,什么东西,达到目的了,这是根本罪。加行,说了对方不了解,或者说不清楚的,那么这些都不算根本罪。后起,根本以后的事,那也不算业道。那么轻的罪,我们说轻的染心语,本来是染污的心发语,是绮语,是属于口恶,但是比较轻的。轻的染心语属于哪一类呢?“轮王”,转轮圣王,或者北俱卢洲,他们里边,那个时候的染心的歌咏,以染污的心唱歌这一类的比较轻。那就是轮王、北洲地方的染污心的歌咏,属于轻的;那么我们这个地方的那些黄色歌曲,重的,不是轮王、北洲了。轮王出现,一般人都行十善业道,行十善的,那个时候,染污心很轻,偶尔有些歌咏之类的,他也不是很重的染污心,这个不在业道里边。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轮王时期,也不是北洲,那个黄色歌曲却不是轻的。

  

  “或行诳等,阙缘不成”,要行虚诳语,“等”,就是包括恶口等等,想做这些口恶,没有到根本,“缘阙不成”,因缘阙一个,或者是对方不了解,或者你自己没有说清楚,反正口恶的是有几个条件,或者你不是染污心的,不是安心的,这些因缘不够,犯根本的条件不够,属于加行,那么这也不属于业道。这是口四里边的。

  

  下边是意。意恶行中,“思非业道”,我们说意恶行里边,意业就是这个思,意就是思,思不是业道,就是恶的思心所,不算业道。为什么?“夫言业道”,前面讲过的,“与业为道,思即是业,不可自体为自体道,是故恶行思,非业道也”,这个就是说,前面三恶行有意业,也在这里边,就是思心所了。但是在讲业道的时候呢,思心所,恶的思心所,这个意业不算业道。并不是说它轻,因为业道的意思是什么?前面讲过的,它与业为道,这个业在它的这个地方通过,叫业道。那么思心所本身就是业,本身是业,本身又不能做道。业自己做道,那不成的,业跟道必是两个东西。那么它既然是业,就不能做道,不能称业道。所以思心所,即使最恶的思心所,业道这个名字它不符合的,所以不摄在业道里边,所以恶行思不是业道。那么哪些呢?就是贪、瞋、邪见,这属于业道。所以十恶业道里边,我们就是身三,口四,还有意三,意三就是贪、瞋、邪见,这十个东西属于业道,恶行的思不在业道里边。

  

  “轮王北洲贪等是轻,亦非业道”,前面说的轮王、北洲里边,他们的歌咏,染污的心轻,他们里边的意业,贪、瞋、邪见都轻,那么这不算业道。轮王时,我们说在世界上,最最理想的社…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