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P20

  ..續本文上一頁叁牟尼、叁惡行,還有曲、穢、濁叁業等等,經上出現的業的名字,基本上都給你們介紹了。那麼到底每一個是什麼回事,都要搞清楚,以後學經才有辦法。我們前面序裏邊說,《俱舍論》是四阿含的鑰匙,也是發智六足的關鍵,關鍵也是鑰匙的意思。那麼這個就是說,學了這部《俱舍論》,學發智六足乃至四阿含都不費勁了,再說叁藏十二部,也是思之過半,一大半就知道了。學《俱舍》一部論,可以把叁藏十二部的一大部分都知道了,這是便宜事情。但是偏偏有的人不學,這是很可惜了。

  

  十業道裏邊先說業道的性,再說業道的名義。“叁、義便明斷善”,順便講斷善根的事情。“四、明業道俱轉,五、明約處成業道,六、明業道果”,這個一共分六科。再裏邊講的,下邊就是什麼叫虛诳語,什麼叫離間語等等,都講得比較仔細的。那麼殺,還有先是殺,不與取,殺盜淫妄等等,都是講得比較仔細的。那麼很多的意思,其它的書上沒有見的,就是關于自殺之類的有沒有罪等等的,這個裏邊都講的有。

  

  今天我們開始的時候早一點,我們就講到這裏。

  

  

  

  

  

  第八十四講(第241頁上第6行-第244頁下第14行)

  

  

  

  《俱舍論頌疏》。昨天我們講到叁妙行、叁惡行,今天講十業道。十業道包括善的十善業道,跟不好的十惡業道。

  

  

  

   丁一 明業道體

  

  且第一明業道體者,論雲: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雲何?頌曰:

  

  所說十業道  攝惡妙行中  粗品爲其性  如應成善惡

  

  先講第一,明業道體。“論雲: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雲何?”反正我們說論都是解經的,經上有的名相,有的那些意義,它一個個都要講。講業的時候,前面叁業講了很多,四業、五業,乃至八種都講了,現在就是還有一個十業道,十個,經上經常說的,也需要解釋一下。十業道裏邊,有善的十善業道,也有惡的十惡業道。“其相雲何”,它們是怎麼的說法?

  

  “頌曰:所說十業道,攝惡妙行中,粗品爲其性,如應成善惡”,他講的次第都是有規律的,他前面講到妙行、惡行,跟著就講十業道,因爲兩個有直接關系。所以說,我們看《俱舍論》的組織很嚴密的,一環扣一環的,前面講的後頭接下去給它發展,前面沒有講的,後頭馬上就補上去。所以這個《俱舍論》,仔細看的話,基本上它自己都有解釋。

  

  那麼所謂十業道,經上所說的十業道是什麼呢?前面說的惡行、妙行裏邊,“粗品”,就是最粗顯的、最厲害的,最粗重、最特別顯著的那些“爲其性”,它的體性就是這個。那就是說,惡行跟妙行裏邊最重的,就攝了十個業道裏邊。

  

  “如應成善惡”,如其所應,惡行裏邊就是十惡業道,妙行裏邊的就是十善業道,“如應”,如其所應成善的,成惡的,就看是妙行裏邊所攝的,或者是惡行裏邊所攝的。

  

  

  

  釋曰:所說十業道者,標也,謂經所說十業道也。攝惡妙行中,粗品爲其性者,出體也。叁惡行及叁妙行中,若粗顯易知,攝爲十業道也。如應成善惡者,屬當也。如其所應,攝前妙行,名善業道,攝前惡行,爲不善業道。

  

  “釋曰:所說十業道者,標也”,這是標出這個十業道的名字,經上所說,不是一般所說,經上經常講到的十業道是什麼?下邊就解釋了。

  

  “攝惡妙行中,粗品爲其性”,這個經上所說的十業道,它體性什麼?就是惡行、妙行裏邊粗顯的,就是比較重的,是它的體性。“叁惡行及叁妙行中,若粗顯易知,攝爲十業道也”,就是說叁惡行或者叁妙行裏邊最粗顯的,也就是最大的了,在這個善裏邊說,是最高級的善,在惡裏邊說,是最重的惡,這個粗顯易知,就把它攝在十業道裏邊。

  

  “如應成善惡者,屬當也”,就是哪一個屬于哪一個。“如其所應”,妙行裏邊,就攝于十善業道,假使是攝惡行的,就是十不善業道。

  

  

  

  言粗品者,簡非粗顯。身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飲酒、打、縛等,此非粗顯,雖是惡行,非業道攝。令他有情斷命、失財、失妻妾等,此相粗顯,說爲業道,令遠離故。語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輕染心語,所謂輪王、北洲,染心歌詠等[2],或行诳等,阙緣不成,是語輕也,此非粗顯,非業道攝。意惡行中,思非業道,夫言業道,與業爲道,思即是業,不可自體爲自體道,是故惡行思,非業道也。輪王、北洲貪等是輕,亦非業道。身妙行中,加行、後起善,及離飲酒、施供養等,語妙行中,謂愛語等,皆非粗顯,非業道攝。意妙行中,謂諸善思,是業非道,故亦非業道攝也。

  

  什麼叫粗品?“言粗品者,簡非粗顯,身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飲酒、打、縛等,此非粗顯,雖是惡行,非業道攝”,這裏說十惡業道就是包括叁惡行粗顯的,十善業道攝那些叁妙行裏邊粗顯的。

  

  什麼叫粗顯?“簡非粗顯”,粗顯,粗品的話,就是簡別那些不粗的要除掉。什麼叫不粗的?不粗顯的是什麼?“簡非粗顯”,不是粗顯的除開,就是粗顯的。那麼哪些不是粗顯的呢?身惡行中,就惡行來說,“加行後起罪,及飲酒打縛等”,業道我們前面說過的,業道它根本罪的時候,就是十業道裏邊,這是最粗顯的、最重的;那麼它的加行、它的後起不屬于最重的,所以說不攝在這個業道裏邊。那麼還有輕的罪,飲酒、打、縛,沒有殺。殺,斷命,那就是重的,單是打縛沒有殺害,那就是不算重,那也不攝在業道裏邊。

  

  還有,假使行殺,但是對方沒有命終,假使他是重傷,命沒有終的話,那麼這也屬于加行。因爲根本罪的話有幾個條件,起了加行是一個,但是還要他命終,對方命終,才成就根本業道。那麼單是起了加行,想殺,但是對方沒有死,這個也不算粗重,只屬于加行裏邊。所以這些屬于加行也好,後起也好,或者輕的罪也好,都不是粗顯的,不是最重的。“雖是惡行,非業道攝”,雖然它也是惡行,是不好的,但是十惡業道裏邊,就不包在裏邊了,因爲十惡業道是最粗顯的才包進去。

  

  那麼哪些該包進去呢?“令他有情斷命失財,失妻妾等,此相粗顯,說爲業道,令遠離故”,哪些身惡行呢?身叁,殺、盜、淫。殺,斷命;盜,使他失財(盜而沒有失財,你想盜,盜不成,那麼還不算重,盜了之後,成功了,把它偷走了,那麼失財,對方就失去財物,那就是重的);另外是邪淫,使他的妻妾受到損害了,他的妻妾損失了,那麼這個也屬于重的。

  

  所以說要對方受了最大的損失,或者是斷命,或者是失財,或者是失妻妾,(93A)這樣子的話,才算在業道裏邊。這是身叁,身有叁個,殺、盜、淫。但是沒有到根本的,加行也好、後起也好,或者輕的,都不在業道裏邊。

  

  爲什麼要說業道?“令遠離故”,就是要使大家遠離這個壞事。輕的,那個不是頂壞,不攝在業道裏邊。最重的業道一定要遠離,那麼輕的,第二步再說。

  

  “語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輕染心語。所謂輪王,北洲染心歌詠等,或行诳等,阙緣不成,是語輕也,此非粗顯,非業道攝”,那麼身叁說過,語四,語裏邊輕的染心語,就是绮語了,而加行罪,我們說妄語、惡口、兩舌跟绮語這四個,它的加行,沒有到根本。根本有條件的,對方理解,你話也說好了,什麼東西,達到目的了,這是根本罪。加行,說了對方不了解,或者說不清楚的,那麼這些都不算根本罪。後起,根本以後的事,那也不算業道。那麼輕的罪,我們說輕的染心語,本來是染汙的心發語,是绮語,是屬于口惡,但是比較輕的。輕的染心語屬于哪一類呢?“輪王”,轉輪聖王,或者北俱盧洲,他們裏邊,那個時候的染心的歌詠,以染汙的心唱歌這一類的比較輕。那就是輪王、北洲地方的染汙心的歌詠,屬于輕的;那麼我們這個地方的那些黃色歌曲,重的,不是輪王、北洲了。輪王出現,一般人都行十善業道,行十善的,那個時候,染汙心很輕,偶爾有些歌詠之類的,他也不是很重的染汙心,這個不在業道裏邊。但是我們現在,不是輪王時期,也不是北洲,那個黃色歌曲卻不是輕的。

  

  “或行诳等,阙緣不成”,要行虛诳語,“等”,就是包括惡口等等,想做這些口惡,沒有到根本,“緣阙不成”,因緣阙一個,或者是對方不了解,或者你自己沒有說清楚,反正口惡的是有幾個條件,或者你不是染汙心的,不是安心的,這些因緣不夠,犯根本的條件不夠,屬于加行,那麼這也不屬于業道。這是口四裏邊的。

  

  下邊是意。意惡行中,“思非業道”,我們說意惡行裏邊,意業就是這個思,意就是思,思不是業道,就是惡的思心所,不算業道。爲什麼?“夫言業道”,前面講過的,“與業爲道,思即是業,不可自體爲自體道,是故惡行思,非業道也”,這個就是說,前面叁惡行有意業,也在這裏邊,就是思心所了。但是在講業道的時候呢,思心所,惡的思心所,這個意業不算業道。並不是說它輕,因爲業道的意思是什麼?前面講過的,它與業爲道,這個業在它的這個地方通過,叫業道。那麼思心所本身就是業,本身是業,本身又不能做道。業自己做道,那不成的,業跟道必是兩個東西。那麼它既然是業,就不能做道,不能稱業道。所以思心所,即使最惡的思心所,業道這個名字它不符合的,所以不攝在業道裏邊,所以惡行思不是業道。那麼哪些呢?就是貪、瞋、邪見,這屬于業道。所以十惡業道裏邊,我們就是身叁,口四,還有意叁,意叁就是貪、瞋、邪見,這十個東西屬于業道,惡行的思不在業道裏邊。

  

  “輪王北洲貪等是輕,亦非業道”,前面說的輪王、北洲裏邊,他們的歌詠,染汙的心輕,他們裏邊的意業,貪、瞋、邪見都輕,那麼這不算業道。輪王時,我們說在世界上,最最理想的社…

《俱舍論頌疏講記 業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